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端嬪的父親曹察,如今正是湖廣總督。

好巧不巧,京城的信遞到費懋中手上時,他正和曹察一起在荊州府巡查督辦秋糧事宜。

湖廣要成為糧倉,荊州所在區域得長江、漢江兩條大河滋養,土地平坦,自然是這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為是御信,所以費懋中絲毫不敢怠慢,立刻就鄭重地拆看起來。

而後曹察便看到費懋中臉色凝重、驚疑不定。

對於密匣直奏外,地方還有一些人具備這種資格去信御前的新規矩,像曹察這樣的一省首官心裡是比較無奈的。

雖然去信御前,必定要經過通驛局、通政使司、司禮監、御書房,從保密性上來說絕對沒有密匣靠譜,但那畢竟是呈給皇帝看的信,又有多少人敢於提前拆開?

但這畢竟也是一種對一省總督無形的約束。

現在費懋中沒說話,曹察也不便直接過問御信裡講了什麼。

他開口只道:“陛下若有什麼吩咐,費參政就先去辦吧。命費參政隨本督一同巡糧,也是為了讓費參政儘快熟悉湖廣。”

費懋中頓時收攝心神,彎了彎腰說道:“此事倒不急。陛下命下官做的事,正在荊州府……”

陪著曹察繼續走在田埂上,費懋中緩緩講出了事情原委。

這倒根本不用瞞什麼,他到任途中確實特地路過荊州看望了一下費懋賢。召來那張白圭時,江陵縣城內後來肯定也傳開了。

說著說著,曹察的腳步都不由得一頓,駭然問道:“太子伴讀?”

費懋中點了點頭,臉上露出苦笑:“下官也想不明白陛下怎麼會有此念。”

兩人繼續踱著步,現在換成了曹察的臉色陰晴不定。

他是湖廣總督,他女兒是端嬪,端嬪如今只誕下一個皇女。

湖廣左參政把一個九歲幼童的才名上達天聽,他才剛剛到,怎麼就敢做這種事?

事情的起因不重要,現在皇帝丟出“太子伴讀”四個字才更重要。

為什麼要把地方官員上賀表稱頌皇帝新學文教之功與太子聯絡起來?是因為他曹察在湖廣做總督嗎?

京城裡已經在借皇城重新規劃之機奏請東宮開府建衙了,莫非皇帝因費懋中這行為對太子有了什麼想法?

他可以想象,若這孩子當真被送入京城,皇帝親自考較、點選一個民間幼童做太子伴讀,這將會在朝堂重臣之間掀起何等風波。

皇帝是真有這個意願,還是要用這件事來提醒一下群臣:朕還沒到三十呢,你們是不是著急了點?

東宮開府建衙,意味著當前皇權與下一代皇權之間必定要開始滋長的角力。

大明確實已經有數位皇帝沒活過四十歲了,當朝天子又喜歡御駕親征,這樣看來現在就為東宮開府建衙確實是持重之舉。

但皇帝都已經在前年正式冊立了太子,才十歲的孩子,朝中重臣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就奏請東宮開府建衙?

曹察越想越覺得這渾水不能趟,他開了口:“民受,這件事,你現在也進退兩難了。”

費懋中一臉苦笑:“督臺說得正是。下官若早知會如此,斷不會行此莽撞之舉。只是如今陛下有命,這孩子,是必定要送去京城一趟的。”

“本督是端嬪之父,更要避嫌。”曹察緩緩說道,“不論那孩子入京後會如何,本督都要呈奏陛下,這件事,我事先確實全然不知,民受,你需體諒本督。”

“……本就是下官驚異其才之餘興起而為,下官自然要一力承擔。”

費懋中的心情是苦澀的。

有個做過總理國務大臣的伯父,他的政治敏銳度從來不缺。哪怕當年,他也是能看出陛下問何以富國的兇險,做了一篇四平八穩的殿試策論的人。

當時便懂得躲開漩渦,豈料在當時朝廷詭異的氛圍中被點為狀元?

