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師。

一對人馬疾馳歸京。

“那是太孫殿下?”

守城將士見到朱允熞歸來,連連下跪。

“恭迎太孫殿下!”

人馬掠過。

煙塵四起!

街道上,無數京師百姓自主俯身跪下,高聲呼喊。

“恭迎太孫殿下!”

“恭迎凌霄戰神!”

“恭迎佑聖真君!”

所到之處,聲浪一陣高過一陣,響聲雷動!

朱允熞從未想到,自己回京之時,竟然能讓京師百姓做到如此地步。

須知他這次並不是為國出征,打了勝仗,凱旋歸來。

陽山發生的事,只是朱家內亂,和普通百姓沒關係。

看來這一次,徐妙錦所作所為。

是徹底收服了京師百姓的民心!讓所有人倒向了自己這一邊!

而權勢,看似自上而下。

實則自下而上!

只要有這京師百姓的人心,只要有這大明天下的人心,權勢自然而然會匯聚到他手中。

民心……可用!

“看來這一次……徐妙錦這丫頭,算是幫了我一個大忙……”朱允熞嘴角閃過一絲笑意。

這或許也算是誤打誤著吧。

“駕!”

駿馬飛馳。

片刻間,便已至皇宮腳下。

“速速開門!太孫殿下歸來!”

一騎人馬跑到城門之下,勒馬揚鞭,高聲大喊。

城門之上,守軍早已看到如此聲勢浩大的隊伍,更看到了在當先一隊人馬之後。

那軍容肅穆,寂靜無聲的新軍!

這是太孫一人掌控的軍隊!

“開宮門!隨我迎接太孫殿下!”

守門將領連忙帶著士兵,一同走下城牆,來到宮門前。

跪地埋首,口中高呼:“末將恭迎太孫殿下回宮!”

朱允熞看了他一眼。

轉身望向徐妙錦,問道:“他便是你昨晚命令讓宮門戒嚴的守將?”

守將連忙抬起頭來。

好讓徐妙錦辨認。

不然要是沒認出來,這功勞萬一沒了,可就冤枉大了!

“沒錯,是他。”

朱允熞點了點頭,不悲不喜道:“立大功一件。”

“傳孤口諭。”

“賞千金,升三級!”

守門將領頓時狂喜。

臉上閃現出激動到難以自制的喜悅,連連磕頭謝恩。

“謝太孫殿下!謝徐姑娘!”

朱允熞又看了看周圍的同樣俯首跪地的守卒。

大手一揮:“昨夜守門者,盡皆有功,皆賞!”

霎時。

又是一陣山呼海嘯之聲。

“謝太孫殿下!”

“為太孫效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允熞緩緩走過宮門。

山呼之聲不斷。

如此重賞之下,日後宮門的其他守將,也定會更願意勞心勞力。

保衛皇宮的安全。

因為經此一事之後,大家都知道,一心一意的跟著太孫。

那太孫就不會讓他吃虧!

很快,宮門之人便趕來迎接。

朱允熞在眾人的簇擁下,先來到了文華殿,與諸多諮政大臣以及軍務大臣簡單交談了兩句。

以安定人心。

讓大家知道,自己已經回來。

並且朱允炆和朱允熥的謀劃失敗,京師安穩。

此戰,是他大獲全勝!

好讓這些人,不敢生出什麼歪心思,再搞出什麼么蛾子。

而等和這些朝中重臣講完。

回到御書房時。

道衍和尚姚廣孝,已經在御書房內等候。

他是朱允熞派人叫來的。

剛走進御書房,朱允熞也不耽擱時間,去扯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而是有話直說。

劈頭蓋臉的問道:“這次京師之亂,我的本意,是讓京師亂起來,我才好收拾殘局。”

“但現在看來,若是處理得當,不亂起來的京師,也同樣有不菲的價值。”

“姚廣孝,你覺得……是亂起來好些?還是不亂好些?”

朱允熞的話說的非常明白。

因為在御書房裡的人,都是他的心腹,覺無半點可能向外透露訊息。

當然……唯一有可能的人,就是老朱。

不過這些話……讓老朱知道,其實也是朱允熞所想要的。

老朱本來就對他的安排不滿。

若是知道自己被老朱隱晦提點了一下之後,竟然就能醒悟自己的過錯,更改自己過錯。

老朱不僅不會有責罰,反而只會讓他太孫的位置。

越來越穩……

時時刻刻都在進步的皇太孫,老朱高興還來不及呢!

面對朱允熞如此刁鑽的問題。

姚廣孝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始終淡然如一。

朱允熞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也埋了兩個坑。

讓京師亂起來。

是他朱允熞原先的計劃,但不讓京師亂起來,是他現在的想法。

更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選哪一個,都有可能得罪他朱允熞。

可姚廣孝卻是老奸巨猾。

回答讓人找不著一絲錯處。

“對於太孫殿下而言亂與不亂,其實都能接受。”

只見姚廣孝將自己的理由娓娓道來。

“亂與不亂,其實對太孫來說,都有好處,只是哪一種更多而已。”

從一開始,姚廣孝就看透了這一點。

所以才沒有任何動作。

他于徐妙錦不同,徐妙錦選擇了去幫朱允熞補窟窿,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但姚廣孝,卻是覺得。

京師亂與不亂,並無法從根本上影響太孫的地位。

也無法動搖太孫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

亂起來,只是暫時有一些壞處。

但太孫卻能收穫更多的成長與進步,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好處?

