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懿放下酒盞,皺眉道:“從事,你說陳沖陳庭堅?他已經到了?”

秦宜祿忙不迭回道:“明公,千真萬確,陳使君今日辰時剛到,便直接來府上詢問明公去向。得知明公出使在外,便帶同行先行至太守府。不久便頒佈了一項法令,待到明公出使歸來,他便又來謁見明公。”

張懿作為一名刺史,在邢紀卸任之後直接接手西河,特別是在新任太守還未上任的情況下,實際上是並不合規的。刺史在世宗創立之初,本意是監察太守,為皇權張目,即使世祖以來,刺史權責不斷加強,卻也無權徑直插手太守事務,遑論完全接管。從這方面來說,張懿是理虧的一方。

但辛評來時特地和張懿私下談過。陳沖對此次徵調匈奴的意見很大,若讓陳沖順利上任,只怕這個陳庭堅會橫生事端,從他過往的事蹟來看,他也絕不怕橫生事端。所以張懿抓緊時間改移州治,正是要在陳沖上任之前,把大局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名不正言不順也要堅持到底,好歹朝中還有作為大將軍椽的袁紹作為援助。

只是張懿卻沒想到陳沖到得如此之快。如今方才九月九日,正是重陽時節,按理來說,陳沖要是正常走蒲坂津,最少也要到十五才能上任。孰料他趕路如行軍,也學作戰般出其不意,竟走小道翻越吳山而來。

見面還是要見的。從官秩上來說,刺史與太守均是兩千石,但事權上而言,刺史還是要高過太守。張懿忖度片刻,只要自己打定主意,絕不放權,袁紹在朝中再運作一番,這個“熹平龍首”即使有再大能耐,也只能啞巴吃悶虧。

想到這裡,張懿整頓衣冠,令僕婦撤下酒席,對秦宜祿說道:“陳君即來,當與我等共事數載,不可慢待,你隨我一起接見罷。”

而後出迎陳沖,陳沖倒也不是孤身一人,有徐庶、魏延、孫乾三人隨行,其餘人都被他安排在太守府內,整理案牘。張懿此時已是不惑之年,如今見到陳沖一行,徐庶魏延二人尚未及冠,而陳沖與孫乾年長一些,也不過二十餘歲年紀,四人站在一起,頗有玉樹聳峙,相映成風的氣質,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這不禁讓張懿有些羨慕,卻也有幾分嫉妒與輕視。

當然禮數還是周全的,張懿與陳沖一行相互拜見介紹,隨即入得前廳。陳沖開門見山道:“下官來時,聽聞刺史已往美稷而去,心中未免擔憂,徵調之事,事關國家全域性,牽一髮而動全身,不知刺史此行,可有收穫?”

張懿撫髯輕笑,卻不正面回答,以長輩姿態訓誡道:“陳君新官上任,首任地方,當先熟悉案牘,查訪諸縣為上。此次徵調匈奴,天子以張懿為主官,自是因為我履職數載,熟稔胡事,陳君不必以之為念。”不過說到這裡,張懿忽將言辭再婉轉幾分,繼而道:“不過此次出行,頗為順利,羌渠單于本右賢王,乃我朝改立方才繼承大位,我藉以大漢天威,胡人自然已是應諾。”

陳沖聽完這番話,心中不禁有些好笑。此人先是讓自己不要多問,接過自己又怕撕破臉皮說了近況,前倨後恭,舉棋不定,在如此亂局中,如何能夠成就大事?好在如今陳沖也不計較這些,心中另有謀劃。

陳沖對張懿拜道:“如此,則為國家幸事,我為國家賀,也為明公賀。”做好姿態,陳沖便將話鋒一轉,說道:“只是陳沖此次前來,還有一事要詢問明公。不知明公以為白波之事如何?”

