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張飛的笑問,馬謖說不出話。

熟讀兵書,幾乎不用思考馬謖腦袋裡就能推匯出來一個結果:

當斬!

但如果當斬的這個是自己呢?

馬謖頭一次感覺這兩字重逾千斤。

連帶著張飛的笑容在馬謖眼裡也變得可怖了起來。

看馬謖最終訥訥不言,張飛無趣的搖搖頭。

而在此時,光幕裡也再次提到了馬謖的名字。

【前三次北伐和江東的石亭之戰,以及曹魏自己的江東攻略一樣,是一個三國整體的戰爭。

而在這場戰爭中最關鍵的人物,毫無疑問就是馬謖。

從宏觀上來說,丞相的這個戰略並沒有一點問題。

隴右是河西走廊的起點,北面是阿拉善高原,南面毗鄰青藏高原。

只要能絕隴道,確實就會如遊楚所說,不出一月隴右自降。

如此季漢可以隨時出兵襲擾關中,會徹底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為什麼說馬謖“違亮節度”?

因為派馬謖去街亭的目的是干擾曹魏出兵隴右。

無論是堅守還是襲擾阻擊,哪怕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只要能斷隴,戰略上都是勝利的。

但初次掌軍的馬謖雖然沒說,但在行為上再次闡釋了那句話:

憑什麼我不能唱主角?

而馬謖的最大問題就是想集中兵力,從配角變主角。

結果一通智障操作,從配角成功變成了丑角。

他想集中兵力去殲滅曹魏的援軍,結果被張郃一個簡簡單單的“絕汲”打敗。

一般來說戰術需要為戰略服務,但馬謖的街亭之敗,既是戰略上的失敗,也是戰術上的失敗,可謂絕無僅有。

因此也難怪張郃不敢追擊:打了幾十年仗,從沒見過這麼玩兒的!】

眾人現在已經懶得去看馬謖了。

“若是能斷隴道,據守隴西。”

孔明也暢想了一下:

“往西能走後世所說的絲綢之路,換無盡之財,以充軍資。”

“往東是三百里關中平原,肆意襲擾能迫使曹賊退守潼關。”

“如此只要能積蓄力量攻下潼關,則天下可定矣。”

關羽咀嚼著光幕所說的戰略戰術兩字,愈發覺得後世對於兵法上的敘述,切中要害。

劉備則是發出了自己的感嘆:

“何止財帛動人心?動人心者,名利也。”

劉備對主角這倆字看的感覺都麻木了。

若孫侯不想唱那個主角,老老實實陳兵江北,那祁山北伐或許真的能絕隴道。

若司馬懿和曹休不是爭著唱主角,兩人老老實實合力,說不定真的早就滅了東吳。

若是馬謖不是想唱那個主角,老老實實據城而守,那街亭也不至於丟的孔明回援都來不及。

眾人一時間嗟嘆良多,馬謖面上則是愈發躁熱。

【一己之力讓季漢數年之力化為泡影,並且棄軍而逃,理應當斬。

有沒有人為馬謖求情呢?當然有的,但都被丞相罷黜並處罰。

其中有一個姓陳的參軍就被罰割了頭髮,這個參軍後來有個兒子叫陳壽。

陳壽是頭號投降派譙周的學生,並且做官時經常受到丞相之子諸葛瞻的輕慢。

於是後來有個看法就認為陳壽修三國志時摻雜了個人感情。

因為三國志合計六十五卷,蜀書十五卷,僅佔五分之一。

對此陳壽的解釋是“國不置史,註記無官。”

蜀中沒有記錄歷史的史官,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就這樣寫了。】

“這……”孔明一時間感覺到了微妙的不對。

張飛快言快語:

“如此咱們跟後世相隔一千多年,豈不是這陳壽說什麼,後世就只能信什麼?”

“俺老張塑像醜成了那個樣子,乃是陳壽這廝寫的?”

