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感謝澳州華人新貴公子2011心念故土,給予本書盟主支援,三克油韋爾嗎吃!

..........

朱三、萬四的思想做通後,王五沒有耽擱立時把手底下的軍官叫到了自己屋中。

作為營官的他不可能同每一個士兵交心談話,因此同樣也只能將思想工作派給下面的人。

由於夔東地區的明軍來源複雜,有順軍出身,有明軍出身,有團練出身,有地主武裝,所以明軍各部並沒有統一編制,也沒有統一號令,只各部共推劉體純主持軍務,將各家兵馬劃分為十六營。

若有戰事,則各家聽從劉體純指揮共同出兵。

若無戰事,則邊務農邊練兵。

平日各家歸各家,相互之間不過問。

劉體純本部沿用的是從前老順軍的兵制,田守一這邊因為是明荊州衛世襲軍官出身,所以其部隊編制用的是舊明軍隊的衛所制。

具體到王五指揮的親兵營,最下面的基層軍官是小旗,管十個人;小旗上面是總旗,管五十人;總旗上面是百戶,管百來人。

王五作為親兵營領隊,頂多就是個試千戶。

實際上他卻是掛著荊州參將銜的,而參將至少是個上校旅長級別。

可現實中,王五手下就三百來號人,最多是個少校營長。

造成官位和職務不對等的原因,自是明清雙方在官職爵位上的濫封。

明朝這邊掛印多如牛毛,清朝那邊記名也是滿地走。

大哥不說二哥。

三個百戶,六個總旗很快就到了。

這九人是親兵營的中級領導班子,也就是王五手下這支兵馬的主心骨。

朱三是王五的掌旗,相當於傳令官,手裡帶著十名傳令兵。

萬四則是王五的直屬親兵隊長,也帶十人。

這20人屬於王五自己的直屬人馬,全營官兵總數324人。

三個百戶分別是32歲的田文,31歲的郭魁、28歲的趙進忠。

其中田文是荊州人,永曆六年從家鄉主動投奔田守一參加抗清活動,其少時在家鄉讀過幾年私塾,自稱有秀才功名,實際上只是個童生。

郭魁是湖南湘潭人,永曆二年清軍攻入湘潭對城中居民進行了大屠殺,郭魁因在外鄉親戚家躲過一劫,但全家包括年幼的弟弟妹妹皆被清軍所殺。至此便參加抗清義師,後輾轉投入田守一部。

趙進忠則是巫山本地人,原是個打獵的,因為箭射得好被田守一強行拉了壯丁,幾年下來倒也幹到了百戶。

其餘六名總旗有兩人也是荊州的,另有三人來自襄陽。

還有一個是王五在孩兒營的同伴,比王五小三歲,今年才十九。

也沒名字,被人叫作狗剩。

“狗剩”,聽起來像是狗吃剩下的東西,有歧視的意思。

實際上這年頭窮人家給小孩取乳名多用狗剩二字,因為窮人認為給小孩取個低俗、爛賤的名字好養活,經得起摔打,經得起病痛。

六個總旗中,狗剩跟王五最親,可能是因為在孩兒營時王五常帶他一起玩的緣故。

一幫人參軍經歷各不相同,也各有不同的人生。

現在,卻是共同面對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將對朱三和萬四所說同九人重複了一遍後,王五並沒有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九人必須服從命令,而是讓九人自己選。

願意的就願意,不願意的明日天亮走人便是。

他不是鎖彥龍,幹不出強迫手下同他一起投降的事。

“唉!”

秀才田文最先嘆了口氣,也似是對今日之事早有預料,苦笑一聲後說道:“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今時今日,局面已非我等堅持就能改觀,既然上面決定了,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大不了回老家種地就是。”

本地獵戶出身的趙進忠微嗯一聲,什麼也沒說。

最終結果,同清軍有滅門之恨的百戶郭魁以及總旗餘柱、宋安選擇同清軍戰鬥到底,誓死不降。

王五理解並尊重三人的選擇,問三人打算去哪。

郭魁沒有多想便道:“我們去虎帥那裡!”

