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楊銘神清氣爽的前往皇城參加朝會。

他昨晚沒有喝多,因為當他拎著酒罈子下去的時候,元文都他們一個個的開始裝醉,紛紛找藉口開熘了。

今天的朝會,由太子楊昭主持,就在東宮的千秋殿,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朝會。

楊昭是穩重的,畢竟楊廣花費了大心思在長子身上,自打楊廣繼位之後,楊昭每天都會參加朝會。

以前楊堅時期,太子楊勇只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今天參議的大事,還是以洛陽為主,修建洛陽,聽起來是一個超級大工程,肯定會花費一個天文數字,實則不然。

工程花費,總的可以概括為人力、物力和運輸成本,

大隋是府兵制,人力叫做徵調,可不叫僱傭,勞工沒有工資,會節省很大一部分開支。

修建洛陽徵調百姓,叫做服力役,大隋規定,丁男每年的力役只有一個月,也就是說,這一個月,朝廷連糧食都不用管。

眼下大家正在商議的,就是從何處徵調民夫。

河南的老百姓肯定是跑不了的,因為洛陽在河南。

民部尚書韋衝道:“營造洛陽,工程浩大,陛下定一年之工期,但以河南之力,恐大不足,尚需從山西河北征調。”

楊昭點頭認同,皺眉道:“當年先皇營造京師,徵調民夫六十萬,此番營造洛陽,當不少於這個數。”

六十萬好啊,楊銘趕忙贊成:“太子所言極是,此用工之數,可分攤出去,河南山西河北各出一部分。”

老爹不在,楊昭是特別需要自己的弟弟給他壓場的,畢竟這是他第一次主持朝會,有些話說的不妥當,得楊銘出面給他兜著。

當年高熲主持營造大興,真沒用多少人,石料木料都是就地取材,很多都是從漢長安城那邊扒下來的,由此可見楊堅高熲是節儉的。

蘇威這時候提出了不同意見:

“六十萬只怕是不夠,金石木料,洛陽都不能自給,石料需從山西開採,木料也需要從南方運送,此兩項用工,還需加進去。”

人家這是老成之言,雖然楊銘不喜歡聽,但他說的是實話。

洛陽是盆地,沒有幾座山,這地方非常適合種糧食,雖然北面就是邙山,但石頭不能從那開採。

有兩個原因,

一,邙山是風水勝地,又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裡面埋了那麼多牛人,開採的話會壞了人家的風水,肯定會遭到很多人阻攔,畢竟人家是住進邙山了,但是人家的子孫後代都還活著呢,壞祖墳的風水,擱誰也不樂意。

二,邙山的石頭不算好,質地密度都遠遠比不上長平郡,而且長平郡有礎石,也就是大理石。

大理石,一般分佈在我國的沿海省份,內陸比較稀缺,只有零散分佈。

長平郡在洛陽以北兩百里,倚靠太行山,算是最合適的石料取材之地。

在大隋,開採大理石,是要命的,這玩意太硬了,沒有炸藥,只能靠人工一點一點的鑿,但是卻非常適合用在地面、臺、柱、碑、塔、凋像的營造。

據蘇威判斷,單是從長平郡開採石料,運至大興,就需要民夫二十萬。

大隋的長平郡,也就是現在的山西晉城、高平一帶,白起的長平之戰,就是在高平打的。

高熲雖然不贊成如此消耗民力,但確實也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楊昭點頭示意蘇威繼續說。

蘇威道:“城牆構造所用磚石,最宜紅土為坯,長平郡皆為紅土,加之青石可燒製堊(e)灰,所以目下急需在長平郡開挖磚窯灰窯。”

紅土是燒磚的主要材料,堊灰就是石灰,太行山遍地石灰岩,也就是青石,屬石灰岩的一種。

城牆磚與磚的夾縫,包括與內部夯土粘合,是需要將糯米熬製成湯後,與沙土、石灰漿混在一起,做為粘合劑,等同於古代水泥。

眼下長平郡的磚灰窯數量,肯定供應不了洛陽,所以必須提前開挖,以作準備。

這一項,有需要增加人力近十萬之巨。

楊銘聽的頭都大了。

太子楊昭倒是不在乎這些,他只想著怎麼做好前期工作,於是他看向工部侍郎竇彥,說道:

“長平郡諸事,由你安排,陛下返京之後,洛陽便會動土開工,務必不能延誤。”

竇彥趕忙點頭:“臣明日便出發,往長平郡佈置。”

他被楊廣封為營東京土工監,材料這一塊,是他和另一位工部侍郎柳肅負責。

柳肅是前任兵部尚書柳述的親叔叔,知道為什麼不能給柳述安個造反的罪名的了吧?

