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鮮的李留在了北京,仍是暫居於會同館。

要了解新設邊市的事情,得找禮交部外貿司。如今的外貿司總司,是擔任過交趾宣交使的田汝成。

這外貿司,如今已是大明禮交部最“富裕”的一個部門。因為邊市和市舶司當中,大明企業和民間公司、商行出去再回來,禮交部不管。然而外邦得到了大明禮交部外交司堪合後主動來大明的商隊、船隊,則要外貿司出面。

那些不想冒險離開大明疆土的大明商人,則自然像過去巴結著織造局一樣,巴結外貿司派駐各邊市、各市舶司的主事。

田汝成就坐著外貿司總司這個位置。領外貿司事的右侍郎外,田汝成就是外貿司日常事務的第一人。

但他現在並不敢放肆。

當初在交趾收了莫登庸不少好處,他上的奏疏其實不合陛下與朝中重臣對交趾的方略。

在那裡呆了許久之後被王學益接任,回到大明的他升到了正四品的位置。

出仕剛剛八年多已經是正四品,在不少人眼中已經很不錯了。

這其中不乏他願意遠赴交趾的原因。

但是,這明顯不是更好的路徑。

不歷州縣不擬臺閣,他寧願仍舊只是從四品,到哪個府先做一下府令。

州縣只是概指,意思是至少要有普通的府、省轄州或府轄州、縣一級幾個主要官員、最好是主政官員的任職履歷。

現在已經是正四品,如果再要外放,那就必須要去爭一府之尊的知府位置。

且不說好不好爭,就算能做,同樣還是正四品,要繼續在這個品級呆上數年時間。

田汝成是嘉靖五年的進士,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機會多多的時代,他還是有大志向的,畢竟現在才剛剛三十一歲。

於是知道了李是“奉旨”先留在天朝,瞭解邊市和外貿事後,田汝成對這件事很敏感。

去過交趾一趟,有得有失,田汝成早已明白禮交部底下的外交司和外貿司,其實都是為了大明經略外藩而服務的。

陛下絕對不會做與這個目的無關的事。

這一回,他先做了許多準備。因為他已經明白,陛下哪怕有用意,也需要先了解清楚李這個人的能力、性格。

因此他每天都會花時間與李見上一面,而且大多是在放值之後。白天,是遼東分司的郎中向李講解政策。晚上,田汝成還特地關懷。

只半個月時間,兩人已經可以一起在青樓酒肆把酒言歡了。

“鳴治兄與我乃是同科。”田汝成感慨地說道,“都是當時一起去藩國赴任宣交使的,他如今還在你們國度。一眨眼,數年未見了。”

他說的就是龔用卿。

看一看,相比起來,龔用卿仍是正五品,田汝成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更不能計較的,則是另一人。

“靖邊侯知道嗎?”田汝成眼神複雜,“嘉靖五年那一科,如今以靖邊侯為最。爵銜不論,官品正兒。先督三邊,再督河套。海安君吶,你誇讚我,那是令我慚愧不已了。”

李一直記著金祺那一跪,記得他的請求:想方設法留在大明。

這本來也是李的意願,他非常恐懼於回到朝鮮之後的王儲之爭。

“田總司在交趾立功,那也是一等一的人物。天朝上國英傑輩出,不才歎為觀止。”李一臉誠懇,“我與田總司相見恨晚,實不願不久之後就要拜別歸國,更不知將來何時能再見面了。”

田汝成心頭一動,嘴裡卻開著玩笑:“殿下在朝鮮乃是王子之尊,竟能因不捨區區而不願歸國?莫要說笑了。”

李一聲長嘆:“田總司既和龔欽使是故交,豈會不知鄙國大事?實不相瞞,我雖為王子,卻有殺身大禍啊。父王年齡漸長,王儲之爭已成水火之勢。我那兄長已……”

說著說著,李抹了抹淚。

田汝成這段時間以來還是第一次見他表露這樣的情緒,說出這樣敏感的事情。

如果李不是根本只為惜身、不顧朝鮮利益的王子,那便是他明知不該自曝朝鮮憂患、仍然要點出來他想留在大明應對王儲之爭。

田汝成忽然抓住了一些線索,那就是李的身份。

本是庶次子,但庶長子已被賜死。王世子則是唯一嫡子,又非如今的朝鮮王后所出。

若是朝鮮王世子沒了,那就是李為眾王子之長了。同為庶子,自是居長者繼承王位。

而如果大明要支援李,那麼更是能用國王冊封這件事做文章,一如田汝成在交趾時莫登庸想做的事情一樣。

“殿下言重了。”田汝成嘴上安慰著他,“陛下既然欣賞你,又以邊貿重事盼殿下歸國之後能讓朝鮮與大明多通有無,殿下有這重任為倚仗,又何須擔憂這些?我雖與殿下一見如故,半因殿下性情,另外一半,也盼殿下歸國之後把兩國貿易主持好啊。我如今,可是在外貿司任職吶。”

田汝成像是開玩笑一般,繼續試探李的態度。

李卻堅決地搖了搖頭:“我到天朝國都這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傾慕大明文教。皇帝陛下天恩浩蕩,允鄙國可選士子入國子監進學。我有心留在大明求學,不知田總司可否代為奏請?”

