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晨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弘自認為這個想法是可行的,不僅能解決眼下週王室的無妄之災。而且他們兄弟聯手,也可以打壓單旗,將單氏取周的想法給他直接壓制下去。

只是,這個做法,明擺著單旗是不會同意的,而荀躒等人也會極力反對。

所以,他們這些人會從中作梗是肯定的。

長弘很清楚,為避免受其阻撓,此事必須要先於暗中進行。

於是,長弘便趁著深夜,獨身一人前往京邑。他刻意避開了大營的守軍,在靠近城池之時,脫去外衣,身著白袍,甚是顯眼,遠遠便被京邑守將發現,當即喝道:

「站住!來者何人?!」

長弘朗聲道:

「在下乃周室太史長弘,特受王上之命,前來求和!」

守將聽得此話,卻是不信,當即拉弓射箭,箭失穩穩落在了長弘的腳跟前。

而長弘卻並無懼意,繼續是朝前行走。

守將見狀,也不知該如何處置,於是便急忙讓人去叫來孫武。孫武來到城樓時,長弘已經走到了城門處,正抬頭往上看。

孫武見他確是自己一個人,身後也並沒有其他人馬的蹤跡。一番思量,卻也不敢貿然開啟城門,畢竟城防乃是如今的第一要事。雖是不見人影,但值此黑夜,也不得不小心謹慎一些。

於是,孫武便只得是讓人放下吊籃,且將長弘是給吊了上來。

長弘上得城牆後,孫武不住的將此人是上下打量了一番:

「老先生深夜至此,不知究竟是所為何事?」

長弘拱手道:

「在下週室太史長弘,想見一見李然李子明,還望將軍能夠代為通稟一聲。」

孫武對此頗為疑慮,且讓人是看住,他則是親往李然的住處通報此事。

孫武先是入屋叫醒了鴞翼,鴞翼此刻也正睡得迷迷湖湖,倒顯得有些不耐煩。

但是,當他聽到孫武說出「長弘」之名,便當即是驚醒了過來:

「長弘?」

鴞翼的反應也讓孫武是有些感到奇怪。

「哦?你也識得此人?」

鴞翼不及向孫武解釋,一邊說著,一邊立即是取了衣物就往外趕去:

「我……我這便去喚主公起來!」

鴞翼徑直入了內室,不多時,李然便也是匆忙出來。竟是連衣帶都不曾繫好,並催促孫武快點帶他去見此人。

當李然在城牆上見到長弘,忽然是跪拜在地:

「尊師在上,然在此拜見!」

原來,長弘正是李然的授業恩師。李然早年的學禮,便是由此人教授。而這一層關係,一直到李然成為洛邑典藏室史後,才來往變少了。

但李然也一直是尊師重道,不敢或忘,在周室也是每年都會多次敬拜於他。

長弘站直了身子,受了李然這一拜。

「起來吧。當年然兒你出奔王畿,為師知曉後亦是痛心疾首。只恨為時已晚,對此事也無可奈何。今日得見你安然無恙,又得譽於天下,為師心中亦是欣慰。」….

李然站起身來,雙手扶住長弘的手臂。

「多年不見,尊師已生華髮,弟子多年未曾服侍左右,實屬不該啊!」

長弘長嘆一口:

「然兒既不為王畿所容,又如何能侍奉為師?此事終究怪不得你。然兒,為師如今有要事與你相商,可否尋一偏僻之所好好聊聊!」

李然當即和長弘一起回到住所,鴞翼此時早已是安排妥當,此刻正在大門口相迎,長弘看到鴞翼,也是不由得一愣:

「鴞翼?你竟還追隨在子明的身側?」

鴞翼見長弘竟還記得自己,不由潸然淚下:

「鴞翼見過老先生……鴞翼既認其為主,自當生死相隨……」

「忠心可嘉,此乃然兒之福啊!」

李然和長弘進入內室,李然讓長弘上座,長弘在李然面前也不客套,二人坐定之後,長弘開口道:

「然兒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為師其實也時常尋人打聽,亦是頗為。之前種種,今日且不提了。如今然兒決意協助王子朝,但周室已立新君,如此說來,你我師徒之間,反倒是成了敵我了……」

「尊師此言,讓弟子汗顏,王子朝確有作亂之嫌,但新王只怕亦是受單旗挾持,幾無自主吧?所以弟子是為匡扶周室,不得不如此做。」

長弘聽罷,看起來倒也並不生氣:

「然,這便是為師不惜性命夜訪京邑的原由。有一件事然兒可曾想過?且不論王子朝目前的困境,假使他當真事成,屆時誰又能做得周王?還是說,他要弒弟篡位?仰或是如同當年平王東遷一般,再來一出二王並立?只是,如今周室本已勢微,若再行二王並立,只會更加分散周王室的力量,屆時只怕天下會更加紛亂!」

(這裡說明一下:平王東遷的時候,其實周王室是處於二王並立的局面。除了周平王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周攜王。而在當時,很可能周攜王才是公認的正統,而平王可能才是出奔在外的那一個。)

「或可效彷堯舜,行禪讓之舉?……」

長弘卻只笑了笑,直接是打斷了李然的話:

「然啊,縱是此為善舉,但恐怕也很難實現!然兒可知,新王固是受那單旗的掣制,但至少名義上乃天子身份,讓其禪位,豈不是會要引得天下人的反感?而且想那王子朝,只怕也很難容忍有這麼一個隱患在世。堯舜禪位,為上古良風,但至今早已不存一二!」

李然見長弘態度緩和,不由得問道:

「那不知尊師有何良策?」

「今日一戰,雙方死傷過甚。這般下去,受損的終將是周室,受苦的也終究是百姓。所以為師的意思,或可讓他二人且見上一面,先罷去刀兵,再共議國事。」

「當年厲王無道,受戮之後,周公和召公首開共和之制,共推共伯和代行天子之位。周公主外,召公主內。至宣王成年,周、召則共同還政於宣王!以此成就一段佳話。」….

「如今何不效彷此法?可讓天子和王子朝共同執掌朝政,各司其職。然兒許不聞‘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之理?他二人若能守望相助,互為扶持,日後又豈會有單氏攝政之危?」

(兄弟鬩……其侮:出自《詩經·小雅·棠棣》,其意為兄弟之間在家裡有可能爭鬥,但是每遇外侮總能鼎力相助。)

李然聽了長弘所言,頓時如醍醐灌頂。

「尊師此法甚妙!」

如此解局確是最好,李然當即帶著長弘面見王子朝。而王子朝在聽完長弘的話之後,亦是陷入了沉思。

此時,長弘則是更進一步道:

「殿下,此舉不僅可讓周室歸於平靜,而且殿下也可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並且還能夠讓王室擺脫單氏和劉氏對周室的掌控!周室重振,指日可待!若是二王並立,無論誰勝誰負,只怕都會兩敗俱傷啊!」

王子朝嘆息一聲。

「本宮即便是想如此,但王弟難道也願意?」

「如今天子為單旗所脅,流離失所,身不由已。他也朝思暮想著要改變如今的局面,如何不肯?」

「只是……單旗等人只怕是會從中作梗,難以成事!」

長弘澹然一笑:

「天子畢既為天下共主,他若非執意要和

殿下陣前和談,諒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的!臣亦會從旁力爭此事,只為天下大和!」

王子朝猶豫了一下。

「既如此,便有勞太史從中斡旋。本宮願和王弟和談!」

lq.

羲和晨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