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鮮國主李峘也是非常的果斷,他從小生活在朝鮮王庭的激烈政治鬥爭中,又被母親和母族外戚操縱了多年,對於自己朝廷裡這些大臣非常瞭解。

如果說是內鬥,這些傢伙是一等一的內行。

但是要對付外敵,指望他們齊心協力,還是算了吧。

李峘也知道他們捨不得放棄漢城中的利益,根本不可能追隨自己前往平壤。

李峘很清楚,如今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並且願意幫助朝鮮的,那就只有大明瞭。

所以他也不猶豫,直接宣佈散朝,然後讓李梁迅速去組織人手,當日就帶著朝鮮王朝的金銀和一系列珍寶,從漢城直接出城北上,前往平壤。

等到群臣發現國主已經跑路的時候,整個漢城更是亂作一團。

國主跑路了,首領大臣也跑路了,剩餘的兩班貴族們開始日夜爭吵,可是依然吵不出任何結果。

甚至連選出一個人出城談判都做不到。

而李舜臣這邊的情況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

仁川雖然距離漢城很近,但是周圍的路並不好走,李舜臣的地圖也並不精確。

而李舜臣連夜行軍,甚至還有一部分濟州島軍走散了。

等到李舜臣抵達漢城城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夜裡了。

夜裡自然沒辦法攻城,李舜臣只能命令士兵在城外安營紮寨,然後派人向漢城內勸降。

木下藤吉郎自告奮勇,李舜臣擔心他不會說朝鮮語,讓一名進步會的成員進城勸降。

可沒想到這個勸降的使者進入漢城,等他出城帶來的訊息讓李舜臣大為震撼。

朝鮮國主李峘已經北逃,這個結果倒是在東南來的那幫參謀的計算之中。

東南的作戰參謀們早就做了預測,在仁川登陸後朝鮮國主最有利的選擇就是北上了。

現在的結果是,朝鮮國主北逃,漢城群龍無首,勸降的使者進入城內轉了一圈,楞是找不到一個能夠站出來代表漢城投降的人!

對於這樣的結果,就連木下藤吉郎都覺得不可思議。

在不可思議之後,木下藤吉郎又深深的羨慕起來。

朝鮮這麼垃圾,都能安享平安兩百年,這都是靠著中原的功勞啊!

而這一次李舜臣在朝鮮起義,又能在這個時候加入到東南的體系中,那豈不是又能安享幾百年的和平?

木下藤吉郎再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倭國正是因為距離中原太遠了,始終得不到中原光芒的庇護,一直都處於動亂之中,至今依然得不到平息。

而眼看著東南正在飛快的開疆拓土,等到中原統一以後,倭國那時候再臣服,還能得到朝鮮的待遇嗎?

木下藤吉郎第一次開始為自己國家的未來思考起來。

在地緣上,朝鮮在陸地上和中原接壤,在海洋上正好是中原北部的屏障和貿易中轉。

所以朝鮮本身並不需要做什麼,靠著中轉貿易就能夠吃飽飯了。

而緊挨著中原的獨特地理位置,又讓它可以處於中原王朝的保護中,只要表示恭順,甚至連防務都可以免了。

實際上,朝鮮的戰鬥力如此拉胯,就是這樣的原因。

朝鮮北方的遊牧民族,一般都是大明的遼西鎮幫著阻擋的,明軍甚至出兵幫著朝鮮掃蕩過邊境的遊牧民。

而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抗倭援朝,明廷可以說是將全國大部分精銳都送到了朝鮮,幫著朝鮮抵抗倭國進攻。

甚至這種慣性都持續到了清末,一直到倭國在明治維新後再次崛起,又一次和歷史重演一樣進攻朝鮮,只是這一次中原政權已經衰落,自身都已經難保了,朝鮮這才進入到近百年的殖民時代。

事事都獨立自主,就等於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追求完全的獨立自主,那是強國的特權。

朝鮮和倭國這樣的小國,其實並不是那麼在意所謂的“獨立性”。

而大明的宗藩體系下,倭國甚至還羨慕朝鮮經常可以去給大明朝貢,甚至發生過爭貢的事件。

對於木下藤吉郎來說,倭國和朝鮮這樣的小國臣服於大國,在大國的庇護下可以省去很多彎路,也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而東南崛起下制定的新的秩序下,倭國和朝鮮也絕對會是重要的一環,也能夠得到大量的好處。

眼看著朝鮮已經快要融入到東南秩序中,而自己的祖國還在亂戰,木下藤吉郎沒由來的焦急起來。

李舜臣不知道同伴的焦慮,他還要著手處理漢城的問題。

眼看著高大的漢城城牆,李舜臣突然明白了蘇大都督的那篇文章的意義了。

《駁速勝論》。

這是蘇澤最近親筆攥寫的文章,刊登在東南的內部刊物上,也隨著東海貿易公司的援助物資送到了李舜臣手上。

蘇澤駁斥的如今東南內部的速勝論調,認為東南只要盡起大軍,就能犁庭掃穴的將明廷推翻,徹底完成中原統一。

蘇澤寫文章就是駁斥這種思想。

蘇澤在文章中指出,攻佔大明控制的城池,甚至從大沽登陸,再攻打一次大明的京師,都不是一件難事。

但是戰爭不僅僅是攻打下城市這麼簡單。

控制城市,收攏人心,建立組織,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

而一下子佔領明廷這麼大的地區,東南上下是否準備好了,這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準備好,接手了明廷的爛攤子,東南如果做的還不如明廷,那反而會加劇丟失北方人心,甚至會讓後面的仗更難打。

