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元徽有些樂極生悲的感覺,前幾日懷遠來的家書裡還說了二哥在軍中得了一個“二鳳”的綽號。
看到這裡李元徽差點笑出聲來。
穩了,穩了,這局穩了。
李二鳳,這不直接明牌?
這就相當於打王者排到巔峰第一,這不躺贏了?
有老爹和老哥們打天下,自己還用奮鬥什麼?只要躺平了等大佬帶飛就行了。
不用出力,從龍之功到手。一個親王那是妥妥的,至於皇位誰愛爭就爭去,不參合。
可這如意算盤剛打了幾天,緊接著就是一記重錘。
這不就抓壯丁嗎?我還沒成年呢就得去參軍打仗了?
好在被抓了壯丁的不只有李元徽一個人,還有數以千計的貴胄子弟。
這讓他心裡好受多了。
這些人年紀多在十幾二十歲左右,還沒有正式進入仕途,不過無一例外的都吃上了大燕的俸祿。
這也是常例,高官子弟都有父祖的恩蔭,基本就是七八九品的低階勳官,沒有實職,屬於拿一份基本工資,不用上班。
李家不光李元徽有,上面二哥三哥都有,但他們都不在洛陽,大哥有差事,那幾個庶出的弟弟年紀也小,也沒恩蔭...所以李家就他自己被抓了壯丁。
李孝儼此也是沒什麼辦法,因為這道軍令是目前實際執掌東都的高士則下達的,在皇帝沒回來之前,他手上掌握的可是生殺大權。
高士則此刻也顧不上遼東那些達官貴人們知道自己被偷家是個什麼反應,畢竟眼下守住洛陽擊敗叛軍才是他的首要目的。
畢竟這位是敢當面頂撞當今聖人的老頑固,最關鍵的是被頂撞的慕容英還總是對他非常寬容。
雖然很少聽從高士則的勸諫,但卻對這位敢於直言的大臣很是信重,這也是為什麼,讓他作為東都留守,輔弼太子監國。
軍令如山,兵部這邊直接按照名冊徵召,留在洛陽的勳貴子弟凡事恩蔭了武官的,被一網打盡,悉數被徵召。
七月十日一早,李元徽帶著三十個健壯僕從趕到了左領軍大營。
大燕兵制,是在部族基礎上,又借鑑了兩漢曹魏制度改制而成。
分為中軍,鎮戎軍,州郡軍三部分組成。
中軍,多為鮮卑人,總數在三十萬左右,是大燕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既要負責守衛兩京,同時也是出征作戰的主力。
共有十二軍,既左右羽林軍,左右虎賁軍,左右龍驤軍,左右領軍,以及前後左右府軍,以將軍統率。
而為了防備邊地,大燕又在邊疆設定鎮戍,派兵鎮守界,這些守兵即是鎮戍兵。鎮戌兵的主要任務是戍邊守土,戰時也配合中兵出擊。
鎮設鎮將,戌設戍主,統率鎮戍兵各鎮戍領兵數量不等,一般說來,一鎮有兵三、五千人。主要由鮮卑兵組成,被稱為“國之肺腑”,當然其中也有中原強宗子弟。
州郡兵即州、郡屬下的兵,主要是為了維持地方治安而設定,以漢人為主體。源自太祖武皇帝時候,制諸郡各置都尉以領兵。而州郡兵常受中樞調遣,配合中兵出征作戰。
這次皇帝出征,幾乎是將各地的州郡兵以及鎮戎兵抽調一半,加上大部分的中軍,所以無論是東都洛陽還是西京長安,都是防衛空虛的狀態。
洛陽的中軍盡出,只剩下三四萬人的老弱,前幾日戰敗還葬送了萬餘人。
左領軍將軍趙翊,又名趙九重,受高士則之名統合這支由高官子弟以及其僕從組成的新軍。
集合之所,自然就放在了左領軍大營。
李元徽趕到的時候,大營裡已經是亂成一鍋粥了。
慕容據獻策的時候也就想這多召集些人手守城,高士則也不清楚,定下徵召的標準就讓人去辦事了。
結果就是來到左領軍大營報到的“新兵”足足兩萬餘人。
每個勳貴子弟帶的僕從數目不一而足,少則五人十人,多則百人,就連高士則自己兩個孫子都各帶五十人應召。
諾大的左領軍大營變得嘈雜無比,勳貴子弟和手下的僕役聚在一起,倒是比起洛陽南市還熱鬧。
李元徽看見眼前這一幕突然覺得有些熟悉,好像什麼地方見過類似場景...猛然想起,這不就是跟《康熙王朝》裡一樣?
