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祖不貪,道源也不貪。

但不貪,不意味著沒錢,天界寺可謂是富得流油,像馬恩慧一樣敗家,動不動就捐幾千兩銀子的,可不是個例。

在這京畿地區,天界寺香火最盛,無論是文人雅客,還是商賈平民,亦或佛家子弟,都免不了來這裡祈福,每日施給的香油錢便足以讓人眼饞。

朱允炆也眼饞,因為佛教寺廟與道家道觀,在這個時期是不需要交稅的,就算是寺廟田產,也是不需要納稅的。

在推行一條鞭法時,對於天界寺這些佔地的和尚,人家根本就不屑於退田,不就是給銀子,寺院有的是,一畝地多少銀子,直接買下來……

豪氣的樣子,讓朱允炆都想把這群和尚給超度了。

朱元璋對於佛教,是保持著積極支援態度的,道衍和尚之所以能待在朱棣身邊,也是他老爹希望有個和尚跟著自己的娃,以後能仁慈一些,化化戾氣。

身邊有和尚的,也不只是朱棣,其他藩王也少不了,只不過都沒道衍和尚牛,幹了造反的大事,還成功了,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史書上,用橡皮擦都擦不掉的名。

朱允炆對於寺廟的發展心存憂慮,不是因為天界寺,而是因為興修寺廟之風颳的很厲害,而且一刮就是三十多年,全國各地都有。

如果是民間自發的弄幾個破廟,供奉幾個泥菩薩,表達下心靈慰藉,也就罷了。

畢竟人民也需要有點信仰,只要他們肯幹活,肯納稅,信下釋迦摩尼,耶和華,安拉,玉皇大帝什麼的,也無妨。

若都信這玩意,把頭髮剃了,跑到寺廟裡敲木魚,整天金剛伏虎,如夢如幻,荒廢生產,那大明就活不下去了。

活生生把華夏搞成阿三,那是有罪過的。

朱元璋對於佛道,即有扶持,也有限制。

如在洪武六年,“乃令府、州、縣止存大寺觀一所,並其徒而處之,擇有戒行者領其事”。

洪武十五年,設僧錄司、僧綱司、僧正司、僧會司,分別負責國家、府、州、縣四級寺院管理。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按照朱元璋的

意思,僧錄司的僧官,是代表國家,也就是代表朱元璋來管理佛教的,而不是代表釋迦摩尼來管理佛教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朱元璋或許是這樣的心理:

老子也是一尊佛,管你們是應該的。

僧官主要職能,便是編制僧籍簿冊(又名周知板冊)與寺院花冊。

僧籍簿冊負責記錄僧眾資訊,比如性別,籍貫,聯絡方式,家裡幾口,你算老幾之類的。

當然,性別這一欄基本上可以忽略……

寺院花冊負責記錄的是寺院資訊,比如寺院在哪個位置,啥時候建造的,是違規違章建築,還是取得朝廷許可的,有多少徒子徒孫,有多少房子,幾畝地,你也得記錄清楚。

對於明初而言,興修寺廟之風愈演愈烈,主要的推手不是民間,而是朝廷,具體來說,是朱元璋和他的眾多兒子。

沒錯,藩王是興建寺廟的主力,只要你翻開大明地圖看看,但凡是分封有藩王的地方,那保準有寺廟,而且還不是一個。

便以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朱棡來論,洪武十一年,朱棡就藩太原,到了太原之後,一邊忙著蓋自己的晉王府,一邊主持修建太原府中的崇善寺。

按理說,在城裡面修個寺廟,表達下支援老爹政策的態度也就夠了,可朱棡不這樣想,弄好了崇善寺之後,一看太原府周圍,呀,還有幾個寺廟呢。

像是蒙山的法華寺、天龍山的聖壽寺、崛圍山的多福寺,他們窮的吊兒郎當,香火不夠旺,沒關係,自己出錢,幫他們整修。

搞定了太原府周圍幾座廟,朱棡還不滿足,可是太原府周圍也就這幾個寺廟,都重修好了,咋辦?

眼前沒了,那就將目光放遠一點……

朱棡的目光看得很遠,幾百裡之外的寧武縣馬頭山清居禪寺、汾州介休縣興王寺、綿山抱腹巖雲峰寺……

可以說,晉王府對於太原府及其周邊的寺廟,有著很大的影響。

正是因為一個個藩王如此瘋狂,才導致佛教有了興盛之勢,朱允炆之所以選擇建造報恩寺,而不是報恩觀,那也是因為群眾基礎

在那裡。

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寺廟有錢。

朱允炆只從戶部要了二十萬兩銀子,如何都不可能完成三四百萬銀子的工程,缺口總得補上,主要是誰來補。

朝廷沒錢,不意味著民間沒錢。

藏富於民,是中國一貫的傳統。

朱允炆不怕弄不起來工程,就算沒人自覺,自己也是可以拉投資,拉贊助,朝廷主辦的房地產專案,爛尾的畢竟是少數。

虧?

有幾個房地產公司虧錢的?

天界寺主持道源是一個懂得把握機會的老僧,他很清楚,建寺立碑,是以大明英烈軍士之名,是以忠軍報國之名,是以流傳萬世之名而為。

換言之,未來的報恩寺,是大明帝國所有人尊崇,世代不失色的聖地,是無可代替的精神居所。

若是佛教可以在報恩寺中佔據主導,那對於佛教未來的發展與興旺,有著極大的好處。

這是天界寺的機會,也是中原佛教的機會!

