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不得不簡單提一下,文法吏和儒生的漫長鬥爭了。

後人都以為,科舉取士始於隋唐,但其實用文化考試選拔官僚的方法,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選出來人才,就是文法吏。

這些人一般出身小地主或沒落士人,通文墨但不讀經史,而是專修法條、律令之類。透過考試之後,他們可以馬上執行具體行政事務,所以在壓力拉滿的戰國時期,深受各國君主的喜愛。

李斯、李悝、申不害等一批戰國名臣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最重用文法吏的,便是接受了法家思想的秦國,而秦王也在這幫高效嚴酷、崇尚嚴刑峻法、賞罰分明的文法吏的輔佐下,奮六世餘烈,一統六合。

當然,秦朝的滅亡,也跟文法吏過於嚴酷有關。別的不說,陳勝吳廣劉邦,都是因為耽誤了朝廷的期限,按律當死,才造反的。

所以到了西漢,皇帝一面繼續重用文法吏治理國家,另一方面也開始將儒生引入官僚體系,來教化百姓,柔化統治,以避免重蹈暴秦的覆轍。

因此漢朝的官僚隊伍,便分為對立鮮明的兩大群體,文吏和儒生。文吏依舊掌握著國家機器,儒生卻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壟斷了話語權和釋經權,漸漸佔據了上風。

及至東漢後期,名士集團崛起,士林輿論漸能操縱選官,施行幾百年的‘以能取人’的選官制度,變成了‘以孝行品德取人’。

這下儒生便徹底壓倒了文法吏,壟斷了清流高官,只將那些事務繁巨、吃力不討好的濁官,留給文法吏。

到了隋唐,皇帝設六學一館、分科取士,其實都是想扭轉這一局面,給文法吏一個出口。無奈已經轉化為文化貴族的世家大族,竟能將政策扭曲為只重進士科,讓儒士依然保持著對朝廷和官府的統治地位。

儒家也隨著儒士的崛起,地位不斷的上升,最終在宋朝成為國教——儒教,到達了巔峰。

宋朝的儒士非但徹底壟斷了官位,徹底將文法吏驅逐出官員隊伍,變成沉淪下僚、永無出頭之日的吏員。還要竭力抹去文法吏在歷史上存在的印記。

好讓後人提起讀書人,就跟儒生劃等號,以為歷朝歷代都是靠他們治理的,歷史都是他們的締造的一般……

~~

朱元璋起先也這麼認為,好在他身邊有人間清醒的劉伯溫。

加上儒士在元朝的影響力降至低谷,他才沒有陷入儒教締造的謊言。

而且他自己在跟隨宋濂等人學習四書五經之後,也確實沒找到什麼治國的方子,知道光靠儒生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再說自己都當皇帝了,憑什麼還讓個死了快兩千年的孔老二騎在頭上?到時候,那些儒教門徒肯定要像宋朝那樣,把他關進聖人之言編成的條條框框裡。

這是朱元璋這樣白手起家的皇帝,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的。於是他開始動起了‘貶儒’的心思。

洪武元年三月,徐達攻克濟寧,天下大勢已定,元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早就修煉的嗅覺靈敏、身姿柔軟的孔家,馬上向朱老闆稱臣。

但彼時的衍聖公孔克堅,是元朝冊封的,還當過元朝的山東廉訪使、禮部尚書、國子祭酒等高官,擔心會被朱老闆清算,所以只派兒子孔希學去拜會徐達。

之後徐達將孔希學送往南京朝見朱元璋。孔希學還特意向朱老闆解釋了,父親因病臥床不起,才不能親來朝賀天子的。

可朱老闆不吃這套,他給孔克堅下了一道手諭,明確說明‘稱疾則不可’,不可以裝病不來哦……嚇得孔克堅‘惶恐兼程進京’。

之後朱元璋雖然處於統戰目的,原諒了他。但沒給孔克堅一官半職,還將大明的首任衍聖公直接封給了他兒子孔希學。

並於洪武二年下詔:‘孔廟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就是說以後留曲阜一個孔廟祭祀孔子就夠了,別處就不要再一起祭祀了,當然也就沒必要建什麼孔廟了。

所以老六為啥敢在國子大學不設孔廟,是因為他爹當年就想這麼幹。

但朱老闆當年那次對儒教的打壓很不成功。激起的反對聲不亞於今時今日,當時中書省帶頭,各部尚書集體發聲,說什麼‘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云云。

總之就是,你不讓天下通祀孔子,我們就不幹了。

當時朱老闆還沒站穩腳跟,也沒現在的自信,還得依靠儒教的統戰作用,所以只好收回了成命。

但朱老闆這種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拖拖拉拉一直到洪武四年,才在士林千呼萬喚中重開科舉,然後不到三年又以儒士不習政體,難堪大用為由,又把科舉給停了……

科舉可是儒教的命根子啊,不能透過科舉當官,誰還會拜入儒教門下?別看現在儒教聲勢浩大,可沒有新鮮血液加入,根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支撐不了幾年,就要頹勢盡顯了。

這才是此番士林反應如此強烈,甚至抬出二聖牌位,豁出一切也要鬥爭到底的原因。

~~

按說孔家和儒教是一體的,當然要共同進退,力挺士林到底了。

但那得衍聖公夠硬氣,而且身正不怕影子歪才行。

說來也巧,這兩條孔希學一條都不具備。

前者,孔家已經連續投降金元二朝了,祖傳軟骨病,哪還有什麼硬骨頭?

