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京城西郊玉淵潭一帶自打遼金時代開始,就是幽燕一帶的王公貴胄們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到了大明朝那會兒就更是莊園林立,別墅成片了。而到了大清入主北京城後,玉淵潭一帶的莊子和別墅就換了主人,都歸了新朝權貴所有。北京城內有頭有臉的,幾乎都在玉淵潭這一片有個園子,孔四貞、尚之信、耿精忠他們幾個自然也不例外。

在收到了王輔臣的邀請之後,他們仨就馬上藉著出城小住的名頭出了北京城,先住進自家在玉淵潭的莊子,然後再換上便服走後門出去,溜到了王輔臣的園子裡。

當王輔臣、王忠孝父子抵達自家玉淵潭莊園的時候,他們仨已經在後花園裡恭候多時了。

說起王輔臣在玉淵潭的莊子,那可真是比大豆腐巷的大宅子敞亮多了,佔地至少是後者的十倍!二十多畝的園子,裡頭有三路四進四出的院子,還有一個大的不像話的花園,花園裡頭還挖了池塘、堆了假山,還修了個觀景的閣子。閣子高三層,坐在裡頭還能遙見玉淵潭的那一潭子湖水。

王輔臣就讓園子裡的僕役(他們都是隨園附送的,上一任主子因為跟鰲拜太緊,去寧古塔流放了,底下人就換了主子)準備了一個席面,擺進了後花園的閣子,還讓王安王全在閣子下面把風,然後才帶著兒子王忠孝和孔四貞、尚之信、耿精忠一起把酒言忠(終)。

“貞姑姑、俺答公、和碩額駙,如今這天下大勢,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平西王收了鰲拜,在雲南厲兵秣馬,還聯絡了四川、貴州、廣西的不少綠營將帥,甚至在廣東、福建、陝甘、湖廣都有人和平西王暗通款曲。而各地的前明餘孽和海上的鄭家海賊也不消停。

光是今年,各地上報抓到的和殺了的朱三太子就有八個而福建、廣東沿海的海賊也越鬧越兇。一旦平西王在雲南舉兵,不說南方半壁江山要亂,這西南的三分天下一準是亂成一鍋粥的。

好在皇上還是聖明的,現在已經開始佈署圍剿平西王了!而咱們四家又在皇上的三路圍剿方略中擔當一路,責任重大,不能有失啊!而為了能替皇上守住大清西南這一路,咱們四家必須來個西南互保、共同進退!”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王忠孝這個大清“西南互保”聯盟真正的靈魂人物,就開始發言了。

“對對對,世凱說得對,兩廣福建形勢複雜、人心不穩,到處都是前明餘孽和平西王的舊部。也就是我們幾個對大清是赤膽忠心!”

第一個附和王忠孝當然就是“又精又忠”的耿精忠了。他剛剛又送了王忠孝三萬兩銀子——耿精忠現在已經如願以償了,很快就要在傑書的護送下去福建接班了,當然要兌現之前的承諾了。

之前王忠孝幫他包裝成大忠臣的時候說好的價錢是先收兩萬,事成(耿精忠去福建掌權)再給兩萬。現在耿精忠多給了一萬,就當交個朋友。

對於“西南互保”,耿精忠當然也是贊成的。畢竟他這些年一直都在北京當人質,在福建那邊沒多少基礎。如果能拉上王輔臣、孔四貞、尚之信當盟友,那掌控福建就能容易一些了。

“這個西南互保的確不錯.廣東那邊奸人太多,若是我等忠義之士還不抱團,早晚會被奸人所乘!王大哥、孔大姐、耿賢侄,只有我當上平南王,我一定和你們聯手!”

尚之信也緊接著表態加入西南互保。他的麻煩比耿精忠更多,耿精忠他爹耿繼茂身體不大好,沒有給耿精忠生出多少好弟弟。

而尚可喜是屬“種馬”的,這些年在廣州一個勁兒地下崽,弟弟妹妹多的尚之信都記不清數目了.沒有一百,怕也有八十了!

妹子多一點也就算了,大不了就是陪一份嫁妝。可是弟弟多了是要分家產的!尚可喜手下那點兒佐領根本就不夠那麼多兒子分的。

更可恨的是,還有幾個年紀大些的弟弟也在謀求平南王世子的位子.這群“不恭之弟”整天圍著尚可喜這個不孝之爹拍馬屁,還不停說尚之信這個哥哥的壞話。

而尚之信也的確不怎麼孝順有一陣子還不把尚可喜當老子哄!

