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令曲陽君羋良,即刻趕往郢都面見大王!本部兵馬集中整備,等候王命!”來自郢都的使者宣讀了楚王的命令。

熊午良和鍾華等人齊齊拱手領命:“臣,謹遵王令。”

自打送走召滑之後,熊午良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戰爭。

如果料想不差,這應該是一場郊遊式的輕鬆進軍,想必不會有什麼大戰惡戰。

但熊午良仍然沒有放鬆整備,曲陽軍、芍湖軍兩支軍隊都快速武裝了起來,拔營起寨,隨時準備出動。

石二的加工廠也大大忙活了起來,成捆成捆的箭矢從流水線上抬下來,整整齊齊地碼放在大車上。

鍾華十分興奮,他聽了熊午良的轉述,知道了越國如今的情況。作為征戰沙場多年的大將,鍾華十分清楚,如果召滑所言不虛,那麼如今的越國已經是一塊魚腩了。

“你在越國可還有甚麼親屬在?”熊午良如是問姒儀。

姒儀深施一禮,略微有些期盼地說道:“家父姒驚,不知還是否在人世,若是公子尋得家父……”

熊午良擺了擺手:“我知道了。”

姒儀屈膝下拜:“奴婢謝過公子。”

熊午良輕輕頷首,他和姒儀都知道,越國已經混亂到如此地步,想要尋得姒儀的家人難如登天——即便她的家人也都是越國的王族貴胄。

得到郢都的王令之後,熊午良沒有耽擱,立刻收拾好行李,與鍾華及幾名親兵一起,驅車直奔郢都。

……

熊午良乘坐一輛青銅戰車,身後跟著鍾華,還有五名曲陽軍士卒,馬不停蹄,徑直來到郢都。

郢都門前的路上,卻並沒有熊午良熟悉的商旅車隊和商戶叫賣聲。

只見眼前的郢都城大門緊閉,城牆上的軍士手持盾牌,腰挎短劍。

門口站著兩排披掛全副甲冑計程車卒,熊午良只打眼一看,便知是宮中的禁軍武士接管了城防。

熊午良心中一緊。

怎麼,難道郢都出事了?

“來者下馬,通報姓名——”

鍾華不敢造次,連忙舉起熊午良的曲陽君銅璽,高聲道:“禁軍兄弟們……”

“曲陽君羋良,奉大王詔命,回郢都面見大王!”

門口領頭的禁軍武士似乎是個認得字的,接過銅璽看了兩眼,便揮了揮手。

眾禁軍士卒將城門開啟一個小縫,堪堪可以容納熊午良一輛車的寬度。

“君侯,方才冒犯了——”門口的禁軍向熊午良低頭致意——

“各地的封君都在趕回郢都的路上,大王怕這些在各自封地裡驕橫慣了的封君鬧事,故而下令,全城戒嚴。”

“君侯在城中務必謹慎,萬萬不可生事。”禁軍士卒善意地提醒道。

熊午良點頭稱是,心中更興奮起來了!

大戰將至!

……

入城之後,熊午良一行人直奔驛站,想要先找個地方安歇下來,再去王宮面見楚王。

驛站中,已經停放了不少車馬,還有不少黃底紅字的旗幟,上面是一個個在楚國十分顯赫的名字……

“下官見過君侯……”驛站的小吏驗看了熊午良手中的曲陽君銅璽之後,衝著熊午良深深行禮——

“太子殿下吩咐過了——曲陽君大人到郢都之後,無需入住驛站,徑直奔王宮尋他去便是。”

言罷,這小吏再次一躬身:“請君侯恕罪——各地的大人都在來驛站的路上,下官正忙得緊,不能親自帶君侯前往王宮了……”

熊午良頷首:“無妨,你自去忙便是。”

