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笑道:“那你有何高見,且說給皇爺爺聽聽。”

他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仍是十分慈愛的望著朱允熞,對他的反駁,並不生氣。

“若皇爺爺只想要大明所有人的子孫,永遠都不變,農民的後代永遠是農民,軍戶的後代永遠是軍戶,商人的後代永遠是商人,那皇爺爺為何又要進行科舉取仕呢?”

朱允熞反問道:“他們透過科舉,農民的兒子變成了官員,不也改變命運,讓許多人生出不該有的野望了嗎?”

“問得好!”老朱拍掌道:“那皇爺爺就來告訴你。”

“治理天下百姓,就如何放牧牛羊一樣,要讓牛羊老老實實聽話,就要趕著走,要給他們一個前進的方向。”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牛羊當中,有些畜牲很聽話,有些則脾性很倔,打著不走,牽著倒退。”

“你若是放牧一大群的牛羊,那一兩頭脾氣倔的,就可以將整群牛羊都帶壞,伱需要將他們找出來,或者殺掉,或者訓服。”

“治理天下百姓,也是如此。”

老朱笑道:“你是不是以為,朝廷科舉取仕,是為國選才?”

朱允熞再度怔住。

難道不是嗎?

“你這麼想也不算錯,但也不對。”

老朱道:“若科舉只是純粹的為國選才,那為何考的卻是經義八股?”

“真以為那些東西學得好,就是棟樑之才嗎?”

老朱的臉上,浮現出一抹不屑的嘲諷之色。

“要咱說的話,經義學得好,八股寫得好,笨肯定是不笨的,笨人也不可能學好。”

“但要說有多大的本事,可稱國之棟樑,那也未必見得。”

“不過,對朝廷來說,不笨就夠了。”

“咱以前就和你說過,要用中人,而非能人。”

“科舉取仕,便是如此。”

“一則挑選協助皇帝治理天下的助手,這不是最主要的,還有許多方法,都可以挑選。”

“二是讓他們都去讀書,訓化他們的想法,若有不臣之心的刺頭,也可以挑出來,殺之。”

“三是透過科舉挑選,可以給天下做一個榜樣。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讓他們都搶著給咱家賣命。”

“科舉讓他們看到一點點改變自身命運的希望,但又很渺茫,只有極其少數的人實現,對天下穩定的影響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參加科舉的大量讀書人,他們能看到做官的希望,便會擁護朝廷。”

“讀書的人,往往都是地方上的富戶,他們的勢力較大。”

“朝廷得到了這些人的擁護,在各個地方也就站穩了腳跟,天下自然太平。”

“表面上看起來,只要不是賤籍,誰都可以參加科舉,考上了,便能一步登天。”

“但實際上,最後高中的人,大多還是地方鄉紳。”

“透過科舉,籠絡這些人,至關重要。”

老朱頓了頓,道:“選拔人才,那是說給外人聽的。你以後為君,若需要用什麼人才,千萬不要拘泥於科舉。”

“不過,還是皇爺爺以前和你說的。天下已定,一般的官,也不需要多大本事,你用科舉出身的人,也給千千萬萬的讀書人,看到了輔佐君王的希望,有百利而無一害,何苦不用呢?”

朱允熞聽到這裡,身上竟緩緩升起一陣寒意,他問道:“皇爺爺,這麼說來,科舉雖名為掄才大典,其實與為朝廷選拔人才,並無太大的關係?”

“哈哈哈!”老朱大笑:“不止科舉如此,從前沒有科舉的時候,舉孝廉舉秀才,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你好好想想,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老朱笑問道。

也不等他回答,他便繼續說道:

“真要人才,那是打天下的時候。那時,誰都希望自己能搶到能幹的人才,打敗對手。”

“但你翻開史書,可見過有誰在打天下的時候,靠科舉考試去挑選人才的?或者用孝廉來挑人的?”

“就說咱用的人,徐達,常遇春,湯和,劉基,李善長等等,不都是咱慢慢考察,挑選出來的嗎?”

“打天下的時候,用人不拘一格,真正的唯才是舉。”

“為何到了坐江山的時候,就不這樣做了呢?”

“因為不需要了。相比挑選出精英人才,維持秩序的重要性,要高出萬倍。”

“你不拘一格,啟用道衍,鄭和,那當然可以,咱也相信你的眼光,他們兩人,必有過人的才華。”

“但簡拔人才,需適可而止,不能用得太多。還是要儘量按資歷來。”

“不是因為有資歷的人本領更強,而是維持用人的秩序。”

“這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朱允熞聽得怔在那裡,思緒萬千。

他當然知道,老朱說的是至理。

歷朝歷代,用人選官,皆是如此。

真正需要人才的時候,用人都是不拘一格的。

比如釣魚的姜太公,直接就拜為相。

韓信本來只是一名小兵,卻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

耕躬於南陽的諸葛亮,無任何經驗,劉備三顧茅廬,請他當軍師。

便是本朝的劉伯溫等人,亦是如此。

……

但王朝一旦建立,這種破格錄用的人才,就統統消失不見了。

是真的沒有嗎?