後者,跟張天師家在江西一樣,孔家是山東最大的地主,張家的罪狀他們一樣不少。

更巧的是,過年時,南張北孔還齊聚京城,在朱老闆的安排下,張大真人跟衍聖公聯誼了好幾次。

目的就是讓張懋丞現身說法,以自家的遭遇和慘痛教訓,來教育孔希學,回去管好子弟,提前清退田產人口,不要等在山東清丈造黃冊時,再重蹈張家的覆轍。

那樣丟的是他祖宗的臉……

孔希學已經被朱老闆連敲帶打收拾服帖了。比起擔心儒教日後的興衰,他更擔心的是孔家一屁股屎被翻出來。他很清楚這次要是不配合朱老闆,回頭孔家就要跟張家一樣遭殃了……

“為臣這就去阻止他們,不讓他們盜用我祖宗的名義,行欺君罔上之事!”衍聖公便趕忙自告奮勇道。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廢物對照組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廢物對照組

若星若辰
【恐同笨蛋美人vs陰暗瘋批卷王,雙穿,晚12點更】 時書一頭悶黑從現代身穿到落後古代,為了活命,他在一個村莊每天干農活掃雞屎餵豬餵牛,兢兢業業,花三個月終於完美融入古代生活。 他覺得自己實在太牛逼了!卻在河岸旁打豬草時不慎衝撞梁王儀仗隊,直接被拉去砍頭。 時書:“?” 時書:“操!” 時書:“這該死的封建社會啊啊啊!” 就在他滿腔悲鳴張嘴亂罵時,梁王世子身旁一位衣著華貴俊逸出塵的男子出列,沉靜打量
歷史 完結 3萬字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

扶搖微影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是以今川義元為主角的日本戰國穿越小說,時間線從花倉之亂(1536)開始,鍾愛今川家的作者想寫這本書已經很久了。 本作是全新獨立的故事和主角,沒有讀過前作也絲毫不影響閱讀(就像jojo各部都是獨立的一樣),當然讀過前作的老書友們可以發現一些作為福利的彩蛋!
歷史 連載 117萬字
侯門主母反殺日常

侯門主母反殺日常

三尺錦書
洞房之夜,入洞房的卻不是新郎。 事情是怎麼發生了,陸輕染不知道,但隱約她知道自己掉進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中。 不久後,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婆家罵她厚顏無恥,偷偷給她下毒。 好在她天生嗅覺靈敏,能辨識毒物,才得以保全自己和腹中孩子。 她還有孃家,以為父母會給她做主,結果他們卻將妹妹嫁給了她夫君。 “為了國公府和侯府的體面,你只有這一條路能走。” 親孃丟給她一條白綾,逼她自懸。 “憑什麼?” 我為你們著想
歷史 完結 0萬字
我與劉秀二分天下

我與劉秀二分天下

檸月如雪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法外狂徒張三一朝穿越到昆陽戰場,一見劉秀誤終身!
歷史 連載 4萬字
破鏡重圓文女主不想he

破鏡重圓文女主不想he

東家寧
【破鏡不重圓,換男主!】 我與季烆成親那日,文喜送來了求救信。 “嫋嫋,文喜危在旦夕。” 沉默許久,季烆說,“我得去救她。” 文喜不是季烆的朋友,也不是他的親人,更不是他的愛人,準確的說還是他憎惡厭恨之人。 十年前,為了救人,我重傷昏迷,一睡不醒。 文喜就是我救的那個人。 若非出了這場意外,我與季烆早該成了婚。 因此,季烆恨極了她。 “今日是你我結侶大典,五州四海有名有姓的人物皆已入席。季烆,你若
歷史 連載 8萬字
大明:抬棺死諫,朱棣被我氣瘋了

大明:抬棺死諫,朱棣被我氣瘋了

長鯨歸海
穿越大明朝,有個遠方親戚是當世大儒,家裡人託關係把自己送到親戚門下,希望能在他手下混口飯吃。 不料剛到京城,得知親戚姓方,北面的燕王正打著靖難的旗幟,兵臨城下,建文帝自焚而亡,掰著指頭算,我就是十族之一。 好傢伙,福是一點沒享到,罪要一起遭。在即將同方孝孺一起被誅的關鍵時刻,鄭均覺醒歷史詞條,只要滿足詞條要求,延長國運,便可獲得獎勵。 於是,鄭均選擇開啟噴子的一生!犯顏直諫,仗義執言,直抒數般罪責
歷史 連載 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