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圖海這號比較能打的大清奸佞一個個扳倒,其實還不是王忠孝的當務之急......只要粘杆處能向著錦衣衛鎮撫司的方向發展,而且還能在王忠孝的控制或影響之下,那麼如圖海這樣的大清奸佞,將來都落不了好下場。

而要將“粘杆處鎮撫司”的字號立起來,還要在“大清麻宗”的統治下立穩根腳,光是一個居心叵測的圖海可不夠,還得有更大的牌面。

因為圖海再怎麼奸,也威脅不到小皇帝的統治,就算小皇帝會忌憚他這一類潛伏在大清封建隊伍當中的內奸,但布木布泰這個老奸巨猾的老太后可沒那麼好糊弄。

不過王忠孝還是知道老太后、小皇帝的紅線在哪兒的?

“老師,”想到這裡,王忠孝就順著“嫌疑”二字往下說,“您覺得鰲拜現在藏在哪裡?天下間誰包庇鰲拜的嫌疑最大?”

“這個......”明珠想了想,皺眉道,“鰲拜在臺上的時候看著挺風光,黨羽遍天下。但其中可以稱為死黨的少之又少,現在已經是樹倒猢猻散。哪兒還有人敢包庇?”

“除非那人鐵了心想造反!”王忠孝馬上接著明珠的話往下說,“鰲拜可是滿洲第一巴圖魯,是天下間少有的猛將,又熟知朝廷兵馬的虛實......老師,您說如今天下間誰最用得著鰲拜?”

“那就是平西王啊!”

明珠還沒說話,王輔臣一拍大腿就嚷嚷起來了,“誰都知道平西王想造反(除了吳三桂自己不知道),這鰲拜一定去投靠平西王了!”

明珠被這話嚇一跳,這平西王要造反的事兒他也知道——大清有頭有臉的人物,除了吳三桂,誰不知道吳三桂要反?

這鰲拜要成了平西王的大將......那朝廷還能指望誰去抵擋?一個吳三桂都快打不過了,再加一鰲拜,那還怎麼打?

大清搞不好要完!

“這不至於吧?”明珠也有點慌了,“鰲拜會投靠吳三桂?”

這就是康熙和布木布泰的紅線了!

看明珠這副慌里慌張的表情就知道了......鰲拜、吳三桂這倆老東西要是湊一起了,老太后、小皇帝就都沒法淡定了。

到時候他們就都需要一個錦衣衛來幫助清洗內部了!

“老師,您覺得鰲拜現在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王忠孝一臉嚴肅地說,“學生以為,這鰲拜要是跑到別的心腹故舊那裡,被五花大綁了送給皇上的可能是極大的。鰲拜現在可是人人喊打的落水狗,哪怕過去的死黨,恐怕現在一個個都想著怎麼把自己給摘乾淨。鰲拜投靠過去,不正好讓人綁了邀功?

如果一直都沒有人把鰲拜送來京師,甚至各地都沒有比較確切的關於鰲拜行蹤的訊息,那就只能說明庇護鰲拜的那人勢力一定極大,而且還鐵了心要造反,同時還和鰲拜是故交。這樣的人物,學生想來想去,也只有吳三桂了。天底下誰不知道吳三桂擁兵自重,心有不臣,早晚是要反的。要反就得有大將。這天下已經安泰多年,昔日宿將名帥大多凋零,還當得起大將二字的,吳三桂自己算一個,鰲拜也能算得一個。他們兩人要聯手,鰲拜沒準可又是......”

明珠連連點頭,看來也贊同了王家兩父子的分析,思索著說:“鰲拜現在的確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除非化成灰,否則要逃過朝廷的天羅地網,就只有逃去吳三桂那裡,和吳三桂一起造反!”

“對!”王輔臣點點頭,“吳三桂手底下都是反賊,鰲拜現在也是反賊了,正好去入夥!這就跟上梁山似的,鰲拜現在是走投無路,逼上五華山呢!”

明珠點點頭,“沒錯,是逼上五華山......不過咱們還是要找到鰲拜勾結吳三桂的證據!”

