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之前的高麗王朝,漢城只是小三京之一,斷斷續續成為都城過。

這裡穩定成為都城,還是李成桂開創了朝鮮王朝之後。他在這裡大興土木,營建了宮殿、宗廟、社稷、兩班衙署、道路,正式遷都於此,並改漢陽為漢城。

十一月的漢城已經入冬,這裡一貫比較冷。

金安老本來心情很好。兒子還朝後,帶回了三大功勞。

一是大明天子有了筆墨為證,重修《大明會典》時必定正朝鮮宗系之誤。二是在九連城專開對朝邊市,擴大貿易量。三是允朝鮮每三年選五人去大明求學,這對金安老獲得士林派的支援來說很重要。

李懌大喜,金安老和金祺都獲得了誇獎。

然後回到府中,金祺的這個話卻讓金安老大吃一驚,頓時脊背發涼,屋中炭火也無法驅寒。

大明天子盯上了朝鮮?

這句話勾勒出了一個畫面:一舉拔掉整個蒙元右翼的實地、逼得俺答造反奪了汗位遠遁避戰的大明天子,宛如坐在高空巨大寶座之上的神明,他淡漠而輕蔑的好戰目光投在朝鮮這邊嗎?

“為什麼這麼說?”金安老頓時追問,“在殿上,怎麼沒有提醒王上?”

“是兒子的判斷!”金祺急忙回答,“怎麼敢胡亂對王上說?”

他對金安老就比對李坦白多了,把朱厚熜見他們時問的每一個問題、順序、反應,都詳細介紹了一遍。

包括他對李說的那些話。

金祺最後才說道:“兒子在北京,見到了交趾北宣尉司莫朝篡位之臣莫登庸的孫子,也見到了交趾南宣尉司黎朝重臣阮淦的女婿鄭檢。父親,交趾就是例子!”

金家在朝鮮是世代官宦、狀元之家。

金安老的五世祖金濤在高麗朝末年中了大明進士就不說了,金安老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金、父親均在朝為官,叔父更是在如今李懌朝中官拜領議政過。

而不僅金安老本人是朝鮮狀元出身,他的父親、叔父、岳父、連襟,都是朝鮮狀元。

按理說,有士林派的淵源,金安老本應是一個士林派才對。然而朝鮮雖小,權爭卻更復雜。己卯士禍後,章敬王后所生的孝惠公主下嫁金安老之子、金祺的弟弟,金安老就與生母同樣是章敬王后的王世子有了一層關聯。

到後來,他更是以世子勢孤、只有他出山才能輔翼東宮,終於在四年前復出、擔任了漢城府通判。

這個時候,金安老擔任的是吏曹判書,這是掌管朝鮮官場人事權的官職,可以看做是大明以前的吏部尚書。

金安老正在積極運作拜相,成為朝鮮議政府的右議政。

在這樣的家庭出生、成長,金祺顯然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不僅他,他那個弟弟、他的弟媳孝惠公主,都為金安老的復出做了許多事情。

現在,他的弟弟和孝惠公主都在金安老復出的當年病逝了,金祺憂心忡忡:“王后已有身孕,若誕下王子,小尹兄弟絕對要與大尹兄弟還有父親爭鋒。若生下來是公主,小尹兄弟知道王后待世子甚薄,他們也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如今大明皇帝欣賞海安君,將他暫留大明,士林派想扳倒父親和外戚,一定會想方設法扶助海安君。”

金安老臉上神色凝重,緩緩點了點頭。

金祺分析得很有道理,他金安老以輔翼東宮自居,暫時既有世子的親舅舅這個臂助,又有出身士林派、與士林派的一些淵源。

若是如今的文定王后沒有身孕,那她也會站在自己這邊。不管她是不是對世子比較冷淡,終歸是名份上的王后、母親。

但現在,文定王后有身孕了。

暗流洶湧的形勢面前,金祺說道:“大明皇帝對朝鮮情勢一清二楚。王儲之爭近在眼前,王上猜忌父親權重,士林派靜待機會,外戚也在爭權。而大明呢?父親,那宣交使,那大明商隊,都不尋常!福城君被廢、被賜死,這是大事,大明皇帝知曉並不奇怪。但是王后剛有身孕,他必定也知曉,不然不會留下海安君,還說出‘人倫大禍’這樣的話!”

金安老緩緩地端起了杯子,想喝口熱茶。

潤了潤口舌,暖了暖脾胃,他才澀聲說道:“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強盛時,總會打這裡的主意。但除了千年前,又有哪朝哪代真能吞下這裡?”

