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晨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武聞言,也是頓感黯然。

如今隨著他步入壯年,又是一場場戰爭的磨練,他對於兵事的見解也是愈發的爐火純青。

按理說,他經歷了這麼多的生離死別,本不該依舊是如此的感性。

但是,自從鴞翼死後,孫武也是深感人生之無常。

而他此番助吳滅楚,戰事自不會少,且難度不可謂不大。他儘管身經百戰,卻也是無法預料自己是不是能夠活著回來。

“少伯,你我也算是相識一場,日後有緣,自當會再見。不過,有一事你需得謹記,待武走後,你務必要多加註意宮兒月!”

范蠡很明顯是愣了一下,他知道孫武對宮兒月成見極深,但也明白他這是用心良苦。

“長卿兄,蠡理會的,請放心就是。”

孫武又繼續言道:

“若是這邊出了任何事,還請少伯及時通知於武!即便是千難萬險,武也必會趕回!”

范蠡亦是點了點頭。

“嗯,長卿兄所言,蠡都記下了,長卿兄只管是做你的大事去吧!對了,不知長卿兄何時出發?”

孫武則回道:

“估計就在明日……其實……如今樂子聲一案尚未偵破,武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總覺得心中甚是不安……”

“長卿兄,這件事蠡會繼續調查下去的,蠡定會查他個水落石出!”

孫武也知道這個案件沒那麼容易偵破,只得說道:

“那……就辛苦少伯了。”

孫武先是在李府巡視了一圈,發現宮兒月的房間裡,麗光正坐在窗前,拿著一書簡,正在認真的閱讀。而宮兒月則是在一旁坐著,手中竟是穿針引線,並是正笑盈盈的看著她。

孫武看到這一幕,一時間,竟也不由是動搖了自己的想法,心下暗道:

“難道真的是我想錯了?她對光兒的關愛,倒也不似作偽……不對,先生可能也是因此,才會對此女放下了戒心!也正因為如此,這宮兒月……才顯得是更加的危險……”

孫武只覺此事他已不能再細想下去,便是趕緊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其實,就在方才那一刻,孫武甚至都已對宮兒月是起了殺心。

他本想要在他離開之前,替李然他們除去這一後患。但是,當他看到宮兒月與麗光甚是和諧的那一幕,他轉念一想,終究還是沒有下得了手。

畢竟,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那他和李然之間的情誼,恐怕也要就此斷絕了。

更何況,麗光也是他看著長大的,他當然知道,如今的麗光其實早已逐漸接納了宮兒月,甚至是替代了母親祭樂在她心中的位置。

而他又怎麼忍心讓麗光再傷心呢?

孫武躺在床榻上,腦海中可謂是翻江倒海。橫豎也是睡不著,於是,他便索性是起了身,提起筆來在書簡上又寫起了什麼來。

……

另外一邊,李然在孫武退下之後,也一直在思考著關於吳國和楚國的事。

其實,他早知道孫武和伍員是遲早是要走在一起的。只不過,他不曾想到,這一天竟來的如此之快。

“哎……長空任鳥飛,海闊任魚躍,長卿這些年的歷練,或許本就是為這件大事而準備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束縛了他?”

李然閉上眼睛,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卻也根本就辦不到……

次日清晨,孫武再次前來拜見。李然知道,他這次多半是來辭行的。

所以,李然的心情也不免是有些沉重。

李然在這一刻,竟然突然感覺自己又是添了幾分老態。親眼目睹了至親之人,師友們都一個個相繼離世,而如今孫武又要離他而去,李然不免是頓生悲感。

孫武和伍員一同前來拜見李然。相互見禮之後,孫武又突然是行了稽首之禮。

“先生,我與子胥已經議定,今日中午便走!現特來與先生辭行!”

