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荒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地各族起兵十三萬攻打武川城,戰報象雪片一樣報道幷州牧張懿的書案之上。幷州牧張懿派人詢問護匈奴中郎將楊玄墨情況如何。楊玄墨髮來捷報,全殲各族的先鋒部隊大軍一萬,繳獲輜重無數。楊玄墨向幷州牧張懿保證讓各族聯軍有來無回。幷州牧張懿心中稍微安寧,張懿告訴楊玄墨有事幫忙可以找北地太守張遼幫忙,一應軍需物資晉陽全力供應,一定要確保各族大軍不要騷擾晉陽。
護匈奴中郎將楊玄墨全殲羯族一萬大軍,築京觀於城外五里。趁著敵人沒來的前夕,把其他五鎮兵力調集三萬五千名乞活軍金主武川城。其餘一萬五千乞活軍由高敖曹率領捨棄其它五鎮城池,伺機而動。
撼山軍司馬賈逵帶一千五百撼山軍援助武川城。高順得到訊息也要前來助戰,楊玄墨告訴高順讓他配合高敖曹在外圍機動作戰,不必來武川城。
武川城現在將星雲集,文有賈逵,王猛,馬鈞,武有紫面天王雄闊海,銀錘太保裴元慶,金錘太歲楊玄霸,銀戟太歲雪天王賈復,金錘無敵馬援,花刀大將岑彭,天寶將軍宇文成都,白馬將軍龐德。
護匈奴中郎將楊玄墨看著眾人心中不由得一陣小激動,晉陽保衛戰,雖然他是主力,可不能抹殺九原虓虎呂布,北地太守張遼,還有幷州刺史張懿的功勞。可是這次面對十三萬遊牧民族大軍的進攻可全是要他的撼山軍和乞活軍承擔下來。
作為守城一方的楊玄墨手下乞活軍四萬五千人,撼山軍騎兵六千五百人,步軍一千五百人。乞活軍的騎軍本來武川城有三千人,後來又集結其他五城騎軍五千人,加上後來擊敗羯族騎軍繳獲的馬屁臨時組建的四千騎兵,楊玄墨光乞活軍騎軍總兵力達到恐怖的一萬兩千人。還有三萬三千步軍,再加上撼山軍六千五百騎軍和一千五百步軍。整個護匈奴中郎將楊玄墨現在可以指揮的軍隊騎軍有一萬八千五百人,步軍三萬四千五百人。
護匈奴中郎將楊玄墨登上點將臺,臺高三丈,眾將士站在點將臺之下,楊玄墨緩緩地開口說道:“將士們,不論你是乞活軍還是撼山軍,你們都是我楊玄墨的兵。雖然現在乞活軍的將士沒有朝廷俸祿,但是我不會虧待和我同生共死的兄弟們,大戰一觸即發,多餘的話不多說,此次大戰的繳獲都歸將士們所得。我也想買分文不取。但是你們要記住,軍紀不能廢,對和我們作戰的外族,你們乞活軍可以任意施為。你們今日之戰不是為我楊玄墨而戰,也不是為朝廷而戰,而是為你們自己而戰,為你們的身家性命而戰。你們本是該死之人,你們侵略幷州州郡,屠殺平民,本來九原虓虎呂布要全部坑殺你們,是我楊玄墨保下你們饒爾等性命。今日我正式宣佈乞活軍成立,以前你們雖然知道自己是乞活軍,但是還沒有正式命名,今天我認命乞活軍主將為馬援馬文淵,副將岑彭岑君然,這次絞殺羯族大軍時有功人員提升為旅率,騎軍旅率兩人破六韓拔陵為騎軍第一旅旅率,騎軍第二旅旅率侯莫陳崇,步軍設立六旅步軍第一旅率賀拔度拔,第二旅率趙貴,第三旅率衛可孤,第四旅率楊鈞,第五旅率宇文肱,第六旅率獨孤如願。從此以後若是戰場逃脫一人一伍皆殺,一伍逃脫,一隊皆殺,一隊逃脫,一營皆殺,一營逃脫,一旅皆殺。一旅逃脫,全軍皆殺。你們聽明白了嗎?”楊玄墨沉聲說道。
乞活軍噤若寒蟬。數萬大軍鴉雀無聲。
楊玄墨環視眾人話鋒一轉說道:“爾等不要害怕,有懲罰就得有獎勵,第一個斬將奪旗者官升三級,賞金一百斤,第一隊攻破敵軍的俘虜的各部美女無論身份地位高低優先挑選,第一旅攻下大營者,可有俘虜百人為爾等奴兵,奴兵生死由你掌控,每個乞活軍兵士皆為百夫長。至於能立啥樣的功勞得靠你們的本事了。”
校場上空迴盪著“殺光聯軍,活捉反賊,讓各部大人為我洗腳。”的口號之聲。
看著群情振奮的乞活軍,楊玄墨面容浮現出滲人的冷笑。看來北地各部族的聯軍即將面對的是一群野獸,究竟這些野獸能不能打過聯軍楊玄墨也不知道。
各族勢力最強大的要數鮮卑和烏桓,每家出兵五萬,其餘羯,氐,羌,各出兵一萬。前鋒羯族大軍被全殲的訊息傳回聯盟,各家大人紛紛驚駭。看來這新上任的護匈奴中郎將不太好惹啊。但是各位大人也不害怕,護匈奴中郎將手下有一萬的軍隊已經是最高配置了,他們還有十二萬大軍。各族大人雖然驚恐但也不是十分害怕。
當聯軍來到武川城外只是看到羯族的京觀之時,眾人心頭一沉。壓抑的氣氛溢於言表。這時鮮卑大人科比能說道:“這些漢人太殘暴了,人死後還被鑄成京觀彰顯武力,太不人道了。漢人一向不是講究仁義的嗎,怎會如此兇殘。”
各部大人紛紛點頭稱是。
“我任命王猛為護匈奴中郎將府長史,賈逵撼山軍司馬,馬鈞為將作營校尉,撼山軍騎軍校尉賈復,雄闊海,裴元慶,楊玄霸,高敖曹率領撼山軍六千五百騎軍,高順步軍主將,親軍主將是宇文成都和龐德統領我的親軍。希望各位奮勇爭先,不要辜負我護匈奴中郎將府的威名。希望你等皆是衛青,霍去病,李廣這等絕世名將。”楊玄墨任命完手下官員,眾人皆人心振奮。發誓要大破聯軍揚威北境。
鮮卑,烏桓等異族十二萬大軍開始做武川城外安營紮寨,各族頭領帶領五千鐵騎來到武川城下叫陣。
武川城上楊玄墨帶著手下眾將登城想看看這群異族有何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