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達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看得出來,天幕前的後生很喜歡這些片段,十幾段影像翻來覆去看了半個時辰。

不知道是看故事還是聽樂曲。

倒不是他沒有耐心,而是某些對話真的有點肉麻?

比如這樣的:

嬛嬛,你有個新的訂單請及時處理?

什麼訂單?

我的孤單,愛你是孤單的心事

又比如:

嬛嬛,你知道艾灸是什麼嗎?

是什麼?

愛,就是有我常煩著你

不單李世民自己,一眾朝廷大臣尬得都能人腳釦個太極宮出來。

從這些片段他也看出個大概來了,其故事大約是後世1000多年的事情。

都是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不提也罷。

在長安、洛陽百姓精神建設普遍不足的當下,這件事無疑是重磅炸彈,迅速傳播開來。

不到半天長安城就傳遍了,大胖橘的妃子與親王通姦還生下一個兒子。

當然他們肯定不敢傳當世的,於是就把這件事安在了大唐以前的一些皇帝身上。

然後,大唐以前的皇帝遭老罪了。

建安十五年,南郡。

張飛倒是無所事事,聽得多了也學會了哼一兩句。

沒心沒肺,活得不累。

反正天塌下有大哥二哥軍師他們頂著。

不久,畫面一轉。

【東北網友:他從來都不是死板的山,只是不為我譁然而已】

【爾濱什麼都知道】

【他知道中央大街地滑,他知道這厚厚的門簾會扇人嘴巴子,他也知道烤好的紅薯直接吃燙嘴】

【所以他在中央大街的臺階上鋪上了地攤】

【將厚厚的門簾綁了起來】

【也貼心的為他們掰開紅薯送上勺子】

【他知道帶皮的甘蔗不好咬,他知道之前的文創冰箱貼太過小兒科】

【他也知道大家喜歡放煙花喜歡看老虎】

【所以他將甘蔗削皮切片裝盒,他把冰箱貼做成流沙還有AR】

【他不是不知道,他只是不為我做罷了】

【爾濱,我曾經為你摔過的屁股蹲,不提也罷】

建安年間,鄴城。

二十三歲的曹丕忽然想起了自己在老家種的那片甘蔗。

他喜歡吃甜的,前年隨軍路過老家,在老家閒的無事的時候就隨手種了半畝的甘蔗。

為此還專門寫詩炫耀過。

當然啦,甘蔗於他而言不僅是甜食,還是比武用的武器,打架時賊好用。

不知道這些甘蔗現在怎麼樣了?

話說切片吃會更好吃嗎?

南郡,張飛無情吐槽:“甘蔗還要切片?這後世人也忒嬌貴了”。

眾人對視一眼,前面大街鋪地毯,將門簾綁起來還屬於可理解範疇,甘蔗切片真的令人震驚。

貞觀年間,長安城。

一些酒樓、青樓掌櫃反而深以為然。

不過更讓人好奇的是,這爾濱到底是對誰獻殷勤了。

《甘蔗切片,屬於震驚南方人的程度了》

《我以為你是武將出身不大會疼人,又想著南方姑娘的溫柔賢淑我恐怕比不上》

《我母親當年三船五車的嫁妝嫁誰不是嫁》

不少紅塵女子本是罪臣之後,識得些字。

看著天幕的評論,竟也有些傷感。

甘棠抿唇,紅塵女子從良嫁人,若僅是些許委屈,恐怕都是燒高香了。

江湖之大不由人,紅塵之中不饒人。

《鍋包肉剪塊,那些年我被捅破的上牙床算什麼》

《算你脆皮》

《3天60億啊!!!你別說鋪地毯了,把甘蔗嚼碎餵你嘴裡我都願意》

想得倒美!

《我就問,如果富婆3天為你花了60億,她說豆腐腦放糖你放不放?她說甘蔗切片你切不切?3天60億啊,那是60億!!!》

李世民不敢置信的揉眼:多少???

