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的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佗交出佩劍,大步走入宮門。

一路所過,宮中那些昔日同僚全都既羨慕又敬畏的看著他,行禮問好,恭敬叫道:「趙中更。」

趙佗點頭,對他們報以微笑,不時還能叫出一些中郎的名字,更讓對方受寵若驚。

一年多以前,趙佗還和他們一樣是個宮裡駐守的小小中郎,一年後卻已經搖身一變,成為秦國家喻戶曉的少年英雄。

爵位更是達到中更級別,與不少老臣名將相同,這種飛躍足以讓眾中郎羨慕到眼睛發紅。

趙佗走後。

一箇中郎看著他的背影,不由羨慕道:「早知如此,我也跟著請命去戰場了,說不定現在也和趙中更一樣,升爵立功……」

旁側的中郎立刻嗤笑道:「得了吧,你上次要是去了,說不定是跟著李中更一起奇襲壽春,一不小心就死在楚地。別忘了,之前伐楚的關中精銳可大都在李中更手下。」

另一箇中郎卻笑道:「跟著李中更都還好,至少有活著回來的機會。要是跟著咱們原來那位李戶將。哈哈,那可就慘了,全軍覆沒,唯他一人獨生呢。」

「說的也是,不過李戶將之前在宮裡的時候,看上去也是個響噹噹的大丈夫,怎麼一上戰場就只剩逃跑的本事呢?現在咸陽人都在暗地裡叫他‘李跑跑,,也不知道是誰取得這名號,還挺貼切的。」

「嘿嘿嘿。」

……

相比於那些中郎同僚的羨慕和友好,原本的一些上司領導卻讓趙佗有些尷尬。

中郎騎將王離。

趙佗路上和他相遇,王離看著趙佗的眼神十分複雜。

昔日趙佗入秦,不過是一無爵黔首,而他王離彼時已是擁有五大夫爵位的中郎騎將。

哪怕之後趙佗接連立功,甚至打完燕國拜爵公乘,入秦宮為中郎,那也是位居王離之下。

王離當時還對趙佗起了收服之心,認為此人頗有軍略之才,日後等他為將時可收為手下,委以重任。

哪知道這才兩年過去,原來那個無爵小子,如今竟已經成了高高在上的趙中更,而他王離還是一變不變,依舊是五大夫爵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

門。

他趙佗拼死拼活在戰場上廝殺戰鬥,轉戰千里,九死一生,如今也只能到中更爵位,封侯更是遙遙無期。

而王離呢?

他只需安坐咸陽,不需要冒著什麼危險,自有父、祖為他攢功勞。

哪怕王離什麼都不做,等王翦死了,他就能穩當當的繼承一個侯爵。

人比人,比不得啊。

趙佗與王離又寒暄了幾句,告辭離去,很快就在陛前遇到了披甲佩劍,為大朝會護衛的中郎將蒙恬。

相比於之前王離的友好態度,蒙恬卻顯得軟硬不吃。

見趙佗過來,他依舊站的筆直,目視前方,做出一副認真宿衛的模樣。

蒙恬可以不理趙佗,但趙佗作為他曾經的下屬,卻不能不主動問好。

「趙佗,見過中郎將。」

趙佗主動拱手。

蒙恬轉頭,瞥了趙佗一眼,冷冰冰道:「趙中更爵位在蒙恬之上,又是沙場名將,蒙恬安能受中更一禮?」

「依我秦國爵位之尊卑,只有蒙恬向中更行禮的道理,只是要恕蒙恬甲胃在身,執行宿衛公務,不便行禮。」

趙佗嘴角一抽。

這蒙恬好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直接把自己的示好之意堵了回來,讓趙佗討了個沒趣。

「是趙佗唐突了。」

趙佗聳聳肩,看來他和蒙氏果真不太對路。

之前的趙高之事,雖然不至於結怨蒙毅,但那個鐵面無私的廷尉府奏讞掾,肯定不會對他趙佗有好感。

如今蒙恬又是這種態度。

他趙佗註定和蒙氏走不到一起。

趙佗若有所思,與蒙恬告辭後,向殿中走去。

身後,蒙恬看著趙佗的背影,眼露覆雜之色。

「這一次,我也要請命伐楚……否則,日後只能望此子項背,蒙氏之名,自我衰矣。」

想到此處,蒙恬心中又升起一抹古怪的感覺。

上一次李信伐楚,他在秦王政的暗示下,認為自己就要成為伐楚副將,馬上就能立功升爵,不由飄飄然,哪料到朝堂之上直接被震驚懵了。

大王暗示的副將之位最終落到了自家父親頭上,這讓蒙恬很無語,如果是其他人,他心裡還會有不忿甚至是怨恨。但那是蒙武,他蒙恬就只能打落了牙往肚裡咽,連一句抱怨的話都不敢說。

….