田汝成愣了愣:“那邊貿之事,朝鮮何人主持?”

“鄙國正使金祺,田總司也見過。蒙皇帝陛下聖恩,準於九連城專開朝鮮邊市,金修撰攜功歸國,大約另有任用。這邊貿事,我所瞭解的,可修書回奏父王,父王自然會安排好主持之人,豈會誤了田總司差使?”

李說完這些,再次表達態度:“天朝地大物博,這邊貿之利何其重,我豈能主持?那不是更引人注目嗎?田總司有所不知,我少年時也是激揚灑脫之人,如今謹慎不已,全因王儲之爭吶!”

田汝成想起朝臣間這些天隱隱傳的東宮開府建衙之事,參策們大多面色凝重。圍繞大位的任何事情,確實敏感又可怕。

“怪不得與殿下一見如故,原來殿下本來也是直率之人。”田汝成向他勸酒,“也罷。只是這入國子監進修之事,如今卻是文教部在管了。殿下又是外藩王子,禮交部不能置身事外。這樣,明日我先報予尚書大人,再聽他老人家怎麼說吧。”

“多謝田總司!”

田汝成第二天一早到了禮交部衙門,就去找劉龍。

而後便得到回報,劉龍正與御書房伴讀學士李開先相談,要他稍候。

田汝成這一候,就候了半個多時辰。

不得不說,御書房伴讀學士還是令人豔羨。這李開先平日裡玩心更重,但一朝被點入御書房,哪怕之前只是正六品的戶部主事,劉龍也絲毫不能怠慢他。

他還矮自己一科,想必在御書房中呆上三五年後,也是一飛沖天的人物吧,真不知道陛下看中了他哪一點。

見到李開先出來,田汝成卻也不敢怠慢,站了起來行禮:“李伴讀。”

“見過田總司。”李開先回了一禮,而後忽然開口,“有一事,正想拜託田總司。”

田汝成頗為意外:“不敢,李伴讀請講。”

李開先笑著說道:“陛下有意在京城辦一個棋聖盃,欲邀諸外藩國手過來一較高下。田總司到過交趾,又正教習朝鮮王子邊貿事。不知交趾、朝鮮,有沒有這等象棋、圍棋國手?”

田汝成聽得愣了:“棋聖盃?”

“正是。要鑄一金盃銘刻榮耀,賜予魁首,名列前三者更有賞格。”李開先認真說道,“大明自然不乏高人,但陛下之意,是要讓諸藩國也遣人來參賽。此後更要定期舉辦,所以這第一屆,便最好多些外藩高人來我大明。”

“我在交趾時,倒也知道那裡有不少人也喜好棋藝。”田汝成不是很理解,“然偏遠小國,縱有二三人稍有心得,如何能與我大明國手爭鋒?”

說完他就反應了過來,立刻繼續說:“既是陛下旨意,那我自然先去信交趾,也問問海安君。”

從無到有的籌備過程,李開先自然是先採取邀請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由皇帝去旨各國國主,令他們遴選高人遠赴大明參賽。

於是李開先說道:“有勞了。還請田總司放在心上,陛下此舉,非為宣威。前來參賽者,縱然不能名列前茅,但人人都能有陛下御書,以資勉勵。”

田汝成瞪大了眼睛:來大明一趟,下下棋,就能有陛下手書相贈?

這可是大明皇帝的墨寶,帶回他們那些蕞爾小國,那是足可傳家的寶貝!

懷著許多疑問,見到了劉龍之後他還在暈乎:“大人,李伴讀所說的事到底……”

“此事關乎國計!禮交部、文教部都配合著辦便是。”劉龍擔任一部之首久了,崔元也不再提醒他什麼了,官威也漸漸往上漲,“伱過來是有何事稟報?”

“哦,是朝鮮國主之子李……”

田汝成轉述了一下李的請求,也說了說他提到的險境和他的態度。

“大人,下官瞧著,這李確實想要就此留在大明。”田汝成試探了一下,“只是他以外藩國主之子的身份,想入國子監的話,就算陛下能恩准,還要問問朝鮮國主的意思吧?”