那時順治帝還在,尚之信身為“俺答公”,奴輩比他爹都高,當然不能把尚可喜當老子了——俺答是兄弟的意思,順治是拿尚之信當兄弟的!

尚可喜不過是順治的奴才,而尚之信是順治的兄弟,誰高誰低不明白著?他要是把尚可喜當老子,那就是壞了“奴輩”,就是不忠了!

可沒想到順治皇帝年紀輕輕就沒了.而康熙小皇帝也不怎麼認他這個“尚叔叔”,雖然大家還管尚之信叫“俺答公”,但是這個“俺答公”的含金量直線下跌啊!

他現在沒了順治這個好哥哥,他爹又被一群壞弟弟帶壞了,康熙又不認他這個“尚叔叔”,世子的位子都搖搖晃晃的,想要提前嗣位,然後坐穩平南王的寶座,就只能和王輔臣、孔四貞、耿精忠聯手了。

“俺答公,你放心,等我的新軍練好了,就和四貞一塊兒護送你南下。到時候我帶著一萬新軍和四貞的定藩一起支援伱!”王輔臣當然也願意和尚之信聯手了,當下就笑著拍了胸脯。

尚可喜的平南王當太久了,而且他又特別能生,生出來的兒子女兒再去和廣東地面上的軍頭、豪強聯姻,現在已經有點盤根錯節了。

王輔臣這條過江龍如果想在廣東多吃多佔一點,就得把尚可喜換成尚之信——尚之信雖然姓尚,但他實際上也是個外來戶,那些廣東人指著鼻子罵他他都聽不懂!

所以尚之信如果當了平南王,多半會和王輔臣聯手!

孔四貞看見尚之信、耿精忠都入夥了,一張繃著的面孔也笑了起來:“這下好了,咱們的西南互保成了.皇上再也不用擔心西南這一路了,說不定將來咱們四家還能一起出兵湖廣,幫著皇上封堵吳三桂東進之路。”

聽見這話,王輔臣的眉頭又蹙了起來,“格格,您也別太樂觀了,即使咱們四家聯手,互保西南都很勉強。要出兵支援湖廣,還是有點力不從心啊!除非.”

“除非什麼?”孔四貞問。

王忠孝接過問題,回答道:“除非咱們真的能把根扎進兩廣福建的土裡面如果咱們只是浮在上面,靠萬兒八千的官兵,靠幾個心腹官員,咱們是控制不住兩廣福建那麼大的地盤的。”

“紮根?要怎麼扎?”耿精忠問。

“咱們可以搞個學會!”王忠孝說,“搞一個研究儒學的學會!”

“儒學?”耿精忠差一點給王忠孝逗樂了。

“世凱,你還懂儒學?”孔四貞也是一臉難以置信。

尚之信則一會兒看看王輔臣,一會兒看看王忠孝.沒錯啊,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我懂不懂沒關係,”王忠孝擺擺手,“我可以去江南請大儒來講學,用江南大儒的名頭,把咱們的西南儒學會支楞起來,讓兩廣福建計程車紳都加入進來,聽大儒講學,為我等所用。”

“好像有點意思,”孔四貞似乎被說服了,“世凱,那你這個學會準備叫什麼?”

“叫維新學會!”王忠孝一本正經說,“講得是新儒學!”

“什麼叫新儒學?”孔四貞被王忠孝說得一頭霧水。

王忠孝只是笑了笑道:“可以用來終大清的儒學,就是新儒學!”

“二公子,什麼叫新儒學?我怎麼沒聽說過?”

“二公子,您真懂儒學?忽悠人吧?”

“就是,二公子,我可是您的書僮.我記得《論語》您都沒認真瞧過,您真懂?”

“嗨,要懂那個幹什麼?咱們只要有銀子有兵,將來就能割據一方,吃香的喝辣的!”

“對,對,對就是這個理兒!”

“都說什麼呢?會說話嗎?大頭是我兄弟,他雖然唸書不怎麼用功,但是最近一兩年開竅了,有點博學強記,過目不忘的意思了!沒準真懂新儒學了。”

玉淵潭莊子裡面,屬於王忠孝的書房裡面,今兒一大清早就來了一屋子的人。有於師爺,有王吉貞,還有“仁、義、賢、安、全”他們哥幾個。

這些人都是王忠孝讓人叫來的,叫他們過來的目的當然是向他們攤牌了——爺不裝了,爺是有學問的,爺懂新儒學!

