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葛亮從懷中取出名刺交給看門守衛,守衛拿過來看了看,便捏著名刺走進門去。

冬天的寒風嗖嗖地吹過來,諸葛亮感覺兩層麻衣都擋不住冰冷往自己袖子裡面鑽,不由雙手交叉捅進袖子裡面,這才稍稍阻擋住刺骨的冷風。

但對面兵士卻是遲遲不出來,諸葛亮感覺連腳都要凍得發麻,便在雪地上使勁跺著腳,隨著身體活動開來,一絲暖意從腳心升起。

旁邊的毛驢見主人如此,也有樣學樣在地上蹬著蹄子,一人一驢吧嗒吧嗒踩著雪,引得門口的守衛側目看來,心道這是哪裡來的不知禮數的山野村夫?

但外面實在太冷,不知過了多久,諸葛亮感覺全身都快凍透了,用雙手摩擦毛驢耳朵取暖的時候,守衛才出來,指著諸葛亮,對身後跟著的奴僕道:“就是此人。”

那奴僕見了,走過來道:“你就是諸葛亮?”

“府君要見你,跟我來吧。”

諸葛亮聽了,牽著毛驢就往裡走,那奴僕見了,皺了皺眉頭,說道:“府邸清淨,帶這種畜生進去吵鬧,驚擾了府君可不好。”

諸葛亮聽了,只得將毛驢栓到一邊的樹上,跟著奴僕往裡走去,他一路來到廳堂,卻見早有另外一個奴僕等在廊道上,看了看諸葛亮沾滿雪的鞋子,說道:“擦趕緊腳再進去。”

諸葛亮私下環顧,也沒有發現擦腳的地方,只得在地上跳了幾下,將靴子上的積雪震去,踏上了廊道。

那奴僕見了,臉上露出一絲厭惡之色,也不說話,帶著諸葛亮走到廳堂客座上,扭頭便往後堂去了。

諸葛亮百無聊賴坐了半天,方才聽腳步聲漸漸傳來,他一抬頭,便見到有個老者走了過來。

來人約莫五十多歲,相貌消瘦,鬚髮都已經花白,臉上頗有風霜之感,眼睛微微眯縫起來,但諸葛亮卻在其隨意一瞥之中,看到了頗為凌厲的神采,心道這應該便是賈詡了。

他盯著諸葛亮,說道:“來著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坐直身子,微微一拜道:“草民諸葛亮,見過府君。”

賈詡微一點頭,和諸葛亮相對而坐,開口道:“聽聞孔明來宛城半個多月了,卻是沒有應將軍徵召,這是為何?”

諸葛亮說道:“此事正要秉明府君。”

“當日亮隱居山野,卻承蒙將軍賞識,派人去亮府中相請,亮實感激不盡。”

“然雖盛情難卻,亮卻自知年紀尚幼,難堪大任,若是直接回絕,恐失了禮數,故親來宛城,向將軍請罪。”

“但一直未得機會拜見將軍,今日得見府君也是一樣,若府君能向將軍轉達亮之本意,能得將軍體諒,那便好了。”

賈詡聽了,面色露出一絲異色。“這麼說來,你是不願意在將軍手下為官了?”

諸葛亮拱了拱手,說道:“實在才能有限,往府君見諒。”

賈詡捋著鬍子,呵呵笑道:“只怕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吧?”

“伱若有心回絕,只怕在來到宛城第一天,就想方設法去見將軍了,何必等到現在?”

“只怕是覺得南陽沒有用武之地,將軍也不能給你想要的地位,畢竟你和劉景升攀了親,自然看不上這小小的南陽了。”

孔明聽了,心道這名聞天下的毒士,果然不好騙過,只得沉聲道:“亮對將軍並無不敬之意。”

“只是以南陽的境況,和亮所想的,實在有些出入。”

賈詡目光一閃,“你是說城中的死人?”

“你可知道,涼州每年冬天要死多少人?”