而現在,費懋中本想著只是結個善緣,又怎麼會料到皇帝反手丟過來“太子伴讀”四個字?

費家在這一朝已經夠顯赫了,費懋賢都深知兇險,絕了再考進士的念頭,只以舉人出身想了卻此生。

費懋中自己也不指望、甚至會抗拒再入中樞,不然就會讓費家被許多人忌憚。

所以他才想著只是提攜一下後進,多結一些善緣。

但現在,弄巧成拙。

費懋中不敢把皇帝明確的命令不放在心上,但緩衝的辦法有很多。

他還在陪著曹察巡糧嘛,總要先辦好公務。

第一時間響應的表現,就是派人回江陵縣張家傳令,讓張白圭先齋戒著,用心功課。要進京面聖,這是何等大事?必要的準備必須有。

而趁這一段時間,還有信件交給費懋賢,詳細說了說情況,讓他第一時間派快馬去南昌,讓在南昌的江西大學院裡的費宏幫忙拿個主意。

話分兩頭,張家聽到了費懋中傳來的訊息,自然是驚喜莫名。

張白圭的爺爺張鎮二話不說,率先去給父親上墳,滿含熱淚說著“您老人家當真是有先見之明”云云。

對張家,費懋中自然只是說皇帝給了天大的恩典,要讓張白圭進京親自考較。

“太子伴讀”幾字,那卻是萬萬不敢說的。

太敏感了,平頭百姓傳得人盡皆知怎麼辦?

張白圭自己也是相當懵的,他萬沒想到兩個多月前被那位大官喊去考較了一下,答了一道為陛下賀壽的題,然後就得到這樣的結果。

要去面見陛下?

年幼的張白圭現在倒並不十分害怕,只是覺得很緊張。

張家這麼多年經歷很多,生活困頓,不消他父親說,張白圭也知道這是祖墳冒青煙了。

若得皇帝欣賞,不僅他自己的求學之路和將來的成就會難以想象,張家在江陵縣、在荊州府也都會被人不知高看多少。

整個張家都不知道湖廣總督、費懋中本人在如何恐懼。

南昌的江西大學院裡,費宏已經六十六歲高齡。

其實他已經想回鄉了,可是他和費懋中的想法一樣:費家在這一朝已經太扎眼了,多提攜一些後輩,多結一些善緣,對費家好,對國家也好。

楊一清為何能得皇子扶靈歸葬?因為他死在任上,那是嘉靖六年宣大一戰後大明籌備北征的艱難時期。

差點死了一次的王守仁得守在宣府,已經年近耄耋的楊一清也得在總參的位置上殫精竭慮。

所以費宏已經做好了準備,恐怕無法在鉛山老家安然離世了,死後屍骨也不免顛簸一路。

況且,若也想有個配享太廟、入英傑殿的恩典,費宏也需要在江西這個舊理學大省把新學推廣好。

結果費懋賢的信裡,他們給費宏送來一個晴天霹靂。

“愚笨不堪!”費宏的手都有點哆嗦。

賀表是侄子上的,但他兒子也有份。

荊州府出了個神童,嘴上說是陛下新學文教之功,但荊州府的學正是誰?是費懋賢。

費家都出了第一個總理國務大臣,還要什麼功勞?還要出幾個參策?

每一代都有人在朝廷,就已經夠了。

再出重臣自然是好的,可那要等到下一任天子繼位!

現在呢?皇帝說:“太子伴讀”。

看一看十多年來,皇帝已經動了多少大族的刀子!

宗親、勳戚、官紳、富戶……

費家已經把善緣結到九歲的孩子身上了?想幹什麼呀?

他知道時間緊迫,因此很快就提筆回信。

這件事,費懋賢和費懋中這倆堂兄弟後面怎麼做重要,朝中究竟是怎麼了也很重要。

皇帝因為一道賀表中提及的神童就如此舉動,絕對是要以小見大,做些什麼!

