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上西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

雲書賢不由自主的將這首長詩給低聲吟誦了出來。

這首詩聽在俞定之等人的耳朵裡倒並不覺得如何,但聽在太子吳謙的耳朵裡……他心裡卻猛然一緊,瞳孔忽的一縮,頃刻又恢復了常態。

雲書賢又默看了這首長詩兩遍,這才抬起了頭來,將這本書還給了莊別時。

莊別時極為期盼的看著雲書賢,“雲兄乃吳國大儒,猶記得當年在浣花溪論道,雲兄之犀利見識可是大殺四方!”

“對於攝政王所做的這首長詩,雲兄有何高見?”

雲書賢曬然一笑,擺了擺手:“過去之事休要再提,最後不還是輸給了花老頭麼?”

他指了指莊別時手裡的這本書,問了一句:“那位攝政王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是在家裡忽有感而成?還是他真見過寒冬臘月的賣炭翁?”

這是不一樣的。

這有助於他對李辰安作出一個全新的判斷。

諸多文人流傳於世的精妙文章,並不一定是身臨其境觀而所感。

文人有個東西特別厲害,那就是想象力極為豐富。

許是書讀得多了的原因,天晴可做落雨之詩,酷暑可寫大雪之詞。

不見山可繪出山嶽之雄麗,不見河,可描出河流之娟秀。

等等。

李辰安是去歲夏到的廣陵城。

這首長詩肯定是在去歲完成。

或許就在去歲之冬,李辰安烤火望雪,因這暖爐中燃著的炭而念及賣炭的老翁,故而成此長詩亦有可能。

但莊別時說的卻並非如此:

“我也是聽花老所言。”

“去歲臘月,大雪滿京都。”

“攝政王與花老同行,非乘坐馬車,而是漫步於大雪中的街頭。”

“花老說,時已傍晚,天寒地凍,恰遇一老翁於街邊賣炭。”

“攝政王見之,心裡一酸,便隨口作出了這首詩,買下了那老翁一牛車的炭。”

“這就是這首《賣炭翁》的由來。”

“花老認為,此詩書盡了民間百姓之疾苦,然而這樣的疾苦似乎並不被當政者所重視。”

“甚至當政者恐怕都不會去多看一眼!”

“但這偏偏就是老百姓最真實的處境!”

“花老提議將此詩入國學,讓寧國的讀書人去讀這首詩。其意在於……讓寧國的讀書人多去看看民間百姓的真實生活,去想想為什麼百姓會生活得如此貧苦!”

“花老希望寧國的讀書人有朝一日成為一方父母官之後,腦子所想不是左手撈銀子右手撈官帽子。”

“他希望寧國的官員,能夠為寧國的百姓多想想、多做一些事,少一些像賣炭翁這樣的悽苦老人……”

“這正是攝政王而今施政之核心……攝政王說,我們要建立一個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的相對公平的寧國。”

“這目標很是遠大,但未來卻極為美好,所以朝中的官員們都很忙。”

“任重而道遠啊……攝政王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等,當上下而求索!”

“他,”

莊別時伸出了大拇指:“不是老夫自誇,咱們這攝政王,乃寧國之光,不僅僅可風騷文壇五千年,他還將帶領寧國……屹立於世界之巔!”

說完這席話,莊別時忽的俯過了身子,在雲書賢的耳畔低聲又說道:

“雲兄,我建議你告訴你們那位太子殿下一聲,姬泰死了,寧國而今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了!”

“在攝政王的領導之下,寧國朝廷和百姓將漸漸一心!”

“朝中昔日之弊政,皆已悉數清理乾淨。”

“而今的為官者,皆有著與攝政王共同的理想!”

“而今寧國的學子們,皆以攝政王為榜樣!”

“寧國的百姓,視攝政王為明燈,寧國的軍人,唯攝政王馬首是瞻!”

“寧國已擰成了一股繩,雖然現在暫時還窮了一點,但寧人的脊樑卻正在挺起……我們真的不怕打一仗!”

“談判什麼囉?無涯關本就是寧國的國土,怎麼可能割讓給你們吳國?”

“告訴你們那位太子爺,莫要去想那些有的沒的,好好治理吳國,好好和咱們攝政王成為朋友。未來……你們太子登基為帝,我們攝政王也登基為帝,兩國修好,對彼此那是有莫大的好處!”

“老夫言盡於此,發自肺腑啊!”

“若是你家太子不信……”

莊別時搖了搖頭,“那你家太子真瞎了眼睛!”