“若像交趾一般,因王儲之爭,分而冊封南北兩王呢?”金祺先說了一個可能性,又說另一個事實,“大明皇帝萬壽大典前日,閱兵、封賞。四位國公啊!如今大明兵力強盛,文臣武將都渴盼功勞,大明天子更是雄心勃勃,開疆拓土之意毫無遮掩。宗系正源、邊市、進學等恩,也大有麻痺朝鮮、蒐羅訊息、培養叛臣之意!”

金安老盯著自己這兒子,緩緩問道:“那你只與為父先商議,是認為該怎麼辦?”

“兒子不知道。”金祺表情苦澀,“兒子在大明,來回路途上,在京城,這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只看到大明如今太強大了。王上反正,是得勳舊之助,而後為穩固大權,花了十餘年才啟用士林派把勳舊權臣壓了下去。如今,大明國力正是強盛之時,朝鮮勳臣武將則是疲弱之時。”

他抬頭看著父親:“父親還能再去結交勳舊嗎?若如此,王上又會多忌憚父親多少?士林派又將多警惕父親多少?”

“……我輔翼東宮,沒有退路。”

金安老內心贊同兒子對大明天子的判斷,但大明會怎麼做呢?

他只能先分析自己的處境,而後繼續說道:“王上忌憚我急著扶世子逼他內禪,可大小尹都各有心思,我只能繼續向前,先掌握議政府。到那個時候,王上又會擔憂我權柄更大,王后又已生產,是男是女有了定論。若生下王子,為父和大尹已有商議,當奏請王上廢后,以免儲君不穩。”

金祺大驚失色:“廢后?”

金安老長嘆一聲:“別無他法。若當真生下王子,王后、小尹兄弟與士林派,必定合流。若是我們勢均力敵,王上不安之餘,或會重新倚重勳舊,一舉撲殺我們。”

金祺這才知道真正的局勢已經兇險到這種程度。

說到底,李懌並不具備十分強悍的手腕,一直只是輪流倚重一些人,削弱了舊的,再用更新一派勢力削弱當前的。

先是倚重勳舊在反正多位後坐穩位置,又倚重士林派削弱勳舊。等士林派太強了之後,又重新倚靠勳舊搞出士禍。

搞到現在,是倚重外戚、有國戚和士林派雙重身份的金安老、以保護王世子的名義再繼續削弱勳舊派和士林派。

搞來搞去,朝中權爭錯綜複雜,朝鮮則越來越疲弱。

到如今,他反倒仍不能穩穩控制住朝政。

金祺回想起在大明的經歷,只覺得那個還不到三十歲的大明天子實在強悍得不像話。大明的重臣,不論身居何位、權柄多大,在那個皇帝面前都得服服帖帖。

金安老見兒子沉默不語,凝重地問道:“為父把這等機密盤算先說與你聽了,你這一路上,自然已有計較。若大明當真對朝鮮虎視眈眈,依伱之見,我們金家該當如何?”

金祺跪了下來,悲痛地說道:“若無大明在旁虎視眈眈,父親行此計,絕無僥倖!”

金安老沒有動怒,他知道兒子說的是實話。

除非李懌肯內禪,讓王世子快些登位,那樣的話王世子還能感念他的恩情。只要金安老不是太過分,他至少需要暫時依賴金安老和大尹把王位坐穩。

但李懌肯內禪嗎?他自然是不肯的。既然如此,就一定會想辦法削弱東宮的力量。

金安老首當其衝,確實不可能有僥倖。

現在聽到金祺這麼說,金安老沉默片刻,壓低了聲音:“莫非你是想勸為父效仿莫登庸?”

金祺連連磕頭,卻不言語。

金安老一口一口地喝著熱茶,許久之後才開口:“而你則與為父劃清界限,大義滅親,轉與士林派扶助海安君?若大明是要在朝鮮再行交趾之計,則為父可得冊封,你則輔佐海安君?若大明是要助海安君奪回朝鮮,你是功臣,金家不至於斷絕?”

莫登庸是篡位之臣,但最後還是得到了大明的承認。

知子莫若父,金安老說出了兒子心中的打算。

“……不急,再等等,至少等到王后誕下孩子來。”金安老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不能急……”

在朝鮮的王宮裡,文定王后幾乎是在小尹兄弟全力的保護下養著胎。

如果生下了王子,又必須得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護好孩子。

因為小尹兄弟很明確地說了:尹任必使力士加害,宜謹護避禍。

而朝鮮的國主李懌,則依舊在王宮中玩樂。

他本就喜歡玩樂,如今金祺帶回了好訊息,更有理由飲樂。

他還很喜歡雜術,很多奇人、通曉風水地理和命數的術士被他召到王宮。

在平衡朝臣權力、私生活方面,他堪稱一個低配版的嘉靖。

但段位不在一個檔次,因此他經常寄希望於命數。

現在他就問自己十分信重的術士趙倫:“今日喜訊連連,你再算一卦,王后能否為孤再添一子?”

