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日一早,劉衍和王越早早的洗漱完畢,便穿戴整齊來到百戶官廳的廂房,這裡便是賈洪雨辦公的所在。

賈洪雨與劉衍寒暄幾句之後,便按照王炆鎮的吩咐,帶著劉衍、王越前去領人。

路上,劉衍提出希望賈洪雨可以幫著支援一些耕牛、農具、青石木料等物資,賈洪雨也不禁面有難色,眼下王家主各處缺額越來越嚴重,各地屯堡都是人口不足,即便賈洪雨能幫著與管事說和一二,此事也是有困難的。

於是賈洪雨只好拍著劉衍的肩膀嘆了口氣,說道:“老弟啊,我也是有難處的,還要老弟自己多想辦法了。”

不過隨後劉衍又失望了,見到那十戶軍戶之後才發現,這些人大多是老弱,與離自己的期望相差太遠。不過劉衍還是收下了,畢竟蚊子腿肉雖小也是肉,入了自己嘴就沒有放過的道理。

於是劉衍、王越趕著牛車,帶著這十戶軍戶們回往大盤墩而去。在臨行之前,王炆鎮又親自叫住劉衍,遞給了劉衍一份百戶官廳出具的公文。

“你屯田之事我已經在公文中寫明,你可拿著這份公文去夏河寨前千戶所碰碰運氣,也許上官那邊能支援你一些物資和人口。”

劉衍見狀大喜過望,連連致謝。

路上,劉衍的心情非常高興,此行雖然收穫的物資並不多,但也總算是開啟了第一步。

而那些被劃撥給劉衍的軍戶們則是個個拖家帶口,挑著自己簡單的行李跟在牛車後面,眾人神情間都有些忐忑不安,換新東家了,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會變成什麼樣子。

劉衍的名聲這些軍戶所少是有些耳聞的,黃山墩的事情已經在王家莊各處傳開,不過往往這樣的人,性情就越兇暴,劉衍這個甲長會善待手下人嗎?聽說此行是到大盤墩去屯田,未來前景又會如何?

眾軍戶各樣心思的趕路,到了中午時候,一行人便到了大盤墩門外,王越此時人停下牛車,然後跑到前面高聲叫住軍戶們,讓眾人注意避開壕塹旁幾個暗藏的塌窖陷阱。劉衍見狀微微一笑,這個王越還真是賣力,不過這樣也好,至少王越已經擺正了自己的位置。

這時吊橋與墩門開啟,陳勳與妻子陳江氏笑容滿面地迎了出來。

此時那十戶軍戶己是飢腸轆轆,劉衍下了牛車高聲吩咐道:“陳家弟妹,你帶幾個家眷去煮一些粥出來,給新來的兄弟們充充飢,粥要煮得稠一些。”

“好嘞,甲長就放一百個心,肯定讓這些兄弟吃飽。”

隨後劉衍又補充道:“就用我屋內的口糧吧,然後明日讓陳小旗帶人再去買些糧食來,算作咱們大盤墩的儲備糧食。”

陳勳和妻子陳江氏連忙答應下來。

陳江氏回身小跑著進入墩內,高聲喊了兩聲,便聽見兩個婦人高聲應了一聲,跟著陳江氏去劉衍屋內取糧食,準備去煮粥了。

與此同時,聽到劉衍的話,軍戶們一陣騷動,看來新東家的心腸不錯,與他讓人畏懼的外貌不合,眾人心中湧起希望,看來此行也不會那麼差,眾人按戶各找地方坐下,只是輕聲議論一聲,等待劉衍的進一步安排。

這時劉衍才顧上仔細打量那些軍戶,只見這十戶軍戶中,連家小在內,共有口四十多人的樣子,男女大概各佔一半,放眼望去,無不是衣衫襤褸、人虛體弱,就如同是一群叫花子。

劉衍估計這群人之間,可能只有七、八個會顯得壯實些的年輕人,另外還會有十來個壯婦。而一些縮在父母旁的孩童,更是頭髮蓬亂、面黃肌瘦,身上衣裳破如麻袋,只是用畏懼的目光打量著人高馬大的劉衍,並且好奇地看向眼前高大的大盤墩。

