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楊素的資格、功績、影響,似乎足以配享太廟,但是沒有。

因為楊廣拎得清,到底誰是自己人。

他當年與楊素交好,為的是借楊素的力量爭奪太子之位,而楊素扶植楊廣,也是會了幹倒高熲,自己成為百官之首。

最後他們倆都如願了。

但是高熲不一樣,高熲一直以來心裡只有二聖,只有大隋,雖然因為沒有楊廣,致使楊廣動了殺心,但楊廣殺高熲,那是私仇,不牽扯任何公事。

於公而論,楊廣對高熲只有敬意,但楊廣這個人向來是私事大於公事。

楊麗華對於楊廣的安排非常滿意,在她看來,也就高熲這樣的家臣、自己人,配得上享太廟香火。

高熲剛走,長子高盛道立即從長安縣令被調入門下省,擔任給事郎,次子高弘德擔任司農寺少卿,三子高表仁,擔任太子右虞候率。

三個兒子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其中高表仁,娶了楊勇的閨女,本來仕途算是完蛋了,但是耐不住楊麗華和楊銘全力作保,加之楊勇一脈已經毫無復辟可能,所以楊廣給了他機會。

正所謂門裡出身,自會三分,宇文愷家族是個人就會幹工程,而高熲家裡,雖然三個兒子都不怎麼上臺面,但也遠勝其他家族子弟。

何況老二高弘道,本來就是楊廣晉王府時期的老人。

楊恭仁這輩子第一次離京,離開之前,少不了一些應酬場面。

而與他一起去巴蜀的,還有他的妹夫燕寶壽,所以楊恭仁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妹夫,參加各種宴會。

燕寶壽心裡也明白,他到底沾了誰的光,私下裡,閨女小棠已經派人跟他打了招呼,上任之後,事無鉅細,不要等太子詢問,要學會主動彙報。

這一點,不是楊銘安排的,而是燕小棠自作主張。

魏徵的婚禮早就結束了,楊銘只是調侃了一番魏徵,賞賜了一些財物,並沒有放在心上。

故意去疏遠一個人,才能讓對方竭盡所能的討好你,向你示忠,而不是刻意親近。

魏徵眼下還配不上楊銘的親近,他還任重道遠。

三個人三種心思,何況東宮有一萬多人,這麼多人不是靠嘴巴去管的,靠心計。

年關將近,楊廣的意思是,西南行臺這幫人,過了年再走,算是一種恩賜吧。

畢竟正月離家,按照迷信說法不太好。

於是楊銘便有了時間,召集這幫未來巴蜀地區的主官議事。

楊廣將這件事全權交了給兒子,因為他和宇文愷、閻毗、皇杜議等人,在謀劃馳道這項工程,外加過了年,他要去洛陽。

楊廣是閒不住的,將來還會不停的巡遊,所以今後西南道行臺的事情,得靠兒子來管理,這就是為什麼楊銘是尚書令。

東宮,西南這幫人全都到齊了,其實也就史懷義一個人不在京師,就他是大老遠趕回來了,接任他留下的上黨太守位置的,叫盧章,看姓也知道是誰家的,主動抹賬的好處,仍在延續著。

酒過三巡之後,開始談正事。

楊銘首先看向楊恭仁:“巴蜀的事情,今後就託付給恭仁了,能做主的事情,你都做主,做不了主的,你再告訴我,我給你做主。”

他是在暗示楊恭仁,巴蜀不是你說了算,是我說了算。

楊恭仁幹了這麼多年吏部尚書,他能聽不懂這話什麼意思?聞言笑道:

“太子放心,巴蜀一應事務,臣必當時時請示殿下,以策萬全。”

楊銘點頭道:“當年蜀王楊秀留下來的總管府,如今仍是空置,行臺省便將此處做為官署,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沒必要再建官署。”

“這是自然,”楊恭仁點了點頭。

楊銘環顧眾人一圈,笑道:“諸位即將遠赴巴蜀,擔任新職,對巴蜀將來之事,心中可有計算?”

這時候,裴熙載開口道:“臣以為,巴蜀情形複雜,行臺省是否可以考慮,招募一些當地世家子弟,幫助處理事務?”

“熙載之言,很有必要,”楊銘認同道。

實際上,這是他倆私下約好的,純屬擱這唱雙黃呢,像楊恭仁和王士隆,已經看出來了,但也有人看不出來。

楊銘繼續道:

“西南的病根,歸根結底在於世家於暗中對抗朝廷,不繳賦稅,隱瞞戶籍,虛報田畝之數,又與當地官員勾結,上下齊手,盤剝民脂民膏,私吞國帑國財,諸位此番遠赴,務要以此為重心,官員該抓的抓,世家該殺的殺,不要留情。”

殿內幾人點頭應聲,卻也是各懷心思。

巴蜀那地方,上到太守,下至縣令左官,都是朝廷任命的,這些官員以出身關中居多,其它地方也有,就是沒有巴蜀本地人。

如果將來查到一些官員頭上,到底抓不抓呢?抓可是要得罪人的。

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裴熙載和史懷義,因為他們一個是行臺刑部尚書,一個是兵部尚書,一個管判,一個管抓。

大隋的兵部,是管軍隊後勤的,軍權幾乎沒有,都掌握在十六衛大將軍手裡,但是行臺省兵部尚書,可是實實在在的掌管軍權。

所以楊銘才會讓史懷義去,因為這是純純的自己人。

裴熙載道:“巴蜀官場需要整頓,這是母庸置疑的,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總之要讓他們知道,朝廷整頓巴蜀的決心。”

楊恭仁卻提出來不同意見:“巴蜀之弊,曠日持久,朝廷向來都是寬鬆對待,有些官員被腐蝕,也是迫於無奈,有時候也不能一篙子打倒一船人,有些人,雖有小過,但也是可以再給機會的嘛。”