他希望那是個兒子。

李懌當然不缺兒子,他缺的是在如今情況下激化矛盾、讓他能夠再有理由換一批重臣的兒子。

對於大明天子欣賞他的另一個兒子,李懌也很開心。

不是因為自己的兒子被人欣賞而開心,是因為這個兒子也會為朝局帶來一些變化。

這個時候,李寫回朝鮮的信件還在路上。

但李懌已經安排了下去,讓士林派殘存的一些人選出五個人來送去大明。

他們選的人,金安老、尹任、尹元衡他們,肯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那就又會爭一爭。

至於邊市……可以效仿大明皇帝用勳臣之後去做生意。給他們利益,有了錢,萬一真面對他們的逼宮,那麼勳舊也可以再用一用。

趙倫算了一卦,隨後便向李懌道喜:“卦象所示,陛下命中還有子嗣。臣為陛下賀!”

“好!來人,賜大明銀元十枚!”

金祺還是很不錯的,除了大明皇帝賞的寶票,大明那些精美的銀元、通寶,也換了不少帶回來,獻給了李懌。

除了寶票,這些新錢用來賞賜,是李懌今天最新的樂趣。

趙倫欣喜不已地謝恩,李懌渾身舒坦。

而在漢城,龔用卿每天的生活也很瀟灑。

或者說,很久了還不能回去,不如過得快活一點。

他本就有文才,當年會試時呼聲也極高,奈何同科有個唐順之?

如今在漢城,他倒是越來越得朝鮮士林派的仰慕和恭維。

這些人是矛盾的,一方面家國之心很重,另一方面也想倚靠大明,幫助他們掌握朝政。

大明皇帝重文教,朝鮮國主把遴選士林俊杰去大明進修的重任交給了他們,今天他們就組織了一場文會,邀龔用卿前去品評他們的文章、考較他們的學問。

同時,他們也在思考:大明這些年變化很大,不小的原因恐怕是皇帝陛下所推崇的新學。

朝鮮士林派也是研究理學的,對於新學,他們不懂。

他們認為龔用卿是懂的。

龔用卿只懂一點點,但宣揚大明文教也是他的工作。

哪怕只懂一點點,在文會上,龔用卿的逼格仍舊很高。

“實踐學和辯證法博大精深,去南京國子監,還是先以精研理學為主。”龔用卿微笑著,“須知這實踐學,也是博採理學、新學及百家之長,天理、物理、人理奧妙無窮,要循序漸進。”

以大明欽使的尊貴身份,龔用卿在這朝鮮是超然的。

哪怕是朝鮮國主,也不能對他不敬。對大明宣交使不敬,便是對大明不敬。

這場文會在繼續,有資格被遴選的朝鮮士子無不激動。

雖然如今士林派式微,但這種情況下,若能有從大明學成歸國的經歷,他們將來都能躋身士林派的核心。

屆時,大家貴女下嫁、朝中重臣倚重,都是看得到的前景。

而席間,士林派如今的一員中堅干將、任職司憲府的梁淵繼續試探龔用卿的態度。

龔用卿只是義正言辭地說道:“本使到朝鮮,只為宗藩往來、通商邊貿及襄助朝鮮文教。如今陛下能恩准朝鮮士子定例前往求學,那就是朝鮮文教初有成效、薄名上達天聽。朝鮮朝局,本使如何能參與其中?依本使看法,你們君臣還是應當開誠佈公,好好商議才是。朝鮮士林有此前大禍,也是忘了君臣本分,欲以臺諫制君權,這是何等大不敬?”

“聽聞上國更是設了國策會議、國務殿,皇帝陛下聖明無雙,御下無猜疑。位列參策、高居總輔、於國有功者,無不善終,身後名人人稱頌。”梁淵的語氣中羨慕不已,“天朝氣象,在鄙國卻是極難的。我輩士子,豈是不忠不敬?上使到朝鮮也有數年了,當知鄙國朝政之弊,實因君臣相忌過甚。”

“梁司憲,這種話對我講,不合適吧?”龔用卿奇怪地看了看他,“這可又是不敬之語了。為人臣者,豈能菲薄君上?”

“崇道學、正人心、法聖賢、興至治,何等至理?”梁淵痛心疾首,“革昭格署,設賢良科,尊祀文廟,消除偽勳,皆是善政。只因肖小作祟,以蜜塗葉曰‘走肖為王’,流於御溝入宮闈引蟲蟻啃食,王上便輕信讒言,以為大司憲有不臣之心。己卯士禍,我輩士子豈有以臺諫制君權之意?”

