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城。

“咳咳。”

天氣轉涼,朱元璋很久沒有微服私訪了。

“今日天氣不好,聖人,我們要不然等個好天氣再出宮吧,不急於一時。”

看著朱元璋咳嗽的態勢,李道信內心忍不住的揪起,開口勸慰道。

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

具備仁孝良善之家風,家中的老人活的越像個小孩,不過這是需要經濟基礎支撐的,溫飽線上掙扎的人,連小孩都要早早的自立,何況勞動力下滑的老人呢,為生活而奔波才是生活的常態。

“幾天了也不見好轉,以前咱去得,現在也能去,咱好得很。”

朱元璋一臉的不滿。

老臉上滿是皺紋。

“聖人,不如我們去文華殿?那裡如今也很熱鬧。”李道信哄著。

“不行。”

“咱說的話沒人聽了不成,今日就得出宮。”

朱元璋固執的誰都勸不住。

自己有好兒子,有好孫子,後輩成器咧,就像傳統的農民思維,最讓朱元璋自豪的,永遠是子孫後代,而不是旁的事物。

哪怕朱元璋當了皇帝多年,始終還保留一絲農民思想,晚年的勞苦憂慮,隨著燕王父子的入京,一切讓他憂慮的隱患都消失了。

彷彿放下了重擔,幾年來,朱元璋活的從來沒有這麼安逸過。

李道信勸不住,內心也不想讓老人失望。

洪武三十四年後,眼前老人的身體就肉眼可見的下滑,狀態一日不如一日。

“儘量滿足聖人吧。”

李道信內心暗想。

不過李道信堅持,必須乘坐馬車,不能再像以往那樣走動,太過辛苦,以免加重病情。

朱元璋考慮了一番,終於點了點頭。

的確,他走不動了,前些年走一天都可以,如今才走上半個時辰,自己就感到疲乏,朱元璋長嘆一聲,“歲月不饒人啊。”

李道信的安排下。

馬車剛出宮,朱棣親自趕來了。

朱元璋從車窗伸出腦袋,還不等朱棣開口就先破口大罵,“你個不孝子,咱老子要出去走一走,你還攔咱,是不是看咱老了,仗著自己年輕,就敢不聽咱的了。”

朱棣被罵的一頭霧水。

露出苦笑上前解釋,“父皇,兒臣隨你一起去啊。”

原來朱棣是要來陪一陪父親。

朱元璋雙手搭在車窗簷上,老眼上下波動,打量了朱棣一番,最後露出笑容,開懷不已,“上來吧,咱們父子共乘。”

“誒。”

朱棣彷彿尋常的農家兒子,憨厚的答應,也不要人攙扶,自己爬上了馬車。

看到兒子動作乾淨利落,朱元璋又欣慰又羨慕。

“伱早就打定了主意。”

看到朱棣一身便服,朱元璋醒悟過來。

“得知父皇今日要出宮,兒臣便忍不住了,跟著父皇出去遊玩,比在皇宮裡有趣不少。”

“你可不能偷懶。”

朱元璋指責道。

“父皇,兒臣幾年的辛苦,容兒子偷懶一日吧。”朱棣笑道。

兩父子逐漸安靜。

“咯噔,咯噔。”

馬蹄踩在石磚發出清脆的聲響。

李道信和馬伕坐在前頭。

周圍有騎馬的,也有走路的,散開了老遠。

馬車從西華門離開皇宮。

西華門的北邊是大庖廚,原來是供應皇宮的大夥房,後來在朱高熾的改革下,由皇宮事務局承辦,改成了用工制度。

主要負責六科,三院,六部等官員和宦官,乃至侍衛,雜役們的用餐處。

每日的蔬菜瓜果肉食飲品茶葉,從市場上採購。

“你的兒子,是個一心為民的,比你和咱做的都好,只是呢,正如他所言,萬事有度,過猶不及,你要看顧他,免得他犯錯。”