但沒想到李信伐楚竟是一場大敗,他蒙恬沒有作為副將參加,反倒成了一件大好事,而他的父親蒙武更像是代他受了一劫。

每當想起這事情,蒙恬就感覺哭笑不得,心情古怪的很。

只是蒙恬心中一直存在一個疑惑,困擾了他很久很久。

「大王明明暗示了要讓我做副將,為什麼最後會變成父親?」

「是大王自己改變了心意,還是有人進讒言?」

「那人是誰?為何如此做?」

……

「此番伐楚之戰,寡人要一雪前恥,一切戰陣之事盡數託付給王老將軍。」

「王翦,為我秦國上將軍,統率六十萬大軍,伐滅荊楚!」

大殿上,秦王政開口,正式將任命王翦為伐楚主將的事情宣告下來。

王翦走出來,行了一禮,說道:「謝大王,臣王翦必不辜負王命。」

相比上一次李信的各種豪言壯語,王翦的話很少,卻讓殿上諸人聽的十分安心。

「王翦穩啊,這一次終於可以打個順風仗了。」

趙佗看著這一幕,心裡很高興,有王翦領軍,完全不用擔心大敗的風險。

當今秦國的國力,只要主帥不亂搞,勝算是極大的。

「只是不知副將是誰?楊端和?」

事情就如趙佗所料,在宣佈完王翦為上將軍之後,秦王政立刻又宣佈了此番伐楚的副將,正是楊氏老將楊端和。

眾人皆感覺理所當然,沒人驚訝。

不同於上一次李信伐楚,秦王政想要用一干新鮮血液來替換秦軍中堅。

這一次,他的目的是為了徹底覆滅楚國,一雪恥辱。

為此,他不惜親自前往頻陽請王翦復出,更是發動了秦國六十萬大軍,堪稱傾舉國之力。

這種情況下,秦王政決不能允許有任何的失敗。

所以這一次,他一切用的是最穩重的搭配。

主將王翦,穩。

副將楊端和,穩。

此戰,必須穩贏!

沒有第二個選擇。

趙佗捧著墨玉圭,站在殿上,看著楊端和老將軍出來行禮謝恩的模樣,心中卻若有所思。

他發現,整個秦國的高階武將,似乎都被幾大將門壟斷。

王氏。

蒙氏。

辛氏。

楊氏。

李氏。

桓氏。

……

雖然這時代有一句話叫做「宰相必起於州部,勐將必發於卒伍」。

但實則,真正壟斷上層的還是各大將門氏族。

秦國的軍功爵,給底層的人開通了一個上升渠道,但真正的平民,能夠從小兵開始,爬到頂層的實在是太少太少,甚至可以說沒有。

哪怕像羌瘣,那也是出身羌人大姓,入伍就有爵位優待,非一般人能比。

或許,他趙佗能算一個真正從小兵爬起來的。

……

大朝會上。

秦王政正式任命了此番伐楚的主將和副將人選。

之後就由王翦、楊端和兩位老將,前往邦尉府,和邦尉尉繚共同定下其餘裨將軍的人選。

….

