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1章合兵

還在澠池去往新安路上的關盛雲聞報官軍已在函谷關嚴陣以待,向並轡而行的羅詠望了一眼,一乍舌:“狗官軍來的好快。”

羅詠昊應道:“聽馬文升說,這個洛陽的戚知府確實有兩下子,比蕭長華之流強得多。咱們還要小心些。”

關盛雲點點頭傳令:“傳令。老營輜重立即止步原地待命,尤福田部兩營留下保護。讓張丁看好陝州後路,絕不容失,等本帥命令。讓國清林速速送來五千輔兵助戰。其餘各戰兵營到新安西門外集結,披甲列陣備戰。再探。親兵營隨我跟上,當先入城。”雙腿輕輕一夾,策馬小跑起來。

關野火等二十幾名馬衛豈能讓大帥跑在最前?聞令前出,一聲呼哨,策馬當先向新安馳去。

羅詠昊張了張嘴想攔,見關盛雲已經馳出四五丈遠,搖搖頭,輕嘆了一聲——谷白松的馬隊在殿後壓陣,即使傳令調上來保護關盛雲也來不及。並不寬闊的山路上擠滿了只攜了武器的無甲戰兵,每個戰兵隊後面都跟著運輸其鎧甲旗幟金鼓的大車,不等馬隊擠到半途,大帥早進了城!看來,有機會得勸勸大帥,現在不是做山大王,一衝動就隻身犯險。好在官兵們已經佔了可以憑險據守的函谷關,應該不會冒險棄關而出……於是,也拍了拍坐騎,一抖韁繩,與跑步中的破霄營一起,隨在關盛雲後面向東行去。

知府衙門裡,戚曉光、丁世昌等一干官員正在商討城防。

戚曉光對各位官員言道:“各位大人,壽王千歲賢德,慨然撥付王糧一萬石、白銀兩萬兩與本官以為守城之資;更是派了王府護軍指揮孫將軍率勁卒精銳據守函谷雄關。朝廷那裡本府已然用千歲殿下的名義,請用了親王金印將賊人大舉來犯的軍情以六百里加急奏報上去。省城開封那裡估計今日傍晚時分便能收到警訊。我等只需堅守府城一段時日,強援可期。如何守禦,還請各位大人共謀良策”。

丁世昌向戚曉光一拱手,轉而對眾人補充道:“殿下英明,戚大人高才。下官以為,朝廷那裡,遠水解不得近渴,單程兩千里路程(明朝時沒有穿山隧道,要繞路),六百里驛馬一來一往也是七八天,更不要說援軍了——大軍單單渡個黃河便要五六日,一時間肯定指望不上。能企望的,近者,是孫指揮的王府護軍,在函谷關儘可能久的擋住賊人;遠的,是省城開封布政使呂大人那裡能儘快調集本省兵馬來援。若是山東湖廣也能派出援兵那更最好不過。尤其是陝西,若是能出師潼關直取陝州而守之,吾等再堵住賊人去路,等援軍一到,賊人便是甕中之鱉。”

通判梅庭芳(字映雪)重重地哼了一聲:“戚大人、丁大人,二位大人所見極是。不過,卑職以為,陝省鐵定是指望不上的!從賊人路線上看,不用問,就是從陝省跑出來的!否則,賊人若是由晉省南下,怎麼可能從陝州大瀑布那裡過河?難道賊們都長了翅膀不成?禍水東引,嫁禍於鄰,哼,真真歹毒!”

大明以文御武,洛陽副將寇知章平日裡沒什麼人待見,因事關守戰,此刻被喚來坐在下首。聞言顯示存在感地罵道:“直娘賊,一口氣放出這麼一大股賊人,到現在還跟沒事人一樣裝啞巴,簡直就是他媽的麻子敲門——坑人到家了!末將勢不與其干休!”說著話重重一拍椅子扶手,說著飛快地偷偷向上首的戚、丁幾位瞟了眼。

戚曉光頭也沒抬地隨口答道:“寇將軍莫急,莫說本府必定會將此事奏明聖上,壽王千歲那裡肯定也會有話說。不過,當務之急是如何拒敵,寇將軍可有良策?”

寇知章能從副把總十幾年間一路升到副將,靠的不是積功,而是豫省提刑按察使韋不群的門路:韋臬臺的正妻是寇知章的親姐姐!

