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京,皇城,小皇宮。

小皇宮又稱南宮,就是原來的東王府,現在成了“日薪一百兩”的大明共和皇帝朱慈炯的皇宮。

共和皇帝雖然早就提出要加薪水了,但是他的這個提議卻被大將軍府和尚書省給擱置了,壓根就到不了國人議政會。所以朱慈炯也就沒錢去修復那座朱元璋傳下來,現在已經破的不像樣子的龐大的紫禁城了。

不過朱慈炯畢竟是吃過苦的天子,當年大過年的鹹菜滾豆腐吃得也挺開心的,現在好壞也是“百兩日結”的天子,這可是一百兩銀子啊!

只要不胡亂敗家,不給下面的大太監或內務府的奴才往死裡坑,一天一百兩銀子怎麼都夠花了。

而且,這共和天子還能賺點外快,還有個挺會持家的楊貴妃,在她的操持下,皇上家的小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

反正這回李中山跟著陳永華、盧三好一起入宮覲見的時候,瞧見小皇宮內外已經粉刷一新了。之前因為交戰而破損的地方也修好了,進進出出的宮人和僕役(共和天子沒有太監)都穿著體面,看著營養都不錯。宮裡頭的各種擺件、掛件看上去也挺精緻。雖然那個樣式一看就知道不是什麼皇家專用的奢侈品,就是從民間商鋪買來的尋常百姓的物件,但是美觀實用還省錢,似乎沒什麼不好的。

“復甫,三好,咱們這位皇上看起來小日子過得不錯啊!還有閒心在《國士評》上寫怎麼吃鴨子.”

在南宮正殿外的一間給候見的大臣歇腳的廊廡裡面,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一份名為《國士評》的報紙的李大將軍,就隨口和大明朝尚書省的兩位二把手(並列的),說起了共和天子的幸福生活。

這份《國士評》是一份挺有意思的報紙,是國人議政會里面的幾位大佬合辦的,由天地會出資,李中山自己也是發起人之一。

他本來想辦一份報紙來宣傳自己的主張,不過他自己太忙,沒有精力去管,於是就丟給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了。

在這三位的操辦下,就這份《國士評》居然很快就火起來了——那可是原儒三先生辦的專門“品評天下”的刊物,怎麼可能不火?

由他們仨辦起來的《國士評》之所以會火,可不僅僅是因為三人的聲望,還因為他們和如今大明的“看報階層”還真的有挺多共同語言的。

在這份《國士評》上面,除了通報一下“明內外”的大事兒和國人議政大會的通告,還有那些議政會大佬寫得辯論文章,就突出一個“點評”。有評時事的,有評詩詞歌賦的,有評古今人物的,有評各地特產的,有評戲曲的,有評的,有評南京城內吃喝玩樂的,甚至還有評秦淮河的姑娘們的

而且這些“點評文章”也不是都用生澀難懂的古文寫的,有相當部分是用很容易讀通當代(指大明共和年間)白話寫的,識多點字兒的人都可以看懂。識字不多的,也可以聽懂。所以這份《國士評》從一開始就很火,受眾極多。三天發一期,每一期光是正版的印刷量都超過十萬份,如果算上盜印的,幾十萬份都有了。

要知道這份《國士評》還是今年年初的時候才開始發行的,幾個月間就大火了!

而在最新的這份《國士評》上,李中山還看到了署名“共和天子”的文章。這是一篇評論南京板鴨、鹽水鴨和烤鴨那家好吃的文章這個皇上懂得還真多,真是博學啊!

“寫得還不錯啊!”李中山看完了共和天子的文章,笑著對陳永華、盧三好說,“沒想到咱這皇上好這一口。”

“那是皇上在賺錢呢!”盧三好笑道,“這幾期評鴨子,前幾期還在評四大織造的綢緞,再之前還評過瓷器.這些都是收了銀子後才寫的。他的文章可不便宜,一篇文章都能收個二三百兩潤筆,都快趕上皇俸(皇帝的俸祿)了。”

“還有這樣的事兒?”李中山一愣,心說:這皇上成了個廣告達人了?不過這也說明大明東南的工商業經濟發展得很不錯啊!唔,這都是本大將軍領導有方。現在朝廷沒錢打仗了,得讓大明東南的商人們多出點銀子才是啊!