“在涼州時,大家都想到中原去,即使這中原時刻刻有戰亂,也沒有阻止絲毫西涼人南下的決心。”

“畢竟涼州的日子,過得比中原更差。”

“但到了中原後,涼州人發現,自己不僅境況沒改變多少,連中原士族,也看不起涼州出身的官員武人們。”

“你出生在中原,諸葛氏也是當地望族,可能並未體會到這種心情吧?”

諸葛亮自從進入府邸後,一直就隱隱有些不舒服,此刻卻是有些壓抑不住,出聲道:“亮只知道,天下戰亂了太久,死的人太多,這樣下去,還有多少人能活下來?”

“亮看不到宛城的解決之道,還請府君指教。”

賈詡一楞,便呵呵笑道:“原來如此。”

“你是覺得,宛城在很多事情上,做的並不好吧?”

諸葛亮微微點頭,算是預設。

賈詡出聲道:“老夫今年五十有一了。”

“按平常人來說,這歲數已經算是高壽了,老夫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你卻不一樣,年富力強,比老夫多活個三五十年,也是有可能的。”

“但你和老夫的不同,就是在於還沒見過世上的很多事情。”

“在面對不可抗拒的力量時,個人的努力極其渺小,只能在其中隨波逐流,掙扎求生。”

“這麼多年,老夫早已經看多了世間百態,如今所念想的,也不過就是想要多活幾年而已。”

“所以現在老夫對身外的事務,也不那麼關心了,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改變不了什麼。”

諸葛亮腹誹,這真是自謙了,如今天下的局面,不都是你造成的嗎?”

賈詡自然不知道諸葛兩心中所想,自顧自說了下去,“但你不一樣。”

“你還年輕,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你可知道,這次向府君舉薦你的,便是老夫?”

諸葛亮心中疑惑,出聲道:“亮隱居山野,默默無聞,何德何能,得到府君賞識。”

賈詡出聲道:“一是四友之名,已經從南陽傳揚開來。”

“這其中你年紀最輕,肯定有過人之處,所以我想親眼看看。”

“其二便是你和劉景升有親,南陽並不安定,我等和劉景升聯手,你便是可以作中間人,緩和兩邊關係。”

諸葛亮聽了,心中苦笑,看來賈詡看重的,只是自己的名聲背景,以及和劉表的關係而已。

至於自己的才能,對方作為當世頂級的謀士,可能從始至終沒有在乎過吧?

賈詡似乎看出了諸葛亮心中所想,呵呵一笑,說道:“當然,我也不止向將軍舉薦了你,還有其他荊州名士。”

“我已經老了,想要韜光養晦,安度晚年,遲早會有人取代我的位置。”

“你年輕尚輕,但在南陽作為掾屬,起點也不算低了,如今天下大亂,荊州已經算是頗為不錯的地方,要不要為將軍效力個一年半載看看?”

諸葛亮猶豫了一下,以賈詡的地位,說出這種話,也算是折節下交了,他下意識就像開口答應。

但他隨即想到一事,出聲道:“亮聽聞曹操佔據司隸,又在豫州打敗了劉玄德,佔據潁川,幾乎已經將南陽的邊境全部佔據。”

“亮想請教府君,若曹操覬覦南陽,該當如何?”

賈詡思索了一下,出聲道:“以戰促和。”

諸葛亮聽了,臉上神色不變,俯身拜道:“受教了。”

賈詡只當諸葛亮答應了,卻沒想到諸葛亮說道:“府君知遇之恩,亮實感激,請讓亮回去思索幾天,方好答覆府君。”

賈詡微微點頭,說道:“我明白了。”

“你先去吧。”

望著諸葛亮倒退出去的身影,賈詡目光閃動,兩人對話並不多,但他其實已經將諸葛亮的心思摸了個八九不離十。

對方最後改變主意,應該還是在自己最後那句話上。

看來其身為琅琊人,對徐州被屠怨念很深,估計是不會親近曹操陣營的,至少目前還是如此。

聽到這裡,賈詡微微冷笑起來,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嬌生慣養出來的世家子,還不知道這個世道的殘酷,想要活下去的艱難。

也許他將來碰到邁不過去的坎,被殘酷的顯示壓垮,才會放下那可笑的尊嚴吧。

算了,自己也沒有那麼多耐心,荊州的名士足夠多,也不差他一個,即使他改變主意回來的時候,這邊已經沒有位置留給他了。

非但如此,等要是這邊和曹操談和,其反而能做人質之用.