李然見狀,一把上前將孫武扶起,並是依依不捨道:

“長卿……你我情同兄弟,何必行如此大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孫武起身,並是哽咽道:

“武隨先生二十餘載,先生知遇之恩,武沒齒難忘!今日暫別,也是不捨,還請先生……勿怪……”

李然聽得孫武言辭這般情切,卻是強笑道:

“呵呵,長卿不必如此,你們此番前往吳國,乃是要去幹一番大事的!為兄也是真心替長卿高興吶!不過……子胥,長卿,然亦有一言相告,還請二位靜聽。”

李然先是領著他二人入了座,隨後只聽李然亦是言辭懇切的與孫武言道:

“二位日後之所為,乃是驚天動地的偉業,若是事成,則足以日後青史留名!但是,二位還需得謹記,待事成之後,務必要急流勇退,切不可貪戀一時之名利啊!二位切記……切記啊!”

孫武聽得李然所言,也知道這一番言語皆是李然自己一生之所悟,所以是直接應聲道:

“武……謹記!先生所言,武自當銘記在心!”

而一旁的伍員,卻對此是不置可否,只道:

“嗯,多謝先生。”

伍員只言答謝,其態度亦是顯而易見的。

李然心下嘆了口氣,卻也不再多言。

這時,孫武又是說道:

“那……先生往後還有何打算?”

李然沉吟片刻:

“我便暫且在此待著,杏林環境雅緻,我也能潛心繼續編撰尚未完成的【春秋】,還能再多陪陪伴光兒。呵呵,倒也悠哉……”

孫武對此卻不以為然:

“如今魯國朝野百廢待興,而孔仲尼新為魯相,先生何不與他一起,共謀魯國之復振?”

李然卻是淺淺一笑,雙手攤開,並是回道:

“呵呵,我既身在魯國,仲尼又任大司寇,攝魯國相事,有些事……縱是我有意避著,估計也是不能啊。長卿放心,魯國之事,我自有計較。”

孫武看了一眼伍員,似有所猶豫,不過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是與李然言道:

“先生,武臨行之際,再也有一番肺腑之言,還請先生一聽。”

李然很順手的擺了擺手,示意孫武是繼續往下說。

而孫武也是一個躬身,並是繼續言道:

“武以為,魯國雖是地處天下之中,但畢竟國力有所不及。放眼天下,先生若欲行王道,卻還是應將目光放在晉國才是!”

李然聞言,不由是一陣訝然,並是問道:

“哦?長卿這是何出此言?”

——

第621章_晉國的內情

只見孫武又是一拱手,並開口道:

“如今,晉國公室闇弱,而範、中行、智、韓、魏、趙六家世卿可謂是六分其國!”

“尤其是在範鞅去世之後,晉國身為伯主而無德於天下,是以如今天地之間皆為禽獸食祿!然則,正所謂‘剝極必復,否極泰來’,天下之勢只怕也是將有驟變!先生之才既勝武十倍,於此間之理不可不察啊!”

“武不才,跟隨先生許久,如今也敢一窺這天道之變換!”

李然聞言,這時倒也來了幾分興致,便是應道:

“哦?長卿不妨說上一說,為兄願洗耳恭聽!”

接著,只聽孫武是繼續侃侃而談道:

“武以為,不久之後,範氏和中行氏,註定會率先敗亡!”

不等李然說話,伍員先是好奇問道:

“哦?長卿兄何出此言?”

孫武則是繼續淡然言道:

“武乃是視其民力而有此臆斷的,就範、中行氏兩家而言,他們皆以八十步為畹,以一百六十步為畝。”

“六卿之中,如今也就這兩家的畝制最小,收取的稅丁卻是最重,畝小且又抽其五成。兩家可謂斂財無度,民眾不堪負重。而且官吏眾多且大都驕奢,軍隊龐大又屢屢興兵。長此以往,何以能堪?孫武料其必將眾叛親離!”

“而下一個,則是智氏,智氏的畝制只比中行氏,範氏稍大一些,以九十步為畹,以一百八十步為畝,稅畝也是十抽其五。”

“也同樣是百姓困頓,吏眾兵多,主驕臣奢,且智氏又同樣是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亦其必將重蹈中行氏的覆轍!”

