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彌遠等人剛走開,一個年輕的紅袍官員進來,額頭光潔,頭有些大,臉上稚氣未脫,看起來很是面善,猶如鄰居家的乖孩子,讓人無端生出好感。

面善少年看到趙竑,猶豫著是不是要退出去,還是硬著頭皮進來。

“殿下!”

真德秀和魏了翁一起行禮,態度很是恭謹。

殿下?

趙竑心頭一驚,很快反應了過來。

這個青澀的少年,恐怕就是趙貴誠,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理宗了。

整個大宋皇室,年紀相仿的就他和這位沂王嗣子了。其他的要麼年齡懸殊,太老或太小,要麼就是歪瓜裂棗。能和他爭皇位的,只有這位趙貴誠了。

這小子,想不到如此年輕,比自己還小兩歲,歷史上更是大名鼎鼎,怪不得史彌遠推此人上位。

大名鼎鼎,倒不是執政得失,也不是招妓入宮,而是“骷髏碗”的緣故。

南宋滅亡,西藏僧人楊璉真伽盜掘南宋皇陵,將宋理宗趙昀的頭顱割下,並製作成飲器,送交大都大元統治者,其軀幹則被焚燬。

趙昀的頭顱,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佔大都後,才在元大都的皇宮中被找到,並以帝王禮葬於應天府(江蘇南京)。次年,又將趙昀的頭骨歸葬到南宋皇陵紹興永穆陵舊址。

目光再看到趙竑,趙貴誠笑意盈盈,上前見禮。

“貴誠見過殿下!”

沂王、如今的大宋皇帝趙擴的弟弟趙抦早年過世,趙抦沒有後人,趙均作為宗室子弟,四歲時被皇帝趙擴挑選繼承沂王爵位,改為趙貴和。

嘉定十三年,也就是三年前,27歲的景獻太子趙詢去世,皇帝趙擴於是立趙貴和為皇子,並賜名趙竑,並於嘉定十五年加官趙竑為檢校少保,封為濟國公。

趙竑被封為濟國公,改名晉為皇子,沂王的爵位又空了出來。而這個趙與莒,兩年前被史彌遠挑選並推薦,立為新沂王嗣子,賜名趙貴誠。

至於趙昀,則是趙貴誠登基後的新名。

史彌遠這傢伙,竟然兩年前就佈局,可謂是居心叵測,老奸巨猾。

“殿下,你我兄弟都在臨安城,同殿為臣,又都是太祖子孫,以後可要多親近親近!”

趙竑面帶微笑,親切地挽住了趙貴誠的胳膊。

這小子心機男,看上去人畜無害,可稱得上斯文敗類,一直在扮豬吃老虎。

“濟國公說的是,是要多多親近,多多親近!”

趙貴誠臉上泛紅,猶如一淳樸少年。

他雖是趙宋宗室子弟,但他的父親在世時並沒有任何封爵,只當過地方小官,境遇與平民無異。七歲時,生父逝世,生母帶著他及弟弟在舅舅家寄居,一直到趙貴誠十六歲。

雖然後來被選任沂王府嗣子,但他青春時代都是在鄉下,妥妥的草莽出身,知道眉高眼低、高低貴賤,在這些養尊處優的王公子弟面前,下意識有些底氣不足。

“殿下,有空回府上坐坐,娘對你可甚是想念!”

趙貴誠笑容燦爛,親切自然。

他口中的“娘”,是沂王趙抦的夫人俞氏,被大宋皇帝趙擴封為安國夫人,養育了趙竑足足十三四年。

“這是自然,稍後就會前去打擾。”

趙竑點點頭,一本正經說道,不知道是真是假。

“殿下,我府上有一些綢緞和酒器,都是官家賞賜的,改天送到你府上。我知道,你有兄弟,有高堂,一大家子,臨安城居不易,你就不要推辭了。”

“濟國公,那怎麼好意思,那怎麼好意思!”

趙貴誠連道不好意思,笑容依然燦爛。

這個趙竑怎麼了,今天怎麼會這麼客氣?