“證據,要找一定能找到的!”王忠孝笑道,“去鰲拜家裡抄一抄,還不是一大堆?

不過......鰲拜畢竟把持朝政多年,誰不是各種孝敬,各種書信往他那裡送?如果都抄出來,全送去皇上跟前,不僅沒必要,而且還容易氣壞了龍體。所以裕王就想替皇上先看,如果沒什麼大不了的,就不必往上送了。這可能也是皇上的意思,畢竟裕王是皇上最親的哥哥!老師,您覺得怎麼樣?”

明珠笑道:“要說帝王之家的兄友弟恭,那還是得裕王和皇上,自古以來生在帝王家的兄弟就沒那麼好的。這裕王體貼皇上,皇上愛護裕王,咱們當臣子的還能說什麼?當然是好好遵照皇上、裕王的意思辦差了!”

王忠孝笑道:“有老師的這句話,那事情就都好辦了......老師,學生在這就先祝老師早日榮升中堂了!”

......

北京城,東堂子衚衕,一等公鰲拜賜第。

福全、王忠孝、觀音保他們仨正在經歷他們人生的第一抄——不是抄作業,而是令人嚮往的抄家!抄別人的家,不是被別人抄家!

和王忠孝原本以為的那種雞飛狗跳的抄家場面不一樣,對鰲拜的一等公府的查抄,進行得非常有序,一點都不亂,與其說抄家,還不如說是接管。

之所以會如此有序,當然也和大清特色的封建奴才等級體系沒有敗壞有關。

大清特色的封建奴才體系講究的是“奴才的奴才,也是我的奴才”。

說人話,就是八旗奴才體系當中,上到入八分王公,下到最最低階的蘇喇家奴,都是奴才體制之中的一個奴才,他們都是大清皇上的奴才。

也就是說,鰲拜是皇上的奴才,鰲拜下面的開戶家奴(有獨立的戶口)、蘇喇家奴(沒有開戶的資格),也是皇上的奴才,也隸屬於八旗體制。是皇上的奴才,又屬於八旗體制,當然就可以一級一級往上升,也有可能一級一級往下降,當然也有可能在體制當中平調。

總之,只要沒到出旗為民,這些奴才就是大清體制的一員,哪怕鰲拜倒臺了,只要不牽連到上菜市口,鰲拜的開戶家奴、蘇喇家奴,依然在體制當中。

既然他們在體制當中,當然就會配合抄家了。

另外,為了爭取這些鰲拜家奴的合作,康熙小皇帝和裕王福全不僅沒有剝奪他們為奴的機會,反而給了他們進步的空間。

在抄家開始之前,福全就對鰲拜公府中的奴才宣佈了皇上和他自己的恩典——凡是鰲拜公府出身的開戶家奴,並且依舊在公府當差的,一律轉入內務府鑲黃旗的各個旗鼓包衣佐領!

也就是說,這些在鰲拜公府中多少管點事兒的開戶家奴(開戶家奴是一般都是資深奴才,容易得重用),全都變成了小皇帝康熙的直屬包衣奴才了。

而鰲拜公府當中抄沒來的財物,也都要歸內務府管理......這幫開戶家奴為了自己將來在內務府裡面混得開,能不好好幫著抄家嗎?

至於鰲拜家裡的蘇喇家奴,也不會被趕出八旗體制。福全已經放話了,今兒來抄家的各位大員,有瞧得上的,儘管帶回家去。如果實在沒人要的,以後都去裕王府當奴才。

總之,皇恩還是浩蕩的,這奴才......還是能當穩的!

