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火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百多年前的十三王之亂,你想必多少知道些。”
許龜年壓低了聲音。
“當今聖上一系原是旁支,若非有易、後、風三氏支援,恐怕無法繼承大統。”
“為此,孝帝立琅琊、河間、淮陽三國,留下金口玉言——三家王業,天地可奪,蕭氏不可奪。”
“所以那是二百多年前的事了。”
洪範回了一句。
“是啊,金口玉言畢竟不是金玉,而哪怕金玉本身,也不足以恆久。”
許龜年哂笑道,沒有反駁。
“但除風家外,易後二家武聖依舊駐世,這才是關鍵。”
“三家同氣連枝。”
“彼二聖明言,王可換,王業不可廢。當代淮陽王即便廢黜,也只能換另一個風家人。”
“是以朝廷不能直接插手。”
說到這裡,堂堂天機橫斷也露出棘手的神情。
“但淮陽國已經義軍四起、烽煙處處了。”
洪範說道。
“朝廷不給出路,百姓會給自己找出路。”
他前幾日接應的義軍論規模尚且排不上號,但已存續近兩年之久。
“哈哈,你怎知道這就不是朝廷給的出路?”
許龜年笑道,意味深長。
“三家王業蕭氏不可奪,卻沒說萬民不可奪;尤其是風間客正在閉死關。”
“所以淮陽國事,朝廷其實一直在管;如今涼州事畢,還要大管特管。”
他指了指桌邊水壺,示意水冷了。
洪範默然運轉炎流功。
他覺得自己聽明白了不少。
技術上來說,無非是蕭氏動不得風氏,只能待其失鹿於野,再復得之。
但是非黑白,在這個邏輯中已然斑駁混淆。
在淮陽國這些年的淪落、淮陽王這些年的奢狂抵達臨界前,朝廷想必扮演的是推手角色。
所謂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隨著位置的上升,洪範發現入眼之世事,再難有一件可以用簡單對錯去框列。
水開了,蒸汽爭先恐後地擠出壺嘴,嗚嗚作響。
“剛剛這番話,對你倒不是白說的。”
許龜年突然前傾身子,開口道。
“淮陽百姓苦。”
“伱既然如此掛心,不知願不願意為他們做點什麼?”
洪範輕易聽出了這句問話的危險性。
與此同時,那棵裸死於野的大榆樹又浮現在他眼前。
數日前曾見的暮日早就在淮陽國落下。
但依然高懸在洪範心中。
“請提督明言。”
洪範回道。
不是為了救誰。
只是練了武。
只是氣不順。
“州部要送些人南下,本來是自內部遴選——緹騎到底還是隔了一層。”
許龜年答道。
他原以為洪範會遲疑很久。
有些事不僅僅是答應不答應,聽了便有因果。
“但如果是你,以你的能力武力,以我對你的信任,倒可以特事特辦。”
許龜年沉凝片刻。
“要我做什麼?”
洪範問道。
“解民倒懸,刺殺官僚,瓦解朝政……隨便你做什麼。”
許龜年隨口說道。
“簡而言之,兩個字,造反。”
這是個沉重而嚴肅的詞彙。
“是要暗中行事麼?”
洪範再問。
“不,恰恰相反,得要你正大光明、真名實姓,鬧得越大越好——但不能以緹騎名頭,全以你個人身份。”
許龜年擺手回道。
“本座會答應這件事,也是因為你已不同以往。”
“你如今是在榜天驕,是一上榜就排八十二的天驕,是不滿十九歲的天驕,是天下公認有望登上榜首的天驕。”
“你去淮陽國造反和隨便一位天人交感去可大不相同。”
“淮陽國暴政多年無人關心,直到段天南一去震動天下,待古意新二去婦孺皆知。”
“以你堂堂‘赤沙’之名,可繼為三。”
“這樣,你若願意去淮陽國,一應成績,本座可以給三倍武勳,也算你還了人情。”
“若有危險,你隨時離開就是。”
洪範立刻就動心了。
詹元子事後,他自覺比前兩年灑脫,但心中還是會習慣性的“算賬”。
加入緹騎一年多,算上追拿曾道奇與本月的接應任務,洪範共得了二百七十點武勳。
橫向比較,這已經是非常大的數字——耗羨歸公這種事不是年年有的。
就算未來洪範保持百分百的任務完成率,恐怕還需要八年才能兌到半部心儀武典。
以他的進步速度,著實等不了八年。
功法轉修向來是越早越好的。
收益之外則是風險。
淮陽風氏僅有一位天人‘千里一步’風間客。
而他閉關已有二十年,不問世事。
小心行事,風險是可控的。
“提督,我還有最後一問。”
洪範凝神問道。
“淮陽國之事若成自不必言。”
“若是不成,我豈非成了一國一王殺之而後快的反賊?”
“這你不必擔心。”
許龜年似乎早就料到會有此一問。
“有一說一,本座行事是有圓滑之嫌,對你說這話恐怕不夠分量。”
“但山長向來一個唾沫一個釘,言必信、行必果!”
談及頂頭上司,涼州提督哪怕遠隔神京數千裡,也不自覺地端正坐姿,不敢靠在椅背。
“哪怕風間客破關而出洞開天門,也遠不會是山長對手。”
“況且淮陽國現在的爛攤子總要有人擔責。”
“你不管做出多大事,便是移了山填了海,自有他老人家作保。”
許龜年言之鑿鑿。
洪範聽得明白,此言不是敷衍,而是對“生機轉輪”關奇邁之人品戰力有著不可動搖的信心。
靜室之中,兩人已將能說的、該說的說得乾淨。
“明白了。”
洪範重重點頭。
“我會盡快南下。”
他收拾心情,起身告辭。
臨出門時,洪範又駐足回身,認真行了一禮。
“多謝提督栽培。”
這一次,許龜年舉了舉茶杯,莊重受下。
······
次日,六月二十。
洪範往器作監去,一方面是將自己的決定告知莊立人,另一方面是想查一查淮陽國的歷史資料。
後者自是擔心,但事已至此,只得盡力相助而已。
泡在書架與案牘裡半日,再結合掌武院提供的情報,洪範對涼州以南的封國有了大概認知。
二百零一年前,淮陽風氏因功成就王業,統治三郡之地,共二十城。
轄地內如今有三個二等世家,四百萬丁口,五萬天風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