李然眯了一下眼睛,覺得孫武說得是頗有道理。

這時,孫武繼續說道:

“最後也就是韓魏兩家,這兩家以一百步為畹,以兩百步為畝,稅率也是十抽其五。其畝制稍大,民眾負擔也較輕,所以或許尚能苟且偷安。”

李然聽得孫武的這一番見解,也是深感欣慰。

他知道,如今孫武在自己的薰陶之下,已經學會了如何從細緻末微處入手,去分析天下的大事。

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數的卿大夫一樣,眼裡從來就見不到庶民,更不能辨識這其中的微妙。

只聽李然是緩緩言道:

“長卿說的很有道理,此番亦絕非淺薄之辭啊!”

孫武受到李然的鼓勵,又道:

“而趙氏的情況,就與那五家截然不同!六卿之中,趙氏畝制最大,以一百二十步為畹,以兩百四十步為畝。且其兵吏也是最少,上者寬政待民,下者溫飽有餘。趙氏之子民,負擔最輕,晉人也無不擁護趙氏。”

“而且,如今範鞅已死,趙鞅繼得中軍將,乃為當今的晉國正卿。因此,我斷定趙氏必在趙鞅之手復興!而晉國也必將在趙鞅的手上覆霸天下!”

“而如今趙氏,唯缺智計之臣!雖說,董安於,陽虎皆為能臣,但終非經綸濟世之人!”

“武以為,先生可輔佐趙鞅,匡扶晉國以復為天下伯主!進而可匡正姬周,以靖安天下!”

孫武的這一番分析,分析得可謂是有理有節,頭頭是道。

最後,更是提出讓李然可以輔佐晉國趙氏,趙氏勢力崛起的話,晉國也有可能會再次稱霸以靖中原諸侯。

“趙鞅……”

其實,李然對趙鞅的印象一直都還不錯。無論此人的目的到底怎樣,也無論他日後究竟會變得如何。

反正他也是多次救助李然,李然還是非常承他這一份情的。

所以,李然也時常會想起趙鞅來。而且,當陽虎走投無路的時候,李然也才會把陽虎舉薦給趙鞅,好讓其得一助力。

但是,要說讓李然親自輔佐趙鞅,他目前卻還是無有此心的。

畢竟,在他看來,趙鞅雖說目前來講,品行是要好過王子朝,性格又比楚靈王更為忠厚,但是究竟日後會變成什麼樣,尤其是當他真正的成為權傾天下的那個人,他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所以,他對於趙鞅,也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呵呵,趙氏如今已有陽虎相助,倒也不急於這一時。長卿雖是長於用兵,但關於此事,長卿卻還需得多多觀察才是啊!”

聽得李然對自己的這最後的點撥,孫武亦是拱手應道:

“多謝先生指點!”

隨後,李然又對伍員言道:

“子胥,我知你報仇心切,但是還請子胥聽我一言,切莫是讓仇怨矇蔽住,遇事要多和長卿商議,不可貿然行事!”

伍員聞言,亦是拱手回道:

“員謹記先生之言!”

當下,伍員和孫武便一起收拾了一番就要出發。

李然、范蠡、褚蕩等人相送,又是一番依依惜別。

孫武在上馬車之前,徑自是來到李然面前,並是遞上了昨晚他所寫的信簡:

“先生,這是武昨晚所書,還請先生過目!”

李然接過信簡,並是回道:

“長卿,其他叮囑的話,兄也不再多言,唯祝長卿一路順風,早成大業!”

孫武和伍員一齊立在車輿上拱手作揖,李然遲遲不捨回去,直到馬車看不見了蹤跡,卻還是沒動一下。

范蠡在一旁說道:

“先生,該回去了。”

李然這才是回過神來,並是與范蠡和褚蕩一起是回到了李府。

李然回到書房,開啟信簡,只見上面寫道:

“先生臺鑒:敬頌海安,武率寫數語。武本一無名小卒,一竅不通,得先生之厚愛,伴先生左右,先生光輝如日辰,言行舉止,戰事詭變,政事奇通,武如飢似渴,學習甚多,在武心中,先生亦師亦友!亦主亦兄!感莫能言!”