諸葛亮出了門,再也不看身後,不停身後的動靜,他把頭昂起,看向天上的冬日。

陽光有些刺眼,但諸葛亮卻是努力地瞪了回去,剛才透過交談,諸葛亮已經明白了賈詡的想法。

這是個為了求生,可以隨時改變志向和原則的人。

諸葛亮覺得賈詡可能確實比自己更適合當謀士,因為作為一個謀士,自然是事事尋求最大好處的做法,但他卻不能苟同賈詡的想法,對方見過的慘狀確實比自己更多,但亂世之中,有人求生,有人取義!

想到一路走來見過的種種亂象慘狀,諸葛亮心中便閃動著一團火,他絕對不會和曹操妥協,曹操走的路,絕對是錯誤的!

而且諸葛亮希望,將來的自己,不會變成賈詡這樣的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一路騎著毛驢回了家,黃月英見諸葛亮進了院子,迎出來將毛驢韁繩接了過來,對諸葛亮笑道:“是不是要離開了?”

諸葛亮苦笑,“夫人怎麼猜中的?”

黃月英掩口一笑,“夫君的臉上,明顯出現了失望之色呢。”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漢驤

漢驤

西門揚舟
土木人穿越三國,成為一名兵戶遺孤,前世本是蜀漢粉,今生卻在袁術麾下。 武不出其類,智不拔其萃,原來當牛馬,現在又炮灰?龍驤利用技術優勢,搶先在合肥築城疊防,他挑起孫曹兩家消耗,給劉備爭取發育時間,無論是冢中枯骨,還江東鼠輩,能坑皆坑。 劉馥:龍驤小兒狂悖無禮,曾言丞相去了合肥,也得送去燒窯搬磚,應發兵討之。 曹操:時機未到。劉勳:聞橋蕤二女有國色,可惜困在那合肥...曹操:即刻點兵。 周瑜:龍驤好
歷史 連載 146萬字
寒門崛起:從最窮縣太爺到富可敵國

寒門崛起:從最窮縣太爺到富可敵國

吳九爺
張羽身為現代兵王,一朝穿越成大齊小小縣太爺。世家豪紳威脅,官場勾心鬥角,外族劫掠……步步殺機之中。 他不斷點亮大齊科技樹。打土豪!鬥世家!御外族!裂土為王!張羽醉臥美人膝,睥睨萬里江山。
歷史 連載 5萬字
論陷害男主後的補救措施

論陷害男主後的補救措施

纏枝葡萄
【更新時間在半夜至凌晨,早上可以看到更新】 織霧瀕死前穿到了一本刺激的恨海情天小說中。 男主光風霽月,溫文儒雅,是個隱藏的瘋批,男二陰暗爬行,病態卑劣,是個明顯的瘋批。 兩相對比之下,所有人自然都更加偏愛男主。 ——除了女配。 女配顧盼清,重度戀愛腦晚期患者,哪怕男二再陰險偽善,她也死心塌地為對方做盡壞事在所不辭。 織霧:是感人的愛情…… 但這一切和她這個需要照顧病弱夫君的路人甲沒有關係。 夫君俊
歷史 連載 6萬字
拯救大宋,從謀反開始

拯救大宋,從謀反開始

掛機的阿V
大宋王朝宣和四年,徽宗皇帝在位。 宋遼之間已承平百年,未動刀兵。 西夏罷兵求和,納款謝罪。 國內叛亂皆平,宋江、方臘相繼服誅,疆域之廣有宋為最。 國內外一片安寧祥和,汴京城中歌舞昇平。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豐亨豫大”的盛世距離王朝倒塌的那一天不遠了。 若再問精確些的時間,那便是——三年! 那一年新帝繼位,取年號“靖康”。
歷史 連載 4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