同時在軍事上,任何一次滅國級別的戰爭,都不是透過簡單的一場戰役勝利來決定的。

所謂戰爭的轉折點,不過是時候對戰爭總結的時候,歷史學家總結出來的罷了。

就算是長平之戰,秦國也休養生息了很久,而且最後在滅楚的戰爭中也磕磕碰碰。

所謂秦出函谷關橫掃六合,這不過是文學家的浪漫寫法而已。

實際上的戰爭,都是透過一場場勝利和失敗的積累,最後此消彼長,達成力量上的巨大差距。

在那個時候,其實最後一場戰役已經不是決定性戰役了。

蘇澤拿出來的是魏晉滅蜀的戰爭,其實在蜀國滅亡之前,雙方的實力已經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蜀國以贏很多次,但是隻要輸一次就徹底滅國。

而魏晉只要贏一次,那就可以滅蜀了。

如今東南和明廷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

蘇澤同時還在文章中駁斥了東南軍方盛行的“唯武器論”。

這種想法認為東南的武器先進,就一定可以戰無不勝,而船堅炮利正是之前東南新軍戰無不勝的原因。

蘇澤在文章中反駁,認為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巨大,武器進步誕生了新的作戰方法,也產生了新的戰術。

但是戰場上拼命的是人,指揮作戰的也是人,控制佔領地區,剿滅叛亂的也是人。

而恰恰在東南才起兵的時候,就是因為得到了南直隸浙江和福建的人心支援,才能戰勝人數遠勝於東南的明軍。

如果迷信武器裝備,卻不重視民心,那結果就是和明廷一個下場。

李舜臣開始讀這個文章的時候還不覺得,如今站在漢城城下的時候,他才覺得蘇澤所寫的都是真知灼見。

漢城已經唾手可得了,攻佔漢城幾乎沒有任何難度。

可是進城了又要如何呢?

漢城是朝鮮最大的城市,放在整個東北亞,甚至於整個世界,漢城的人口都絕對能排進世界前二十的行列。

如此龐大的一座城市,進城之後要如何治理?

朝鮮國主已經跑了,總不能還用兩班貴族來管理漢城吧?

那李舜臣這檄文發了有什麼意義?

可如果不用兩班貴族來治理漢城,李舜臣難道指望這幫從梁山帶來的兄弟,還是逃難到濟州島上的朝鮮難民?

李舜臣第一次為了自己進軍太快而苦惱起來。

憋了一個上午,李舜臣終於想出了辦法。

他再次派人進城,宣佈了自己要廢除朝鮮王室,並且要廢除兩班貴族的一切特權,進城後要沒收兩班貴族的產業。

這道命令釋出之後,整個漢城內立刻人心惶惶。

李舜臣圍困了漢城,卻裝作兵力不足的樣子,故意在城北減少了兵力。

果不其然,在發現李舜臣並不準備詔安兩班貴族的時候,這幫蟲豸終於放棄了僥倖心理。

但是他們也沒有能力和勇氣繼續守城,於是最後從北城門衝出了漢城。

李舜臣命令軍隊象徵性的追趕了一下,逼迫這些逃難的貴族留下了一部分財寶,就算是默許放他們離開了。

這下子漢城那些人立刻開始有默契的逃離,甚至有的家族會故意留下一些珠寶在車隊後面,當做買路錢。

而李舜臣第二步的舉措,是召集漢城附近的進步會成員,以及各大書院的代表,在漢城外開會,商討如何接管漢城。

就在這個時候,王恭廠大爆炸的訊息已經傳到了東南。

首席大臣徐渭拿著情報衝進大都督府,卻看到蘇澤正在院子裡擺弄一顆樹苗。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清話事人

大清話事人

憂鬱笑笑生
如果穿越回到清朝,如何獲得造反的第一桶金? 玻璃?香水?水泥? 都不是。 落榜美術生李鬱,用一幅手繪人體畫賺到了第一桶金。 清廷殘暴,敢殺,敢搶,敢榨,敢顛倒黑白。 百姓懦弱,能熬,能忍,能欺,能自我麻醉。 李鬱只能依靠江湖人士。 改造漕幫,經營江南。 待到羽翼豐滿,提兵北伐。 【造反,弱系統,熱血】
歷史 連載 18萬字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星星子
高陽穿越大乾,恰逢女帝登基,廣聚天下人才,於是以一介毒士,毛遂自薦! \n女帝:“當你親手滅了仇家全家,看著滿地屍體,卻突然發現屋裡還有一個孩子,你該如何是好?”\n高陽:“臣會說記住我的臉,下次見面,我就不手下留情了,接著轉身離開,再猛然回頭,大笑一聲,哈哈,小子我們又見面了!”\n女帝:“……”\n女帝:“眼下兩軍交戰,我軍卻爆發瘟疫,人心渙散,有何良計?”\n高陽:“我有一計,可用軍中投石機
歷史 連載 4萬字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落花時節不見君
穿越漢末,正趕上曹操二伐徐州,卻意外被劉備所救。作為一名黑戶李翊只能抱緊劉備的大腿。 老劉的徐州內憂外患,內部各派爭鬥不休,外有強權覬覦垂涎。李翊幫助劉備謀劃,對內收服徐州各派,對外重拳出擊。 北上可以爭鋒袁曹,南下可以奪取荊揚二州,西進可以問鼎中原……袁紹:“李翊用兵如神,雖韓白復生,亦未必至此也。”曹操:“見著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劉備:“朕起業之始,亦未料想有如此
歷史 連載 3萬字
臨夏

臨夏

吃紅薯不
沒什麼大志向,方臨只想在這個世界活著,與珍視的人好好活著。……ps:不聖母,偏日常,以家庭的視角走進歷史,映照歷史……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