康熙平三藩的時候,察哈爾叛軍逼近京師,不就讓周培公和圖海領著滿清貴族家的僕從臨時成軍,消滅了叛軍?
不過對於上戰場建功立業,升官發財,這些事李元徽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畢竟只要在熬個三五年,李家差不多就該崛起了。對於這件事,李元徽最少有八成的把握。
隴西李氏、李源、李二鳳...這麼多要素,天命應該要來到咱老李家頭上了...這時候打什麼仗?
外一小命沒了可就虧大了。戰場可是很危險的...
李元徽坐在馬紮上,真胡思亂想,一個聲音卻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四,想什麼呢你,這些時日怎麼不見你出來?不就是墜了個馬,這麼跟個小娘子一樣金貴...”
說話的是個身材有些肥胖的少年,圓乎乎的臉,小眼睛透著精光,穿著一身錦緞袍服。
李元徽抬頭一看,只覺得很熟悉,以前應該是認識,但好像不記得了...
胖子十分驚奇道:“嗯?你不會真的得了失心瘋?我你都不記得了?我是於仲亨啊...”
聽到胖子的話後,李元徽像是突然檢測道關鍵詞一樣在腦海之中搜尋到了眼前人的資料...
“你是於二十一?”
於仲亨,趙國公於政之孫,在家行二十一,所以都稱呼其為於二十一。
胖子顯然對於李元徽的反應有些不滿:“你是真的墜馬摔壞了頭?”
李元徽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是啊,忘了好多事,別說是伱,就是我二哥在我眼前現在也未必認得出來...”
於仲亨一聽倒是沒了不滿,反而拉著李元徽走入了一群勳貴子弟之中,說要幫助他回憶回憶,重新融入隊伍裡...
一會的功夫,李元徽就重新“認識”了不少以往相熟的狐朋狗友。
有魏王之孫慕容紹,天水郡公家的趙二、趙三,鮮卑豪族宇文家的宇文約,聞喜裴氏的裴行方,裴行恭,出身京兆大族的韋光夏,韋衝,杜駿,杜並...各個都是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
李元徽在人群之中待了一會,就基本回憶起不少事。
“聽說這次統領咱們的是你大哥啊,趙二趙三,到時候咱們可就全都靠你們兄弟了啊...”
被喚作趙二的年輕人名叫趙炯,年方十六,嘴上已經有了一些絨毛,其弟趙三,名叫趙恍,跟李元徽同齡。
兩人都是天水郡公趙延慶之子,也是新軍統率左領軍將軍趙翊的兄弟。
趙二一聽這話本來還有些志得意滿,不過臉色很快變得凝重起來。
“我大哥那人治軍歷來嚴苛,說真的,就是我們兩個犯了事也得軍法從事,你們可千萬別犯在他手裡,”
於仲亨符合道:“我也聽家裡大人說過,趙將軍武藝高超,治軍嚴整,聖人頭一次征討遼東的時候,只有趙將軍所部全師而退,這才越階提拔,為左領軍將軍,這次本來是要他從徵遼東的,誰知道出徵之前害了痢疾...”
韋光夏道:“都是這逆賊楊巡,好生生的造反,給咱們都牽扯上了,也不知道是誰出的注意,讓那老東...高公給把全洛陽的勳貴將門都給抄了...”
身材高大,一看就有武人之風的杜並卻道:“我卻正要謝那逆賊楊巡,給乃公送來這一場進身之階,不能隨聖人踏平遼東,就拿這些逆賊之首來為我揚名!”
一眾貴胄子弟在這邊說這話,不遠處城牆上,左領軍將軍趙翊,陪在東都留守高士則看著不遠處的喧鬧的軍營。
“九重,以你之見,這些人可用嗎?”
高士則雖然不知兵,但看著眼前這亂哄哄的人群,就覺得這些人不靠譜。
趙翊卻道:“高公放心,高門子弟自幼便習騎射,只要稍加訓練,便可成騎隊,而這些僕從,護院,多習武藝,以軍法齊之,必是悍勇之卒。”
高士則聽到趙翊的話之後多少鬆了口氣,隨後囑咐道:“你只管編練新軍,武庫之器械隨你呼叫,...不過,你的時間可不多...”
“末將明白。”
趙翊抱拳應道,目送著高士則離去之後,看了看不遠處城下的大營,又看了看洛陽城北的邙山方向。
叛軍?
不,都是他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