一石激起千層浪,“江郎才盡”人人知曉,任是費宏這等重臣,也不會把這件事情往最簡單、最樸素的一點去想。

皇帝就算真的是對誰另眼相看,至少不該是個只有九歲的孩子。

大明人傑地靈,難道缺二十左右的英才嗎?

人人都只看到“太子”二字,而不會去多想伴讀。

太子師都是端重臣子,而且想做太子師的不要太多,但太子需要真正的伴讀嗎?

如果是勳戚之後,那便只是提包忙前忙後的書童、奴才。

可民間幼童欽點為太子伴讀,聞所未聞!

所以此事必不可能為真,陛下此舉定然另有深意!

他們只是不知道,那可是張居正啊!

……

朱厚熜自然想不到他們會把這個舉動想歪到這種程度去,張白圭人還沒到,曹察、費懋中的“請罪”奏疏提前來了。

他看得無語。

京城裡,本來還不知道這個訊息。

當時除了黃錦,只有海瑞在場。

海瑞能大嘴巴到處咧咧這件事?

但現在,京城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訊息。

因為費懋中的請罪奏疏雖然沒提到什麼“太子伴讀”的事,但費懋中卻表達了“文教尚未昌盛、臣當繼續努力”的態度,就差把他不該那麼輕浮、歌功媚上寫到了臉上。

而曹察則是說欣聞此事,才知新學推於湖廣,已結稚果,他為過去關心文教不夠而請罪。接著彙報一下湖廣秋糧事,然後稱湖廣百姓俱感陛下恩德,今年豐收,都在為陛下祝禱,惟願陛下萬壽無疆。

兩人的奏疏都是經過了通政使司的,他們都提到了那幼童入京一事,而後都請罪,這是為什麼?

難道新一代的孩子當中出了天才不好嗎?

難道皇帝召這孩子入京考較,表達對於文教的重視不好嗎?

兩個人這麼大的反應,自然是因為其他更敏感的原因。既然另有原因,以這些二三品大員的人脈圈子和為官素養,又豈會不和京裡京外的朋友通通氣,交流一下情況和意見?

朱厚熜不由得問了問徐階:“國務殿不是說這個月內把東宮諸官的人選呈上來嗎?收到了沒有?”

“回陛下,還沒有。”徐階果然如此回答。

朱厚熜看著他,沉默了片刻。

徐階心跳加速,努力剋制。

“伱是御書房首席,自有人拐彎抹角地問你。”朱厚熜收回目光淡淡地說,“要朕去問問錦衣衛和內廠那邊,你這幾日放值後見了哪些人?”

徐階頓時離開他陪坐的書案跪了下來,高拱和另一個御書房伴讀學士也有樣學樣。

“臣不知陛下意指何事,還請陛下明示。”

朱厚熜逐漸感受到他和嚴嵩的不同。

相比嚴嵩凡事絕對不需朱厚熜明示,徐階要更加不粘鍋。

朱厚熜確實沒有明著問,但這不是剛剛看完曹察和費懋中的奏疏嗎?

看著他們三人,朱厚熜緩緩開了口:“朕看了湖廣左參政的賀表後,也驚異於九歲幼童的文才,因而命他送入京來考較一番。若果真天資非凡,可點選為太子伴讀。這件事,京城裡已經有不少重臣知道了吧?你去文華殿催一催,東宮屬官的人選,快些呈上來。”

“臣領旨。”徐階說完之後仍沒起身,而後說道,“既是此事,臣可回稟陛下。這幾日,崇象國務、嚴尚書、楊尚書確實都問過臣此事,臣不曾在御書房聽陛下提起,更不敢妄自說過什麼。”

“朕這些天確實不曾提過此事,你說得也沒錯。”朱厚熜點了點頭,“如此一來,倒更加顯得朕是另有佈置,又或另有嚴令,這才讓眾臣毫不知情之下惴惴不安。也罷,你去文華殿那邊催一催,高拱,你去文教部叫嚴嵩來一下,朕問問御學之事。”

“臣領命。”高拱現在心裡也是很震駭的。

他不是首席,又只是嘉靖十一年的進士,還沒人找他打聽過這件事,所以他確實是剛剛才知道。

現在皇帝一方面讓國務殿儘快拿出東宮屬官的人選,另一方面又讓自己去喊嚴嵩。

徐階才是嚴嵩的門生啊!他既然要去國務殿一趟,為什麼不讓他乾脆一點再多走幾步路去文教部?