朱元璋放不下的,永遠是子孫後代。

中國人都是如此。

到死也忍不住的操心。

哪怕躺在病床上的最後一刻,也要囑咐子女又囑咐,生怕自己離開後,子女們過得不好,正是儒家思想的影響,有糟粕也有精華。

“有父皇盯著,兒臣和熾兒都不會犯錯的。”

朱棣笑道。

朱元璋搖了搖頭:“你和你的哥哥們不同,他們不成器,死的早,讓咱傷透了心,你則生龍活虎,好得很,以後啊,你不光要只知道打仗。”

朱棣連連點頭,極為的孝順。

鄉村有社學。

縣有縣學。

州府有州學。

省府有府學。

國子監有四所。

街道上,本來是上學的日子,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少年們。

他們穿著工字裝,或者中制裝,又或者奇怪的服飾,腰間挎著刀具,甚至有揹著弓箭的,在街頭大聲的喧譁,一副天下老子第一的模樣。

弓箭社、投壺室,竹球場、蹴鞠場等地,這些遊家子們最常見。

“不好好讀書,不懂得珍惜。”

朱元璋不爽的罵道。

恨鐵不成鋼。

“以前我們哪裡會這樣,讀書多麼珍貴的事情,能去上學的孩子,誰敢不聽話。”

“大戶人家的子弟讀書,也有不成器的。”

朱棣笑著解釋。

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們,不管能吃飽肚子了,手裡還有了點錢,工作和生活穩定,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父親的形象自然也就高大了起來。

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們,父親是他們的天,自然也就是他們崇拜模仿的物件。

不願意上學,把逃學逞威風當做男子漢的氣概。

是工人階級誕生後產生的社會現象,並不因為大明或者大美,人性就有區別,屬於社會必然發生的現象,更不是幾部電影就能帶壞多數孩子們的。

馬車漫無目的,京城由內而外的閒逛。

京城內興起的車行,行業興盛。

街道上。

掛著各家車行名稱的馬車,隨處可見,成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這些個行當裡,因為他們走得多,見多識廣,容易欺騙壓榨憨厚的百姓們,可不能放縱了。”朱元璋老毛病復發,教導的口吻說道。

“車行、牙行,船行皆受到朝廷的監管,必須持證就業,有了證書的許可,行業就容易規範下來,沒有人敢浪費好不容易獲得的從業證書,而沒有證書的人,他們必然會主動打壓和舉報。”

朱棣笑著解釋了一些操作,“朝廷只需要管理好有證書的人,就能管理好這幾個行業。”

“不錯,有些道理。”

朱元璋承認道。

“應該是生產力進步的表現吧。”

朱元璋苦思。

活到老學到來,朱元璋這些年來,雖然沒有在處理國事,可也沒有放下學習,大明社會上的新事物,朱元璋長期的微服私訪,見到了很多。

與普通人不同,他會琢磨其中的道理。

今日琢磨透一樣,明日又琢磨透一樣,才能就超過了一般人。

“有何說法?”朱棣好奇的問道。

“生產者多了,人工也就高了起來,人們用不起人力,只能透過車行的模式。”朱元璋笑道:“以前一家人養一個車伕,現在幾家人養一個車伕。”

“以前一家人養一個車伕,而車伕經常閒置,主家為了不浪費,又會使喚車伕去幹其他的雜活。”

“現在行業分工明細,幾家人養一個車伕,車伕只幹他的本行,掙得工錢也高,其他的行業,則由其他的人去幹,不但是生產力進步的證明,也說明了社會分工的細化。”