猛虎一般的眼光再次投到了馬謖身上,馬謖這下心膽俱裂:

“張將軍明辨,謖如今不過一參軍耳。”

好在關羽也記得:

“三弟,汝之醜臉,乃是那些倡優戲人所作。”

張飛只得憤憤不平放過此事,並決定一定要多傳幾幅自己的畫像到後世。

【蜀中不置史這個算是個比較複雜的話題。

首先漢時的史官和我們認為的史官並不是一個職責。

事實上因為古人受時代所限,漢時太史令工作極為駁雜,涉及了:

術算、記災、天文、曆法、禮法、考核、抄書等領域。

司馬遷反而是其中的一個異類,正因為史記的出名,才讓大家有了太史令就是修史的錯覺。

司馬遷之後,修史的工作一直都屬於兼職。

漢明帝設蘭臺令使,章帝設東觀校書郎中,獻帝設秘書監。

這些職位的職責是圖書管理和文字校勘,基本上屬於閒著沒事兒才修一下史書。

而季漢承漢制,開始並沒有設立專門的史官,依然是史官天官二合一。

但隨著三國的逐漸穩定,曹吳都開始紛紛修史了。

曹叡設著作郎,首次讓官方參與修史;孫權有樣學樣,晚年專門設了‘史官太史令’來修史。

而丞相逝世後蔣琬費禕一合計:短時間內很難克復中原了,咱們漢室正統,也修。

而名字上,季漢則是參考兩漢,取後漢的兩位個職位合二為一,設東觀秘書郎。

對於這個職位的人,蜀書也有記載:郤正、陳壽、王崇、司馬勝之和習隆。

由此便可以看出來,至少在這件事上陳壽說的“國不置史”並不靠譜。】

“這麼複雜?”蔣琬抄到自己名字頓了一下。

“但如此看來,設史官殊為必要。”孔明則是從其中窺見了另一個方向:

“後世相隔近乎兩千年,觀我等舊事只能依靠此書。”

“如此史官曲筆還只是小事,若是史官因個人喜惡歪曲記事,此人豈不堙滅於青史?”

簡雍提出了另一個可能:

“若是赤壁無周公瑾之助,曹賊如此篡漢。”

“之後再仿效其孫設那著作郎,強定史書。”

“如此我等豈不全堙滅於史冊?甚至被記錄為反賊也說不定。”

這個結果太過可怕,讓眾人驚出一身冷汗。

劉備和孔明對視一眼,立馬達成了一個共識:

這修史的優先順序,可以從後往前挪挪。

【如此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冒了出來:

蜀書在沒有史官的前期,重要人物記錄很是詳盡,比如劉備諸葛亮。

但其他人物記錄就很簡略,比如簡雍的傳記276字,其中給劉備講笑話就佔了一百多字,最終連簡雍的結局都沒交代。

但是後期有了史官,記錄反而更簡略了。

比如吳壹,身為劉備舅哥,算得上國戚;

任車騎將軍,算得上高層;與魏延在北伐時大破郭淮,算得上名將。

身具國戚高層名將三重身份,結果連一篇單獨的傳記都沒。】

簡雍搖頭苦笑:

“此前還在猜測雍如何而死,結果竟是如此結局。”

糜竺安慰道:

“至少憲和亦能以詼諧之名,名傳後世。”

他糜竺呢?落了個因為弟弟“慚恚發病,歲餘卒”的結局。

“居然還有一位嫂嫂!”

張飛一眼便注意到了這個。

隨即看向簡雍:“簡先生可知我這嫂嫂?”

看劉備也是面帶好奇,簡雍點頭道:

“中郎將吳懿有一妹名喚吳莧,素有美名。”

張飛和關羽剛張嘴打算祝賀一下自己兄長,緊接著便聽到簡雍幽幽道:

“嫁與劉焉三子劉瑁,劉瑁去歲發狂而死。”

“啊這……”張飛關羽對視一眼,劉備面色也古怪了起來。

張飛想了想祝賀道:

“大哥真有高祖之風!”

劉備毫不猶豫,抓起桌子上的杯子就朝張飛丟了過去。

【蜀書這些奇怪之處,還需聯絡時代背景來看。

季漢亡國與東吳滅國不同,季漢亡時由姜維引發了鍾會之亂。

也因此,季漢遺老被稱“好亂樂禍之徒”,被遷往河東河南,或為囚徒或為奴隸。

而在季漢為官之時,陳壽當上東觀秘書郎不過快樂了三四年,隨即先得罪黃皓,又被諸葛瞻所輕慢。

隨後淪為亡國之徒做了約七年苦役,魏亡五年之後,季漢舊臣才獲得以舊時官號投降。

陳壽撰寫蜀書時,鍾會之亂的影響尚未完全消弭,因此對後期北伐將領略而不表,以免麻煩。

作為對比,陳壽的老師譙周著有《蜀本紀》,失傳。

和陳壽同為東觀秘書郎的王崇著有《蜀書》,亦失傳。

咱們現在有一句話是“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

放到這上面看再合適不過。】

掌握過去便是掌握將來?