現在已經是三月時節,但是天氣依然寒冷,明末時候的氣候本就不正常,幾乎每年的氣候都反常的厲害。

如今這些軍戶身上的皮襖氈帽到處是破洞,一陣寒風吹來,很多人都是凍得發抖起來。一些男丁還好,他們身旁的婦人小孩更是不堪。

看著眼前這些人,劉衍不禁嘆了口氣,這哪裡是大明的軍人,分明是一群大明丐幫啊,自己大盤墩眾人雖也是穿得破破爛爛,不過身體素質與精神面貌比這些軍戶好太多了。看來以後得花一些時間為他們調養身體,否則這樣的人手怎麼能用?

等了一會兒,陳江氏便帶著兩名家眷從墩內出來,三人吃力地各端一大口鍋,只見鍋內騰騰的冒著熱氣,遠遠的一股米粥的香味飄了過來。

那些軍戶們頓時一陣騷動,個個都是使勁地伸脖子往那邊看,特別是那些孩童,更是使勁地吞嚥著口水,顯然是饞壞了。

陳江氏親熱地招呼起來:“喝粥啦,大夥都將碗筷拿過來喝粥啦。”

軍戶們紛紛從自己行李中找出碗筷,有劉衍以及陳勳帶出來的四名墩軍在前,他們不敢擁擠爭搶,按著家口,一個個拿著碗上來排隊領粥,排在後面的只是不斷的探頭探腦,非常焦急的等待。

陳江氏不斷招呼著那些軍戶,現在大盤墩有新人來了,看在自己是大盤墩老人的份上,在劉衍的心中肯定會更進一步,想到這裡,陳江氏幹起活來就更賣力了。

只見陳江氏一邊用勺子為眾人舀粥,一邊大聲道:“大夥喝著粥,可不要忘了甲長劉大人的恩德啊。咱們能喝上這樣濃稠的米粥,都是託了甲長的福!”

眾軍戶只是沒口子的答應,一邊各找地方狼吞虎嚥地吃起來。碗中的粥香甜濃稠,都是純正的米粥,決對沒有新增野菜樹皮之類的,過久了糠菜度日的日子,喝著這麼好的米粥,很多人都是流下淚來。

劉衍、陳勳幾人也是一起喝粥,劉衍還不忘囑咐陳江氏,讓人也給墩內的墩軍、家眷煮粥,今日的糧食都算自己的。

陳江氏喜笑顏開,將分粥的事情交給了另一個家眷,自己急忙跑回墩內安排去了。

而後劉衍便毫不顧忌形象地在墩外席地而坐,一連喝了四碗粥後,才拍拍肚子站起來,陳勳、王越也是隨後停了碗,再看那些軍戶,他們眾人喝了一些粥後,精神氣都好多了。

劉衍讓王越招呼軍戶們過來,只見王越大囔道:“總旗大人訓話了,大夥兒都快些安靜,都過來。”

劉衍走到那些人面前,看著這些人,劉衍也感覺到壓力,以後他們的衣食生存就要靠自己來維繫,自己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嗎?

注視了這些軍戶良久,劉衍開口朗聲道:“昨日管隊大人將你們劃撥於我,以後你們都在我的堡內屯田,我劉衍在這裡說一句,以後都是一堡的兄弟,我劉衍當一視同仁,決不會虧待你們。”

底下半響沒有言語,很多人都是麻木地聽著,正要冷場的時候,底下一個年輕人低低的在後面說了一聲:“甲長大人說讓小的們來堡內屯田,不知大人要小的如何做?”