劉龍沉吟片刻,隨後就開了口:“你回去告訴他,就說本官的意思,若不得其父首肯,倒顯得我天朝也強留他在大明、插手朝鮮王儲之爭一般。既然是他不想回去,就要他先去信,請他父親主動上表奏請。禮交部收到了奏請,這才能幫他辦這件事。”

“……只怕他不敢。若如此,豈非顯得他想久留大明,結交外援?朝鮮國主若不喜,召他歸國,那他就大禍臨頭了。”

劉龍笑了笑:“避禍也好,心存大志也好,他想要如願,豈能一點險都不願冒?總之,幫他一把是沒問題的,但他若不值得幫,沒那個能耐,陛下何須貽人話柄?他們在朝鮮縱然爭得你死我活,新主登位,陛下仍舊是看其恭順與否,再定奪冊封誥命之事,哪裡用得著提前算計什麼、扶持誰?”

田汝成心想其實大概就是這回事吧?劉龍的話就表明了皇帝暫留李在大明的用意。

只不過話也沒錯。雖然是有意看看這李能不能用,但也不能很明顯地偏倚他,搞得大明對上一個朝鮮還需要故意玩什麼陰謀。

但若是朝鮮國主自己上表奏請,那則是他心裡另有一番考量。大明皇帝準了,那便是從其所請,恩典是給朝鮮國主的。

在那之前,大明皇帝當然是不知情的了。

田汝成得到了明確的資訊,自然回去轉告李。

而李便開始猶豫不決了。且不說他父王的態度,朝中的世子派,會願意他這個王世子之外身份最敏感的王子就此留在大明?

只怕會給他安上一個結交大明、意欲帶領明軍入朝奪位的罪名!

李思來想去,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金祺之上。

他說過,希望李想辦法留在大明的,他應該會說服他父親的吧?

金安老,也是世子派的,金祺到底要怎麼說服他父親?

田汝成對他嘆著氣:“若是朝鮮王室父子和睦、兄友弟恭,殿下倒不必如此為難。不如這樣,如今另有一事,陛下有意辦一個棋賽,殿下以此事為引,先探問一下態度……”

如果朝鮮真的能派出幾人到大明來,那麼李本就在大明,至少是可以先順利成章在這裡代表朝鮮國主勉勵朝鮮“國手”爭光而歸的。

這樣的話,又能在大明多留一些時日。

而這段時間裡,想必他提到的那個金祺也會給他一些準信。

李這邊在為他自己的將來而想方設法,而這個時間,張白圭小朋友在他父親的陪伴下,坐著費懋中專門安排的馬車正在北上。

離北京越近,張白圭父子也如同當初那些到北京來賀壽的外使一般,驚歎於大明新的直道。

這還是張白圭第一次離開荊州府,而一去就要去這麼遠。

他根本不知道皇帝要見他的用意,因為他只知道那大官說,皇帝想親自考考他。

張白圭很想一路上也多溫習一下功課,但車窗外、驛館外實在太吸引人了。

而在真定府的驛館留宿時,夜裡又聽見喧鬧。快馬來,快馬走,只留下被替換下來休息的急遞鋪體系中的年輕人喝著茶在那裡誇耀。

“南洋大捷!區區西洋紅毛鬼,一敗再敗!這一次,是他們舉國之力攻來,徹底敗在了南洋。西洋大戰船俘獲七艘,小戰船十五艘,那葡萄牙舉國兵力這次折了一半!”

“一半是多少?”

“也就五六千吧,死的死,擒的擒。”

“咦——彈丸小國,舉國兵力也只過萬?”

北征大捷後,來往官紳、商旅、僕從,對於這種“大捷”像是已經脫敏了。

相反,他們笑談的卻是另外的主題。

“竟是萬壽聖節之前的事,可惜相距萬里之遙,靖海伯沒趕上好時候啊。若能早一點,說不定閱兵封賞大典上,還能多一個侯爵呢。”

“這也是命啊。”

“依我看吶,陛下不吝勞師遠征,對那南洋也是著緊的。如今靖海伯先奪馬六甲,設了南洋都護府,又設伏連敗紅毛鬼子遠征大軍,功勞也不小。辛掌櫃,你們雖不跑船,但聽說跑船的這些年白花花的銀子水一般賺回來?”

“豈有那般輕易?回來了,自然是有賺的。可海上風高浪急,若是翻了船,那是血本無歸,哪像我們就在大明陸上行商安穩?”

