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洛宮春秋》
花非花月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的孔子稱得上名滿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德行,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學問,無數人尊稱為子。
只不過他的王道實在是不符合列國君主稱霸的心意,但他廣收門徒,又有教無類,所以門徒之中頗多俊秀之才在列國任職,尤其是吳侯慶忌也算是他的門徒之一,這讓他在天下之間頗有聲望。
相比較起孔子如此積極的入世,老子就頗有一種天塌不驚的從容,願意學的按時聽道,不願意學的也不強求。
孔子在洛國學宮多年,尤其是老子漸漸隱退,他就一直擔任學宮祭酒,算是深受洛氏恩惠。
見到孔子來了,洛辭強行起身行禮道:“仲尼公,孤有一事相求,所以勞煩太子將您請來。”
孔子連忙回禮道:“國君言重,這些年多虧您的照顧,才有門徒的興盛,有何事您且說吧。”
洛辭彷彿回憶著什麼,緩緩道:“您知道洛氏的典籍之中有一書,名為《洛宮春秋》,是先祖明公所做。”
孔子有些激動起來,他最推崇的聖人是素王,素王所著典籍精妙而博大,但是非常繁雜,他學習最多的反而是洛明公洛休。
洛休所作的《洛語》在學宮之中、天下之間傳播的很廣,但是《洛宮春秋》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的有名。
但是孔子對這部書極為推崇,其中微言大義,字字褒貶,每每讀起都讓他如痴如醉。
“《洛宮春秋》記述了從武王到懿王薨之間,兩百多年的洛國曆史。
其中以洛國的視角記述了整個邦周的大事,書中微言大義,句句蘊含褒貶之意,但又能如實記史。
洛國公室稱之為‘春秋筆法’!
不論是作這部經典,還是讀這部經典,都需要極高的學術修養。
仲尼公,這部經典的價值極高,先祖編纂之時,字字斟酌,但反而大義隱晦,這些年洛氏子弟不斷對此書闡述,每每十餘字便能著出一篇雄文。”
對於洛辭所言,孔子深以為然,以他的智慧才能,讀這部書也要細細讀來,才能感受到明公隱藏在其中的深意。
洛辭說到這裡,孔子以為洛辭是希望他能做一部《洛宮春秋集註》來闡釋其中的道理,降低這部書的閱讀門檻,讓天下更多的人注視到這本書,這也正是他想要做的。
只聽洛辭嘆道:“懿王之後,僖王即位,那段歷史太過晦暗,先祖也曾經因為此事……
先祖明公不願意作之後的史冊,但青史昭昭,這是諸夏流傳後世的寶藏,現在距離僖王也已經兩百多年了,該是重啟這一段史實的修編。
先祖明公薨後,洛氏子孫不肖,再也沒有出現過他老人家那樣的天縱之才,只能為《洛宮春秋》作闡釋,想要新編纂那樣的鉅著卻是有心無力。
仲尼公您是精擅王道周禮的聖人,孤曾經見您作過的經典,其中意味深長,想必可以作這兩百多年史書的編纂。
洛氏有王室正史、列國史書基本上都不缺,隨您挑選,希望能夠為《洛宮春秋》作續。
先祖所做便稱為《洛宮春秋·執政》,您所編寫的便稱之為《洛宮春秋·尊王》,兩篇合一,教導後人,這是孤所能做的,最偉大的事情。”
這種按照已經具有的歷史,重新編纂,還要用一兩個字對某一件事表達態度,如果是一兩件事還好,但整整兩百多年的歷史都要一以貫之,這對編寫者的能力考驗是極高的。
洛國公室一直都希望能作出一部不遜色於先祖的經典,畢竟續寫的太差,甚至會影響到先祖的風評。
於是一直等到了孔子這位精擅王道周禮、學術修養還極高的聖人出世,這部書的編纂終於可以開始啟動。
洛辭竟然試圖讓他來續寫《洛宮春秋》!
以孔子如此淡然的心智都有些發愣,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會是這件事,洛國公室竟然會將此事交付到他的手中!
著史是一項榮耀且尊貴的權力!
筆刀之下,千秋功過,盡在掌中。
孔子本來就想要仿照《洛宮春秋》,以洛國的史書為藍本,對僖王踐踏宗法以來的邦周曆史進行一遍梳理,表達自己對如今這個紛亂世道的評判。
但一直以來都不知道要如何開口,畢竟這不是一件小事,一個不慎,甚至會影響到洛明公的聲譽。
但是現在洛辭直接從洛國官方將這個權力交給他,這是極高的信任。
孔子很是感動的說道:“洛侯,丘承蒙您的信任,在洛國學宮之中擔任祭酒。
現在還願意將《洛宮春秋》的編纂交到丘的手中,這是何等的信任呢?
這是素王所建立的國家,丘願意以素王的名義起誓,您放心,丘定竭盡全力,不負您的託付,不會為明公前作蒙羞。
待續作完成,便召集弟子,將《洛宮春秋集註》昭明天下!”
