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邊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十遼騎死在了衝鋒的路上,餘下的那些來不及上馬的遼騎,也被隨之趕來吉朱所帶的兩隊黑騎給包了圓。

數量劣勢、戰力劣勢,一開戰便沒有了膽魄的遼騎面對著黑騎,便是連反擊的能力都沒有,就這樣被龍膽霸王槍給盯在了地上,死得是不能再死。

黑騎能如此痛快的消滅遼騎,這是他們的實力強大到了可以忽視一切敵人的地步。

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遼騎好欺負了,若真是這樣的話,他們也不會霸佔著燕雲十六州這麼多年,大宋卻是一點的辦法都沒有。

他們表現的如此弱雞,只是因為蘇家軍準備充足,加之是突然出擊所造成。

當然,這也與蘇家軍本身就是精銳中的精銳也有著極大的關係。還有就是他們的裝備了。

不僅可以隨時的知曉敵人的動態,可以迅速的做出各種最合適的應對。

就說他們身上穿的防刺服,便讓他們擁有著近乎不死之身,讓他們遇敵的時候可以少些防禦,多些進攻,還不用擔心自已的安全。

咎自明的被殺,代表著一千八百遼兵徹底的覆沒,也代表著不遠的易縣內防守變得空虛了起來。

整個易縣也只有八個營,不到四千遼兵而已。按說邊境之處,只有這些兵馬是有些少了,可考慮到大宋的軟弱,似乎又是十分的合理。

蘇石出現在這裡,就是來打破這種合理的,他就是要告訴遼人,敢小看宋人、漢人,他們就註定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少帥,屬下無能,您受驚了。”騎著高大蒙古馬的吉朱來到了馬車之前,抱著拳一臉愧意的說著。

雖然咎自明並沒有威脅到蘇石的個人安全,可畢竟還是向他這裡衝來,就憑著這一點,吉朱就要認錯。

“好了,有這些護衛們,區區小賊罷了,怎麼可能傷到我。嗯,這一戰你表現的很好,但還不夠,今天晚上我要在易縣落腳,明白嗎?”蘇石放下了手中的,抬頭看向著吉朱,提出了新的要求。

“少帥放心,屬下定不辱使命。”吉朱自然知道蘇石是什麼意思了。攻佔易縣而已,當城內遼兵被消滅了一半之後,他對於這個任務是信心滿滿。

吉朱轉身而去,拿著萬里通開始集合軍隊,蘇石看著剛經歷了一場廝殺,已然上了頭,有些躍躍欲試的護衛們就搖了搖頭道:“想什麼呢?你們可是來保護我的,哪也去不了。現在還不快去收斂所有的屍體,製作京觀。”京觀,就是蘇石留下印跡的最好方式。

他倒想要看看,當遼國遍地是京觀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害怕,最終會不會把劉六符給交出來。

......易縣。守將黃應卓絲毫沒有大難臨頭的感覺,相反他還在等待著咎自明部傳來的好訊息。

他一早醒來就知曉了咎自明昨天半夜出城的事情。對於部下如此的積極,他自然是欣慰的,也是放心的。

他骨子裡已經認定來的應該是西夏軍隊,但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大遼與西夏的連線之地,可是有著不少斥候,他們那裡即然沒有傳來西夏大舉出兵的訊息,那來的西夏人數量就不會太多,充其量就是幾百騎,且很大可能會是西夏的捉奴軍。

對於西夏捉奴軍,黃應卓自是聽說過的,但他們多是在宋朝邊境遊蕩,是很少會來遼地的。

難道說最近在大宋裡掠人還不夠,想要到遼地來感受一下嗎?若是如此,黃應卓不會介意重創他們,也好告訴告訴這些西夏野蠻人,大遼可非是宋朝,可不是你們的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而如果這一次可以重創西夏軍隊,哪怕就是殺他們幾十人,那也是戰功。