既然奴才能當穩,這些鰲拜的家奴就得努力在新主子跟前表演了。

實際上,當鰲拜跑路的訊息被奉旨查封鰲拜公府的鑲白旗護軍帶過來的時候,鰲拜公府裡面的這群奴才就表現得非常配合。而在等待抄家期間,幾個公府的管家還把鰲拜的私產列出了明細賬目,今兒福全帶隊來抄的時候,就雙手奉上了賬冊。冊子上面不僅有鰲拜家產的清單,而且什麼東西封在什麼地方,也一目瞭然。

不過福全、王忠孝和觀音保他們仨對於鰲拜的那些固定資產是沒有什麼興趣的......這些資產一部分是皇上家賞賜的,在內務府都有賬可查。即便是鰲拜自己買的或強佔的,也早就入了鰲拜公府的賬,同時也被公府的那些大奴才登記造冊了,想要黑到自己兜裡,可不是動一動嘴皮子的事兒。

至於鰲拜公府的金銀財寶,倒是隻有一部分入了賬造冊——鰲拜家裡有不少好東西都是皇太極、順治、康熙、布木布泰賞的,這些在內務府也有賬,一樣沒跑。

另外,鰲拜挺大一大臣,家裡面一兩銀子都抄不出來也太假了。即便是兩袖清風,但是家裡面藏個三五萬兩銀子也是必然的。

而沒有入賬造冊的金銀財寶、字畫古玩,還有一些放賬的憑據,就是中飽私囊的物件了......好不容易來抄回家,大家總是要貪一點的。

要不然這個家抄得多沒勁兒啊!

......

羅羅的新書今天開始就要為上三江而努力了,拜求收藏,推薦,月票,特別是追讀!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才七歲,老朱你讓我監國?

我才七歲,老朱你讓我監國?

姜阿山小樹
穿越到大明,成為朱標四子朱允熞,建文帝朱允炆的弟弟,這是將來註定要被終生囚禁的節奏? 他決心改變命運,費盡苦心,討朱元璋歡心,以求破局。朝堂上都是老狐狸,一個比一個狡猾,好在他熟知歷史,能先做預判,大明諸多制度的利弊也看得很清楚。 姚廣孝:我從未見過如此妖孽之人!朱棣:有他在,我還爭什麼天下? 馬三寶:知遇之恩,當粉身以報,我必揚帆出海,振大明天威!朱元璋:天不負咱,給咱老朱家送來了此子,大明當興
歷史 連載 65萬字
道侶飛昇邪神,她含淚繼承宗門

道侶飛昇邪神,她含淚繼承宗門

沉夜生夢
江載月沒有靈根修煉資質,聽說修真界只有觀星宗一個宗門收無靈根弟子,她立刻參加了觀星宗的弟子測試。 入門測試很簡單,每個人都要抬頭觀星,並說出自己看到了什麼。 觀察到每個透過測試的弟子都在講恐怖故事,江載月恍然大悟,不就是編恐怖故事嗎?她這個恐怖故事愛好者不是手拿把掐穩過? 她成功地透過了入門測試。 只是後來,當真正看到了觀星宗弟子眼中的“星辰”模樣時,江載月麻了:……不是,你們都玩真的,就她一個人
歷史 連載 3萬字
鶯鶯傳

鶯鶯傳

姀錫
【這是個人間尤物撩撥、撬動大冰山的故事。】 正文完結 (番外已到尾聲,修文中,劇情有所更改,歡迎正版支援。) 柳鶯鶯幼時在燈會上走丟,被人賣進了煙花之地,因容貌明媚妖嬈、香豔奪目,妓院花了血本“栽培”,卻未料,還未迎客便被柳家給救了回去。 因這段不堪的經歷,怕遭柳家蒙羞,引底下幾個妹妹難尋人家,最終被送入沈家,望她能在這段時日內攀上高門,給自己個尋個出路。 * 沈家清貴,祖有大儒,乃清遠第一門閥世
歷史 完結 65萬字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袖裡春
(下一本《被清冷世叔覬覦上之後》求收藏) 荷回是太后從前閨中密友的孫女,被特意接進宮,與寧王相看。 本以為這個王妃她是當定了的,直到一次宴會,寧王當眾對太后拒絕了同荷回的婚事,叫她難堪。 事後,荷回紅著眼詢問寧王,既然他沒有娶自己的意思,為何前幾日夜裡抱住自己,誰知寧王卻像看瘋子一般看著她,毫不認賬,“你想當王妃想的得癔症了吧?” 他不承認,她以為他在說謊,事後打聽,發現那夜,寧王確實未出過寢殿。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