兩人都看得出來皇帝的臉色不是很好看,剛才那麼盯著徐階讓他主動回答些什麼,更是顯露出他其實有點發怒。

皇帝年紀漸長、功業非凡,現在威嚴越來越重。

而徐階擔任御書房首席的這段時間,御書房內的氣氛其實是相對凝重的。皇帝對徐階的態度,似乎總會帶上一些訓誡之意。

這一點,徐階聽嚴嵩講述他之前做御書房首席的經歷,倒也心理平衡了。據嚴嵩說,他那時也是這樣的。

可是張璧前兩天跟他閒聊起來,卻不是這樣啊。難道因為張璧和皇帝是老鄉?

徐階到了文華殿,不舉辦國務會議時,國務大臣們都在這裡辦公。

而徐階到了張孚敬面前時,只是鄭重無比地說道:“總輔,陛下催問東宮屬官人選,不知何時能呈上去?”

張孚敬看著徐階的表情,緩緩才開口:“請子升回告陛下,月內定然呈奏御前點選。”

徐階來這裡就是為了問這一句話,隨後便告辭回御書房。

張孚敬走出了他這個總理國務大臣辦公的正殿,站在了屋簷下望了望西北面。

過了一會他才開口:“請諸國務過來一趟。”

說完之後,他就在門口等著,眉頭皺在一起。

費宏的信他早就收到了,自然知道徐階那異常嚴肅的表情代表著什麼:陛下不高興。

莫非真如費宏所言,眼下太子尚幼,陛下點選伴讀,那便是更重太子學業,用心御學一事便好?

可張孚敬也有他的心思,他這一路往上走的過程裡,實在殺了太多人。

若在他這任上,東宮開府建衙了,將來太子登位後,多少會顧念他的這點功勞吧?

張孚敬心頭是疑惑的,以他對皇帝的瞭解,陛下應該不至於為了這件事不高興才對。

東宮開府建衙,不是冊立太子之後應有之義嗎?

自己的苦衷,陛下難道不懂得?

還是說以陛下如今的功業威望,他也需要去擔心多年後東宮勢力越來越強,必定裹挾著太子做出什麼事來?

不至於吧?

本就處於敏感的時候,很快,張璧他們就從他們所在的偏殿出來了,張孚敬迎下臺階。

“就在此處說說吧,陛下遣御書房首席親來,催問東宮屬官人選。”

他的臉色像徐階一樣凝重,於是眾人心頭猛地一咯噔。

這個時間,高拱才剛剛來到文教部,找到嚴嵩說皇帝要見他。

“肅卿可知所為何事?”嚴嵩笑吟吟地問道。

高拱就爽快多了,反正嚴嵩到了御書房也立刻會知道。

他更覺得,皇帝既然派他來找嚴嵩,就是要讓嚴嵩先有個準備,反正陛下都明說了是問御學。

於是高拱說道:“是為御學之事。”