劉衍說道:“這位兄弟問得好,劉衍奉管隊大人之令屯田,以後我們都在這大盤墩周邊開墾荒地,事後每人都會分下田地,還有耕牛種籽等物,管隊大人己向我保證過,屯堡只管放手去做,將來開墾出來的田地,決對不會有人徵擾,大夥只管安心屯種便是。”

聽到劉衍的話,底下眾人一陣騷動,顯然管隊官王炆鎮的保證,對這些人還是有說服力的,而且到時不但有田地,還有耕牛種籽等物分發,對這些軍戶也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又有一人問道:“不知小的們將來要納糧多少,耕牛種籽等物將來小的們要償還嗎?”

劉衍大聲說道:“明人不說暗話,眼下大夥一起開墾土地,興修水利,這些錢糧都是我出,而且考慮到大家的口糧不多,以後每日的工食也是由我來付給。將來等米麥成熟,第一年,我給大家免徵稅糧。第二年,每畝屯田徵糧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銀。第三年,每畝屯田徵糧兩鬥,此後永為成例,不再另生加派。如何!”

聽了劉衍爽直的話,眾人都是相互而視,個個心動,劉衍話說得直,第二年起就要徵糧,反給他們真實可信的感覺,劉衍的話比那些吹得天花亂墜的上官們有說服力多了。

如果真如劉衍所說,第三年後便不再加派,那每畝徵糧兩鬥眾人是完全承受得起的,這只是明初軍戶們的納糧份額,雖比明面上的民戶租重,但在眼下這種年景,這種負擔己經算是很輕了,至少可以讓眾人吃飽肚子,不至於再過得像乞丐一般。

安撫訓話之後,劉衍便準備給這些墩軍登記造冊,王越手疾眼快的為劉衍搬來一張破木桌子,以及一把椅子。

劉衍書寫毛筆字繁體字並不是問題,他揮筆而就,將這十戶軍戶依眾人軍戶帖一一登記,各戶年籍、從軍腳色、貫址、家口,男婦,成丁等一一備註,並開具正副兩本文冊。

最後統計,十戶軍戶共有男婦四十五口,其中男子二十二口,成丁十八口,不成丁四口。婦女二十三口,十三歲以上的壯女十五口,十三歲以下的幼女八口。另還有各戶帶來的隨身事產也是一一登記。

忙完這些之後劉衍鬆了口氣,站起來活動了一下手腳,許久沒有摸筆了,才登記十戶人家,就感覺到有些勞累。

同時劉衍心下暗歎了一口氣,以後墩內事務會越發的繁多,難道事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特別是這種文書工作。

可惜現在墩內除了自己之外,便沒有一個認字的。劉衍除了自己親力親為還真沒有別的辦法,不過以後隨著屯堡的發展,案牘文書事務越來越多,看來以後得招個書吏了。

那些軍戶見劉衍竟可以流利書寫文冊,也是暗暗詫異,眾人臉上都是露出了佩服的神情,在這大明就是如此,能讀書識字的人總是讓人佩服的。

劉衍忙完後,便讓王越帶著手下的四名墩軍為那些新來的軍戶安排住的地方,這麼多人墩內肯定住不下,暫時也沒有營房安排,只能先讓他們沿著墩旁弄些茅屋暫時居住。

不過劉衍知道此時在北地,流民向有在野外建蓋地窩子的習慣,在地上刨個坑,找些石頭樹枝在周邊壘個小牆,然後在頂上搭一些茅草便可成房屋了,這種建築簡單有效,不需什麼原料,聽聞傳自塞外胡人,只要有一定的柴草碳木,便可很好地抵禦嚴寒。

於是劉衍便將方法教給王越,又將自己手下的四名墩軍叫來,讓幾人指揮那些新軍戶在墩外搭建地窩子。別的都還好說,劉衍只是要求那些新軍戶在搭建地窩子時,必須要排列有序,而且方便時也要集中到一個茅坑內,不可亂撒亂排,一定要注意衛生。

到了晚上,一個個地窩子己經具備雛形,一堆堆的柴火燃起來,加上小孩的玩鬧笑聲,給大盤墩內外增添了許多生氣。

第二天,劉衍便叫上陳勳,帶著陳勳手下的四名墩軍出發,準備勘察一下週圍的荒地分佈情況。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