張懿眉角輕跳,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如果說這些年張懿別的政事還有理由諉過於前人,白波軍卻是在張懿眼皮子底下發展壯大起來的,陳沖此時提起白波軍,這是典型的哪壺不開提哪壺。黃巾主力覆滅已有三年之久,白波興起也不過同時,但張懿帶兵幾次圍剿,皆是無功而返,反而讓白波黃巾攻佔了圜陽圜陰二縣,如今白波黃巾少說也有七八萬眾,人皆精壯,能拉出不下四萬戰兵。

張懿看似隨意飲了一口酒水,不置可否地說道:“白波賊軍,不過小賊耳,如今賊軍雖攻佔二縣,但西河山壑橫行,難以墾荒,縱然一時得勢,只要加以圍困,賊軍物資匱乏,走投無路,必然不攻自破。不知陳君問起此事,是想有何作為?”

“安撫地方,本是郡守分內職責罷了。”陳沖倒也沒有用言語去追究張懿的失職,繼續道:“我身為朝廷任命的二千石官吏,肩負一郡百姓的安危,如今郡內十三縣,三縣安置匈奴,兩縣為賊軍所佔,明公又移駕郡治。衝名為太守,實則不過半郡而已,麾下百姓不過萬民,一人一命足顯珍貴,所以我來求見刺史,不過是有一事相求。”

張懿定神問道:“卻是何事?”

陳沖擲地有聲:“衝願盡出西河郡兵,過大河收復二縣!還望刺史首肯。”

這是來要兵權的。張懿下了結論,但他也不是沒有說辭給陳沖擋回去。只見他做恍然大悟,感激涕零道:“陳君原是為此而來!我不禁為西河百姓歡喜萬分啊!”面色隨即一變,露出難色來:“只是陳君初來咋到,不知近況。我身為幷州刺史,心中豈能無百姓之憂懼?只是有心無力啊。”

“為何?”

“若要進剿賊軍,共有三難。”張懿靜氣凝神,悠然說道:“西河連年賊亂,又兼有安撫羌胡之任,如君所言,西河十三縣,僅八縣為朝廷所有,且西河窮苦,難以耕種,因此人煙稀少,僅有三千郡兵。而賊軍全民皆兵,有數萬之眾,精兵也有萬餘,敵眾我寡,此乃一難也。”

“再者賊軍攻佔圜陰、圜陽二縣,兩城居於圜水南北,相互呼應。我曾盡舉幷州之軍前去平叛,但兩城雖然簡陋,仍能使我軍首尾難以相顧,且又有親屬匿於郡縣之中,曉我王師行蹤,地利人和盡為賊軍所有,此乃二難也。”

“最後如今朝廷下令,讓我負責徵調匈奴事宜,此為國家大事,事關涼州安危,我必盡全力保證此事,所以不僅陳君從我處拿不到錢糧,我還要從郡內再調些錢糧用以供給胡軍,兵馬先動,糧草先行,陳君沒有糧草,如何平得匪患?此乃三難也。”

說到這裡,張懿頗帶深意地看了陳沖一眼,心中自鳴得意。這些全是實情,便是管仲再世,拿如此情形恐怕也無能為力,正所謂無米難為炊,這個階段想從張懿手中奪權,張懿必是寸步不讓,“熹平龍首”又能如何?

不料陳沖反而露出振奮之色,對張懿笑道:“原來明公還能予衝三千郡兵,衝原意能要來一千兵馬,便已足矣。明公毋憂,無須錢糧,只需這三千兵馬,半年之內,衝便能恢復二縣,還望明公成全!”

此言真是大出張懿預料,他面露狐疑地打量陳沖,再三問道:“陳君當真?只要這三千郡兵,便能蕩清這兩縣賊軍?此乃軍國大事,孫子開篇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軍中並無戲言,陳君當真要去?”

陳沖神色自若,對張懿笑道:“明公對我所言有所疑慮,無非是因為之前我曾經諫言天子,對徵調匈奴之事有所異議。但如今詔令已下,我也自當從之,同朝為官,都是為百姓為朝廷,如明公有須陳沖之時,衝萬死不辭!”