洛辭臉上露出了暢快的笑容,有《洛語》和《洛宮春秋》這兩個大殺器,還有孔子這個最擅長教學生的聖人為學說傳道。
日後等到亂世結束,便能將這兩門學說傳遍天下,甚至登入高堂之上,到那時洛氏的重新起勢之路定然順暢。
而且,老祖宗應該會喜歡這種學說的風行吧?
洛辭說的沒錯,他89點的學術水平在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初洛休將學宮搞出來、寫出了《洛語》都為他帶來了大量的氣運點。
雖然洛辭不是天命之子,但是如果真能將這些學說透過學宮發揚出去,還真的能為姬昭帶來不少氣運點,而且還是那種不增加邦周糾葛的氣運點。
完成了最後心願的洛辭,自然是沒能見到孔子的整部《洛宮春秋·尊王》。
在一個頗為寒冷的冬天,在眾人的悲泣之中薨逝,作為一個學術型的君主,他在學宮之中的威望極高,無數的學子都為他悲痛哀悼。
周天子派人前來弔唁,上諡號“孝”,稱洛孝公。
洛言即位,沒有選定太子,但是公室之中已經明白,這一定是公子瑜天姿卓絕,所以才會拖延,想要看看他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
眾人有些羨慕,然後開始各做各事,人就是要接受自己的平庸。
洛瑜倒是有些不那麼瀟灑了。
本來娶了西施之後,他每天都美滋滋的,即使什麼都不幹,光是看著西施那張臉,都有一種渾身通透的感覺。
但是後來他感受到了父親的重視,身為洛國公室子弟,既然自己有天賦,那麼就要承擔起自己身上的重擔。
“祖君薨前,念念不忘晉國、齊國之事,秦楚愈發強橫,必須要竭盡全力的保證齊國、晉國的穩定!”
孔子開始著書,同時教導著自己的學生。
“明公所著的大同世界,是來源於素王,吾等所要做的,就是在現實之中尋求通往大同的道路。
一切的經典都要以此為準。”
洛明公所著的經典學說,連同孔子這些年的思考,開始在門徒之中大範圍傳播,他們聯合著一部分洛國的公族子弟,漸漸地形成了以這些學說的闡釋為核心的學派雛形。
兩位聖人合著的學說,簡直瑰麗至極,真的能讓人感受到一個完美光輝的上古世界。
從洛辭開始,到洛言即位初期,這些列國之中的公子和士子來來去去,很多人奔向列國入仕,想要一展所學。這是學宮建立一百多年以來,最為繁榮昌盛的年代!
眾人不僅僅討論那些理論的思想,還將這些應用到列國的事務分析之中。由於身處大爭之世,無論如何講王道,最終畫風還是跑到了富國強兵之上。
“天下列國,競逐方伯之位,所有的國君都想要富國強兵,我等要麼是列國貴胄,要麼是大夫元士,正應該一展所學,襄助國君,執天下之牛耳。”
會盟之時,盟主執牛耳,所以有這個說法,現在除了楚國之外,還沒有人想要代替周天子,主要還是侷限在稱霸之上。
在這種氛圍之中,曾經擔任齊國國相、輔佐齊桓公稱霸的管仲自然就被頻繁提起,尤其是他在齊國之中的改革。
管仲對列國所使用的各種政策一直以來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是從來沒有過數百名才智之士一起研究。
現在這種才智之士,三天一小辯,五天一大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種迥異於李耳天道和洛孔王道的學術出現了。
這種學說直指富國強兵的根源,那就是國家加強對土地和人口的管控,國家掌握更多的稅收,最好是能夠將每一個人的力量都壓榨出來。
這樣就能強國!
這種理論的出現讓學宮之中的很多人懷疑人生,孔子更是少見的批評了這種理論。
更坐不住的是洛言,他沒想到這些人這麼快就搞出了霸道的雛形,有些無奈的感慨道:“王道出世,果然霸道遲早都會出現,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天下的戰爭要變得更加慘烈了。”
然後他轉頭就開始派人抄錄這些霸道的理論,同時開始修改洛休當年注下的書籍,從而尋找霸道的缺點。
學宮之中的爭論愈發激烈,甚至發展到宮外約架的地步!
又是一年,漸漸隱居的老子,身邊伴隨著幾個洛氏的侍女,他在布帛之上寫下最後一筆,默默地讀著自己的文章,然後對著虛空笑道:“素王,吾道成矣!”
閉目垂手而亡。
……
在洛國官方的推動下,洛國學宮迎來了第一次思想的大爆發,儒家與法家的源頭在這裡誕生,學宮之中激烈的辯論著。
在晉國開始出現成文法之後,士子從善惡論開始,討論德治與法治的區別以及重要性,開始討論國家政治制度的轉變。
這種思想領域的轉變,在生產力大爆發之後,劇烈的推動著變化。——《儒法之爭·前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