當然了,這幾個算得上是“真自己人”的傢伙,對於現在已經脫胎換魂的王忠孝還是缺乏瞭解的,不知道他的“竅”開得有多大,還以為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遺傳性”反賊呢!

而實際上,王忠孝要幹得事兒根本不是造反,而是革命!

革大清的命!也要革儒學的命!

這兩件事兒在王忠孝看來,那就是一回事兒.大明的滅亡而隨之而來的華夏天傾,實際上就是儒學的衰敗和士大夫的腐朽無能造成的。

作為華夏大地上的顯學,儒學自漢武獨尊以來,就負擔著為天下輸送治世用兵之才的任務。如果儒學沒有過分衰敗,還能源源不斷為天下輸送治世之能臣,用兵之名將,那麼華夏就不會有亡天下之禍。

可是從宋朝開始,儒學就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再提供足夠數量的能臣名將。因而才有了南宋末年和明末這場天傾。

而在明末天傾之時,努力支撐華夏天下到最後的,也不是本應該作為民族脊樑計程車大夫,而是“海賊”、“闖賊”、“獻賊”。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在元末的華夏復興之役中已經出現了,當時承擔華夏復興大任的,也不是宋朝遺留下來的儒家士大夫。

韓山童、劉福通、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等,沒有一個是儒家士大夫,給他們當將軍,幫他們打天下的也多是草莽出身。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無論是三藩起義,反清復明,還是建立地上天國,又或者是後來的反清革命,儒家士大夫在其中發揮的正面作用都相當有限。

不過這個看似已經斷了脊樑的儒學,在明末清初的這一段,還是露出那麼一絲絲的曙光,出了兩個堪稱大儒的人物.其中一個就是寫出了《明夷待訪錄》的黃宗羲。而另一個當然就是比黃宗羲還懂《明夷待訪錄》的王忠孝了。

相比另起爐灶,搞一場儒學革命,無疑是最現實的。

看見眼前幾位都在質疑自己的學問,王忠孝嗯咳了一聲,然後問拉了把椅子坐在書房門口的王忠義:“大炮,外頭沒人吧?”

“沒人,都轟走了。”綽號“王大炮”的王忠義回答道。

聽見外面沒人,王忠孝就拿起毛筆開始寫大字兒,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練字兒,現在已經能寫一筆相當不錯的楷書了。

只看見他先在一張宣紙上寫了“維新學會”這四個字,然後又這四個字下面寫了“天地會”三個字,最後又在天地會下面寫了“天下為主君為客”和“反清復明均田地”兩句話。

“天地會?”

“天下為主君為客?什麼意思?”

“還要反清復明均田地哎喲,二公子,您這是要.幹什麼?怎麼瞧著有點像闖賊?”

“你就不懂,向闖賊學習,才能鼓動人心啊!”

王忠孝書房裡面的幾個人還都是認字兒的,而且還有點學問。不過這個“天下為主君為客”的道理,他們還是不大明白的。

這段話出自《明夷待訪錄.原君》,原文是: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以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大意就是人民為天下的主人,君主是為人民服務的!

但是他們都知道什麼是“反清復明”,什麼是“均田地”!

畢竟現在距離明末天傾才二十多年,什麼是“亡天下”,什麼是“均田免賦”,他們還是知道的。

而且這幾個人都是以王輔臣、王忠孝為首的一個漢人軍閥小團體。這一類的漢人小軍閥在三藩之亂前,對滿清的統治的態度普遍都是口服心不服,所以吳三桂造反的時候響應他的人才會那麼多。

對這些手裡還掌握著一些武裝,看著滿洲人吃香喝辣的早就不順眼的小軍閥來說,造反才是政治正確!

所以這夥人還是懂一些“反學”的。

而三藩起義搞砸的主要原因,在王忠孝看來就是兩個。一是吳三桂太慫;二是三藩起義的主力,也就是那些漢人大小軍頭們只是粗通造反,無法提出一個可以團結知識分子和發動群眾的主義。

因而三藩起義其實是一場脫離群眾,甚至是脫離士大夫的起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場漢人武士和滿洲武士爭權奪利的鬥爭。

廣大漢人士大夫和人民群眾,只是被動捲入或是在旁邊觀望。

但是吳三桂沒有的東西,王忠孝都有他上輩子為人民服務多年,都懂!

“天地會的‘天’,就是天下為主君為客!”王忠孝開始解釋了,“意思是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以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這是天下為公之論,是儒家的大道!是給天下讀書人看的,也是維新學會要講得道理。

所以這個維新學會,其實就是面向讀書人和士大夫的天地會!