至於竇彥,得管李淵叫姑父,但是他比李淵大一歲。

最後議來議去,開採石料、燒石灰、造磚窯,連帶運輸,一個長平郡就需要徵調民夫五十萬。

楊銘認為太多了,於是道:“如此大規模的徵調,恐會造成動亂,山西叛亂剛平,眼下實在不宜強徵。”

長平郡沒多少人,根本供應不了五十萬勞力,所以這些人,肯定是得整個山西來出,河東也跑不了。

說完,他輕咳一聲,高熲立即會意,說道:

“臣以為,當在山西暫時徵調二十萬民夫,否則我後方供給不上,必出問題,漢王之亂,山西民心尚未安定,確實不宜徵調過多。”

楊昭被說動了,皺眉沉思。

他其實也認同楊銘和高熲的觀點,山西不比別處,剛經過一場大戰,就在民間徵調五十萬人,只怕百姓會心生牴觸。

於是他道:“然洛陽供應,必不能緩,諸位還是要多多想些辦法。”

工部侍郎竇彥搖頭道:“五十萬民夫,只少不多,長平郡至洛陽,隔著一座太行山,山路崎區狹窄,多溝壑急彎,難行之至,既要保障洛陽供應,單是運輸一項,二十萬都是遠遠不夠的。”

這也是實話,大家說的這些,其實都是以實際角度出發,一點毛病沒有。

唯一的問題,就是楊廣只定了一年的工期,當年楊堅,可是定了四年。

楊銘已經找不出合適的理由,來推翻這些人的意見,高熲本來就是替楊銘強出頭,他心裡比誰都清楚,按照這個方案,長平郡那邊,怎麼也得五十萬人。

眼下的朝會,似乎只有楊銘一個人在持反對意見,於是太子楊昭安撫道:

“銘弟不通工事,很多地方還是需要向諸位請教,這樣吧,咱們暫時先定下,竇彥立即著手安排,以後視情況而定。”

楊銘嘆息一聲,看向竇彥道:“徵調五十萬,必有損耗,竇侍郎以為,傷亡應維持在什麼範圍,才算合理?”

既然人數上,楊銘已經沒辦法爭取,那麼只能是想辦法,不要造成過大傷亡,五十萬人,死兩萬,這是楊銘能夠接受的極限了。

工程死人,無法避免,後世機械發達,智慧化操作都避免不了,何況是這麼落後的大隋。

竇彥思索一番後,道:“長平郡地形複雜,幾乎沒有像樣的道路,損傷避無可避,臣以為,亡者當在五萬之間,甚至更多。”

他這是非常保守的說法,實際上竇彥心裡的數目,是八萬以上。

楊素修一個仁壽宮,就死了好幾萬,也是因為趕工期。

工程死人,死因非常之多,有累死的,餓死的,摔死的,曬死的,凍死的,受傷無法治療導致的死亡,甚至是一場風寒,都能死人。

想要規避這種情況,只能靠上面的主官,合理安排,有序供應,適當勞作,便可以大大減輕。

楊銘直接拉下臉來,冷哼道:“亡者超過兩萬,本王必不相饒。”

竇彥瞬間變色。

其他官員也是面面相覷,就連楊昭都愣住了。

因為這是楊銘參加朝會以來,說的最重的一句話,而大家也都知道,楊銘一向說到做到。

竇彥慌了,我特麼跟你無冤無仇,你針對我幹什麼?洛陽也不是我要修的啊?你不是挺贊同嗎?

一時間,大殿的氣氛有些詭異,不少人出面當和事老,勸楊銘消消氣。

楊銘是真的生氣了,朝堂裡這幫衣冠禽獸,沒有幾個把老百姓當人看,在他們看來,傷亡就只是一個數字。

但在楊銘心裡,那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揹負著家庭的重任。

“最多兩萬!”楊銘陰沉著臉,斬釘截鐵道:“超了這個數字,要麼你死,要麼本王死。”

這下好了,沒人再勸了,人家都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誰敢勸?

