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番。

北平打敗數萬草原騎兵的戰報,並沒有讓應天府驚動。

比起朱棣前幾年逼降二十萬之眾,顯得有些不夠看。

還有大明立國以來,西南用兵多年,同樣戰績頗豐,多次動輒幾十萬大軍的規模。

只有親自去過北平的人,才能感受到北平的變化。

而透過言語,許多人只停留在印象階段。

“燕王是被聖人關起來了嗎?”

黃子澄興奮的問道。

“不清楚。”

文華殿。

一幫官員商討。

“必定是的。”黃子澄肯定道:“街道上也派了人去打聽,已經兩個月沒有見到燕王了。”

“而且我從宗人府打聽到訊息,自從燕王兩個月前奉召入宮就沒有返回過。”

“我猜聖人一定是把燕王關在了宮內,避免燕王逃離應天府。”

許多人贊同黃子澄的說法。

“燕世子野心勃勃,竟然敢謀害寧王,司馬昭之心一覽無餘,此子斷不可留。”

“朝廷應該派人去北平捉拿燕世子。”

“以燕王府的實力,如果抗拒的話,恐怕難以抓回。”

“抗拒才好,朝廷當興兵平之。”

黃子澄信心十足的說道。

“聖人愛子愛孫,心中到底有些為難,我們不能給別人機會,要把事情掀開。”

“兵部前番委任遼東總兵,我看聖人也是有所準備的。”

黃子澄看向齊泰。

遼東以前沒有總兵。

歷史上,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委任楊文就任遼東,形成了遼東總兵制,有了後續的遼東總兵職位。

透過洪武三十年的事蹟,朱元璋大概是傾向朱允炆的,所以有種種佈置。

但是如今,看上去朱元璋彷彿還是選擇了朱允炆。

黃子澄的興奮就不難理解了。

“說不定是保護燕王呢?”兵部官員齊泰,沒有順著黃子澄的心思,直接潑了盆冷水。

“怎麼可能?”

黃子澄啞然失色,恍惚的質問。

“燕王在應天府無權無勢,任一宵小即可害他性命,如今燕王在皇宮內院,誰還能害他?”

姚廣孝之事就是皇太孫一系的部分人炮製出來的。

人們已經知道,姚廣孝就是朱棣在應天府的奔走,為朱棣傳送許多機密訊息。

這麼重要的人物,既然控制到了錦衣衛手中,官員們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有些人聯絡錦衣衛官員,審問起了姚廣孝,想要拿到燕王圖謀不軌的證據。

膽子已經大到這個地步,那麼再大一點,直接對付燕王也不是不可能。

雲從龍,風從虎。

離開了北平的朱棣,就像沒有了爪牙的老虎。

“那皇爺爺為何要委任遼東總兵,還派了將領去河南山西諸地。”朱允炆急了。

陝西老秦王死了,二代秦王威望不夠。

河南的周王更是一心草藥學。

連前番河南衛所入大寧協守都是周世子出面,可見周王府的現狀。

因此兩地的局勢,需要派專門的高階將領去穩固地方。

“聖人的心思,誰也猜不透。”

齊泰拱了拱手。

殿內。

眾人安靜了下來,皺眉苦思。

朱元璋才是皇帝。

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皇帝,而他們的影響力雖然大,可以動搖社稷,但又和皇權交織密集。

例如齊泰。

他就是忠君之人。

既忠儲君,更忠現君。

“皇太孫是國家儲君,儲君安國家穩,這是不可動搖的底線,為了天下黎民百姓。”黃子澄正義凜然的說道:“諸公,聖人那邊,我等需要齊心協力。”