“虎帥”便是大名鼎鼎的臨國公李來亨,其義父李過綽號“一隻虎”,因此他被人稱為“小老虎”,久而久之便被人敬稱為“虎帥”。

李來亨部是夔東明軍成份最“單純”的一支,全部是當年的老順軍,根據地在興山境內的茅麓山一帶,眼下也是各路明軍實力最強的一支,大概有一萬多人馬。

只是王五清楚,此時距離清軍攻佔茅麓山區最多就剩七八個月時間,而隨著劉體純部的潰敗,茅麓山抗清根據地也終將被清軍重重包圍。

所以郭魁他們選擇此時去茅麓山投奔李來亨,是明知必死也要為之獻身的大無畏舉動。

他也不知道說什麼,只能微微點頭,讓眾人將明日降清一事通知士卒,同樣也是本著自願原則,絕不強迫。

九人起身時,王五又看向郭魁:“如果有願繼續堅持下去的就由你帶到虎帥那裡去。”

說完,讓朱三清點一下營中的武器裝備,選一些好的兵器連同營中不多的火藥都交給郭魁他們帶走。

郭魁三人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朝王五這個年輕的隊長拱了拱手。

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此一別,也可能再無相見之日。

天快亮前,大致結果出來。

出乎王五意料的是,竟有超過一半計程車卒不願降清,選擇跟隨郭魁前往茅麓山繼續同清軍戰鬥到底。

這些人都不是老順軍出身,而是田守一這些年在各地陸續收攏的潰兵,甚至還有一些是拉的壯丁,按理降了清這些人都可以活命,不想他們卻選擇犧牲決定和清軍拼到底,這實在是讓王五感慨萬千。

再結合夜裡大堂議事的那幫中高階將領除了一個俞國華寧死不降,其餘人都對降清毫無牴觸,心裡就更不是滋味了。

感慨之餘,王五秘令田文、趙進忠協助郭魁帶人離開。

田文有些擔心:“一下走這麼多人,田大人萬一怪罪下來?”

“過了明日,你我皆是清人,有什麼怪不怪罪的...照我說的做吧。”

王五並不擔心田守一,因為投降以後,他田守一還是不是自己的上司都難說。

清軍那邊不可能讓降過去的明軍繼續保持完整建制的。

天很快亮了,雪停了,甚至風也停了。

積雪很厚,深處甚至都有膝蓋深。

久違的太陽出現在東方,一綏陽光撒落巫山大地,雖不能讓人溫暖,卻讓巫山深處的每一個明軍將士都有一股暖意。

這股暖意更多的是來自能活下去的動力。

降清一事基本已是人盡皆知。

王五不知道其他部隊什麼想法,只知道駐紮在不遠處的胡君貴部計程車卒一大早就喧譁了,不是譁變,也不是譁亂,而是那種特別輕鬆的閒聊。

這裡一群,那裡一堆,相互訴說投降後是繼續當兵吃刀口飯,還是領了遣散銀回鄉過日子。

也許這當中有不願降的,但肯定是少數。

人往往都是隨大流的,在沒有人組織的情況下,少數人無法撼動大局,只能隨波逐流。

郭魁帶著不願降清的180餘人同王五見了最後一面,之後便以出營巡視的名義悄悄出了營門。

王五一直站在營門望著這些視死如歸的勇士離去,直到他們的身影消失,方才惆悵的跺了跺腳,有些落寞的回到駐地。

郭魁他們這一路並不安全,因為老木崆那邊可能已經來了清軍。

剛回到營中,就接到田守一的命令,讓他帶領親兵營馬上到東壩集合,並強調攜帶武器。

東壩是明軍的練兵場,王五沒有多想,只以為田守一要對部下講話,然後集體前往清營繳械,當下點齊剩下計程車卒前往東壩集合。

到地後,卻是被眼前一幕驚住。

視線中,幾撥人馬正圍著一撥人。

被圍的那撥人約數百人,從衣服來看都是前些天隨鎖彥龍來此的老營兵,很多人都生了白髮。

包圍這撥老營兵的是鎖彥龍另外的部屬副將王之禮、陸從雲等人的部隊。

被田守一視為左膀右臂的副將馬大盛、李之炳二人也各自帶了一隊兵丁堵在東壩的西門。

尚未明白髮生什麼事時,耳畔就傳來田守一的聲音:“怎麼就這麼些人,其他人呢?”