“殿下,你我都是太祖子孫,將來還要互相扶持,這些東西算什麼,你就不要推辭了。不然兄長我可是要生氣的!”

趙竑板起臉來,一本正經。

這小子已經冠禮,建有府邸,可以上朝聽政,身份雖然是皇侄,但對他這個皇子,已經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不要說他只是個皇子,即使他是太子,也會被趙貴誠身後的史彌遠輕易換掉。

皇位面前,沒有人能抵抗誘惑,親兄弟親父子也會反目成仇,更何況他和這位“宋理宗”,連親兄弟、近堂兄弟都不是。

“濟國公,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多謝殿下!”

趙貴誠臉色尷尬,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自家兄弟,客氣了,見外了!”

趙竑滿臉笑容,態度很是真誠。

趙貴誠已經被推到了臺前,原來想要和史彌遠握手言和的想法,立刻被趙竑給全盤否定。

還是不要打草驚蛇,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老臣鄭清之,見過殿下。”

趙貴誠身後溫文爾雅、滿臉賠笑的儒士、國子學錄鄭之清,滿臉笑容向趙竑見禮。

鄭清之,這就是歷史上宋理宗趙昀趙貴誠的“帝師”了。

鄭清之雖為“帝師”,也只是送趙貴誠到待漏院。他一個國子學錄,不過區區八品,還沒有上朝的資格。

眾所周知,宋朝一大頑疾就是“冗官”,官員太多,而能參加朝會的官員官階都是很高。門下省起居郎以上,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臺中丞以上。

再有就是言官,官階雖低,影響力和震懾力卻是極大。

自己曾經的老師真德秀、理學大師,倒是有上朝的機會,但卻自求下放到地方,估計是見勢不妙,怕惹火燒身,悄然離自己而去。

眼前這位當代大儒鄭清之,趙貴誠的老師,對趙貴誠培養是盡心盡力,兢兢業業,上朝都送到皇宮門口。

自己在這方面,已經輸了一籌。

這麼多居心叵測的人精玩自己,還不被他們玩殘?

“鄭公,有空的話,到我府上坐坐,喝茶講理,咱們坐而論道,也讓我聽聽鄭公的教誨。”

趙竑笑意盈盈,親切無比。

“殿下,老臣誠惶誠恐,誠惶誠恐!”

鄭清之連連點頭,尷尬而笑。

在趙竑面前,他就像個沒被對方發現的圖謀不軌的罪犯,心虛的厲害。

趙竑微微一笑,目光掃過對面的班房,史彌遠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周圍一大群官員恭恭敬敬肅立,除了薛極和兩三個紫袍白髮官員,敢坐下的似乎沒有幾人。

待漏院就是朝堂,史彌遠府上也是朝堂,處處都是朝堂。

史彌遠史相,果然是好大的……淫威!

趙竑和趙貴誠談笑風生,真德秀和魏了翁對望一眼,眼中都是詫異。

耿介倔強驢脾氣的趙竑,什麼時候變得如此謙和,沒有骨氣?

和對手相見甚歡,和史彌遠也是和善禮遇。這還是他們認識的那個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的趙竑嗎?

“殿下,何必搭理這些個奸人!”

魏了翁一聲冷哼,不知指的是趙貴誠還是史彌遠。

“殿下,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要自甘墮落,讓旁人看著心寒!”

真德秀也是冷眼看著趙竑,讓趙竑一頭霧水。

“魏相公、真公,我好像只是說了幾句話而已。”

趙竑苦笑一聲,一陣錯愕。

他真是隻打個招呼而已,怎麼兩位清流就看不慣了?難道非要他和趙貴誠史彌遠當面硬剛,甚至拳腳相向,這才是涇渭分明嗎?

看來,自己和史彌遠交惡,並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而是多方推力的結果。

“殿下不可大意。朝中的清流,可都在看著殿下。史彌遠把持朝政,堵塞言路,殿下不可與之親近,否則容易讓其他臣子產生誤解。”

魏了翁似乎對趙竑的不以為然,很有些不滿。

“殿下,滿殿群臣都在看著,不可授人以柄啊!”