道源緊張地看著朱允炆,希望得到他的允許,若此生可以完成如此偉業,他也可以含笑而去,侍奉佛祖去了。

朱允炆看著道源,眼神中帶著幾分笑意,道:“為善舉出一份力,這是好事,朕沒有理由拒絕,只不過,天界寺,能出多少?”

道源老臉放鬆下來,只要皇上點頭,那一切都好說,略一思索,便言道:“每年二十萬兩銀子,直至報恩寺與英烈碑完工,不知可否?”

二十萬兩,看似很多,但相對天界寺的財力而言,不過是輕鬆至極。

朱允炆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搖了搖頭,道:“若只是每年二十萬兩,道錄司恐怕也想出兩份力氣。”

道源老臉頓時不笑了,皇上這明擺著是坐地起價,打劫啊……

不過,若將報恩寺交給了那些牛鼻子老道,此消彼長之下,佛門的影響便會式微,而這個結果,是道源無法接受的。

“皇上,本僧想了想,天界寺願為大報恩寺與英烈碑,每年供奉四十萬兩……”

道源說著,做了個佛禮。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三國:開局淪囚,厚黑軍師歸劉

三國:開局淪囚,厚黑軍師歸劉

故塵有哀
(無系統+權謀+厚黑謀主+不黑不吹+殺伐果斷)\n丘衡穿越到三國時代,原本準備輔佐曹操早日一統。 \n但在已然壯大的曹軍之中,沒有名氣就沒有出頭之日。\n直至博望坡,夏侯惇斬斷了丘衡翻身的希望。 \n也就在此時,他遇見了尚在落魄時期的劉備。\n厚黑軍師遇上心機主公,自此,開始了天下第一謀主的生涯……
歷史 連載 2萬字
三國:虎牢關前,關羽溫酒要斬我

三國:虎牢關前,關羽溫酒要斬我

閆四幸
別人穿越,不是自帶系統,就是帶把加特林。而我兩手空空,甚至連記憶都沒繼承。 唯一的安慰,是我穿越到了一個著名的歷史時刻。那是東漢末年,虎牢關前,十八路諸侯討董! 有位史詩級的名將,將在這一時刻,開啟他那蕩氣迴腸、波瀾壯闊的人生。 而我,將在這時,擔任那個關鍵、核心、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當曹操抬起了那杯溫熱的酒……你聽,那是歷史的車輪開始轉動。 在這個神明選定的時刻,我將命中註定,成為……什麼?我不
歷史 連載 78萬字
大唐:重生李承乾,開局謀反審問

大唐:重生李承乾,開局謀反審問

無垠石
魂穿大唐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審問現場,你會怎樣操作? “本宮為太子,等著便是,何須謀反,若是謀反,也當效仿當年玄武門之變,帶著青鳥和稚奴的頭,來面見陛下。”李承乾一改往日的作風,變得無比的強勢起來。 我為太子,當一往無前。我為君王,當一言九鼎。我為強國,當教化天下,以武德服人。 人們以前稱他為跛腳太子,之後人稱他為暴君,最後人稱他為偉人。加群:984151775
歷史 連載 3萬字
大唐最強紈絝

大唐最強紈絝

阿基米德沒有米
李北斗夢迴大唐,成為了妥妥的官三代。 正當他覺得這波穩了,從此以後可以安心做個紈絝,享受人生時,卻莫名其妙地多出了兩個大哥。 一個君臨天下殺伐果斷締造了貞觀之治, 一個聽言納諫虛懷若谷奠基了開元盛世。 他們還想讓李北斗這個弟弟吃軟飯。 李北斗:我堂堂一個鹹魚,這能忍? 男孩子出門在外也要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要被封建軍事集團大頭目饞了身子。 李治:打今兒起,咱各論各的,我管你叫爸,我叫他弟兒,他管你叫
歷史 連載 11萬字
開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嶺南

開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嶺南

魂空幽夢
【無系統+權謀+輕鬆幽默+領土擴張+種田+我要做皇帝】\n一覺醒來,暖香在懷。 \n整理完記憶,楊斐整個人都懵了。\n好訊息,穿越了,還是個皇子。 \n壞訊息,是個無權無勢的廢物皇子。\n更嚴峻的是,自己剛穿越來就遭人陷害,將宰相千金推倒! \n當他費盡心機終於證明自身清白,一道聖旨又將他流放至嶺南。\n二十年後,老皇帝駕崩,新皇登基,楚王楊斐一紙檄文傳檄天下。 \n誅奸臣,清君側,奉天靖難!
歷史 連載 1萬字
我的科學時代

我的科學時代

仲淵2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這一刻,夢迴北平,五月之後,神州陸沉,山河破碎,盧溝橋的槍聲從北向南響徹華夏大地,無數鮮血染紅土壤,數不盡的悲憤填滿胸膛。 清華園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南開八里臺成為一片廢墟,國不將國,民族面臨亡國滅種之際,此恨何解? 站在北平,我捫心自問,是如小民般苟活,還是如英雄般犧牲? 這是一個黑暗而沉重的時代。 也罷,活了十幾年的小民,亦想品嚐英雄這種身份的滋味,我本學渣,可也有屬於學渣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