“大家,還請注意龍體!”房玄齡眼疾手快扶著快趔趄摔倒的他。

李世民不理,確認無誤,3天花了60億?

作為最瞭解大唐的男人,他知道:就算是讓全國錢監開足馬力,3天也鑄不出來60億開元通寶啊。

漢末南郡。

一眾人腦門冒出一堆問號。

龐統、諸葛亮算是明白了大漢和後世的巨大國力差距,都死心了。

一生顛沛流離、窮出心裡陰影的劉備內心不知道多酸,曹操感覺自己的蓋澆飯也不香了。

不是,這國和國差距這麼大的麼?

洪武年間,金陵城。

縱使沒親眼看到,光是聽這個數字都讓朱元璋眼紅不已。

到處都要花錢啊!

北伐要錢、分封將士要錢、建宮殿要錢、建官學要錢。

還要花錢養手下那幫貪官庸吏!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民間,許多做生意的掌櫃都眼熱極了,那可是潑天的富貴啊。

不說60億,隨便喝點湯都是下輩子吃喝不愁了。

為了潑天的富貴,切片怎麼了?誰攔我削誰!

《身位南方人,甘蔗切片是否過於寵溺了?》

天幕畫面一遍,開頭是有人在魚肚子裡發現一張紙條。

【2024年最甜的瓜莫過於魚肚子裡的紙條了。】

【Americarise,Trumpking】

元狩年間,劉徹望著天幕,感覺有被內涵到。

因為上一次魚肚子裡發現紙條,最終得利的他們劉家。

漢末,南郡。

眾人對視一眼,大老美家要內亂了?

洪武年間,一眾人正襟危坐,表情嚴肅。

其下一眾大臣更是大氣不敢出。

所謂的魚肚子裡的紙條,他們當然知道說的是《陳涉世家》的小把戲。

把戲雖小,最終卻能把秦王拉下馬。

【這兩天大老美有點家務事,簡單來說呢。】

【就是得州高呼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然後另外25個州群起而應之,大有瓜天下之豐腴的意思】

……

黨爭!

貞觀年間,長安城,李孝恭、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高士廉、蕭瑀等一眾重臣面面相覷。

話題太敏感,所以大家都避而不談。

洪武年間的金陵城也是如此。

如果票選古代對大臣下手最黑的帝王,朱元璋絕對當之無愧。

所以可沒有幾個人敢在這種時候去觸黴頭。

漢末,南郡反而是暢所欲言。

選舉是什麼?

這未來一國之主竟是透過選舉產生?人人都能投票參與?

不,一國之主應該是一個黨眾。

這種體制聞所未聞!

太過震撼,也讓人擔憂和恐懼。

這種體制會帶來無盡的黨派鬥爭、內耗,眼下大老美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其好處,透過這種方式是否能選出為國為民的執政黨派?

四年一任,縱使上任者昏庸無道,那也能將危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

諸葛亮搖搖頭,不敢再去想。

大漢走到今天,不就是黃巾叛亂、黨爭之禍才造成的嗎?

按選舉制的演算法,那大漢豈是劉氏一家之天下?

許都的天子還算天子嗎?

