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承祐翌日行刑。

行刑當日,他還在叫囂著趙駿是當今權臣,是奸逆之輩,請官家開眼之類的話。

但可惜的是官家聽不到他的聲音了,很快就被砍掉了腦袋。

郭承祐死不足惜。

大宋官員其實也不能算人渣遍地。

至少北宋前中期的官員還是要點臉面,不會做得太過分。

再加上朝廷的高薪養廉政策,所以史書裡的宋仁宗時期,有名有姓的貪官汙吏不多。

更多的是像仁宗天團那樣,一個個名留青史,成為歷史上文臣的一段佳話。

但能夠在史書裡留下姓名的貪官汙吏,基本上都是很過分的那種。

郭承祐光史書裡的罪名就一連串,現在根據趙駿的實際查證,這都算是諫官和御史沒有把證據查全了。

畢竟諫官和御史沒有趙駿那麼大權力,他們也只能根據民間反應來彈劾,不像趙駿,直接抄了郭承祐的家,在郭承祐家裡找罪證。

因此相比於被此人禍害過的百姓,砍頭都算是便宜這廝。

不過他的死在亳州還是掀起了很大的風波,在地上方也掀起了很大的風波。

畢竟一地知州,就這樣掉了腦袋,在以往大宋,真算是少之又少。

特別是郭承祐還是有背景的人,誰都知道他祖上是開國將領,妻子又是趙家郡主,同時還是皇帝東宮官。

結果就是這樣背景通天的人,都死在了趙駿手裡,這位知院權勢到底多大?

以至於亳州上下官員都戰戰兢兢,紛紛拿起了行動效率。

原本那些即便不貪不佔,卻也是碌碌無為,人浮於事的官僚,一個個都好像勤政起來,上山下鄉,四處慰問百姓。

弄得亳州似乎一下子海晏河清,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象。

只是趙駿知道這樣的情況估計等他離開亳州不久就會舊態復萌,要想保持現狀,還是需要朝廷派一個能幹的亳州知州過來。

所以他又上書朝廷,讓朝廷那邊好好選人,別整那些亂七八糟的過來禍害百姓,這種人有多少他砍多少。

到二月下旬,趙駿安排了亳州事務,這才重新啟程,往東南進入宿州境內。

由於他的行蹤已經暴露,乾脆也就不再微服私訪,大大方方地亮出自己知院衛隊,一路向東。

幾乎是他剛到臨渙的時候,宿州知州王素和宿州通判楊察就已經前來迎接。

王素今年31歲,楊察更是才25歲,但這兩個人卻已經成為了一州的知州和通判,州府的一二號人物,可以說年輕有為。

事實上雖然王素年輕,可已經在官場浮沉11年。

他是天聖五年的進士,跟包拯、韓琦、文彥博等人是同榜登科,歷任通判潁州、懷州、許州,又以尚書屯田中外郎,知濮州、鄂州、宿州,資歷相當老。

而楊察則是景祐元年的進士,現在也在官場上幹了4年,後來由於政績出色,又出知潁、壽二州,到慶曆初,為江南東路轉運使。

也就是說,這個楊察從景祐元年考上進士,到慶曆元年短短七年的時間,就從通判當上了一路最高階別長官。

這就相當於後世考公上岸第一年觀政,第二年當副市長,第七年就幹到了高官。

什麼離譜經歷?

趙駿當然不知道這兩位都是牛人。

王素和楊察都是歷史上相當出色的清廉官員,史書上對他們讚譽有加。

特別是王素,還是與餘靖、歐陽修、蔡襄並列的四諫之一,在地方為政時政績都很不錯,只是顯然不如范仲淹、蘇軾這樣的人出名而已。

由於趙駿不怎麼讀《宋史》,只對歐陽修、范仲淹、蘇軾、王安石等家喻戶曉的人比較熟悉,倒是不太瞭解王素。

不過他進宿州以來,沿途百姓安居樂業,雖然也有過得窮苦者,卻至少比應天府、亳州好得多,也讓他對二人頗有好感,充滿了讚賞。

宿州臨渙縣府衙內,趙駿看著下面站著的宿州知州、通判以及臨渙縣令等人,笑著說道:“王素,我看過你的履歷,去年你在鄂州做得很不錯,不僅在朝廷賑災公文來之前,開倉放糧,避免百姓餓死,還取消了計口售鹽制度,令鄂人感汝德,這是好樣的。”

王素並未因為得到誇讚而感到高興,面色依舊不改,落落大方地拱手行禮道:“知院謬讚,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這本來就是下官該做之事,並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

“嗯,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我是來的路上才知道你是王文正之子,王公“柄用十八載,為相十二年”,連官家都稱讚為全德元老。現在看來,伱有你父親的風範。”

“謝知院誇讚。”

王素又拱拱手說道。

趙駿誇獎完之後,才環顧眾人說道:“諸位是不是很好奇,本院堂堂政制院知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會微服離京,前往大宋各地?”