我們可以透過維新學會告訴天下讀書人,他們現在之所以那麼難得官,就是因為那個為客的滿洲之君心裡頭只有旗人,沒有他們這些漢人讀書人,所以放給漢人的官太少!

漢人讀書人想要容易做官,就只有走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路線,由天下人來主天下,而不是由滿洲之君來主天下。”

他說到這裡,稍稍停頓了一下,用目光掃了掃眼前幾人的表情.一個個都目瞪口呆的,也不知道是聽明白了,還是聽糊塗了?

不過這沒關係,因為下面的道理他們一定懂!

“而反清復明均田地就是天地會的‘地’!”王忠孝道,“這是說給天下受苦的窮人們聽的.我們可以告訴他們,反清復明的好處就是均田,可以分到土地!

現在他們沒有土地,或者土地太少,就是因為八旗貴胄和八旗的走狗們圈佔了太多的土地,沿海那邊,一個沿海遷界,就圈了上千萬畝!京畿一帶八旗圈地至少圈了了兩千萬畝。遼東那邊柳條邊牆一立,都給圈了。四川好好的天府之國,現在也給他們殺得人煙稀少,到處都是荒地寧願荒著,也不肯拿出來分。

另外,各地駐防的旗營還有效忠滿清的貪官汙吏也佔了大片的土地,弄得漢人百姓沒有地種,都淪為了佃戶。

如果漢人百姓要想得到土地,就得反清復明。等反清復明成功了,出力多的就多分,分好田!出力少的就少分,分壞田!這個道理是不是特別實在?”

這可是當地主吃飽飯,還是當佃戶餓肚皮的道理.勞動人民能不懂嗎?

只要他們懂了、信了,那大清就終了!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女帝甦醒,我夫君成了攝政王

女帝甦醒,我夫君成了攝政王

初容依
作為女帝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因為這是四年江湖遊歷自己得到的教訓,如果不是這次江湖遊歷,也不會發現那些在暗處伺機而動的陰影,正因為知道要什麼,也非常清楚隱於暗處的危險,所以才以身為局,無論成敗他們都會出現在臺前,中招雖然在意料之中但是一覺醒來已經是十年,很多東西都跟十年前不一樣,雖然國策規劃的事務都按照自己計劃的進行下去,但還是跟自己最初的設想出現了差錯,自己的丈夫登基為攝政帝,執掌朝政,掌握一半錢
歷史 連載 4萬字
嬌妾薄情

嬌妾薄情

火燒花果山
太子苻琰俊美孤傲,處事果決冷然,不喜人近身,唯獨能容忍掌書崔姣服侍左右。 東宮內人人都知曉,崔姣即是內坊女官,也是他的侍妾。 這妾原出身膏梁門閥,貌美身柔,宜喜宜嗔分外惹人憐愛,更是自甘為妾,百般狐媚討寵。 苻琰對她雖有鄙薄,可又貪戀她給的柔順情深。 苻琰明知不可耽於情愛,待到太子妃入主東宮,這妾送人遣散都是隨手的事。 但苻琰卻有點捨不得了,他想給她一個堂堂正正的名分,讓她名正言順的留在他身邊。
歷史 連載 9萬字
和死對頭中了不親就死的蠱後

和死對頭中了不親就死的蠱後

銜香
——比敗在死對頭劍下更羞辱的事是什麼? ——是死在死對頭劍下嗎? 不。是和死對頭一起中了“不親親就會死”的情蠱。 明明嘴上恨得要死,身體卻很誠實…… 人前,連翹恨不得陸無咎去死。 人後,連翹恨不得把陸無咎親死。 更可怕的是,時間越長,情蠱越深,一開始只要抱,後來得親,再後來…… 連翹受不了!再不解開她是真的想死。 —— 解毒路漫漫,兩人心照不宣,瞞下了中毒之事。 人前不熟,人後狂親。 然而常在河邊
歷史 連載 6萬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嗎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嗎

袖側
殷蒔的婚姻人人稱羨——婆母是親姑姑;丈夫是新科及第的探花郎:孃家富庶,夫家清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探花郎還有個紅顏知己的小妾。 豈不知,當初準備訂親時,探花郎沈緹淡然地對她說:“表姐,我已有心愛之人,我們的婚事,我自去與母親說,莫耽誤表姐。” 殷蒔大喜,拿出一百分的誠意,諄諄誘導:“表弟,你若娶了旁人不怕正室磋磨你那紅顏知己嗎?你娶了我,我們不做夫妻,只做姐弟、合作者、搭夥過日子的夥伴,不正好!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