大唐君臣品味著這句話不由得五味雜陳。

他們如今遵循著本朝修前朝史這個約定俗成的道理,已經在修晉書了。

但沒想到這史書竟如此重要?

李世民更是想起了後世的那個《中國通史》有點心癢癢。

不知道後世視如何對自己蓋棺定論的?

李靖也好奇:

“不知臣在唐史,能佔幾字?”

李世民哈哈一笑:

“藥師若能替朕滅突厥雪恥,當首迎武廟,勒碑立傳!”

光幕此前的抗英紀念碑給了李世民新的想法:

何必封山勒石?鑿巨石,立長安,誇功勒銘,方顯千古一帝!

房玄齡兢兢業業抄光幕,然後就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而要說史書不靠譜程度的話。

房玄齡監修的《魔法晉書目錄》當榜上有名!】

今天比賽忙的比較離譜,不過好在3:0下班了。

第二更可能比較晚,不好意思。

這一章幹了點,下一章努力有趣點。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春閨令

春閨令

喬燕
文案:【全文已完結,養肥可宰。下一本開《嫁中宮》】 京城第一公子謝凌,出身名門,儀容儒雅,是朝中最年輕的宰輔。 昭寧三年,遵守祖輩婚約,迎娶江南第一世族秦家大小姐為妻。 新婚當夜,看著妻子嬌若芙蓉,難掩姝色的容貌,謝凌心尖顫了顫。 婚後,二人舉案齊眉。 ** 秦謝兩家婚約乃是祖輩婚約,奈何長姐心裡早已有心上人。 百般權衡之下,妹妹秦若硬著頭皮嫁了過去。 謝家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包括她那位權勢滔天,
歷史 完結 0萬字
大楚風流

大楚風流

劍流兒
一朝穿越大楚,看男主在記憶中從未存在過的王朝,實現人生風流,登上權利高峰!
歷史 連載 6萬字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叄餐四季
【穿越、讀心、搞笑、團寵】 劉善穿越了,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劉禪,開局就在長坂坡,剛脫險就被劉備摔,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天,又多了個小媽,而且還是個想把他抱去東吳的小媽…… 【士元叔,死在了落鳳坡!】龐統:“??” 【關二叔,死在了麥城!】關羽:“……” 【張三叔,死在了閬中!】張飛:“!!” 【親爹,死在了白帝城!】眾將領:“?!” 可漸漸的,劉禪發現,這個三國好像跟他知道的不一樣,龐統沒死?關羽也沒死
歷史 連載 4萬字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一月的雨季
回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泊發現一個問題,似乎他的這間農家樂成為了連同各個朝代的橋樑。 歷史上的一系列的名人皆彙集於此。甚至,他們之間還能夠互相串門!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十七代世孫劉備見過武帝陛下,望陛下救大漢於水火。”岳飛:“天無二日,我心中只有哲宗官家一個太陽。”朱棣:“爹,你沒死啊。”……曹操:“我打劉備,漢武帝嗎?真的假的?”金國:“我打岳飛,霍去病嗎?真的假的?”帶清:“我打明太祖,明成祖嗎?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東鴨西樓
洪武元年,龍虎山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帶著兒子張異進京面聖,他滿心歡喜而來,卻被皇帝奪了天師位,抑鬱而歸。 而隨行的張異,因為預言這件事,被皇帝當成小神仙留在京城。張正常臨走前,求張異為龍虎山拿回天師位。 應天府從此多了一位能預測未來的小神仙。他能推算大明二百多國運,也能隨手發明許多神奇的東西,他救過皇帝的命,也差點把當朝天子氣死過去……老朱面對張異,每天都在殺了他或者拜為神仙之間反覆橫跳,好不糾結…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禍害大明

禍害大明

有怪莫怪
朱樉很不爽,活著被朱元璋罵作『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死後神道碑被刻上『死有餘辜』。 \n\n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n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 \n玄武門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門。\n李二鳳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幹·樉要做騰格里汗。 \n\n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劍怒喝道: “小畜生,豎子敢爾?”\n\n朱樉三拜九叩道: “陛下年老體衰,兒臣恭迎父皇退休。”
歷史 連載 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