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出書圈粉
大眼睛小懶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遊釋厄傳?沒聽說過,是一本傳記書冊嗎?”
“連這個都不知道?也難怪,看你身上衣服破舊的不成樣,應該是個窮酸貴族,當然看不起這本新書。”
“什麼意思?一本書而已,只要市面上有賣,我雖然家道中落,但還是買得起的。”
“切,別吹了。那是蕭御史最新創作的一本志怪話本,目前只講到第十章回。市面上剛剛流出,卻不是刊印的,全是尋人精細抄錄的,一本都賣到十金呢。”
什麼???一本十金?搶錢呢?
不僅僅是圍觀的路人這麼驚歎,包括作者蕭銳自己也想不到,僅僅是前十回的一冊,就能賣到十金的天價,這裴寂也太特麼黑了吧?你以前當宰相、幫忙謀劃晉陽起兵絕對屈才了,你應該建立一個商業帝國,統治全世界那種。
不錯,這個點子是裴寂出的。
當蕭家莊的人都沉迷於大鬧天宮的精彩劇情時,裴寂卻已經看到了這個故事話本的商機。建議開個書局,刊印兜售成話本。
可當聽到這故事八十一回,約有九十萬字的時候,裴寂放棄了刊印的想法。
原因是太難了,雕刻製版什麼的還在其次,畢竟只要熱賣就能回本,重複刊印也不耽誤掙錢。
可難在紙張上面,唐初延續的是前隋的科技水平,單紙張這一項,目前的紙張雖然已經普及,但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以來,到唐初已經五百年了,期間雖有進步發展,但制約很大,大部分文人用的都是硬黃紙,質量很差那種。用蕭銳的話講,擦屁股都掉渣,太坑了。就這種品質的,朝廷還下令說,為保護文字傳承,損毀紙張有罪。
當世沒有好紙嗎?也不是,宮廷御用,官府行文,還是有精良紙張的,但受制於產量極低,所以許多官方行文、還有朝廷的文書,依然要用到絹(絲織品)。
大名鼎鼎的宣紙就是上品。可現在是貞觀二年,宣紙尚未揚名,也只是有個雛形罷了,是好紙的產地,卻沒有宣紙的名頭。
歷史記載: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涇縣屬大唐宣州管轄,故而得名宣紙。
宣紙主材料是青檀樹皮,配合稻草等,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工序方能製成,很是耗時耗力。而當地野生青檀數量有限,所以產量就有限。
這樣一來,從原料上卡住了,別說你蕭銳想用這個紙印刷出書了,就是號稱五姓七望的千年世家,足夠豪門了吧?許多收藏的古籍孤本,想印刷出版也不能,依舊是竹簡儲存。而他們普通的家族子弟用紙,也是質量有限的草紙,就這,價格還不低呢。
想要達到印刷的水準,九十萬字?一本書的紙張造價得多少?賣多少錢?多少人能買得起?能賣出去多少?
計算過這些,裴寂放棄了,蕭銳也放棄了,給了裴寂一筆錢和一間鋪子,讓他去張羅找人抄錄和經營。
但蕭銳沒想到,這老頭兒如此黑心,十金?就這都被人搶?還不夠賣的。長安人傻錢多嗎?早知道這麼有賺頭,我幹嘛關了當初那間文房四寶鋪子?
蕭銳直拍大腿,好像錯過了一個億似的。
不過轉念間忽然想到,對呀,造紙造紙!大唐紙張這麼珍貴,我可是有優良造紙工藝的,應該進軍造紙行業才對。
嘖嘖……宣紙不是受限於原材料嗎?不怕,後世用木材造紙、竹子造紙、棉花杆造紙等等,還愁原材料?
略微思索,蕭銳提筆疾書,兩個時辰,制定好了竹紙工坊的開辦規劃,這個事情沒瞞著裴寂,著實把他給驚到了。
當聽到蕭銳要把造紙的事交給朝廷工部,跟灞河邊上的老兵工坊一樣,造紙工坊也用老兵。一石三鳥,既能幫助充盈國庫,又能解決朝廷紙張緊缺的問題,還能養活退役老兵。裴寂服了,為蕭銳這種無私的氣度折服。
做了多年宰相,他敢斷言,滿朝文武沒一人有這等心胸。誰拿到這個方子,都會自己開設一傢俬人的造紙作坊,將來可是絕對的暴利,甚至能興旺家族百代不愁吃穿那種!蕭銳就這麼給獻出去了?
別說裴寂了,就是皇帝都被震驚到了。紙張不同於鹽鐵,這個是可以私營的,這東西蕭銳都捨得?不,李二從蕭銳眼神裡看出了三個字:瞧不上!
這混小子,瞧不上官職爵位、瞧不上金銀財富,那世上什麼東西能入了他的眼呢?該不是朕座下這個位子吧?李二心裡泛著嘀咕。
蕭銳不在乎別人怎麼看,造紙費時費力,還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雖然掙錢,但這東西牽扯到和世家大族互撕,蕭銳可不想當爭鬥的犧牲品。錢嘛,有的是路子掙來,不僅僅要掙,還得乾淨利落不費事才行。
如果讓李二知道蕭銳的真實想法,不知道會不會被氣死。合著你小子這是嫌麻煩啊?朕屬於撿了你的破爛嗎?
言歸正傳,說回蕭銳出書的事。
從蕭家莊講出故事最新一章,到流傳進長安,由人抄錄多份製作成冊,再到裝訂幾章夠一本書,然後再賣出去。這期間是有幾天延遲的。
而那些看過故事的人,早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了,別說幾天延遲,就算是一個時辰,都覺得度日如年,於是乎大家不約而同的,想要追到原作者處,聽第一手的精彩故事。哪怕是一早出發,飯都不吃,驅車幾十裡也不在話下。
從首次賣書的第三天,蕭家莊就出現了忠實的書迷,打聽好了蕭銳每日何時開講,專門在村子裡租了地方住下,提前一個時辰搶佔位子等等……
蕭銳出門一看驚呆了,這什麼情況?我在大唐的第一批鐵粉兒嗎?
不,這似乎不是鐵粉兒。如果是,那也絕不是第一批,第一批或許是長安百姓,再或者是御史臺的年輕官員,又或者是蕭銳那首俠客行的粉絲……總之這批人不算。
“蕭御史,能不能多講一些,我以後每天都來守著聽你講故事。”
“對啊,一天就講兩個章回,太少了……”
“蕭御史,天蓬元帥到底有沒有得手嫦娥仙子呀?”
嗯???這特麼什麼路子?
人多了想法就多,事情也開始多,七嘴八舌的,要求自然也多了起來。
蕭銳眼睛一眯,嘿,道德綁架?還是刀片催更?我講故事口乾舌燥的,準你們在我家門口免費聽書,還這麼多事情?一句話:慣的!
果斷伸出一根手指,眾人不解,蕭銳嘴角微彎:“一兩銀子!”
啊?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