王五忙快步走向正皺眉看著他的田守一,低聲道:“其他人不願隨大人歸清,末將自作主張放他們走了。”

聞言,田守一大怒,抬腳踹了王五一下,罵道:“混蛋,誰讓你放他們走了!”

王五沒有閃避,硬捱了田守一這一腳,站在那低著頭也不說話。

見狀,田守一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可眼下卻有比這事更棘手的事,便沒有繼續發作,只悶聲對王五道:“這賬回頭跟你算,你先帶人跟我來。”

王五忙應了,揮手示意百戶田文和趙進忠帶兵過來,又低聲問田守一發生什麼事。

田守一邊走邊道:“那些都是俞國華的兵,不肯隨鎖鎮歸清。”

王五抬頭朝那幫正在對峙的老營兵看了眼:“那鎖鎮打算怎麼辦?”

“怎麼辦?”

田守一止住步伐,側臉看了眼王五,“等會看鎖鎮那邊,紅旗落下,你就帶兵把這幫人都宰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被女帝賜死

開局被女帝賜死

油條愛豆漿1
蘇晨為報答一飯之恩……替女帝征戰四方、剷除權臣!歷經九死一生,最終幫女帝坐上皇位。 然而,女帝坐穩皇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當朝賜死蘇晨,並處以千刀萬剮之刑……
歷史 連載 2萬字
荒年別人吃觀音土,他有空間做農場

荒年別人吃觀音土,他有空間做農場

阿樂的房子
一個現在的資本大佬。機緣巧合穿越到了一個古代的農家男子身上。看他如何帶著一家人,在荒年代艱難求生。 如何利用隨身的空間種植糧食,種植藥材,靈草。隨著種植的東西越來越高階空間可以不斷擴充套件升級,解鎖新的空間功能,甚至開啟時空通道回到現在。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大漢雙壁

大漢雙壁

SSD
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致,皆為漢臣,以炎黃之血立誓,定讓那萬國臣服。 本書以歷史名將衛青與霍去病為主角,以大漢與匈奴的百年爭鬥為主線,講述漢武帝劉徹時期的歷史事件。
歷史 連載 18萬字
女配心狠手辣,可她美呀

女配心狠手辣,可她美呀

臨天
京城裡人人都羨慕顧知灼。 1、千嬌萬寵長大的國公嫡女,天姿國色。 2、聖旨賜婚的三皇子妃。 3、一出生就有國師批命福運天生。 註定一生尊貴順遂,萬事無憂。 事實上,只有顧知灼自己知道,她一點兒都不順遂。 聖旨賜婚的三皇子為了娶她表姐季南珂,一瓶毒藥毀了她的傾國容顏。 戰功赫赫的國公父親馬革裹屍,鎮國公府滿門獲罪,家破人亡。 至於那什麼福運天生更是一點也不準。 直到死前,顧知灼才知道,自己原是一本嬌
歷史 連載 6萬字
阿Q造反記

阿Q造反記

楊七字
阿Q腦子裡有個鬼,慫恿者阿Q一步步從僱工到巡警到島主,直至一方大帥,呼風喚雨。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籍1382939

書籍1382939

那年十月十八
本想做個白富美,奈何運道有點黑。大齊朝的六公主,一朝被害也是條流浪狗。 古諺有云: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切!人家都拿我的命鋪路了,我毀一下她們的婚事又如何? 所以,喜歡作妖,得瑟,秀恩愛的偽善之人,遇上我是你們的劫,我就是要拆拆拆!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