就連楊昭,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竇彥現在,已經打算撂挑子不幹了,難度這麼大,既要保障供應,還不能多死人,我特麼幹不了。

延誤工期是死,死人多了還是死,於是他直接站起來,怒氣衝衝道:

“我這便寫奏疏,上奏陛下,這差事我幹不了,請陛下換個人幹。”

吏部侍郎,官可不小,這可是副部級,再說人家老竇家也不是吃素,被楊銘逼到這個份上,竇彥也是豁出去了。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楊昭也不高興了,沉聲道:

“讓你們來,是議事,不是吵架,秦王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你動什麼火?還敢撂挑子,你以為你是誰啊?”

被太子一番訓斥,竇彥不敢說話了,悻悻然坐下,

他今天也就四十歲,如果是四十五歲,他都不會跟楊銘叫板。

年輕嘛,火氣大。

楊昭不耐煩的擺了擺手:“爾等暫回本部,此事下午再議。”

接著,他又補充道:“秦王留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回到過去當學閥

回到過去當學閥

蟄雷
??網文填坑節,12月1日大佬包場,請你免費看獨家番外、人氣連載新章??穿越過去,程諾成為晚清庚子賠款赴美求學的最後一批學生。 等他常春藤大學畢業回來時,早已經改朝換代,天翻地覆。然列強虎視眈眈,國將不國,民將不民。 憑藉超強記憶,他快速學習,科教改變命運,橫跨眾多學科終成學閥,一己之力推動科學程序。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
歷史 連載 34萬字
前妻難撩

前妻難撩

紅箋小筆
(復健ing,每晚日更) 本文文案: —— 蘭殊認為自己這輩子最荒唐的想法,就是自以為可以捂熱秦陌的心。 當年那滿園春色中策馬而過的少年郎,芝蘭玉樹,俊美無儔。 蘭殊一眼便喜歡上了他,如願在及笄之年,嫁給了他為妻。 嫁進門之後,蘭殊才發現秦陌並沒有相中她,只是聖命難違。 蘭殊覺得沒關係,他們都還年少,她總有機會同他慢慢培養感情。 而他那雙冷淡的眉眼,確實在同她的日夜相處下,逐漸柔和下來。 蘭殊以為
歷史 連載 1萬字
汴京市井日常

汴京市井日常

東邊小耳朵
陳元娘出生的時候她阿爹從縣丞被貶為庶民,她也從金尊玉貴的官家小娘子變成了農女,自幼割草放牛做苦活。 就連指腹為婚的親事都沒了聲響。 家裡的糧罐見底,元娘一邊被阿奶罵賠錢貨,一邊被趕去山上挖野菜。好在十里八鄉,數她眼睛最尖,每次都能採到最多的野菜。 然而天降大運,她再不必挖野菜了! 因為已是高門大戶的未婚夫婿家中來人退婚了!! 厚厚的交子,數不清的箱籠賠禮,甚至還有她家以前的祖產宅子,這哪叫退婚,分
歷史 連載 8萬字
大唐:開局李二讓我當天策上將

大唐:開局李二讓我當天策上將

神農老人
穿越大唐,成為了蜀王李恪,深知玄武門繼承法,不流血就別想坐上皇位,李恪決定混吃等死,當個逍遙王爺。 然而!李二鳳:李恪是我大唐麒麟子,封天策上將,允許開府!李二鳳:李承乾私德有虧,貶為漢中郡王,封李恪為大唐太子! 李二鳳:李恪研發土豆,獻計滅突厥,平西域,功在大唐,傳……李恪:父皇等等,還有南洋、美洲沒佔領,皇帝你繼續當幾年再傳我吧!
歷史 連載 2萬字
春色欺瞞

春色欺瞞

在酒
【預收甜文《世子爺心眼忒小》、男替身《孿生為替》】 [春色動人女騙子×純情小狗(已黑化)] 青娥天生尤物,隨哥哥輾轉縣鎮,以她姿容誘富室子弟上鉤,再狠狠敲上一筆。 哥哥不是親哥哥,那年在江寧縣,他們商量金盆洗手,拜堂成親在此地討個生活。 偏巷子裡住了戶姓馮的高門,整日春蛙秋蟬撩動二人心絃。 “好青娥,我瞧馮家少爺對你有意,送上門的肥羊,不宰一刀天理難容。” 一段相處,青娥發覺那隻懂吟風弄月的少爺,
歷史 完結 3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