法統合理性還存在嗎?主公的漢室宗親身份豈不是

龐統看了一眼諸葛亮,欲言又止。

鄴城,以潁川為代表的一眾文臣則是對視一眼,都義正言辭批駁一番。

雖然都城還是許昌,但荀彧、荀攸等人心知,主公定都之地一直是鄴城,冀州鄴城。

而非豫州潁川郡的許昌。

而後隨著天幕的講解,眾人也稍微瞭解了阿美莉卡的兩黨爭端。

……

長安城,李世民一個頭兩個大。

這種前排近距離吃瓜笑看人家內亂還是第一次,若大唐有類似的隱患也可以早知早根除,但後世中的那些制度讓他覺得有些不妙。

可別瓜沒吃到,自家起火了。

現在他才恍然大悟,後世的中國恐怕也是這種制度。

而這,是他最不願看到的事情。

天幕波及甚廣,若是大唐境內有人有樣學樣

這是他今後都至為頭痛的一件事。

這就解釋得通後世之人為什麼不忌諱皇帝和皇室了,他們壓根沒有。

一眾大臣誰也不知道別人想什麼,只能控制自己的小嘴別叭叭,其中可能也不乏一些“我也行”的人。

《懂王不得去黃石公園砍條小白蛇嗎[狗頭]》

《我是一隻會說話的狐狸,請問懂王啥時候來黃石公園啊[狗頭]》

漢末,南郡。

看那個桃子形狀符號旁邊的數字,劉備知道那是代表認可此番話語。

這動不動幾萬的數字令劉備哭笑不得,這後世怎麼是個人就知道這個典故的

《帝星搖曳熒惑高,忽有州長夜磨刀;二十六州齊發難,密西西比怒興濤;太平洋上修真我,白宮底下悟道果;密西西比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胡說,明明是密西西比河裡挖出個石像[狗頭]》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密西西比河》

洪武年間,朱元璋覺得冒昧極了,會不會聊天啊你!

杭州,羅貫中眼睛一亮,這不是老師水滸傳裡的詩句嗎。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異族犯邊,剛成狀元的我領兵出征

異族犯邊,剛成狀元的我領兵出征

軍魂寒鳥
聖人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穿越古代,食不果腹還要養家何其之難? 梁安只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可…… 國勢艱難以錢財納貢何其可悲? 民眾生活在虛假的盛世當中,當外族鐵蹄南下牧馬,西夷南蠻劫掠邊疆百姓何往? 少年本布衣,不入朝堂分君優,既入朝堂,定當重定天下大事。 不
歷史 連載 38萬字
你們都追女主?那女魔頭我寵上天

你們都追女主?那女魔頭我寵上天

品茗
【甜寵】+【單女主】+【治癒】+【雙向奔赴】+【日常】+【江湖】 洛珩穿越女頻小與書中大反派女魔頭締結天定姻緣。 他秉燭夜讀,她紅袖添香。 他懸樑刺股,她素手調羹。 她翩躚而舞,他撫琴和之。 她風華絕代,他君子好逑。 他誓要用最大的溫柔,撫平她心中的創傷。 一年後。 主角團找上門來。 面對咄咄逼人,誓要“斬邪除魔”的主角團。 這一次,洛珩絕不會再說“娘子快跑”,而是……娘子,我們一起上!
歷史 連載 39萬字
大盛儒商

大盛儒商

萌某人
【架空歷史】+【搞錢】+【殺伐果斷】+【打臉】 年輕有為的商業巨擘穿越到架空時代成為了一名人人都可以欺負的下人,甚至還要被迫替自己家惹禍多端的大少爺背鍋充軍? 這不妥妥的黑鍋俠嗎? 不成! 來此一遭,我要拾起之前丟失的尊嚴! 白手起家,就讓我在今天掀起工業革命的浪潮! 看我如何從小小一個白丁,成為人人敬仰的商場巨鱷,以一己之力攪動大盛這潭渾水!
歷史 連載 56萬字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風簾翠幕
昏迷醒來,穿越成一代悲催皇帝漢獻帝,董卓火焚洛陽,挾帝西遷,袁紹、曹操、孫堅割據一方,群雄逐鹿,皆欲挾天子以令諸侯。 亂世之下,皇帝不過是玩物,但是現在他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安車謀定天下計,帛書收歸老臣心! 收西域,並身毒,驅虎吞狼定中原;逐匈奴,破鮮卑,十年礪銳遂一統。 用堅船利炮,開啟歐羅巴的大門,發現新大陸,建立大漢殖民地,成就日不落大漢帝國!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