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悟自在經·觀海問道篇》

作者:洪荒佚名

正文:

一時,大悟智者遊於東海,授諸修者清淨妙法,闡明空寂非空之理。

有祥瑞仙光自伴而生,大悟智者踏波而行,欲歸無上妙境。

觀海之眾自生兇障,圍大悟智者於淺灘礁石,百千祈請,於是坐而論道,辨經明心。

眾問:“智者曾言空寂非逍遙,又當如何得自在?”

智者曰:“自在非心,自在實體。”

眾又問:“自在本源心之感,如何非心?常聞相由心生,此有錯焉?”

智者笑曰:

“相心生,欲心起,此外障,煩惱泉。

“欲爭先,得暫欣,失則恨,可久安?

“此外障,皆心見,生缺憾,禍難免。

“心起意,後意全,非自在,實自滿。

“古妖帝,起權念,屠弱小,今可見?

“羿射日,妻盜藥,貪心起,月宮寒。

“兵主順,百族安,殺心亂,屍可全?

“古人皇,自在賢,得功隱,人共薦。

“是故,一切諸煩皆由心生,心不定而多欲念,慾念起而至災亂。

“所謂自在,非心之所欲,故非心之所感。

“爾心起爭念,欲定次位,長河爭渡,一夕心安,起視四處而爭者又至,於是再行爭渡,乃至道心疲乏、後力虧損,此非揠苗助長焉?

“自在清淨,道之所循,爭渡求先,非道非仙。”

觀海之眾皆有慚色。

眾問:“自在實體,又當何解?”

智者復笑:

“體為軀,蓋日月,勢無窮,福無邊。

“需妙悟,察真性,控自心,明體感。

“腹飢渴,覓食飲,軀感危,避禍端。

“心為念,體為實,心驅實,體定念。

“非寡歡,非違性,非滅欲,度存參。

“體之慾,應適得,身之想,莫盈滿。

“昔盤古,化萬物,靈生滅,皆此間。

“天為體,地為軀,自在境,妙無言。

“是故,心為體之念。

“非體之所需,皆欲之所得。

“心體合一,方悟自在,此為自在實體之理。”

眾問:“凡人所需不過豐衣足食,勤於手腳皆可得,煉氣士所求為法財侶地,奔波操勞難所得,凡人可比煉氣士自在?”

智者嘆曰:“蜉蝣朝生而暮死,可知它不自在?蒼龍長生卻族滅,可覺得它自在?二者如何橫對?自在非強弱之得,逍遙非自身之感。”

觀海之眾皆有所悟。

大悟智者欲歸無上妙境,觀海之眾泣而不捨。

故贈其言:

“自在者,非執、非化、非求、非想,一目可明天地,一目可知紅塵。

“人臨山前自不凡,若得自在何須仙?

“常有自欺者,以空幻假滅之意,言世間一切皆虛無,唯有本真存心間,見強凌弱而不理,屠刀落頂而自得,實荒謬之舉、自滿自臆,其身困於方寸心間,非自在。

“欲求自在,先知方圓。欲得自在,需明是非。

“得自在者居廟堂,為官本分、造福一方。得自在者隱江湖,體察天地、遵本而行。

“魚遊淺溪,龍翔天穹,蛙嬉田間,皆遵自然而明自身。

“紅塵困苦,心念化執,不起掌外之慾,不落體需之念,修德性,悟自然。”

眾拜謝而歸。

時有群悟之事。

…………

(PS:隨手整活,看之一樂。)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巡天妖捕

巡天妖捕

寂寞我獨走
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在這個有奇術異法,也有權謀相爭的世界,我林季,為因果而來,以因果巡天! ……
武俠 連載 271萬字
北宋往生尋歸途

北宋往生尋歸途

得道半成仙
【正道弟子+玄幻言情+人情冷暖+蒼生大義】\n本意:\n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n感情:\n有感傷,有落寞,有悲歡,有離合,本書的每一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的歸途! \n簡介以及主要角色:\n不周山欲崩,天規欲收眾生道果。眾生懼,欲逃離,人族不捨輪迴之道,遣清微首徒白夢入亂輪迴源,北宋往生界,欲正輪迴,止無盡之轉,使人族躍出輪迴。 \n白夢(靖宇平),揹負使命,追求平定天下,讓宇內黎民百
武俠 連載 4萬字
雲夢江湖行

雲夢江湖行

南宮雲海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乃是武俠迷心中的聖典,熱血江湖湧現多少英雄大俠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精神,不僅是金庸主題,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脊樑精髓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江湖一直都在,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主要角色的命運、結局又是如何?張無忌和明教進入明朝後命運如何? 九陰白骨抓就此結束了嗎?碧血劍和日月神教怎麼來的?……笑傲、碧血二書與射鵰三部曲之間又有何關聯? 請看《雲夢江湖行》,
武俠 連載 1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