顯然不是!

是因為對統治者而言,秩序比人才重要。

正如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一樣,也是一種秩序。

故而,老朱立他為皇太孫,才會掀起那麼大的風波。

但反過來說,老朱還是立排眾議,將他立為了諸君。

足見在必要的時候,秩序仍是需要打破的。

而且,在老朱和大多數文武百官眼中,天下是大明的天下,餘下皆是蠻夷,不能與正統中原相爭。

但朱允熞卻知道,大明的疆域雖然遼闊,放在整個藍星,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外面還有更廣闊的海洋,陸地,還有無數林立的國家。

大航海時代即將開啟,若在此時,固步自封,則必然落後於世界。

如今仍是打天下的時候!

因為大明要與世間其他諸國去爭。

一旦落後,就要捱打。

階級固化,對於統治而言,確實有利。

故而歷朝歷代,乃至後世的科技文明社會,許多國家的統治者都在暗中推動階級固化。

雖然表面上說的都是漂亮話。

但實際上就是想方設法的讓階級固化,讓底層翻身的機會越來越小,直至無限接近於零。

底層不能翻身,上層也就不會隕落。

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窮人永遠窮,富人永遠富,實際上反而是統治者最希望看到的。

只要不將窮人逼得走投無路,活不下去就行了。

因為這也同時意味著,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地位,永遠不會翻轉。

江山永固!

但由此付出的代價,則是整個社會也會因此而失去活力,失去發展的動能。

國家的發展因此而停滯。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科學技術水平和制度幾乎都沒有啥進步,與歷代統治者皆用馭民之術,只求江山穩固,不求發展進步,有著極大的聯絡。

他可不希望自己統治下的大明朝,亦是如此。

“皇爺爺,孫兒有些話,想向您一吐為快。”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劍尋千山

劍尋千山

墨書白
花向晚東渡雲萊時,師父告訴她, 因功法相合,為快速進階,務必拐一位天劍宗的道君回西境。但必須記得,只能拐多情劍,不能找問心劍。 因為修問心劍的道君,雖強但蠢,不懂愛恨。 可偏偏來到雲萊的第一眼,她看到的就是修問心劍的謝長寂。 她如飛蛾撲火,明知謝長寂不染紅塵,還是為他出生入死,無悔付出。 可直到他們成了真正的夫妻,她筋脈盡毀,鮮血淋漓,他也只會啞聲和她說“抱歉” 她才知,問心劍的道君,當真不懂愛恨
歷史 完結 4萬字
攬春光

攬春光

糯糰子
【月底開《鵲橋仙》,求收藏!】 【追妻火葬場/男主是替身/女主死遁】 明窈死了。 她死在鹹安宮一場大火中。 無人不知她對廢太子沈燼忠心耿耿,為沈燼馬首是瞻。 冷宮日子淒涼難熬,但凡有一口吃的,明窈都會留給沈燼。她為他洗手做羹湯,為他漿洗衣物,寒冬徹骨,明窈一雙手凍得通紅,長滿凍瘡。 可她無怨無悔。 那雙看著沈燼的眼睛,永遠明亮,永遠炙熱。 像是一盞永不泯滅的長明燈。 可惜沈燼對此視若無睹。 一個卑
歷史 完結 1萬字
江山執刀記

江山執刀記

道無行
說一段故事,講一段人生。有兄弟情義,也有情情愛愛。無敵太寂寞,朝陽照我行!
歷史 連載 89萬字
和離前,我暗中搬空了極品婆家

和離前,我暗中搬空了極品婆家

香亦
(全文已完結)【種田+虐渣+打臉+空間+後期逃荒】李媛醉酒後穿書了,穿成一本逃荒種田文中的小炮灰。 原主被害小產,大夫確診往後子嗣艱難時,惡毒婆婆還揚言:要麼被休,要麼留下當下人。 李媛:說啥屁話呢?!腦門子被驢踢了?!她穿過去當天,操起剪刀把惡婆婆給戳了! 之後暗中搬空了極品婆家,就連地契都沒放過。離,必須和離,還是帶崽離! ~和離後的李媛,竟然被謝硯之那個倒黴蛋看上了。謝硯之走路摔倒,喝水被嗆
歷史 完結 12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