陳永華道:“皇上也不是亂點評,能得到他好評的東西那可是真好啊.所以他的潤筆一直在漲。剛開始的時候是三位先生想讓皇上賺點潤筆,等於變相漲點皇俸。沒想到大家還挺喜歡他的點評,讀得人越來越多。還有許多南京城內的買賣人花錢請他來點評自己的貨物,而他的潤筆也越來越高了。”

“這就是原君素王,”李中山笑道,“原君素王是接地氣,是真正知道民間疾苦和喜好的.而咱們的這位皇上雖然是先帝之子,也早就不是長於深宮的皇子,所以什麼都知道。”

“我還聽說皇上還想評一評秦淮河的姑娘.”陳永華笑道,“評一個新秦淮八豔,不過那位楊貴妃不許,所以只好作罷了。”

“貴妃做得對!”李中山點點頭,笑道,“咱這位皇上是素王,必須是有德之君,點評青樓女子可不合適.不過咱們倒是可以請皇上出面評一評我大明國人看漲的行情。”

“啥叫大明國人看漲的行情?”

“就是啊,這個國人又不能買賣交易,怎麼就看漲了?”

饒是陳永華和盧三好,也不明白李中山這回想怎麼忽悠人了?

李中山合上手裡的《國士評》報紙,笑著對二人道:“三好,復甫,咱們現在不是手頭比較緊嗎?而且當下又是用銀子的時候.現在這形勢,明、周、清三國拼到最後就是比誰能夠壓倒性地投入軍費!

如果光靠收稅,咱們即便拿著江南和廣東這兩個富得流油的地盤,也不一定有必勝的把握。畢竟交稅這事兒大家都不是很喜歡的!

而可以迅速、大量籌集到銀子的辦法依舊只有兩個,一是發賣國人、國士身份,二是向江蘇、廣東的商人們舉債!”

“世凱,這個放賣國人、國士身份的事兒反對的人可不少!”

“就是啊,幾乎所有已經拿到國士、國人身份的人都不希望咱們大量發賣國人、國士身份。而已經或即將實行國人議政的州府,也都不支援過快增加國人議政的州府。”

李中山早就知道這個情況,當下只是笑了笑,道:“這個國人和國人議政本來就是買賣!國人多了就不稀罕了,能分得的利益也就薄了。而國人議政的地方多了,流官的位子就少了.那些買到了國士身份,又能透過官吏試和鄉試的讀書人,當然就更不希望別處的州府都搞國人議政。一旦搞了國人議政,那些州府的流官位子就會減少,許多佐貳官都會轉為地方議政推薦了,這樣他們去外地當官的機會就少了。”

這個國人和國士當然都是有好處的!

首先,這個國人、國士都有一定的政治特權可以見官不跪,守審時可以不挨板子,可以議政,可以上書言事,可以優先進入地方官校。

可別小看這點特權,有了這點特權,地方的官吏可就不能隨便拿捏了。

其次,國人、國士只要從軍,就有資格分到土地或是大都市的宅地(地段當然不好了)。對於沒有產業的國人來說,這點經濟利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三,國士相當於擁有秀才功名,只要透過地方上的官吏,就可以在本地出任低階官吏,而且還可以考鄉試當舉人。中舉之後就可以去南京和廣州的維新學堂讀書,學習新儒學和經世致用之學。從維新學堂畢業並透過考試後,就能成為進士,然後就能當地方上的中級官吏。

當然了,地方上的低階官吏,也可以晉升成為中高階官員,而不必去考鄉試,去維新學堂讀書。

而國人也可以透過從軍立功受封國士,從而取得任官的資格,也可以直接考入南京和廣州講武堂——從講武堂畢業就是國士!