朱允炆感激的看著黃子澄。

這位師傅對他而言,是他最重要的左膀右臂,正因為對黃子澄的深信不疑,所以朱允炆一切都聽黃子澄的。

那些與黃子澄意見不合的官員,都被排擠出了皇太孫一系,最顯著的代表就是兵部尚書茹瑺。

而兵部又是不可或缺的部門,所以齊泰在皇太孫一系的地位提升了起來。

比起茹瑺這位原太子系的中堅力量,齊泰此人的資歷要弱不少,黃子澄覺得自己能壓齊泰一頭。

歷史上也是如此。

在削藩定策的時候,齊泰力主全力拿下朱棣,而黃子澄要先易後難,先對其他藩王下手。

最後黃子澄壓過了齊泰。

結局是幾人最後都因痛罵朱棣而死。

當然。

齊泰的提出的那些手腕,例如以防邊的名義,把朱棣的親衛軍調離北平,種種措施的確頗有成效,讓朱棣被孤立起來,身邊無援。

如果不是黃子澄的先易後難的核心方略,既給了朱棣喘口氣,又讓朱棣獲得其餘藩王支援的機會,結局很大的可能就改寫了。

現在。

齊泰並不認可黃子澄的方法。

他認為應該堅定聖人的心意,只有聖人真正支援皇太孫,才是最好的法子。

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手腕,不但效率低下,白白浪費了時機。

但是黃子澄的想法獲得了朱允炆的認可。

比較起齊泰的想法,朱允炆更喜歡黃子澄的建議。

文華殿激烈的爭執,並沒有讓皇城變化。

皇極殿東閣。

朱元璋在高臺上批閱奏疏,朱棣在下方案几上看朱元璋批覆過的奏疏。

兩個月來。

朱元璋去哪裡,朱棣就去哪裡。

寢宮時也是如此。

朱元璋睡裡間,朱棣睡外間。

開始的時候,朱棣還胡思亂想,有時候興奮,有時候沮喪,最後什麼也不想了。

從小到大,這段時間是他和父皇在一起最久的時候。

就連大哥也沒有這份待遇。

朱棣想到這的時候,心中忍不住得意。

當年。

他們幾兄弟誰不羨慕大哥。

父皇眼裡好像只有大哥。

可慢慢的,朱棣開始心疼父親了,這位老人身體不太好,看不清路需要人攙扶。

晚上睡覺的時候渾身疼,特別是頭疼。

只有沒人的時候,朱元璋才會露出痛苦,這些現象都看在朱棣的眼裡。

這一刻。

沒有皇帝,也沒有燕王。

朱棣親自服侍朱元璋。

多餘的想法都沒有,他只是想盡一名兒子該有的孝道,而他也看到了父親瘦骨嶙峋的樣子。

印象中。

父親可是那麼的孔武有力,從來都好有力氣。

“北平布政司布政使顏鈍,調任廣東布政司擔任左布政使。”

“工部侍郎正三品官員練子寧,提升一級從二品,外放廣東布政司右布政使。”

朱棣愣住了。

顏鈍的名字怎麼在上面。

他不是在北平嗎。

忍不住抬頭,看了眼父皇,朱元璋還是一如既往的沉默。

“馬宣調任陝西都司指揮使。”

“毛遂調任陝西都司僉事”

看到這裡,朱棣心中一沉。

這些都是軍中的後起之秀,開國功勳凋零後,大明新成長起來的將領們。

每個人都有拿得出手的功績。

想著最近看到的人事調動,彷彿一張大網籠罩了北平,形成了包圍圈。

蓄力。

父皇在蓄力。

猶如藍玉大案般的謀而後動。

朱棣站了起來,忍著悲痛來到朱元璋身前,“父皇,讓兒子回北平吧,結束這一切。”

“兒子。”朱棣哽咽,他有萬分不捨。

“兒子……兒子必定帶著逆……逆子朱高熾來應天府。”朱棣艱難是說道:“交給父皇發落。”

朱元璋伏起身。

好奇的問道:“你捨得?”

“父皇當年有多疼愛大哥,兒子就有多疼愛熾兒。”朱棣深呼吸一口氣。

“那為何還要如此?”

“因為父親,兒子是父皇的兒子。”

“哈哈哈。”

朱元璋高興的笑了起來,笑著笑著喘不上氣,“咳……咳……”

“父皇。”

朱棣連忙上前,安撫朱元璋的後背。

只有親自看過和了解過,才能發自內心的敬佩眼前老人的勤政精神。

“你再看看那些奏疏。”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案几上堆放一旁的奏疏。

朱棣順手拿起。

這些都是御史歸納地方彈劾朱高熾的。

或者是彈劾北平的。

學校。

軍隊。

學問。

傷民。

經濟。

制度。

各個方面的彈劾都有,有北平地方上的鄉紳的言論,還有了解過北平的鄉紳和官員們的言論。

“中國之大,中國之廣,猶如大千世界。”

“南橘北枳啊。”

“你的兒子在北平鬧出好大的動靜,而平靜的水面下,又隱藏了多少的風波。”

“咱看不清啊。”