朱棣雙眼睜的大大的。

要不是看得見身旁的是自己的父親,他還以為是自己的兒子呢。

彷彿又回到了兒子為自己上課的時候。

朱棣保持平靜,壓住內心的不穩。

兒子不說了,連父親都比自己懂得多,學得快,讓朱棣壓力大非常大,以前還能寬慰自己,兒子是個非同尋常的,現在有了朱元璋的學習速度,朱棣就騙不了自己了。

朱元璋一路解說,朱棣只能硬著頭皮應對。

一路下來,本來說好的陪父親盡孝心,結果卻連連遭到打擊,讓回宮後的朱棣苦笑不已。

此時。

文華殿。

大會議室。

圓桌坐著工部尚書宋禮,侍郎夏原吉,右侍郎張昺等官員,以及工業計劃部和下級部門經濟調控司,工民聯合部,煤炭大商人周有容,陳玉,周文等人。

周有容掃了一眼,沒有發現張賢才,又與陳玉周文等人對視,雖然大家面色如常,可內心已然知道,張賢才在報紙上的言論,引起了朝廷的不滿。

他們這些人在北平,最早跟隨朱高熾的商人們,也是靠著煤炭的興起,成為最有錢的一批人。

張家則是他們這些人中的翹楚。

張德輝因病不再理事的幾年,他的兒子雖然在生意上維持的不錯,可有些時候又太過激進,不知道未來會把張家帶到何方。

“皇太孫殿下到。”

門口,小黃門唱名。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見到朱高熾的聲影,眾人彎腰行禮,“拜見皇太孫殿下。”

“免禮,大家坐。”

朱高熾平和的做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大家坐定,點了點頭,讓會議的組織者直接開始,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

“煤炭行業的工人數量,根據調研司的調查後,得出的結論,大明至少有四十萬以上的,直接從事煤炭開採的工人。”

這項資料朱高熾沒有懷疑,大機率是準確的,下面的人沒有出錯。

上位者雖然不需要事無鉅細的瞭解,可內心要知道評價的標準,做到心中有數,才不容易被下面的人哄騙,制定出能落實的政策。

十九世紀的美國,鐵道工人數量在兩百數十萬,煤礦工人的數量,則在一百萬左右。

現在的大明,鐵道工人有六十萬,煤炭工人在三十萬上下算是符合美國的人口行業資料,不過呢,當下大明的技術落後,煤炭行業有四十萬以上。

其實大明的鐵道工人也不止六十萬,東北地區可是有五十萬的閹工群體。

“煤炭行業是工業啟動發展的最重要的行業,雖然在皇太孫殿下和工民聯合部的督促下,保障了工人們的社會待遇和生活,可工作環境的惡劣,帶來了大量的傷亡,除了直接礦難犧牲的,還有非直接死亡的。”

“這今年了,從事煤炭行業的工人,患病率非常的高,壽命要遠低於其他行業的工人。”

調研司的管事回報各項資料。

朱高熾其實並不無視。

中華重工直接參與密雲鐵礦,卻不直接管理北平西山和房山地區的煤礦,正是因為技術的落後,無法保障煤礦工人的工作環境。

後世都經常發生,何況如今的古代。

十九世紀,技術已經有了大進步的美國,一百年的時間內,煤炭工人直接死亡的數量,保持在二十萬以上,平均每年直接傷亡兩千人。

這些工人是統計過的,那些小煤窯,以及大量使用黑工等群體,不知道有多少。

而十九世紀以前。

技術的落後,讓美國每年直接死亡的礦工,在數千名以上,更嚴重的是,大部分的礦工,都患上了黑肺病,受到疾病的折磨。

大明的人力是寶貴的,不能這麼浪費了。

而周邊很多地區和國家,他們的人力是不值錢的。

“根據最新的調研,大明的富庶,隨著海外貿易的發達,帶動了人口的交流,不少的大明外的非法人口,湧入到了大明,而大明大量使用女傭的現象,有刺激了外部人口的進入。”

“她們的勤勞等,感動了不少大明主家,獲得了大明人的幫助,許多女傭們的家人,由她們的主家出錢購買船票,乘坐輪船來到了大明。”

“還有不少工廠也在使用非法勞動的現象,光靠行政的禁止,違背了社會的意願。”