而成為國人、國士的途徑,目前還放開著的,主要就是透過科舉考試考上秀才了考上秀才可不大容易!每一次院試,一個縣的生員名額最多隻有二十人。

也就是說,透過科舉考試產生的國士數量是極為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形成國人議政的基礎,也很難攤薄現有的國人、國士的利益。

當然了,透過科舉考試產生的秀才國士,也不可能給予如今的大明朝多少助力。

“大將軍,您一定是想到什麼高招了吧?”

“大將軍,您要有什麼高招,就說來聽聽,下官和三好兄就幫您參謀一二。”

盧三好和陳永華聽李中山這麼一番分析,就知道他一準有高招了!

李中山點點頭道:“高招談不上,損招倒是有一個!就是‘只要國人漲起來,一切都會迎漲而解’!”

“漲起來?”

“怎麼漲?”

李中山道:“就是當國人的門檻要往上漲大大的漲,不斷的漲!只有這樣,之前當了國人的人才會覺得自己佔了便宜,這個國人當對了。這樣他們就不會強烈反對咱們擴大國人規模。而之前沒有成為國人的人,也會因為國人漲起來了而跟風買入!而且國人賣貴了,自然不需要賣出去太多就能把銀子都湊夠了。

另外,為了創造出需求,咱們還可以對國人、國士的繼承問題進行規定!”

“繼承?”

“這個要怎麼繼承?”

李中山道:“我的意思是,這個國人身份可以繼承,但只能一對一繼承,繼承人可以是兒子、兄弟、女婿、侄子,甚至是長輩。但一個國人只能將他的身份傳給一個親人,不存在國人的兒子都是國人的說法。另外,王、公、侯、伯、子、男等各爵的兒子,都可以得個國人身份!

而國士的身份則不能繼承!

這樣,許多有錢而無爵的國士、國人,就會替自己剛剛出身甚至還沒有出身的兒子,先買一個國人身份了。”

陳永華皺眉問:“那那沒銀子的人還能成為國人嗎?”

盧三好也是一個意思,點點頭道:“是啊,咱們大明天朝,也不能只認銀子吧?”

“那當然!”李中山道,“當今亂世,咱們怎麼能斷了壯士立功晉升之徒。不過這個門檻也得提升,原本當兵就能當國人,現在要改成當兵滿十年或是立了一定軍功才能當國人!

另外,當了國人的兵,就可以得到一塊足以讓他們全家衣食無憂的土地!這樣一來,之前當了國人的兵士,都會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而新來的兵士,為了當國人和分到土地,一定會加倍努力的。”

他的這個辦法就跟早年的羅馬公民權一樣!

這個羅馬公民權曾經可是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許多想要得到羅馬公民權的羅馬海外行省的壯士甚至不惜為羅馬當兵征戰!

而且這些很不容易才當上羅馬公民的非羅馬族人,對於羅馬的認同感也是非常強烈的。

現在李中山把這個羅馬公民權包裝成了大明國人,現在先用來忽悠大明國內的壯士和有錢人,將來有機會也可以發一點給仰慕大明強盛的外國人。

“辦法倒是不錯。”陳永華問,“可就怕咱們哄抬國人價錢的辦法沒有人認。”

盧三好想了想,問:“世凱兄,你不會是想利用《國士評》來鼓吹國人有多值錢吧?”

李中山點點頭道:“不僅《國士評》要幫著鼓吹,咱們還得動用一切手段來鼓吹咱們得讓大家都知道大明形勢大好,三分天下那是固若金湯一般的,所以這個國人以後一定會漲得更高,現在不買入,一定會後悔一輩子!

咱們甚至還可以搞點託,好讓大家都知道國人身份供不應求!”

他這個辦法就是人為製造供求關係緊張,釋出虛假的利好訊息,進行虛假交易以哄抬價格.拿這套來對付大明計程車紳和壯丁,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哈哈哈,還是大將軍有辦法!有大將軍運籌帷幄,朕自可高枕無憂了!”