有了這些功勞,到時候自已在使些銀子的話,距離他向上一步就更近了。

還是國都上京好呀,再不濟就是去南京也行呀,總要好過呆在一個小小的易縣,要什麼沒什麼要強上許多。

還在做著春秋大夢的黃應卓,絲毫不知道,他所在的易縣已然被蘇家軍給團團包圍了。

圍三闕一就是吉朱圍攻易縣的方案。派出少量的蘇家軍,同時向易縣西、南、北三個方向發起進攻,只是留下一個東門供遼軍逃跑所用。

隨後,在派重兵埋伏在東門之外,只等遼軍從這裡逃出來之後,在來一個重兵相圍,一舉殲滅。

這樣做的好處即可以避免了易縣內的巷戰,可以發揮出騎兵最大的優勢來,又可以讓敵人沒有魚死網破的機會。

透過萬里通,蘇家軍都不用集結,千夫長和百夫長們這便帶著自已的軍隊向著指定地點而去。

這就是通訊通暢的最大好處。相比於其它軍隊還需要派出快馬傳達命令,不知道快捷了多少倍,有效了多少倍。

就憑著這一點,蘇家軍就佔有著太多的優勢了。有時候吉朱都在想,倘若是宋軍中也有這樣的聯絡方式,那不管是與遼還是與西夏交戰,都會有著太多的優勢了吧。

但這樣的想法不過就是一愰而逝。曾在宋軍中行伍多年的吉朱很清楚,如今的宋軍早已經沒有了開疆拓土的心思,能夠保持地盤不縮小就已經是萬幸。

觀念不改變的前提之下,即便是給他們在多的好東西,也是無用。弄一個不好在被敵人給搶起了,那隻會把局面弄的更糟。

看了眼手中的萬里通,吉朱小心的將其放在身邊的挎包之中。此物是他在物在,如果自已真被重兵包圍,無法突圍出去的時候,他先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東西給砸爛了,這可是當初蘇石將萬里通下發時很嚴肅的狀態下說出的話,所有人都記在了心底。

“報告,一大隊準備完畢。”萬里通中很快傳出了馮一刀的聲音。

“報告,二大隊準備完畢。”

“報告,三中隊四中隊五中隊六中隊準備完畢。”隨著這些聲音的響起,易縣已被徹底的包圍。

抬手看了一下腕錶,這個可以把時間精確到秒的好東西,吉朱開口說道:“所有人注意,五分鐘後,一點三十分全軍開始行動。重複,一點三十分全軍開始行動。”

“一大隊收到,完畢。”

“二大隊收到,完畢。”

“三四五六中隊收到,完畢。”此時的易縣還是和往常一樣,遼人百姓在城內走動著,城門大開,每個城門前都有十幾名遼兵正靠著城牆,百無了賴般的曬著太陽,不時在聊城內誰家的女人長的更好看一些,誰家的女人屁股更大,爾後傳出一陣男人才懂的笑聲來。

五分鐘的時間,很快就過去,當時針指向六的時候,三個城門之外的蘇家軍齊齊出動。

之前怕被遼人發現,蘇家軍都選擇在城外五里之地埋伏著,攻擊命令下達,也就是從五里之外跨馬向著易縣而來。

起初,地面只是有著輕微的響聲,但隨著他們距離易縣越來越近的時候,這種響聲也就是越來越大,也終於引起遼軍們的注意。

“騎兵?是我們的隊伍回來了嗎?”最一開始,遼軍聽到動靜時,並不慌亂,還有四處張望的人。

可是跟著,當不遠之處出現的不是自家的遼騎,而是一片的黑色時,他們本能性的就揉了揉眼睛,跟著像是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一般,一個個高聲尖叫起來,

“不!不是我們的騎兵,是敵人,是敵襲!”

“敵襲,快關城門。”蘇家軍距離城門只有不足兩裡之地的時候,遼兵終於有了反應。

天氣漸漸轉暖之下,蘇家軍已經脫下了軍綠大衣,身上穿的只是黑色的防刺服而已,可以說除了沒有那拉風的黑披風之外,他們與黑騎是一樣的了。

當這股子黑色開始出現在易縣城外,並越來越近時,遼兵一個個是大驚失色,齊齊向著城內返湧而去。

說是齊齊是不對的。面對突然出現的敵騎,遼兵的表現並不好。或是因為從沒有想過會有人主動進攻這裡,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很多人是用著爬的方式向著城門口湧去的。

還有些人嚇的腿都直接軟了,站在原地腦子裡很想走,但雙腿就是不聽使喚。

這樣紛亂的情況之下,真正還有膽量,還知道自已應該做什麼計程車兵不會超過十人。

古時的城門為了防止被別人攻打時破壞,都是很厚重的,也就註定不是幾個人或是十個人可以推得動。

加之蘇家軍騎兵來的速度又很快,絕不會給他們更多反應的時間。就在城門僅僅只是關了一半的時候,黑騎便趕到了面前。

嗖嗖嗖...破空之聲一湧而來,當場射死了三名遼兵,傷了四人。原本只剩下十人的遼兵,這就少了一大半後,更是連城門都推不動,最終只能眼看著黑騎來到城門前,將他們那鋼製馬刀放在自已的脖頸之上,幾道鮮血飛濺之下,僅剩的還能反抗的遼兵這就一身鮮血的倒在了地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