一行人便又直奔王宮方向。

這裡更是戒備森嚴,禁軍武士看著到來的熊午良一行人,都隱隱挪動身子,有意無意地將劍刃瞄了過來。

“曲陽君大人,好久不見……”王宮門口的內侍倒認得熊午良,衝著後者恭敬地行禮。

熊午良轉過頭,對著那五名曲陽軍士卒囑咐道:“諸君且暫留此地,等候本君出來。”

“此乃宮禁重地,不比咱們曲陽……切不可四處走動,胡亂生事。”

五名軍士一齊拱手:“請主君放心。”

熊午良又和鍾華對視一眼,很配合地交出了腰間的劍。

然後二人在兩隊禁軍的帶領下,直奔太子所在的寢宮。

……

當初在郢都時,熊午良便沒少來羋橫的太子寢宮。

可不要想歪了……

如今時隔一年,再次來到這寢宮之前,熊午良四處一望,沒有任何變化,便熟門熟路地徑直走了進去。

寢宮中央,兩個人影正隔著茶案相對而坐。

其中一個,正是身穿一襲土黃色袍服的太子羋橫,另外一個,則是熟悉的幼年版黃歇。

見熊午良到來,太子羋橫豁然起身,大步迎上前去:“王弟,你可算來了!”

而黃歇則坐在原地,一動未動,冷冷地盯著熊午良和鍾華。

顯然還在記仇……

熊午良聞到了太子身上濃重的酒氣,再往那茶臺上一看,只見案子上堆著七八個橫七豎八的酒罈子——顯然已經喝了許久了。

羋橫轉過身,看見黃歇坐在原地,便一拉熊午良的袖子,將後者也拉到茶臺前。

“此乃黃歇,你們都見過了!”羋橫醉醺醺地笑道。

黃歇不情不願地衝著熊午良拱手:“黃歇見過君侯——好久不見。”

熊午良則是微微一笑……

伸手拍了拍黃歇的腦袋:“未成年人禁止飲酒哦!”

黃歇一愣。

然後,氣炸了!

熊午良,我跟你很熟嗎?

不要擺出一副和我很不見外的樣子好嗎?

醉醺醺的太子卻對發生的一切渾然不覺,只是哈哈大笑,端起桌上的酒罈,四處張望了一下,卻沒有新的酒爵,索性直接將手中的酒罈塞到熊午良手中,又伸手一拍,開啟了另一罈酒的泥封——

“來,先飲此爵……呃,此壇!”

“為王弟接風洗塵!”

說罷,便仰起頭,豪邁地開始噸噸噸。

熊午良掂量著手中酒罈的沉重分量,人都傻了。

阿這,也不先整兩口菜?

直接就開喝?

熊午良用求助的眼神掃了鍾華一眼,鍾華無能為力地聳了聳肩。

熊午良嘆了一口氣,硬著頭皮,雙手抱住酒罈,仰起頭也開始噸噸噸……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至少有一半以上,都灑在了脖領上。

看得對面的黃歇人都傻了。

羋橫如同長鯨吸水一般,將一罈酒盡數入肚,再放下酒罈,見熊午良也喝完了,不禁連連點頭,表示滿意。

“王兄海量啊!”熊午良又掃了一眼案子上七八個酒罈,真心實意地讚歎道。

就以未來的楚頃襄王羋橫的這個酒量。

放在後世——

在我們工地上,最少也是個專案經理。

按這個喝法兒,想必這太子殿下,也正在為眼前的伐越戰事憂慮吧。

“太子殿下,不必過於憂慮……”熊午良很是善解人意,還想著好好寬慰一番。

“哈哈哈哈……”太子羋橫竟然狂笑起來!

“憂慮甚麼!”

“我大楚上下戮力同心,那狗屁越國——不過是插標賣首之輩,一戰可平也!”