李中山剛剛把自己要怎麼炒高國人身份,再來個高位增發,圈上一大筆銀子和壯丁的法子跟陳永華、盧三好和盤托出,朱慈炯的聲音就傳了過來。

李中山、陳永華、盧三好趕緊站起身順著聲音看去,就看見一個春風滿面,文士打扮的大明共和天子已經健步如飛走了過來。

“臣等恭請皇上聖安。”

三個臣看見皇上來了,趕緊行了揖拜之禮。

朱慈炯則揮揮手道:“平身平身,大家都坐吧.坐下之後都跟朕說說,朕要怎麼幫著鼓吹這個國人的行市?”

聽朱慈炯這麼一說,李中山、陳永華、盧三好都笑起來了。

這位皇上可真是大明朝難得一見的明君啊!有這樣的明君,何愁沒有四家歸明之日?

大清國,北京城,皇宮大內。

剛剛辦完大婚的康熙皇帝,這個時候正在乾清宮設宴款待自己的國舅爺楊起隆。

這位皇帝的心情看上去也不錯——他的新婚妻子已經有了兩月的身孕!剛一完婚就有兩月身孕了,這可是好兆頭啊!

當然了,這個樂太醫和小桂子公公都幫康熙算過日子了,這個肚子裡面的孩子,一定是他的!因為這個康熙在和楊小彌舉行婚禮之前,已經先讓她侍寢了。

而且樂太醫還告訴康熙,經過他仔細把脈,楊皇后肚子裡的孩子有六成的可能是個男孩,是個女孩的可能只有三成!

還一成可能是雙胞胎!

不管怎麼說,是男孩的可能很大!

所以康熙已經給自己未來的太子起好了名字,就叫“保清”——保住大清!

當然了,保住大清也不能光靠康熙的兒子,康熙自己也得努力。而今天他在乾清宮擺宴款待楊起隆,就是為了努力保清。

“楊三哥,”康熙客氣的管自己的大舅哥叫“楊三哥”,然後又和顏悅色地對他說,“朝鮮方面已經驅逐了朕派去的使臣他們拒絕接受我大清的監國,看來是準備造反了!”

朝鮮國當然不可能接受大清的監國了。之前的大明和大清都沒派出監國,現在的大清都這樣沒落了,憑什麼向強大的朝鮮王國派出監國?

朝鮮王國沒有聯合大明討伐“胡清”,就已經是宅心仁厚了。大清居然還想派監國,簡直是無理取鬧!

“皇上放心,有臣在,朝鮮王國翻不了天!”楊起隆信心十足地說。

康熙滿意地點點頭,又道:“楊三哥,這次的朝鮮征伐,直接干係到朕的威望,千萬不能出意外你如果沒有把握,朕就再多調一些軍隊給你,一定要萬無一失。”

“皇上放心,”楊起隆道,“這一次朝鮮征伐有水陸大軍三萬,而且還走海路進兵,直搗朝鮮王京,一定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好!”康熙笑道,“那朕就在北京等你的捷報了.這可是滅國之功啊!”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林峰魂穿太宣九皇子,開局便是生死危機的局面。林峰:這還玩個雞毛,直接寄……嗯? 大兄,你的太子妃竟有這等美貌?那我也不是不能再掙扎一下!不過再怎麼掙扎,似乎也難敵他國的國力過於強盛啊,這……叮,嘎嘎亂殺系統已啟用! 這讓朕如何是好啊!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將門梟虎

將門梟虎

江左俊傑
僱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裡頭窮的叮噹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 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歷史 連載 359萬字
囚妄

囚妄

止御
大啟三百五十五年——沐景風繼位,號敬淵帝 江湖勢力紛爭,內有亂臣賊子禍亂朝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 十五年前一名女嬰被抱到一處山門外 十五年後,臨淵閣有一名喚斷鴻的少女私自下山遊歷尋找自己的身世 剛一下山就意外被捲入一場皇權貴胄以及國家間的紛爭中,在此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族人皆是死於非命 在下山期間情竇初開的息斷鴻對身為祭妡閣閣主兼國師的某個面具男一見鍾情 祭妡閣作為大啟境內最大的山莊,背後勢力連敬淵
歷史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