御學要更加規範一些,找個更寬闊一些的地方,這都是文教部在籌辦的事。

“多謝肅卿了。”嚴嵩對他拱了拱手。

能早一點知道所為何事,自然還是更好的。

說來這也是設了御書房之後的好處,御書房的伴讀學士終究不比太監、只聽皇帝的。平日裡有什麼事情,真有重臣問起來,隱晦的言語、體態暗示,都能傳遞資訊。

以陛下之聰穎,他自然不會不懂這一點。

但御書房存在至今,其實有兩個妙處。

其一,陛下賢明,本身就默許了這一點,讓君臣之間少一些猜忌,多一些資訊透明。

其二,只是默許,那麼如果御書房和朝臣們過線了,也是逾矩。

拿不拿這個說事,主動權仍舊在皇帝那裡。

高拱是陪了皇帝一路北征的人,他覺得自己比徐階更瞭解皇帝的性情一點。

於是他過來的路上就想通了,皇帝讓他來找嚴嵩,就是要把這件事當做公務來辦了。既然提到朝臣們惴惴不安又私下旁敲側擊地詢問皇帝的態度,那顯然就是已經有了些猜忌。

皇帝應該是因為這種猜忌而不高興,所以先對高拱明說是為御學之事。

這就代表他可以先跟嚴嵩說。

果然到了御書房之後,皇帝直接就開了口:“朕想給太子選些從民間來、知民間苦楚的伴讀,恰逢其會,你們私下裡瞎琢磨些什麼?”

嚴嵩立刻跪了下來:“臣慚愧……”

“倒是鬧出笑話了。”朱厚熜再次看了看徐階,“東宮開府建衙,本就順理成章。你們這些人,一個個不多把心思花在公務上,猜度朕的心意做什麼?若是朕覺得還不是時候,當時就會駁了。難道說外患稍寧,你們便覺得天下太平,君臣都已經是時候只看十年二十年後了?”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冰水中的魚
身為寡婦村的未來扛把子,死了一回的李然只想不顧一切的好好活下去,找個貌美聽話的相公,生養幾個小崽兒。 她相信憑藉自己日後無與倫比的大長腿,以及英俊到人神共憤的臉蛋,定能找到好看的相公。畢竟每每看到自己俊美無雙的容顏,自己都會陷入痴迷。 但是因為她那死於造反的渣爹,她只能被迫戴著面具。 直到有一天,一個白麵小郎君無意掀開了他的面具,瞬間露出震驚的神色。 小郎君告訴自己他叫扶蘇,還帶自己去見了他的父親
歷史 連載 2萬字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燕麥葉
妻子蕭傲玉凱旋歸來,榮耀加身,林徹歡喜相迎,卻不料第一句話,她便提出了和離。 “林徹,如今我乃皇上欽封玲瓏上將,你配不上我了,好聚好散吧。”林徹笑了,四年來的所有付出,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 他轉身離去,龍歸朝廷,整頓朝綱,誅殺奸佞,國之大昌!蕭傲玉苦苦哀求:“林徹……不,皇上,我錯了,你不是最愛我了嗎,我們回到以前吧……”林徹:“來人,趕出去……”
歷史 連載 1萬字
貴妃娘娘千秋

貴妃娘娘千秋

年年雪在
野心勃勃美豔娘娘vs高深莫測帝王 甜爽型宮鬥,後期專寵。 【文案】 孟緒是忠烈之後,生得面若桃夭、豔光熾盛。 可惜同她有婚約的公子一心愛慕她的妹妹,孟緒主動解了婚約,卻一朝成了貴女中的笑話。 然而,只不到兩月的功夫,竟又傳出孟緒將被禮聘入宮的訊息。 天子風儀,區區官家公子何能及也? 這是誰看不上誰? 當孟緒踏過繁春的御道,走進梁宮的時候,沒有人不為之側目。 所有人都在猜,她究竟為何而來。 連這世間
歷史 完結 1萬字
手藝

手藝

季武長空
總會有一些人,生活在為人不知的地方,做著數千年傳下來的手藝,幾百年如一日,默默無聞......
歷史 連載 3萬字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老筆輕談
諜戰融入點點滴滴生活,是人情世故,是兒女情長,是油鹽醬醋,是刀尖行走,是金錢擺弄,是百人百相。 千金棄筆從戎,英雄將軍斷劍,貪婪贓官吞金……統計局,如同縮小世界,權力,智慧,慾望,博弈。 有欺上瞞下,孤立合群,互相猜忌,左右逢源,提心吊膽。有紙醉金迷,蝶浪蜂狂,鶯欺燕妒,妾姬撒潑……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