“武本該肝腦塗地,一世跟隨先生,而世事難料,今日終有一別,還望先生莫怪,人生聚散終有時,待武完成此願,定當回至先生身邊,再續前誼!”

“想起先生近些年來,唯有一字:苦也!”

“先生之鴻鵠遠志,武再清楚不過,期有一日,先生能走出困頓,重振旗鼓。”

“另還有一事,武知本不該再提,但又實不得不言。宮兒月此女,居心尚且不明,固然其狀似夫人,但終非其人,還望先生能夠明辨!”

“武如今身在吳國,若有事,可續信簡聯絡,武便在天涯海角,也必趕回!”

“先生鴻才,時懷渴想,臨書倉促,不盡欲言,敬請福安!孫武親書!”

李然看完,合上書簡,深思良久,不由得嘆息一聲,遙想初見孫武的場景,第一次讓孫武帶兵,孫武那興奮勁兒,不由嘴角不由一笑……

這時,屋外又報孔丘來到。

李然在客廳是見得孔丘,孔丘如今身居高位,政事繁忙,如今又值多事之秋,可謂是焦頭爛額。

孔丘得聞孫武已然離開,不由先是惋惜道:

“不曾想孫長卿竟是就此離開了……丘曾還想著,若長卿不嫌棄,可為我魯國司馬一職,哎……著實可惜了……”

原文:

吳王問孫子曰:六將軍分守晉國之地,孰先亡?孰固成?

孫子曰:範、中行氏先亡。

孰為之次?

智氏為次。

孰為之次?

韓、魏為次。趙毋失其故法,晉國歸焉。

吳王曰:其說可得聞乎?

孫子曰:可。範、中行氏制田,以八十步為冤,以百六十步為畝,而伍稅之。其制田狹,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驕臣奢,冀功數戰,故曰先亡。

智氏制田,以九十步為冤,以百八十步為畝。其制田狹,其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為範、中行氏次。

韓、魏制田,以百步為冤,以二百步為畝:而伍稅之。其制田狹,其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為智氏次。

趙氏制田,以百二十步為冤,以二百四十步為畝,公無稅焉。公家貧,共置士少,主儉臣勤,以御富民,故曰固國。晉國歸焉。

——《孫子兵法·吳問》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南唐烽火

南唐烽火

安仔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生兇猛

書生兇猛

陳小九
一覺醒來,陳錦年穿越古代,成為大乾皇朝中一介小小秀才。只可惜原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人人喊打。 於是,陳錦年略施小計,做奸商,登朝堂,寒門書生,席捲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漢旌

漢旌

老白汾對瓶吹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漢末,遇上了剛剛起步的劉備?開著全圖視野,這還不逆天改命? 別鬧,談情說愛哪有建功立業來的痛快!曹操、袁紹、孫權、司馬懿你們好,我是揣著劇本來的!
歷史 連載 5萬字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暴躁的老齊
少年劉墨開局遭遇假招婿,用完即殺。震驚之餘,設下計謀,忽悠個絕美嬌妻,走上酒樓大掌櫃人生。 後結識皇子,從此勵志成為皇室御用商人,輔佐皇子成為天下之主。 “跟我玩套路?有得你爽!”
歷史 連載 70萬字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木風雨
預收主攻種田小甜餅《粟大夫家的鹹魚先生》《穿成“萬人嫌懶漢”》專欄戳戳~~ ========================= 本文文案如下: 一朝穿成福水村人人厭棄的謝家小傻子,謝見君睜眼瞧著眼前破敗不堪簌簌掉牆皮的破草屋,牆角處緊攥著衣角一大一小,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心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褲兜裡還窮得叮噹響,滿打滿算也就腦子還好使一點,為了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為了能養活
歷史 完結 3萬字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牙籤吃粉條
身為安全第九局的特工李滅,意外穿越到了大梁朝成為了九皇子。西北:九皇子,西北戰事頻發,你再不出手西北就要淪陷了! 眾皇子:九弟,別打了我們不爭了,什麼都是你的!皇帝:老九,父皇我太累了,這個皇位不行你來坐吧! 李滅: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了,讓我躺平當個廢物行不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