照理說,明朝文尊武卑,文官絕少與武人通婚,這位也不例外——寇家老爺子中過舉人,當然算書香門第。寇家大少爺寇知禮與韋不群不僅是同鄉加同年進士,更是好友,於是親妹妹便順理成章地嫁了小韋同學。不幸的是,可能寇老爺子把名字起壞了,上天哪位司命的神仙把寇小少爺名字裡的“知章”聽成了“智&障”——這位小少爺自小學業上雖屬朽木難雕,搗蛋惹禍方面卻是出類拔萃。這麼說吧,寇老爺子幾年間陸續請了五位先生,號稱脾氣最好的那位在寇家也沒待滿三個月——不是鬍子被燒掉一半,便是起床後穿鞋踩上滿腳屎……一開始寇老爺子老來得子捨不得打,後來是真打不動了。再後來,小少爺在原籍惹下傷人致殘的禍事,老爺子一狠心,就當沒生這個小祖宗吧,求爺爺告奶奶地給他換了軍籍——賤籍就賤籍吧,至少能留下條性命。

韋不群的二伯韋世勳官拜都察院左都御史、姨丈是順天府尹,有這種出身,仕途當然一路開掛般的亨通,但也有煩心事:既駁不了好友的面子更架不住太太隔三岔五祭出的滂沱淚攻大法,於是這位舅爺便跟著姐夫踏遍仕途的萬水千山……此刻的寇副將急著表忠心,戚府臺這麼一問,哪裡該如何拒敵?情急之下結結巴巴地回道:“那個,那個……末將全聽大人們吩咐……”

梅庭芳沒搭理他,對戚曉光悄聲感嘆道:“也是萬幸,壽王千歲的藩地在本府,無論省府還是朝廷,都會當作十萬火急的第一等要事處理——失陷了先皇親藩這等滅族的罪名,兵部和省府誰個也承擔不起,不會像其他事一樣扯皮。”

戚曉光嘆了口氣:“話雖如此,林茂(丁世昌)說得也是在理,遠水不解近渴啊。”

通判(通判一職無定員,洛陽府裡有兩位)謝遠斌(字佳才)附和道:“正是如此。各位大人所言極是,下官也以為陝省那裡斷不可指望。這班傢伙上下串通,偷開潼關私縱賊寇入豫,此刻必是把關門一閉裝聾作啞。讓他們襲取陝州斷賊後路絕無可能。咱們還是得自己想辦法堅守。”

推官、經歷等下級眾官也小心翼翼雞一嘴鴨一嘴地地參與到話題中。

豫省地處中原,承平已久,由於財政負擔越來越重,當初太祖爺設立的衛所已被裁撤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幾個也大都成為徒有其名的擺設,不論是守禦所還是備禦所,兵卒跟農民沒什麼兩樣——哦,好吧,不一樣——他們是農奴,比普通農民更窮,還沒有人身自由。所謂的五軍都督府更是名存實亡,實權都在朝廷兵部手裡、各州縣倒是有巡檢司負責保境安民,然而,從其從九品的行政級別上就能知道:這幫人欺負老百姓拿手,對付小偷小摸勉強,遇到土匪大機率扭頭跑,真刀真槍地對陣?呵呵,腦袋得被門夾碎了的傢伙才會讓他們去打仗!

洛陽府名義上倒是真有兩千多雜兵,戚曉光官風不錯,自己沒怎麼貪,只是手下各路有點來頭的大小官員們吃了些必要的空餉——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戚曉光明白,所以睜一眼閉一眼地視而不見,加上洛府是親王藩地,地方官員們多少也有些顧忌,因此寇知章手裡差不多一千二三的隊伍還是有的。當然,這些人作戰經驗全無——那也比沒兵可用強得多不是嗎?

最後大家議定:先用壽王的錢糧廣招遊民協助守城,這是當務之急。

聽說上牆站一天就能一稀一干吃兩頓,府城和周圍十里八鄉來了不少人。經過一番甄選,挑出五千多丁壯,開武庫發了刀槍。大家手裡拎了傢伙,腳下踩的是高牆,再填飽了肚子,頓時膽子壯了許多。寇知章一下子見手裡憑空多出這許多人馬,開始神氣活現起來。

沒被選上守城的全被派出去砍樹挖溝,也管飯。

洛陽城郊四野十幾裡範圍,所有樹木全部砍倒,能運回來的運回來,運不回的就地燒掉、向城內遷百姓,人一離開就把房子燒了、各家存糧更是一粒不剩全帶進城、水井能填的填,要不就用糞便或野墳裡刨出來的無主屍體投進去……這叫堅壁清野,會大大阻滯敵人駐紮、補給和攻擊的難度。梅花樁是來不及埋了,那就一起動手,把城牆外的野地挖得溝坑縱橫,尤其是通向城門的官道,被刨得到處都是大坑,臨時鋪了木板,便於與函谷關通行,等敵人逼近再把板子一撤——不把它們全部填平,賊人的攻城武器寸步難移、城內沿牆挖溝,城裡打井,牆上蓄水,城門樓塗溼泥……這些都是守城的常規工作。

明朝的府衙,類似於今天的地級市,不過,人員編制要少得多,除了京師的順天府超過兩百人,其他府城衙門人手合計也就百餘。這時節,平日裡再閒差的傢伙也忙得焦頭爛額,一時間洛陽城像一座被驚醒的龐大無比的機器怪獸,轟隆隆地開動起來。

草草安排了這些,戚曉光暫時把城防工作交給丁世昌,自己帶了幾十名家丁親衛,復又點了千五遊民充作輔兵,急匆匆地趕到函谷關,與先行一步的孫富貴合兵,要御關盛雲於關外。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