“說得也是,那是搏命錢……”

張白圭在驛館的飯廳吃東西時,就這麼瞪著眼睛聽其他形形色色的人議論著。

對他來說,都很新奇。

而其他人看他們這一行人,既有幼童,又有官府裡的衙差,只以為是哪戶官宦人家,一時倒無人冒失地上前攀談。

當然了,張白圭的父親也得到了叮囑,路上最好不要誇耀,免得生出事端,壞了這樁機緣。

他們在這裡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時,來自南洋最新的訊息就已經到了京城。

朱厚熜一醒來就得到了這個好訊息,一時懷疑自己當真是氣運加身了。

歷史書上,葡萄牙在這個時期那麼名聲赫赫,怎麼會派出這麼些寶貝到亞洲?

胡安就不說了,好歹是戰敗之後被阿方索攛掇的。

這恩裡克人傻也就不說了,沒來過亞洲的,認知落後也情有可原。

但其他那些遠征艦隊的將領、兵卒,就能這麼傻呵呵地被胡安騙得團團轉,分兩波送掉葡萄牙的艦隊底子?

元氣大傷都不足以形容葡萄牙這次的損失。

朱厚熜有點心熱起來:若昂三世這回總該低頭了吧?

他肯不肯捨得這麼多年積攢的白銀,用低頭換一個繼續壟斷這條海上商路利益的機會?

也許阿方索還真是對的,他更理解到東方冒險的這些人圖的是什麼。

正因為是利益趨勢,所以一旦情勢不利,才更容易被說動吧?

哪怕那些將領也是。

說得不好聽一點,歐洲貴族對王室的所謂忠誠,比那些日本家臣對家主的死忠差遠了。

朱厚熜眼裡很亮:“召趙俊班師回朝!”

大明海師雖然是在各種有利條件下擊敗了葡萄牙遠征艦隊,但有了這次歷練,就是時候做更多的準備了。

對日本絕貢已多年,他們各自“村戰”,有力量的不願折損於大明海防道,現在是透過朝鮮做個“轉口貿易”。

而這次“棋聖盃”,則不妨給他們開個口子,來一個“圍棋外交”。

沒統一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找到合適的跳板!

剛回到漢城的金祺不知道大明皇帝的目光已經盯到更遠的地方了,他斬釘截鐵地告訴父親:“大明天子盯上了朝鮮!”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冰水中的魚
身為寡婦村的未來扛把子,死了一回的李然只想不顧一切的好好活下去,找個貌美聽話的相公,生養幾個小崽兒。 她相信憑藉自己日後無與倫比的大長腿,以及英俊到人神共憤的臉蛋,定能找到好看的相公。畢竟每每看到自己俊美無雙的容顏,自己都會陷入痴迷。 但是因為她那死於造反的渣爹,她只能被迫戴著面具。 直到有一天,一個白麵小郎君無意掀開了他的面具,瞬間露出震驚的神色。 小郎君告訴自己他叫扶蘇,還帶自己去見了他的父親
歷史 連載 2萬字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燕麥葉
妻子蕭傲玉凱旋歸來,榮耀加身,林徹歡喜相迎,卻不料第一句話,她便提出了和離。 “林徹,如今我乃皇上欽封玲瓏上將,你配不上我了,好聚好散吧。”林徹笑了,四年來的所有付出,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 他轉身離去,龍歸朝廷,整頓朝綱,誅殺奸佞,國之大昌!蕭傲玉苦苦哀求:“林徹……不,皇上,我錯了,你不是最愛我了嗎,我們回到以前吧……”林徹:“來人,趕出去……”
歷史 連載 1萬字
貴妃娘娘千秋

貴妃娘娘千秋

年年雪在
野心勃勃美豔娘娘vs高深莫測帝王 甜爽型宮鬥,後期專寵。 【文案】 孟緒是忠烈之後,生得面若桃夭、豔光熾盛。 可惜同她有婚約的公子一心愛慕她的妹妹,孟緒主動解了婚約,卻一朝成了貴女中的笑話。 然而,只不到兩月的功夫,竟又傳出孟緒將被禮聘入宮的訊息。 天子風儀,區區官家公子何能及也? 這是誰看不上誰? 當孟緒踏過繁春的御道,走進梁宮的時候,沒有人不為之側目。 所有人都在猜,她究竟為何而來。 連這世間
歷史 完結 1萬字
手藝

手藝

季武長空
總會有一些人,生活在為人不知的地方,做著數千年傳下來的手藝,幾百年如一日,默默無聞......
歷史 連載 3萬字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老筆輕談
諜戰融入點點滴滴生活,是人情世故,是兒女情長,是油鹽醬醋,是刀尖行走,是金錢擺弄,是百人百相。 千金棄筆從戎,英雄將軍斷劍,貪婪贓官吞金……統計局,如同縮小世界,權力,智慧,慾望,博弈。 有欺上瞞下,孤立合群,互相猜忌,左右逢源,提心吊膽。有紙醉金迷,蝶浪蜂狂,鶯欺燕妒,妾姬撒潑……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