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驚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若星跟劉嬸子定下今年最後一批青梅,從劉嬸子家出來時,立刻引來村裡其他人的詢問。
“大郎媳婦,我家李子快熟了,你什麼時候過來看看?”
“大郎媳婦,我聽說你那兒還收野莓,啥時候開始收啊?”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趕在雙搶之前賺些外快,之前聽說了北方的旱災之後,他們就打定主意要屯糧,可是囤糧就意味著家裡少了一筆收入。
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個賺錢的機會,他們只想牢牢抓緊。
沈若星也明白大家想賺錢的迫切。但是她卻沒有辦法,因為她還在等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冰糖。
製作果酒,除了白酒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冰糖。
經過打聽,她知道這時候已經有了冰糖,只不過名字叫做糖霜,而就是那麼巧,倪清淑在嶺南有個製糖場,得知她需要之後,當即就說直接讓製糖場給她送一些冰糖過來。
她空間的冰糖就剩二十多斤,最多能加工那些青梅,剩下的只能等倪清淑送來的冰糖。
畢竟沒有白酒就可以釀無酒版,但是沒有冰糖是萬萬不行的。
好在根據上次倪清淑送過來的信推算,冰糖估計就在這兩天能到。
正巧這時候酒罈子送過來了,沈若星藉著回家接酒罈子的理由,順利從村民們的包圍圈中離開。
回家收了五十個五斤裝的酒罈子後沒了其他事情,她便去看了看放在庫房發酵的大米,這一看就知道,應該是成了。
如今酒液已經出來了,接下來就可以開始蒸餾。
她衝外面喊:“宋宥謙,你做的那個管道好了嗎?這會兒可不可以用了?”
“好了,你過來試試看。”
沈若星跑去廚房,就見宋宥謙已經在鍋裡倒了水,然後蓋上加了用布條充作密封圈的鍋蓋,而鍋蓋之上插了一根竹子充當管子,這個竹管大約有兩米長,上面也套了一根大竹子用來倒冷水,起到冷凝作用。
“竹子我已經試過了,不會漏水,咱們整體試試,看看會不會有別的問題。”
說著話的功夫,他已經將灶臺的火加大,然後等著水被燒開,在水開之後,加入冷水讓管子冷卻,很快竹管的另一端就開始出現滴出被蒸餾過的水。
這樣看來,整個原理是通的,接下來就可以用剛釀出來的酒液試試看。
宋宥謙將鍋裡的水倒掉,然後將過濾出來的酒液倒進鍋裡,蓋上鍋蓋後先用大火加熱,然後減小火勢慢慢燒。
經過加熱之後,廚房裡逐漸能聞到酒味。
酒液的沸點大約在七八十度,在這個溫度之下,酒液中的乙醇會沸騰和氣化,但是雜質和水會留在鍋中,所以燒火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度,千萬不能過熱,不然水也會跟著一起氣化揮發,蒸餾出來的酒精純度也不高。
“出來了,出來了!”
看著酒液滴出,沈若星連忙驚呼。
宋宥謙叫了在一旁看著的李萍過來往竹子裡倒水,自己跑過去伸手接了竹筒內滴出來的酒液試了試味道。
他皺眉道:“有酒味,但是不好喝。”
沈若星解釋:“剛出來的酒確實不好喝,這些都不能要,咱們得等一會兒,差不多一茶盞之後的酒,味道應該就醇了。”
宋宥謙站著原地等了會兒,待一盞茶之後再試了試味道,發現果真是這樣,他驚喜道:“這會兒出來的酒味道就好很多。”
沈若星聞言便拿開碗,然後用小缸過來接著蒸餾之後的酒液,接下來就只需要等,等到出來的酒液基本沒了酒味,就可以停止蒸餾。
第一次釀酒,沈若星只泡了二十斤大米,經過發酵後出來的酒液大約有近三十斤,經過第一輪蒸餾,出來的酒液大約只有十五斤。
宋宥謙嚐了一口蒸餾出來的酒液後給出的評價是辣口,但是酒味很重,比他之前吃過的酒都要重口。
“再來一輪,味道應該會更重。”
經過第二輪的蒸餾加工,最後剩下來的酒只有七斤。
二十斤大米,七斤白酒,這個出酒率趨勢不算高,哪怕後期將工具和步驟進行改進,估計一斤大米最多也只能出半斤的酒。
不過,好歹是給釀成了。
這就說明方法是沒問題的。
“宋宥謙,找鐵匠定做工具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接下來我要開始買米繼續釀酒,我要正式投產啦!”
宋宥謙看著喜形於色的小妻子,是真想將人捧在懷裡狠狠親兩口,不過礙於廚房裡還有另外兩人在,這個想法只能作罷……
沈若星釀出白酒的第二天,劉氏送來了精挑細選的二百一十五斤青梅,換得了一百四十四個銅板。
捧著沉甸甸的銅板,劉氏喜笑顏開,熱切問:“大郎媳婦,你明年還釀酒吧?
我家菜園子那裡還有五棵青梅樹,通常是清明前後就掛果了,那些樹上結的果子比這兩棵樹上的要好一些,吃起來還有一絲絲的甜味。
你若是還釀酒,我就好好照顧那幾棵青梅樹,給它們施施肥除除草啥的。”
沈若星點頭:“劉嬸子,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明年還是要釀酒的,您且好好照顧著,果子豐收的話也能多賺幾個錢不是?”
“哎,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一會兒就讓你叔去給那青梅樹施肥。”
兩人就著青梅的話題閒聊兩句後,沈若星問:“劉嬸兒,這眼看就要夏收了,您家有多餘的存糧準備賣嗎?”
“你也知道我男人家祖上是逃荒過來的,每年都要多屯糧,今年自然也有存糧,剩的不多,但也有一千多斤,自家留些陳糧,估計會賣掉一半。
大郎媳婦,你問這個幹啥?”
“我家想買糧呢,這不是家裡開始做釀酒坊,對糧食的需求比之前要多很多,如果您家糧食要賣,就直接送來我這裡吧。”
“那敢情好,這可給我省了不少的事兒。
明兒我就將家裡要賣的存糧給你送來,等新糧上來了,我看看自家要留多少,剩下的都給你送來,你看行吧?”
“沒問題,不過劉嬸兒,您自家也得多留點兒,北邊那情況…咱寧可先提前準備起來,您說是吧?”
“放心,家裡早就計劃好了,收回來的糧食最起碼留四千斤,足夠吃到過年,等秋收之後再多留一點兒,保證明年一年夠吃,絕對不冒一點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