言下之意,只要這三千郡兵,其餘之事他都能讓步。張懿思忖損益,心想既然陳沖已經如此表態,也不要錢糧與其餘郡兵支援,在徵調匈奴之事也不會妄生齟齬,在陳沖要求如此之低的情況下,張懿作為刺史,也不宜與郡守強做姿態。

如此比較,張懿便對陳沖頷首道:“既然陳君一力堅持,那我也不好多加阻攔。誠如陳君所言,邊郡郡兵,一人一命都彌足珍貴,還望陳君再三思量,我便在離石等待陳君捷報。”

陳沖肅然領命,張懿隨即喚來張楊,讓張楊帶領陳沖等人前去點兵。三千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張楊對陳沖致歉說刺史來得匆忙,就是調兵也需要兩日,陳沖也不急躁,讓張楊幫忙安排,他精心等待便是。

坐上馬車,回想起府內張懿的惺惺作態,陳沖忍不住有些發笑。他瞅見徐庶正在一旁正抽空讀書,正是自己前些日子完成的《國體論》,便笑問道:“元直,依你所見,覺得刺史如何?”

徐庶面色不改,放下書本道:“府君所言,顧左右而言它,口是心非,而胸無定見,人云亦云,庸人之才而已。放在平時,還能暫且維持,放在今日,則必然壞事。老師當敬而遠之。”

此言甚稱陳沖之意,他嘆道:“遍地米蠹,國事難為啊。文長、元直、仁篤,我們只能從頭做起,從每一人、每一事做起,不要好高鶩遠。我們身處西河,而要成於泰山之東。江湖萬里,時時不可鬆懈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五代十國往事

五代十國往事

南無臭蛋
撥開雲霧,讓隱匿的政治鬥爭無處遁藏,揭開故事背後的故事。為您還原真實的五代十國曆史。
歷史 連載 204萬字
三國:從桃園四結義開始

三國:從桃園四結義開始

風吹愛浪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n和歷史上輔佐劉邦建立大漢朝的宰相同名的現代青年張良覺醒了藍星的記憶,他無奈發現自己所處的是那個動盪不堪,人名如草芥的東漢末年,而且是演義世界,還被劉關張三兄弟視為大賢,幾人殺黃雞,燒黃紙,擺香案,在桃園四結義。 \n於是歷史從這裡悄然拐了一個彎,在張良的幫助下三兄弟擺脫了原本的宿命,最終建立了一個無比強盛的大漢帝國。 \n簡介無力,請各位老爺移步正文。
歷史 連載 2萬字
三國:開局孫策讓江東

三國:開局孫策讓江東

二分不等式
漢末亂世,劉興生為漢室宗親,家中雖有幾千族兵,卻因為年紀尚幼,沒有搭上十八路諸侯討董的大潮。 無奈,他只能與孫策合資,南下江東。多年後,孫策遇刺,把著他的手。 “兄與公瑾、三弟義結金蘭,本想共謀天下,無奈中道而別。我有一件事情,拜託三弟。” “兄長,放心,我一定輔助好十萬! “ “江東就給你了!” “……”
歷史 連載 4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空谷聲悠悠

空谷聲悠悠

芒雨芒
後晉公主石珉玥在御前侍衛林羽瑒的保護之下逃出皇宮,免去被契丹俘虜之苦,一心想救出被俘的父王。 林羽瑒暗戀石珉玥,視他為仙女,但無法幫她實現救父的願望,他責備自己無能,不敢愛卻又深愛石珉玥,默默守護。 石珉玥為了救父王委身於有權有錢的林羽恆。石珉玥的貼身侍女曉芙憑藉善良、勇敢與智慧結緣趙家長子趙景為。 趙景為志向遠大、能征善戰,對曉芙一見鍾情,兩人訂下終身,但為了得到援助奪取江山,不得不娶自己不愛的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