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秋歲一行人到家那會馬上就要上樑了。
臨山縣這邊上樑,自有一套講究,受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住宅,特別是老宅,看作是家族的根基。
同時,老百姓的宅子蓋成什麼樣,什麼樣的規格,總結一下主要取決於兩方面。
一是經濟能力,就是說你家有多少銀錢,辦多大的事兒。
二是身份地位,就是說你有了銀錢,宅子也不能隨便造。
高矮,佔地面積,包括門樓子和大梁,官府那邊都有明文規定……
造宅子關乎這個家庭的興衰,以及後代子孫興旺發達,算百年大計了。
所以,建造宅院,歷來在民間被當做一件大事來辦。所以,李三祝家裡今日才會有那麼多客人上門恭賀。
這一回家裡不止建了一進宅子,立柱上樑,主要是給主院這邊立柱上樑。
李三祝就在這邊擺香案祭神,這邊的鄉俗,主要是祭拜地藏菩薩。
祭拜完了,就是舉行慶祝儀式,就是所謂的“上樑”“上大梁”“上主樑”。
在這之前,還要提前在樑上寫好年月日,時辰,還有大吉大利等字樣,最後還要畫上八卦圖。
如今,家裡有讀書人,按理不用出去專門請人了,讓李長安直接動手寫,可他一個毛頭小子,哪能懂其中的道道。
李三祝專門去了趟縣城,跟李長安的先生說好,約摸好時辰,人家上門給寫了。
樑上還要用紅線綁上筷子,紅線自然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之意,“筷”通“快”,合起來就有祈盼主家快發財,人旺財興的寓意了。
前頭的事樣樣做好,這時候,柳氏提前去鎮子上扯的一塊大紅布派上用場了,村裡請的幫工給挽在大梁上。
一切準備就緒,旁邊站著的木匠師傅上場了,開始念祝福詞,一般都是順口溜,“吉日吉時,上樑保平平安安!榮華富貴,子孫後輩代代傳!”
隨後指揮著抬著大梁的眾人,卯足了勁兒喊,“都抬起來呢嘛!”
“使點勁呢嘛!”
等幾百斤重的房梁抬上房頂,這時候就是賓客的喝彩聲、歡笑聲了。
這一回,李三祝家裡宅子修的極好,在李家村算是頭一份兒了,家家戶戶的老老少少都出來看熱鬧,村子也不算小村子了,上千口人呢,場面十分熱鬧。
接著,木匠師傅拎著酒壺,一邊往上頭澆酒,還即興給唱了一段兒“上樑”歌,都是表達祝福的順口溜。
“手提金壺蹭蹭亮,吉日澆酒到八方。男女老少心花放,人旺財旺福氣旺。四季平安來,又吉祥。兒孫滿堂,富貴冗長。”
還金壺蹭蹭亮!那木匠手裡的不過是個銅壺罷了!
李秋歲才吐槽完,被擠到角落的鄭妍,使勁兒扯了扯李秋歲的袖子,“你們這裡建宅子這樣熱鬧的嘛?我們可真不虛此行了啊!”
她一個大家小姐,到哪見過這樣的場面!
李秋歲其實也是第一回見識到,上一回家裡加蓋屋子,該是沒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左右,她也沒在家,真就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熱鬧了?
歌罷酒盡了,木匠師傅才從房上下來,接過柳氏端著用五穀雜糧做的饅頭,窩窩頭,一些用油紙布包著的小塊糕點。
離得遠,幸好李秋歲眼神好使,還能看到蒲草編的大盤子底下有不少銅板!
她娘可算是出了大血,過日子這般仔細的人,也算拋費了一回。
那邊,木匠師傅再次登上梯子,一邊登,一邊唱:“手扶金梯登雲宵,芝麻開花節節高。祝賀主家大吉利,千年富貴代代好。”
登上房頂又開始唱了,“今日太陽照四方,賓客親朋擠滿堂,恭賀主家新宅落成!金玉滿堂放霞光,子孫後代出棟樑,棟樑堅固萬年永長!”
唱罷,把盤中的饅頭,糕點,銅板等物,拋灑在房前屋後的人群中。
眾人齊聲喝一聲彩,開始爭搶饅頭,糕點了,當然重點是搶銅板。
據傳,誰搶到的東西最多,誰沾的喜氣就多,就會發財。以前村裡有人建房子,都是些饅頭,窩窩頭,哪來的糕點和銅板給人搶,搶到手裡可不就是發財了嘛!
這也顯示主家財源旺盛、富貴有餘、五穀豐登、宅出貴人等。
“上樑”儀式結束,村裡之前上門送過賀禮的,不拘是自家種的一把蔥,還是一坨蒜兒,都能留下一兩個人,作為代表等著坐席,其餘眾人陸陸續續的散盡了。
木工師傅和他的兩個小徒弟,並其他參與建造的眾工匠坐在一起。
鄭福也跟著一起過來了,他雖然是僕從,也要看是誰家的僕從,成大壽和胡海等人,硬是拉著人坐了一席。實際上不是趕上場子,以鄭福的身份,想拉人上桌,人家都不待睬你的。
上樑席上斟酒,除按規矩三次外,多少不限。
入席後李三祝開始給人斟酒,先上桌是冷盤,這時候他要給人斟一次,之後上的是小菜兒,還要給人斟一次,等到最後上大菜了,還要給人斟最後一次。
總之,要讓所有人都吃好喝好。
喧喧鬧鬧的一天過去了,等送走了所有客人,一家人才算能坐下來說句話。
大柳氏離得遠,柳氏硬把人留了下來,“大姐,我這一天忙忙叨叨,咱們都沒撈著正經說句話!你安心住兩日,家裡不是有大壯和他媳婦兒嘛,該撂開手你就直接撂開手!看看你如今都瘦成啥樣了?”
大壯是大柳氏的長子,比李長山要年長兩歲,今年初就娶了媳婦。
大柳氏白了柳氏一眼,“哪就瘦了!哪個鄉下婦人不是地頭家裡的忙活?能長肉才奇怪了!如今,有大壯家的搭把手,算是好多了。”
大柳氏沒有閨女,大兒子沒成親前,家裡家外就她一個女人,洗衣做飯,這些忙活完了,還要下地幹活。
她想回家,主要是男人和小兒子都跟著一起過來了,這麼些人怕給妹妹添麻煩。
“長山該有14歲了吧,有沒有找人幫忙說媳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