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金帝國的覆滅(長篇小說)(上卷)《血色夕陽》張寶同
1533年8月29日的傍晚時分,當夏日的夕陽落在高大的安第斯山脈之後,蒼茫的暮色就開始降臨在卡哈馬卡這片安詳的山區。這時,一陣嘹亮的軍號聲從阿馬斯廣場上空響起,打破了整個卡哈馬卡小鎮和周邊的寧靜。此時的阿馬斯廣場已佈滿了全副武裝的西班牙崗哨。他們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把阿馬斯廣場嚴密圍住,並對進入廣場的印第安人進行嚴密盤查。
在廣場正面的中間位置,臨時搭起了一個主席臺,主席臺中間放著一個方形大桌。而臺子的兩邊站著兩排荷槍實彈的西班牙士兵。在軍號吹響後不久,便見一隊士兵在胡安上尉的帶領下,押著印加大王阿塔瓦爾帕朝著廣場這邊走來。他戴著沉重的手銬和腳銬,走起路來,非常地沉重與緩慢。
這時,人們才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身材與面容。這個平時容貌還算英俊,身材勻稱魁梧,儀表深沉而威嚴的印加帝王,此時卻是神情憂鬱,眉頭緊蹙,一副嘆天哀憐,欲哭無淚的悲壯。當他邁著沉重而緩慢的步子被押進廣場時,所有的印第安人全部跪倒在地,面貼著黃土,發出著感天動地的崇敬與悲哀之聲。
可是,他們的大王卻依然是一副悲苦與冷漠之色,微微地垂著頭從他的臣民身邊走過。作為一個君王,他總是以一種高貴與尊嚴的氣度展示在臣民的面前,可是眼下,他現在卻是被押往刑場的囚徒。他很想把胸挺起來,把頭昂起來,在臣民的面前表現得勇敢一些,高貴一些,威嚴一些,可是,面臨死刑的沉重壓力,他覺得自己已經垮了。
此時,天色漸暗,但西班牙士兵們舉著的火把把整個廣場照得一片明亮。在人們面向的主席臺那邊,主審法官、檢察長、被告律師、教堂主教等都已經在前臺落坐。
在又是一陣嘹亮的號聲之後,審判開始了。士兵們把印加王押在主席臺上。檢查長在宣讀完一大篇證詞之後,提出了印加王的信奉邪教、多妻、亂倫、隨意把公有財產送給親戚下屬及陰謀策劃對西班牙人的叛亂五大罪狀。其中陰謀策劃對西班牙人叛亂可以說是最不可饒恕的重罪。
檢查長在用許多證據和證詞證實了印加王罪行確鑿之後,被告律師便粉墨登場,他在承認印加王確實有罪的情況下,講了印加王在被捕之後的關押期間也為西班牙人做了一些好事,所以,請求法官能將印加王從輕判決。
可是,主審法官皮薩羅卻在最後判決中宣佈,“根據印加王所犯下的種種罪行,本法庭量罪定刑,判決印加王阿塔瓦爾帕火刑,立即執行。”
這個判決剛一宣佈,整個廣場上的印第安人當即便失聲痛哭起來,那哭天嚎地的悲慟之聲簡直比雨天的閃電雷嗚還要驚人。一時間整個廣場都被這種哭聲震撼了淹沒了。
這讓所有的西班牙人都感到了驚恐和懼怕,因為他們害怕印第安人會因為悲傷而引起暴亂。所以,所有的西班牙人都把槍端在手中,時刻準備對騷亂和暴動的印第安人實施鎮壓。但是,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儘管印第安人在為自己的國王和國家悲哀和痛哭,但是,他們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因為沒有人組織和呼喚他們。
為了讓那些悲聲痛哭的印第安人平靜下來,西班牙人又吹起了一陣嘹亮的號聲。號聲之後,悲痛的印第安人慢慢地忍住了哭聲,他們從匍跪在地,臉面朝土的地面站了起來,抹去臉上的淚水,忍著無比的傷心與悲痛,抬起頭來,好在他們大王的最後時刻好好地再看上大王一眼。因為對印加王的行刑就要開始了。
士兵們把印加王押到主席臺前面的一個立起的大木樁旁,用繩索把他牢牢地捆綁在木樁上。木樁四周堆放著許多木柴。而此時的印加王雖然戴著手銬和腳鐐,卻是高昂著頭,直挺著胸,神情十分地冷峻與沉靜,完全一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他之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他已經知道無論他怎樣懇求,西班牙人都不會放過他。因為他的判決已定。
維森特·德巴爾維德神甫走到他的旁邊,開始為他做祈禱,想給他以安慰。儘管這位老師曾給他講過許多次基督教義,並勸說他放棄愚昧的迷信,從而皈依基督教。可是,儘管每次印加王都在耐心地聽著他的講解,可是,印加王卻是依然不肯放棄祖先的崇拜與信仰。可眼下已是印加王最後的時刻,這位聖多明各的主教還想利用這最後的機會來拯救這位受害人的靈魂。
巴爾維德神甫把一個很大的十字架放在阿塔瓦爾帕的面前,要他擁抱十字架以作為洗禮。但阿塔瓦爾帕卻冷笑以對,不予理睬。但神甫對他說,“可憐的印加王,擁抱十字架,這樣你就可以減輕自己的罪孽,也可以使你痛苦的火刑而變為輕輕的絞刑。”
對印第安人來說,火刑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死刑,因為被火燒死的人是沒法儲存完整的屍體,而沒有完整的屍體就不能被人制作為木乃伊。因為印第安人數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對木乃伊崇拜的傳統習俗。不管是家中死了什麼人,都要製成木乃伊,這樣死者的靈魂就會得到重生,從而跟活人一樣。要不,除華斯卡爾之外,歷代印加大王死後都被製成木乃伊,不但有田有地,有奴有僕,而且還有嬪妃侍女,白天有人照看,夜裡有人陪寢。也就是說印加王是不能被燒死的,因為這樣一來就不能做成木乃伊,就會永遠沉淪了。但他卻忘了他是如何命令手下的人處置合法的印加王華斯卡爾的。
阿塔瓦爾帕一聽這話,便把皮薩羅叫來,問主教說的話是否當真。皮薩羅點了點頭,說,“確實當真。”
阿塔瓦爾帕便當即表示願意放棄自己的宗教和信仰,接受主教的洗禮。於是,主教巴爾維德開始為他主持洗禮。主教讓阿塔瓦爾帕手抱十字架,為他祈禱,然後,要他接受一個基督式的名字:胡安·德阿塔瓦爾帕。胡安的意思是“施洗者約翰”。
(請關注張寶同的簽約作品《詩意的情感》,包括精短散文、生活隨筆和中短篇小說,今天釋出的是《中國酒文化的現實悲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