一旁仔細聽著的吳謙頓時一僵,但他卻控制住了自己的衝動,他又扭頭看向了那面石碑。

他並沒有見過李辰安,但此刻李辰安的模樣卻在他的腦子裡變得漸漸清晰了起來。

一個有著詩仙之大才的十八歲的少年。

一個懂得民間疾苦的能將目光放在百姓身上的攝政王。

一個不懼改革,勇於探索,並能落於實處的先行者。

一個對愛也不放棄的痴情人。

這樣的人,當然是世間少有的大能人。

這樣的人當然有足夠的資格成為他吳謙的朋友。

若為朋友,這是他吳謙之幸!

但這樣的人若是帶著寧國真就這麼走下去,對於吳國而言……好處與壞處是並存的!

至於如何取捨,吳謙一時難以決定。

莊別時與雲書賢告辭。

雲書賢又看了看那面石碑,“走吧,既然花老也不在,咱們先回悅來客棧。”

……

……

一盞茶爐。

兩杯新茗。

雲書賢抬眼看向了舉棋不定的太子吳謙。

“殿下,您若不是太子殿下,當能與李辰安成為好友。”

“可殿下您偏偏就是太子殿下,此間事了回國之後,皇上將昭告天下……您將登基為帝,成為吳國的王!”

“為王者,稱為孤……”

雲書賢端起了茶盞,“為孤者,無友!”

“為吳國計,李辰安……死了更好!”

“滅了寧國的這盞燈,吳國在您的手裡才會永世昌盛!”

吳謙深吸了一口,也端起了茶盞淺呷了一口。

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扭頭看向了站在一旁的那少年,開口說道:

“初一,告訴天音閣閣主,請七劍下天山!”

“殺李辰安!”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劍尋千山

劍尋千山

墨書白
花向晚東渡雲萊時,師父告訴她, 因功法相合,為快速進階,務必拐一位天劍宗的道君回西境。但必須記得,只能拐多情劍,不能找問心劍。 因為修問心劍的道君,雖強但蠢,不懂愛恨。 可偏偏來到雲萊的第一眼,她看到的就是修問心劍的謝長寂。 她如飛蛾撲火,明知謝長寂不染紅塵,還是為他出生入死,無悔付出。 可直到他們成了真正的夫妻,她筋脈盡毀,鮮血淋漓,他也只會啞聲和她說“抱歉” 她才知,問心劍的道君,當真不懂愛恨
歷史 完結 4萬字
大秦從挖地道開始

大秦從挖地道開始

王蜀蜀
穿越成秦皇十三子,恰巧六國剛統一不久。趙昊也曾想要不要挽天傾,由自己帶領這個嶄新的帝國,做大做強。 可看了看自己的周圍,嬴政,李斯,趙高,蒙恬,王賁,扶蘇,胡亥….嗯,苟活一世不好嗎? 於是乎,趙昊有個大膽的想法,先偷偷挖一條能逃出王宮的地道,再開始混吃等死的生活。 又名《我不努力,就沒人知道我有多弱》,《朕看見這土耗子就來氣! 》,《長兄不努力,弟弟如何坐享其成?》等等。
歷史 連載 48萬字
毒誓一九四一

毒誓一九四一

A大雪滿弓刀
這是一群小人物的抗戰,一群生活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與侵略者艱苦卓絕的抗爭。 在冰天雪地的關東群山裡,在侵略者鐵蹄下的東北大地上。有這麼一群人,爬冰臥雪,忍飢挨餓,只為了將窮兇極惡的強盜趕出自己的家園。 他們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以及下一代人的生命,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去換取一個自由的沒有壓迫的新世界。
歷史 連載 38萬字
折她入幕

折她入幕

岫岫煙
核心梗:強取豪奪 中原式微,群雄並起。河東節度使宋珩攻破晉州,大勝而歸。 雨幕中,宋珩照見一青衣女郎,綠鬢朱顏,氣質如蘭。 後於席間,宋珩得知她乃胞弟救命恩人之妹,鳳目裡平添一抹打量和探究之色。 夏初,宋珩視察幽州歸府,欲納之為妾,卻驚聞她已離府。 都府內,宋珩一步步走向她,居高臨下地看著她那張逐漸失去血色的芙蓉面,輕啟薄唇:“好一個不為權勢所動的小娘子,可惜某素來不懂憐香惜玉,專擅行那折翅熬鷹之
歷史 完結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