他說的是當年士林派領袖趙光祖最終引起李懌大怒的誘因事件,最後李懌說“走肖之輩,奸似莽卓,恐有宋祖黃袍加身之變”。

把他比作王莽、董卓、宋太祖,天朝在朝鮮的影響力是無孔不入的,典故拿來就好用,大家都懂。

梁淵說來說去,想強調的就是士林派無辜、忠心為國,奈何君主不給力。

龔用卿只能哀嘆一聲:“確是儒門慘事。”

這就是他和士林派的共同語言,也是士林派想要透過他爭取大明支援的原因。

“如今上國氣吞四海、文治武功遠邁漢唐。”梁淵拍著馬屁,“偏遠之地,讀書人無不傾慕。只是士子遠赴大明進學,只是輾轉購得上國典籍回來研習,不足慰我朝鮮士林求道之渴。不知上使可否呈奏皇帝陛下,遣大儒到朝鮮講學?朝鮮士林,必焚香沐浴,禮迎上國聖賢!”

“講學?”龔用卿看了看他。

如果大明很重視朝鮮文教,那麼士林派的聲勢就會變大吧?

於是龔用卿笑了笑:“梁司憲,我雖非大儒,陛下令我任職朝鮮宣交使,已有宣文教、助藩國興治世、使藩國百姓安居樂業之意。陛下有庇佑藩國之心,只是藩國自有誥命國主,這恩澤,卻需貴主奏請,那才是名正言順。”

梁淵還能說什麼?

龔用卿參加完了這場文會,回到宣交使館之後,之前醉醺醺的模樣也就消失了。

他照舊提起了筆,寫著按要求該定期呈回大明的奏報。

朝鮮士林,不直國主久矣!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冰水中的魚
身為寡婦村的未來扛把子,死了一回的李然只想不顧一切的好好活下去,找個貌美聽話的相公,生養幾個小崽兒。 她相信憑藉自己日後無與倫比的大長腿,以及英俊到人神共憤的臉蛋,定能找到好看的相公。畢竟每每看到自己俊美無雙的容顏,自己都會陷入痴迷。 但是因為她那死於造反的渣爹,她只能被迫戴著面具。 直到有一天,一個白麵小郎君無意掀開了他的面具,瞬間露出震驚的神色。 小郎君告訴自己他叫扶蘇,還帶自己去見了他的父親
歷史 連載 2萬字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燕麥葉
妻子蕭傲玉凱旋歸來,榮耀加身,林徹歡喜相迎,卻不料第一句話,她便提出了和離。 “林徹,如今我乃皇上欽封玲瓏上將,你配不上我了,好聚好散吧。”林徹笑了,四年來的所有付出,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 他轉身離去,龍歸朝廷,整頓朝綱,誅殺奸佞,國之大昌!蕭傲玉苦苦哀求:“林徹……不,皇上,我錯了,你不是最愛我了嗎,我們回到以前吧……”林徹:“來人,趕出去……”
歷史 連載 1萬字
貴妃娘娘千秋

貴妃娘娘千秋

年年雪在
野心勃勃美豔娘娘vs高深莫測帝王 甜爽型宮鬥,後期專寵。 【文案】 孟緒是忠烈之後,生得面若桃夭、豔光熾盛。 可惜同她有婚約的公子一心愛慕她的妹妹,孟緒主動解了婚約,卻一朝成了貴女中的笑話。 然而,只不到兩月的功夫,竟又傳出孟緒將被禮聘入宮的訊息。 天子風儀,區區官家公子何能及也? 這是誰看不上誰? 當孟緒踏過繁春的御道,走進梁宮的時候,沒有人不為之側目。 所有人都在猜,她究竟為何而來。 連這世間
歷史 完結 1萬字
手藝

手藝

季武長空
總會有一些人,生活在為人不知的地方,做著數千年傳下來的手藝,幾百年如一日,默默無聞......
歷史 連載 3萬字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老筆輕談
諜戰融入點點滴滴生活,是人情世故,是兒女情長,是油鹽醬醋,是刀尖行走,是金錢擺弄,是百人百相。 千金棄筆從戎,英雄將軍斷劍,貪婪贓官吞金……統計局,如同縮小世界,權力,智慧,慾望,博弈。 有欺上瞞下,孤立合群,互相猜忌,左右逢源,提心吊膽。有紙醉金迷,蝶浪蜂狂,鶯欺燕妒,妾姬撒潑……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