真德秀看了一眼趙竑,話語意味深長。

授人以柄?

趙竑心裡嘀咕,面上卻恭恭敬敬。

“魏公、真公說的是,在下銘記在心。”

看來朝堂上非黑即白,連面子上都不能將就。這到底有沒有必要?

不過,魏了翁和真德秀確實是提醒了他。他不是一個人在奮鬥,他身後有一群人,還是清流,儘管式微,但也有自己的聲音。

這也許就是歷史上趙竑被迫自盡,那麼多朝廷大臣為他上書,被革職流放一大批的原因。

“殿下,老臣一片苦心,言語魯莽,得罪殿下了。”

看趙竑知錯就改,認錯態度不錯,魏了翁也是溫聲解釋。

畢竟,對方是皇子,不出意外,將來可要繼承大統。

“魏公不用解釋,一片真心實意,在下謹記,日後當謹言慎行,修身養性,不負魏公的苦心。”

趙竑鄭重其事,躬身一禮。

“老臣謝過殿下。”

“魏公多禮了。”

二人目光相對,都是莞爾一笑。

旁邊真德秀看趙竑和魏了翁你來我往,親切融洽,心裡安慰的同時,也微微有些尷尬。

自己和這個學生的關係,還不如魏了翁這個外人,雙方的確已經疏遠了許多。

“見過殿下。”

“殿下氣色不錯。”

說話間,臨安府尹吳兢,大理寺少卿徐暄過來,一起向趙竑寒暄見禮。

趙竑向二人回禮,交談幾句,魏了翁和真德秀寒暄介紹,才知道對方是何方神聖。

這些大臣,就是他身後支援他的一群清流之首了。

這樣一來,趙竑倒是安心不少。看起來,史彌遠雖然執掌朝政,權傾朝野,卻也並不能真真正正一手遮天。

“徐公,大理寺的風波亭,孤久聞其名,想去瞻仰一下。不知徐公可否安排?”

想起了嶽武穆,趙竑瞬間起了興趣。

風波亭,南宋時臨安城大理寺獄中的亭名後世也是鼎鼎大名。

宋高宗趙構紹興十二年,趙構暗旨秦檜和其夫人合謀,誣陷岳飛謀反,因無確切證據,故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一代名將岳飛及其兒子岳雲、部將張憲在風波亭內殺害。

“風波亭?”

白鬍子徐暄微微一怔,瞬間明白了趙竑的意思。

“殿下,你要祭祀嶽武穆,應該去西湖的嶽王廟才是。風波亭只是一座亭子,最多也只能緬懷一下。”

徐暄詫異地看著趙竑,像不認識他一樣。

他和真德秀的感覺一樣。這個趙竑,怎麼會問起這些他以前從不關心的事情來了?

“徐公所言甚是。說實話,孤就是想緬懷一下先烈,瞻仰一番。”

趙竑收起笑容,說話也是一本正經。

“殿下隨時可以前往,老臣自會陪同。”

徐暄點點頭,轉過頭來,和真德秀等人說起話來。

對面的房中,看到趙竑和眾臣和顏悅色交談,鎮定自若,史彌遠不由得瞳孔微微收縮,鼻子裡輕輕冷哼了一聲。

這個蠢貨,什麼時候也學會八面玲瓏了?

無論這傢伙如何裝神弄鬼,也不能讓他如意登上寶座,以免將來對自己不利。

不過這傢伙今天談笑風生,長袖善舞,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看來對付這傢伙和他身後的這些人,還得再下點功夫才是。

鐘鼓院中,晨鼓聲響起,史彌遠首先站了起來,向外走去,許多官員亦步亦趨,緊緊跟上。

趙竑也和魏了翁等人一起,出了待漏院,進了巨大的宮門,走入了黑暗之中的臨安大內,加入了匆匆上朝的行列。

南宋帝國神秘的面紗,正在向他徐徐展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