王素說道:“知院這樣,自是有知院的用意。”

“是啊。”

趙駿感嘆道:“我這次出巡地方,並不是為了四處看看,找些什麼貪官汙吏砍他們的腦袋。而是為了探察民情,瞭解上下弊端,找出救國的辦法。”

救國的辦法?

下面諸多官員一頭霧水,大宋已經到了快亡國的地步了嗎?

“如今大宋沉痾遍地,邊境敵人扣關,腹地災禍不斷,富者豪宅良田萬畝,貧者卻無立足之地。造反起義者如過江之鯽,很多官員卻沉醉於歌舞昇平之中,可謂內憂外患。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

趙駿看著下方眾人問道。

王素是未來的新黨成員,歐陽修和范仲淹的盟友,自是因長期待在地方,見識了太多事情,所以立即沉聲說道:“這是因為吏治沒有做好,以至於各地官員尸位素餐,若能嚴刑峻法,改革弊端,就會好很多。”

“哦?”

趙駿笑道:“王太守認可本知院在亳州處死郭承祐,打擊貪刻之徒?”

王素說道:“是的,下官也想這麼做。”

歷史上王素做淮南都轉運按察使時,諸使皆以嚴刻為明,素獨不責細過,對貪刻之徒,必窮追細究,繩之以法,故屬下敬而畏之。

意思是王素對犯了那種小錯誤的官員並不嚴苛處理,只有那種貪贓枉法的人,才繩之以法,令人敬畏。

“嗯。”

趙駿雖然對王素瞭解不深,但很滿意他的態度,點點頭道:“很好,本院記下你了,你去年才擔任宿州知州,我希望你能拿出成績來,對待本州貪官汙吏,無需留情。下能安撫百姓,對上便無愧於國家矣。若來年宿州民生更好,本知院親自提拔你。”

在官場上是不能輕易許諾的,一來隨意提拔一名官員,容易被人攻訐,說你權重,引起皇帝猜忌。二來給出去的承諾因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那麼你在官場上的名聲就不會太好,以後也會步步難行。

所以官場就喜歡打那種似是而非的官腔,說起話來就跟謎語人一樣聽不懂。

然而趙駿本來就不喜歡這種謎語人腔調,他更喜歡實事求是的態度。你做官要是做得好,真為老百姓辦了實事,把地方治理得太太平平安居樂業,我憑什麼就不能提拔你?

因此他也敢於打破宋朝官場的常規,下這種承諾。

並且這次南下,除了下基層看看百姓的生活,抓貪官汙吏以外,還有就是考察地方官員,看看有什麼可造之材沒有。

不管是地方路轉運使、按察使、提刑司,亦或者各地知州、通判,乃至地方縣令、主簿、縣尉,只要有能夠治理好地方的才能,為人剛正清廉,他就一定不會吝嗇於提拔。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能力。

畢竟相比於一個昏庸無能的清官,以及能幹實事的貪官,老百姓其實更喜歡後者。

若是本身清廉剛正,又能辦實事,這就是最好的官員了。

王素的資料在趙駿來的路上就已經查過。

名門子弟。

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

在潁州、懷州、許州、濮州、鄂州等地多有政績。

去年他上任宿州之前,宿州因受淮南大旱波及,情況非常不好。

他上任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安置受災百姓,將宿州治理得有模有樣。

這樣的官員趙駿自然是可以欣賞。

給出這樣的承諾,也是起到了千金買馬骨的效應。

除此之外,趙駿也早就知道,要想真正推動改革發展,以一己之力肯定是不行。

必須建立自己的班底。

並且靠范仲淹那幫人,也不一定能成事,比如歐陽修就是個豬隊友。

所以要是遇到了有才能的人,他可以進行提拔,以後到了中央,也能組建自己的勢力。而且都是年輕有為,又對國家目前現狀感到不滿的人,難道還怕大事不能成?

這次巡視,也算是一次人才探尋。

王素得到了趙駿的承諾,依舊是不卑不亢,拱手說道:“多謝知院。”

當下趙駿在王素、楊察等人的陪同下,視察宿州各地。

在宿州待了七八天的時間,雖然只是去了一些地方,但趙駿可不是被地方官牽著鼻子走的傀儡。

這段時間皇城司的察子早就滲透到宿州各縣去了,下鄉四處探察民情。

一個地方的百姓過得好不好,官吏們做的怎麼樣,地方官員不一定知道,但百姓們能不知道嗎?

而根據匯總的訊息來看,王素和楊察確實是兩員能吏,讓趙駿非常滿意。

於是在勉勵了二人一番之後,到二月底,趙駿再次出發,離開了宿州,向著南面的濠州以及壽州方向而去。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