此番秦國出兵六十萬。

除去三十萬輔兵民夫外,戰卒也有三十萬左右。

如此便需要三十個校尉級別的秦將,以及十餘位裨將軍。

「這趙佗該如何安排?」

「他現在可是中更爵位,真是傷腦筋。」

楊端和看著簡牘上的趙佗之名,不由犯了愁。

中更爵位,足以擔任裨將軍之職。

但按楊端和所想,這趙佗雖然在李信伐楚之戰中創造了輝煌的戰績,但畢竟年齡太小了,最高只帶過五千士卒,沒有帶大軍作戰的經驗。

若是陡然升為高職。

這年輕人,恐怕把握不住。

最終落到李信一般的下場也有可能

楊端和想到王翦穩重的性子,以及之前在伐燕時打壓李信的情況,不由試探出聲。

「趙佗陡升高位,恐怕會重複李信之事。莫不如將其任為校尉,只帶一萬人?如此便可穩妥一些,但趙佗爵位太高,不便居於人下,就讓其歸於上將軍直轄如何?」

聽到這話,一向穩重的王翦卻笑著搖了搖頭。

「不用如此安排,你別看他趙佗年少,但本領可不小,並不差於其他裨將軍。」

王翦想到趙佗在伐魏之前,就跑來詢問自己若是「秦軍伐楚大敗,被楚人尾隨追擊,該如何應對」的事情。

如今想來,此子竟然有這般先見之明,甚至比他王翦還看得遠。

從昌平君的異常表現,就看出對方會有反叛可能,從而又推演

出一系列的戰爭變化……趙佗這般見微知著的能力,光是想想就讓王翦歎為觀止。

更別說,趙佗在楚地的戰績也讓王翦覺得很亮眼。

此子,不可以常理待之。

想到此處,王翦笑起來,對一旁的尉繚道:「尉公,我看咱們也不用故意壓著趙佗,就依他的爵位,任為裨將軍如何?」

尉繚笑道:「善。」

起飛的東君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
現代外科大夫,穿越成紅樓庶子環三爺。 初見黛玉。 賈環:“林姐姐,大臉寶見到你,肯定會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 賈環送花,黛玉正欲詢問,賈環搶先發問。 先模仿黛玉聲音:“是單送我呢?還是所有姐妹都有?” 換男聲:“所有姐妹都有,別人都已有了,這兩支是林姐姐的。” 再換黛玉聲音:“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黛玉:“噗哧!環哥兒,偏你會編排人,我非撕爛你的嘴不可!今兒再不能饒你!”
歷史 連載 62萬字
開局選劉備,只有我知道三國劇情

開局選劉備,只有我知道三國劇情

滿地雞毛
天道遊戲降臨,全球隨機挑選玩家進入遊戲,並且遊戲過程將被全程直播! 在遊戲中,有多智而近妖的謀士,可呼風喚雨,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無雙猛將,以一當百,只恨天無把地無環。 有忠志之士,欲扶大廈於將傾,亦有野心之輩,欲趁勢扶搖而上!在這個烽煙四起的璀璨大世,百家爭鳴,群雄並起,逐鹿於中原,而誰人又能圖射天下? 穿越者顧如秉,被選中成為了玩家之一。看著初始可選擇人物,顧如秉有些懵逼。 只因為初始可選擇
歷史 連載 34萬字
修真界第一苟王

修真界第一苟王

苟雪丁寧
鄒娥皇,在畢業前夕穿到修真世界。 歷經磨難,與人鬥,與天鬥,最後成功憑藉實力... 在蓬萊的績效考核裡倒數躺平了五千年。 人人都說,蓬萊山上的鄒娥皇,是出了名廢物點心,廢物到明明是個劍修,卻從來沒有拔出過自己的本命劍。 直到有一日她作為輩分最高的師叔,護送弟子去參加試煉。 在路上遇到了蟄伏十幾年要捲土重來的大乘期妖王。 鄒娥皇為了保護蓬萊弟子,硬著頭皮站在最前面。 就在眾人感動的眼淚嘩嘩,都以為她
歷史 連載 4萬字
興唐

興唐

東夏天王
隋末季世,四海板蕩,蒼生塗炭。李淵、李世民父子奮袂而起,志在興唐,救萬民於水火。 創業維艱,父子二人廣施恩澤,選賢與能,群賢畢至,謀臣如雨,猛將如雲。 金戈鐵馬,縱橫沙場,屢經鏖戰,每遇困厄,皆憑智勇力挽狂瀾。朝堂之上,亦需縱橫捭闔,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方保大業根基。 然英雄亦有兒女情長,家國之下,私情難捨。父子親情、夫妻恩愛、兄弟義氣,交織纏繞,於血雨腥風之中,添幾分溫柔繾綣。 然身處權力漩渦,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