姚廣孝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來。

最後更是說道:“但眼下之局面,對於殿下來說,應當算是最優之解。”

“殿下不僅能從此次佈局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更是制止了京師之亂,讓陛下滿意,讓京師百姓歸心,讓朝中重臣歸心。”

“堪稱一石三鳥。”

此番謀劃,朱允熞從佈局上來說,算是略有瑕疵。

如今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自然能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獲得成長。

而朱允熞自己也的確感覺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不少。

特別是對於老朱能耐,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但從事實上來看,他朱允熞卻是大獲成功,收穫頗豐。

總的來說,就是兩種選擇的好處,他一併得之。

也算是難得。

“原來如此。”朱允熞徹底清晰。

在這件事中,好處……可以說全被他一人佔了!

“不過,這都有賴於妙錦的幫助。”

“才讓京師不亂。”

“此次,只是巧合而已……日後,孤定讓多加註意才是!”

朱允熞從不自大的認為自己才智天下無雙。

相反,他需要學習和進步的地方還很多!

他只是擁有超過當今世人數百年的見識而已,並不代表他的智力當真就比其他人高出幾百個層次。

唯有吸取經驗教訓,才能走得更遠!

又與姚廣孝交談了兩句。

朱允熞忽然說道:“晉王朱棢,就在京城!”

姚廣孝眼中精光一閃而過。

在這一瞬間,幾乎所有朱允熞能夠猜想到的東西。

他全都猜想到了!

思慮良久後,說道:“那殿下,該當去見見晉王才是。”

朱允熞亦是點了點頭。

說道:“是啊,我也該去見見我這個三叔了。”

晉王朱棢,在後面謀劃已久。

朱允熞與之交鋒,乃是必然!

“來人吶!備上一壺美酒送來!”

“孤要請晉王喝酒!”

眨眼間的功夫。

一壺美酒在宮人急匆匆的腳步中送上。

而另一道口諭。

則被宮人急匆匆傳遞出了皇城。

“太孫回宮,宣……晉王覲見!”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上命昭唐

上命昭唐

控制變數法
唐王朝的宦官政治是不敢想象的。中唐以後,宦官總是分成兩派乃至更多,互相爭殺不休。 這是分權制度決定的,也是武人為亂不可信的國情影響的。但在控制皇帝、操縱軍政、打擊相權方面,宦官們保持著高度一致。 其權力甚至世襲罔替而繼承,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集團。這讓唐朝宦官必須面對一個嚴重問題:失去政權則失去全部。 因此,在危難之際,宦官需要保證皇權得以延續,以延續家族的既得權利。 而統治者面對藩鎮割據、叛亂頻
歷史 連載 6萬字
帶著系統來大宋

帶著系統來大宋

浪子邊城
信仰系統的出現,蘇石來到了大宋,並在這裡開創了屬於他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只要你能在後世看到的東西,只需要有足夠的信仰點數便都可以兌換出來,拿到宋朝,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光景。 蘇石,外祖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光胤。 ......燭影斧聲之後的趙家後代一直被皇室高度警惕著。 他要怎麼樣排除萬難,立世於朝廷之上? 重文輕武的宋朝,對外軟弱,對內卻是強勢無比。蘇石要怎麼樣才能帶著宋人崛起,真正對外強硬起來,真
歷史 連載 289萬字
通房嬌妾

通房嬌妾

花銜月
入薛家為婢的第六年,瑩兒靠著一把如鶯似啼的妙嗓成了三爺的通房丫鬟。 彼時三爺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家族勢強,官途亨通,離尚主只有一步之遙。 他寵愛瑩兒就像寵愛豢養在雀籠裡的金絲雀一般,只把她當成個解悶的玩意兒。 誰曾想,這可有可無的玩意兒竟能靠著善解人意、柔順乖巧的性子一步步地走到他心中。 後來,三爺棄了駙馬之位,執意娶了個母家不顯的庶女進門做正妻。 旁人都贊他高風亮節、清正自傲,不願靠著女人的裙帶
歷史 連載 0萬字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賴總
【龍年最爽皇帝文!全程高能爽點密集】穿越到大梁帝國皇帝身上,開局權臣就要誅殺皇后! 葉凌表示雖然開局手握漢獻帝劇本,可他偏偏要做李世民!葉凌先保住皇后與權臣鬥智鬥勇,搞改革、開海禁、殺貪官,提升大粱國力。 女真、突厥、倭寇先後來犯?葉凌發明出加特林,表示來多少殺多少!
歷史 連載 2萬字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列文狐克
[觀前提醒]:我們在大量的日常裡發現了少量的主線。 當了二十多年普通人的我,在河邊被會說話的狐狸碰瓷了。 自稱狐之助的醜萌狐狸聲稱我身負靈力,簡直就是天命之子,一看就很適合擔任時之政府的刀劍審神者。 不是我說,這種詐騙手法只有小學生才會相信吧。 我:“薪資待遇如何?” 事實證明,熱情到詭異的HR背後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天坑,很遺憾我不是那個百分之一。 狐之助一定是不小心才把暗墮刀劍審神者的字首落
歷史 連載 7萬字
執劍長安

執劍長安

雞腳芝士
機關算盡謀天下,鐵衣怒馬逆中原。自北蠻侵中原已過百餘年,天下之勢看似太平,實則暗流湧動。 而今群雄豪起,燦若繁星,諸國不免各有其志,自當奮勇爭先、逐鹿中原。 一日之勢,明久則暗,暗久則明。當今中原,新唐中興,志在重塑輝煌。 然北魏強盛,欲鷹揚千里而一統天下,此外,更有後韓、南楚、田齊等國伺機而動,亦有寒門、草堂、芸月閣等幫派參雜其中,關係縱橫交錯、錯綜複雜。 面對內憂外患,新唐當如何以對?
歷史 連載 1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