他這話是在暗示楊銘,三十六個郡,三十六個太守,那都是有背景的,真要查,他們都有問題,但不能都查,拎出幾個來意思意思,給其它人敲個警鐘就可以了,真要大張旗鼓,他們下去也不好乾。

“恭仁老成之言,”楊銘點頭道:“形勢如此,絕非全是官員之過,有些是可以酌情通融。”

楊銘是完全贊同楊恭仁觀點的,正所謂法不責眾,巴蜀那幫地方官也不是吃素的。

武都太守楊文恩,這是尚書左丞楊文思的弟弟,遂寧郡太守杜衡,京兆杜的,新城太守李端,李靖的大哥,巴東太守梁洋,北周蔣國公梁睿的兒子,宇文泰的外孫,犍為郡太守唐鑑,楊銘東宮右衛副率唐儉的爹,義城郡太守史武剛,閨女給李淵做妾........

眉山太守眼下還不是二郎神,而是姓韋。

只要是一郡主官,都與朝廷有所牽扯,你辦誰都不合適。

比如李端,楊銘真能下得去手?那李靖能樂意?

所以啊,主官沒事,那就是副官頂罪,再加上一些縣令,基本上就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剛才熙載那句話,我是非常認同的,”楊銘道:“諸位對於巴蜀來說,都是外人,所以治理巴蜀,還是以當地治當地,遴選一些世家子弟進入行臺官署及各郡、縣衙門,很有必要。”

王士隆這邊,完全是秉承了楊廣的意思,於是直接建議道:

“巴蜀科考舉才,歷年以來多是走形勢,臣這段時間,調取了巴蜀幾年以來的舉人名單,發現一個弊端,各郡上報的舉人,沒有一個是出身巴蜀,臣以為不妥,似乎應該適當放寬,每郡三個名額,至少都得有一個,是巴蜀本土出身。”

楊銘也檢視過這些記錄,巴蜀這麼多年的科考報上來的舉人,全特麼是官宦出身,改了戶籍就以當地舉人身份入仕,當官後再把戶籍改回去。

這種現象朝廷也不是不知道,但朝廷一直沒有糾察,畢竟迴避巴蜀是中原數百年的老傳統。

但是眼下,楊廣想要糾正了。

而王士隆的建議,雖然有砸巴蜀地方官飯碗之嫌,但還算溫和,畢竟三個裡面出一個,對他們來說不算傷筋動骨。

於是楊銘沉聲道:

“一個太少了,這麼多年,他們在下面也該吃飽了,如今朝廷要整頓巴蜀,他們若是不配合,那麼以前吃了多少,就給我吐出來多少,三個名額,必須有兩個出自巴蜀本土,縣衙一級左吏,十人出當地,郡一級,二十人,這一條,你們下去之後立即就辦。”

眾人對視一眼後,紛紛應聲領命。

左吏沒有品級,大多是臨時工,給他們一碗飯吃,世家並不在意,而楊銘也是先把這個迴避巴蜀的鐵門開啟一條縫隙,以後再慢慢越開越大。

不讓巴蜀人當官,斷了人家的上升渠道,人家不跟你對著幹,跟誰對著幹?

朝廷想要與巴蜀地方勢力和解,就得先給人家點甜頭。

楊銘用屁股想,也知道楊恭仁他們下去會怎麼幹,賣官唄,雖然左吏不是官,但也得花錢買。

但這個,楊銘無法阻止,因為買賣也是一種社交關係,先與當地世家交好,適當給點好處,等到拉近關係之後,咱們再算賬,這要比直接下去算賬,溫和許多,遭到的牴觸也會少很多。

幹事實,從來都是厚黑引路,只要能讓國家、百姓得到好處,官員自身是否良善之輩,其實從來都不在考核範圍之內。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嘛。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南唐烽火

南唐烽火

安仔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生兇猛

書生兇猛

陳小九
一覺醒來,陳錦年穿越古代,成為大乾皇朝中一介小小秀才。只可惜原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人人喊打。 於是,陳錦年略施小計,做奸商,登朝堂,寒門書生,席捲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漢旌

漢旌

老白汾對瓶吹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漢末,遇上了剛剛起步的劉備?開著全圖視野,這還不逆天改命? 別鬧,談情說愛哪有建功立業來的痛快!曹操、袁紹、孫權、司馬懿你們好,我是揣著劇本來的!
歷史 連載 5萬字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暴躁的老齊
少年劉墨開局遭遇假招婿,用完即殺。震驚之餘,設下計謀,忽悠個絕美嬌妻,走上酒樓大掌櫃人生。 後結識皇子,從此勵志成為皇室御用商人,輔佐皇子成為天下之主。 “跟我玩套路?有得你爽!”
歷史 連載 70萬字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木風雨
預收主攻種田小甜餅《粟大夫家的鹹魚先生》《穿成“萬人嫌懶漢”》專欄戳戳~~ ========================= 本文文案如下: 一朝穿成福水村人人厭棄的謝家小傻子,謝見君睜眼瞧著眼前破敗不堪簌簌掉牆皮的破草屋,牆角處緊攥著衣角一大一小,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心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褲兜裡還窮得叮噹響,滿打滿算也就腦子還好使一點,為了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為了能養活
歷史 完結 3萬字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牙籤吃粉條
身為安全第九局的特工李滅,意外穿越到了大梁朝成為了九皇子。西北:九皇子,西北戰事頻發,你再不出手西北就要淪陷了! 眾皇子:九弟,別打了我們不爭了,什麼都是你的!皇帝:老九,父皇我太累了,這個皇位不行你來坐吧! 李滅: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了,讓我躺平當個廢物行不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