“因此,根據最新的研究和商討,決定在煤礦行業,以及一些環境惡劣,技術低下的行業,放開用工的限制,招收非大明籍的工人。”

“同時呢,又從煤礦行業等,釋放出幾十萬的工人,這些寶貴的人力,加入到其他的行業,成為新的中產階級,不光提高了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又帶動了大明的生產力,刺激了大明的經濟。”

眾人開始了商議。

周有容,陳玉,周文等煤炭行業的大商人忍不住的交頭接耳。

“煤炭行業的利潤並不高。”

周有容主動說道。

“皇太孫殿下制定的能源價格體系,以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為主,又有工民聯合部的權益保障,在保障煤礦工人們的福利上,煤礦其實並不像外界所認為的利益頗大。”

“其實我們是弱勢群體啊,養的工人很多,商人們卻掙不了幾個錢。”

“哈哈。”

“呵呵。”

會議室的人們各個被周有容逗笑了。

朱高熾都忍不住嘴角翹起。

“我們很窮啊。”

周有容一臉的平靜,彷彿露出最大的真誠,這下子連朱高熾都維持不住,大笑了起來,周圍的人們更是笑的眼淚都要出來了。

煤礦大東家們說自己窮。

那天下還有富人嗎。

“好了,你可別賣乖了,有什麼訴求直接說。”

朱高熾笑道。

周有容這才露出微笑,笑著說道:“煤炭行業的價格,還可以繼續降低,有力促進各行各業的生產成本,刺激生產力的發展。”

“但是呢,既然提議我們使用非大明籍的工人,釋放大明的人力,那麼工民聯合辦就管不到我們煤礦上了,怎麼使用,以及多少工錢,工作時常,有市場來決定。”

“不行。”

朱高熾當場否決。

“總要有底線的,避免惡性的競爭。”

朱高熾慈悲的說道:“每日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七個時辰,伙食上也要讓人吃飽,礦場的安全條例,以及保障工人們的安全,仍然是第一位。”

周有容連忙道:“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除了礦難,不但工人們犧牲,礦上也要遭受巨大的利益損失。”

至於工作時常,周有容沒有反對。

工作時長不超過七個時辰。

早中晚要吃飯吧?

吃飯的時間不能算,每頓飯就算半個時辰好了,合起來就是一個半時辰,這其中可以做文章啊,真正吃飯的時間,控制在半個時辰。

剩下的一個時辰,投入到工作中。

這樣下來,每天真正的工作時常達到了八個時辰,比以前增加兩倍。

以前的工作時常雖然是六個時辰,可吃飯的時間,加上中午的午休,實際上只有四個時辰,還有每旬的兩日假期,以後也會取消。

這般算下來,哪怕工錢不降低,只工作時常就增加了兩點五倍。

這代表了什麼?

翻倍的利潤。

周有容等大商人很快弄懂了裡頭的算盤,雙手支援最新的政策。

比起國外廉價的人力,以及不受保護的權益,大明使用條件高昂的工人們,大明的商人們才不願意使用呢。

“你們要明白。”

朱高熾提醒道:“你們做生意,無論是哪方面,都要受到朝廷管理的,有好的時候,也有壞的時候,今日你們覺得好,極力支援,他日朝廷有了新的政策,你們覺得不好,就開始反對。”

“吾等不敢。”

“我把話說在前頭。”

“任何團體和個人,都是圍繞社會的,社會由每個人構成,每個人參與社會的構建,享受權利和責任,任何人和團體,都要服務於社會。”

“今日放開你們的限制,是因為社會的需要,他日重新控制,也是因為社會的需要。”

“你們作為商人,享受社會帶來的方便,獲取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更要擔負起社會的責任,比普通百姓承擔的責任要更多。”

“佔據社會的資源有多大,承擔社會的責任也就有多大。”