熊午良:……

差點忘了。

自己這個王兄,就是純純的直筒子脾氣。

馬上要開始打仗了,估計心裡邊兒正興奮呢,滿心都是殺敗敵寇、斬將奪旗、拓土千里……然後就是大楚君臨天下、稱霸中原,拳打秦國腳踏三晉……

又是幾壇酒下肚,饒是熊午良用了些許取巧手段,但也有了三分醉意。

只見太子神色一變,露出了幾分詭秘的笑容:“眼下大戰在即,也不知要以何人為帥?”

熊午良、黃歇和鍾華都精神起來了!

終於說到正題了!

咬著牙陪自己這個二愣子王兄喝了這麼多酒,不就是想套點兒情報出來嘛!

羋橫藉著酒意,倒也不賣關子,看向熊午良等人:“你們說說,子蘭將軍和屈平將軍,誰更勝任此次攻越之戰?”

……

子蘭和屈平,都是楚國的大將,但是立場卻截然不同。

子蘭乃是楚國大貴族,若是細究的話,身上也算有王族血脈(其實要是細究的話,楚國貴族基本都有王族血脈)。

子蘭將軍年歲不大,還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但他是鐵桿的昭雎一黨,對老令尹昭雎可謂敬如師長,惟命是從。

而屈平則是官拜大楚柱國將軍,身上已經有了不少戰功。

譬如前年,在黔中擊退秦軍的進攻,便是這屈平的功勞。

聽名字就知道,此乃屈氏族人——實打實的屈原一黨。

如今昭雎、屈原因為政治立場不同,鬥得如火如荼,這兩位大將到底誰能擔任伐越之戰的主帥,倒也是朝野矚目的焦點。

神童版黃歇輕咳一聲——

“太子殿下提到的兩位將軍,從人望、功勳和能力多方面來看,確實都可堪為帥……”

黃歇頓了頓,賣了個關子。

見眾人都在等待自己發言,便又藉著往下說——

“不過以黃歇來看,恐怕大王更屬意子蘭將軍。”

如今楚王並沒有像歷史上一樣冷落屈原,反而因為熊午良的緣故,更加看重屈原的‘合縱抗秦’主張。

這也導致,屈原等少壯鷹派臣子,佔據了朝堂的主流。

黃歇認為,楚王應當會考慮平衡等元素,在這次伐越大戰中,對來自昭雎一黨的子蘭更加偏愛。

“當然,”黃歇細細分析了一番之後,又微微一笑:“王心莫測,在下也不敢保證,最後的結果究竟如何。”

這一番分析,有理有據。

引得太子羋橫連連點頭:“不愧是黃歇——吾之智囊也!”

羋橫又看向熊午良:“王弟,對黃公子所言,可還認同?”

黃歇傲然地看向熊午良,心中滿是暢快。

在你的曲陽縣,我可沒少受委屈。

但現在在郢都,這是我的主場!對於朝堂上的風吹草動,你一個曲陽土包子還能比我更瞭解?

熊午良輕咳一聲——

“方才黃公子分析的,確有道理……”

黃歇微微一笑。

熊午良看著黃歇欠揍的表情,心道要不是勞資學過歷史,還真被你忽悠了!

“不過此戰——必定是柱國將軍屈平領兵伐越!”熊午良語鋒一轉,一錘定音。

熊午良看向一臉懵比的黃歇,露齒一笑。

……

太子羋橫聞言,立刻興趣大起。

自己這個族弟,又開始他的預言了!

到現在為止,熊午良一共預言了兩次——

一次是預言秦國必然要大舉進攻宜陽,與韓、魏聯軍大戰——這則預言已經被證實了,如今的秦軍在宜陽和韓魏聯軍狗腦子都要打出來了。

另一則預言,則是說秦王要在兩年內暴斃……倒還看不出來。

到現在為止,秦王嬴蕩還活得好好的,吃嘛嘛香……

黃歇輕哼一聲:“政事殿中,大王正在決斷到底要以何人為將,不出片刻便會得知結果——我倒要看看,君侯的預言到底準不準!”

“咳——”熊午良又輕咳一聲……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