朱元璋終於說道。

這位老人從不識字到廣讀天下書籍,是天下最堅定的人。

而如今。

他迷茫了。

分不清楚對錯。

老人的眼神堅定了起來。

他有些話不能說。

至少現在不能說。

因為。

他要保全眼前的好兒子。

有些話他說明了,那朱棣未來再也沒了退路,許多人必定會讓他死。

而如果不需要他說明的時候,那他也不需要說明。

自古大變沒有不流血的。

天下不流血的大變。

唯宋。

朱元璋即羨慕宋的文明,卻又反感宋的失敗。

這是為善於從歷史總結失敗的皇帝。

正因為了解太多的歷史和知識,讀了太多的書籍,所以這位皇帝最喜歡向人講道理。

對每名身邊的文臣武將,他喜歡把道理詳細的講透,甚至在聖旨中也喜歡長篇大論,分析前因後果各種需要注意的方面。

例如北邊草原叩關,朱元璋就會在聖旨上說,這些人為什麼要來,他們的手段是哪些,需要如何警惕,對付他們要如何如何。

而北平是臣。

天下更是臣。

無論如何否認。

朝廷的官員就是天下百姓的代表。

因為地主階層控制了百姓。

他們不代表百姓的利益,但是百姓對事物的認知在他們手中。

不日。

代表朝綱的皇太孫一系,猛烈的發起了進攻,堅定的認為北平謀反,必要捉拿燕世子。

在應天府仿若油鍋的環境下。

那些正在模仿北平工業實幹的官員,但應天府兩年來最終無大成果。

不能說沒有成果。

但是在北平的成果對比下,顯得微不足道,就像沒有成果了。

朱元璋悄無聲息的派去了廣東,讓這批人避開了中原漩渦。

顏鈍,練子寧,李學顏……

朱元璋很擅長這種事,提早佈局方面的手腕遠超過常人。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春閨令

春閨令

喬燕
文案:【全文已完結,養肥可宰。下一本開《嫁中宮》】 京城第一公子謝凌,出身名門,儀容儒雅,是朝中最年輕的宰輔。 昭寧三年,遵守祖輩婚約,迎娶江南第一世族秦家大小姐為妻。 新婚當夜,看著妻子嬌若芙蓉,難掩姝色的容貌,謝凌心尖顫了顫。 婚後,二人舉案齊眉。 ** 秦謝兩家婚約乃是祖輩婚約,奈何長姐心裡早已有心上人。 百般權衡之下,妹妹秦若硬著頭皮嫁了過去。 謝家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包括她那位權勢滔天,
歷史 完結 0萬字
大楚風流

大楚風流

劍流兒
一朝穿越大楚,看男主在記憶中從未存在過的王朝,實現人生風流,登上權利高峰!
歷史 連載 6萬字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叄餐四季
【穿越、讀心、搞笑、團寵】 劉善穿越了,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劉禪,開局就在長坂坡,剛脫險就被劉備摔,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天,又多了個小媽,而且還是個想把他抱去東吳的小媽…… 【士元叔,死在了落鳳坡!】龐統:“??” 【關二叔,死在了麥城!】關羽:“……” 【張三叔,死在了閬中!】張飛:“!!” 【親爹,死在了白帝城!】眾將領:“?!” 可漸漸的,劉禪發現,這個三國好像跟他知道的不一樣,龐統沒死?關羽也沒死
歷史 連載 4萬字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一月的雨季
回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泊發現一個問題,似乎他的這間農家樂成為了連同各個朝代的橋樑。 歷史上的一系列的名人皆彙集於此。甚至,他們之間還能夠互相串門!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十七代世孫劉備見過武帝陛下,望陛下救大漢於水火。”岳飛:“天無二日,我心中只有哲宗官家一個太陽。”朱棣:“爹,你沒死啊。”……曹操:“我打劉備,漢武帝嗎?真的假的?”金國:“我打岳飛,霍去病嗎?真的假的?”帶清:“我打明太祖,明成祖嗎?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東鴨西樓
洪武元年,龍虎山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帶著兒子張異進京面聖,他滿心歡喜而來,卻被皇帝奪了天師位,抑鬱而歸。 而隨行的張異,因為預言這件事,被皇帝當成小神仙留在京城。張正常臨走前,求張異為龍虎山拿回天師位。 應天府從此多了一位能預測未來的小神仙。他能推算大明二百多國運,也能隨手發明許多神奇的東西,他救過皇帝的命,也差點把當朝天子氣死過去……老朱面對張異,每天都在殺了他或者拜為神仙之間反覆橫跳,好不糾結…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禍害大明

禍害大明

有怪莫怪
朱樉很不爽,活著被朱元璋罵作『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死後神道碑被刻上『死有餘辜』。 \n\n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n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 \n玄武門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門。\n李二鳳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幹·樉要做騰格里汗。 \n\n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劍怒喝道: “小畜生,豎子敢爾?”\n\n朱樉三拜九叩道: “陛下年老體衰,兒臣恭迎父皇退休。”
歷史 連載 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