“如此,你們,我們,國家,社會,百姓們才能越走越遠,大家和睦共存,否則因為私利,違背了社會的需求,現在我們笑的有多歡樂,他日就有多麼慘不忍睹。”

朱高熾說的很難聽。

光說好話誰都願意,可願意說難聽的話又有多少呢。

剛才輕鬆的氣氛,隨著皇太孫殿下的敲打,眾人都莊重了起來。

不日。

朝廷內閣和工部,下發了非大明籍用工準則,以及行業限制條令諸事項。

礦工的工錢,最低的工資,也已經漲到了每個月一元五角。

大量呆在大明的非大明籍的黑工,蜂擁去礦上報名,成為了大明的礦工。

大明的礦工很辛苦。

工作條件惡劣。

可吃飽肚子才是首選。

正如後世九十年代的沿海地區,那麼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待遇,照樣還有“工賊”,不拿錢只吃飽肚子就行都能說出來。

不是他們的素質低下,而是溫飽大於天。

只有吃飽了肚子,才能談道德標準。

吃飽。

是生物基因最大的本能。

“吱呀。”

司獄司。

幾名差員來到了牢獄所在,這裡關押了上百名被逮捕的非大明籍男人們。

“你們倒過得不錯。”

“吃飽了睡,睡飽了吃。”

牢房各間的犯人們有氣無力的躺在草蓆上。

每日一頓稀飯,除非交錢才有食物。

三日給一頓乾飯,免得真把人餓死了。

要麼自己出錢被返送回國,要麼由定期的船隻統一送回各國,後者往往需要等上兩三個月,甚至半年都有可能。

病了就單獨關押。

死了直接燒了。

“有個幹活的去處。”

差員說道。

“能吃飽肚子嗎?”牢房裡的犯人,第一句話就是關心能不能吃上飯。

“不光能吃飽肚子,每個月還有工錢可以拿。”

聽到差員的話,眾人也不管是什麼活,工錢不工錢的無所謂,他們就想要吃飽肚子。

許多人從有記憶以來,每日睜開眼就感受飢餓。

飢餓。

彷彿永遠也沒有吃飽的時候。

聽說大明不光吃得飽,百姓們還富得流油,遍地都是黃金,成為了周邊人們的理想之地。

可惜。

大明雖好,卻與他們不相干。

大明很小氣。

一批批的非大明籍的人被送到了礦上。

果然。

大鍋飯管飽。

人們大口的吃飯,一邊留下了幸福的眼淚。

然後聽到的確有工錢。

這些暗無天日的百姓們,笑的說不出話來了,大明果然是天朝,是理想國。

商行們根據送來工人的數量,給予司獄司報酬。

司獄司衙門用這筆款項,提高了吏員們的福利,改善了辦公環境。

大家皆大歡喜。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林峰魂穿太宣九皇子,開局便是生死危機的局面。林峰:這還玩個雞毛,直接寄……嗯? 大兄,你的太子妃竟有這等美貌?那我也不是不能再掙扎一下!不過再怎麼掙扎,似乎也難敵他國的國力過於強盛啊,這……叮,嘎嘎亂殺系統已啟用! 這讓朕如何是好啊!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將門梟虎

將門梟虎

江左俊傑
僱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裡頭窮的叮噹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 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歷史 連載 359萬字
囚妄

囚妄

止御
大啟三百五十五年——沐景風繼位,號敬淵帝 江湖勢力紛爭,內有亂臣賊子禍亂朝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 十五年前一名女嬰被抱到一處山門外 十五年後,臨淵閣有一名喚斷鴻的少女私自下山遊歷尋找自己的身世 剛一下山就意外被捲入一場皇權貴胄以及國家間的紛爭中,在此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族人皆是死於非命 在下山期間情竇初開的息斷鴻對身為祭妡閣閣主兼國師的某個面具男一見鍾情 祭妡閣作為大啟境內最大的山莊,背後勢力連敬淵
歷史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