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曾經劉禪設計過很多種逃離成都的辦法,但最後絕大多數都被他自己否決了。

面對諸葛亮,他真的沒把握。

一旦逃亡計劃失敗,半路被追回來,再想走便難如登天。

能夠想象,屆時怒氣爆表的老劉給自己一頓鞋底子,然後又被拉去關禁閉的場景。

那就說什麼都晚了。

因此最穩妥的離開方式,便是光明正大的走。

如今看來效果很好,成功獲得了離開成都的許可,老劉下令沿途各地配合,順便還刷了點好感度。

拿了這三萬原本會歸屬東吳的降卒,此消彼長之下,今後若想奪回荊州,阻力也會減小很多。

“太子,您要的東西已經備好了,只等出發時便可裝船起運。”趙管事躬身道。

這次的東西可不便宜,為此花掉了不少錢,甚至導致成都及周邊地區的這種商品漲價,也不知帶這些去江東是為什麼。

當然,像這種事情,趙管事從來不會多言多想。

劉禪點點頭:“很好,接下來孤這邊已無需你再做什麼,你可以準備組織下一次行商的商隊了。”

“是,不知太子欲將商隊發往何方?”

趙管事認為北邊往關中的路線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路過北魏關卡的時候,難免要付一大筆通行費。

但往返的利潤還算可觀,危險性是有,但在這年頭來講就是算低的了。

“往南。”劉禪給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路線。

趙管事一愣,這是他從沒考慮過的線路:“往南?”

過了犍為郡再往南,很多不就是蠻人聚居的地方了嗎?而且多沼澤瘴氣,叢林野獸……

“不錯,往南。”劉禪補充道,“此去有三件事需要著重留意。第一,留意益州郡豪族雍家,儘量摸一摸他家的實力。

“第二,同過去一樣,沿途記錄山川地形圖。這次還要收集當地風土人文情報,包括不同地區蠻人的生活習俗、信仰等等。

“最後嘛,自然就是收集各種當地特產,尤其是‘五彩斑布’的紡織。如果可能的話,蒐集那種布料的原料種子、會種植與紡布的人也一併尋訪帶來。”

五彩斑布,是一種棉布。

這是劉禪在老劉的庫存裡無意間找到的,一問方知乃是南方進獻之物。

棉花,這可是個好東西,只是現在還沒有普及。

雖然這次行動的風險很高,劉禪可沒覺得自己就一定回不來。

該為以後做的打算也不能落下。

佈置好商隊的事情,剩下的便是軍營那邊了。

“殺!殺!”

漢中比武的事情不僅大大刺激了棚戶區的“軍屬”,對這些士卒的效果更加顯著。

新增加的陣型操演內容,對這些透過了劉禪考核計程車卒來說並非什麼難事。

手把手教了幾天之後,給李二和各個屯長們講明白了三種變化要如何進行,剩下的熟練度問題他們便可以在李二的統領下自行操練了。

“停——!集合!”發現了劉禪的李二帶人一路小跑過來。

跑的時候全身譁楞譁楞的……

劉禪愣了愣,看看一身玄鎧的李二,又抬頭看看腦袋頂上的大太陽。

“稍息……你這是玩什麼呢?”

以前軍中的玄鎧,沒有任務的時候都是統一入庫的,外出時根據作戰需要再發放。

但這次的十領玄鎧是他們比武的獎勵,屬於他們的私人物品,為了更好的激勵眾人便發到了他們自己手中,由他們自行保管。

不過前些日子沒見他們穿在身上啊……或許是當時身上的傷還沒好利索?

“披甲負重訓練!”李二大聲喊道,滿臉正氣。

在其身後快速集結完畢計程車兵中,另有九人也都穿戴著全套玄鎧,正是參加上次比武的九人。

劉禪走過去,挨個看著他們:“你們也是在負重訓練?”

“對,披甲負重訓練!”九人異口同聲道。

啪!

剛好轉到錢多身後的劉禪飛起一腳就踹在了他的屁股上。

“對個屁!我看你們就是想炫耀!莫說我沒提醒過,若覺乏力頭暈趕緊卸甲,中暍(中暑)也是能要人命的!”

錢多捂著屁股:“怎麼又是我?!”

眾人一陣鬨笑。

笑鬧之後,劉禪表情嚴肅起來,說起了正事:“自今日起,爾等且歸家與親人團聚,但不得遠行,待收到傳令後再行集合,準備隨我出征。”

“是!”

“此次全員出動,提前安排好家事……莫留遺憾。”

“是!”

聽出了弦外之音計程車卒們,表情依舊沒有任何變化。

劉禪最後掃視了一遍這些年輕的面孔:“這次不是訓練,這一戰事關重大,我們可能面對數倍、十倍、甚至百倍的敵人。

“但為了你們的後代還能過更好的生活,為了我大漢國運不衰,我們必須一戰!

“事成,咱們都將留名於青史,伱們的子孫將世代傳頌你們的功績!

“不成……我與你們共赴一死而已。你們,敢不敢陪我走這一遭?”

軍營中安靜了不到一息時間。

隨後整齊的吶喊直衝雲霄:“太子親軍!有死無敗!殺——!”

劉禪十分欣慰,他沒有從任何人臉上看出恐懼與怯懦。

他們身上透出的只有高昂的戰意,和立功的迫切願望。

萬事俱備,如今只等關二叔的回信了。

以關二叔的性格,回覆只可能是一個,老劉其實也知道,只是同樣處處不想讓他兄弟為難罷了。

“你火速回去告知兄長,此事全憑兄長做主。去吧。”

“是!”使者聞言便退下去了。

沒有猶豫,沒有懷疑,坐鎮前線的關羽非常痛快的同意了。

而且覺得兄長此舉一舉多得,考慮得甚是周全。

隨著水位下降,徐晃前來救援樊城的人馬到達,關羽已將大本營前移到了樊城以北。

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

深挖壕塹,設十重鹿角,防備北魏的騎兵襲營。

後方對襄陽、樊城的圍困仍在繼續。

不得不說,曹仁名不虛傳。

他已守了那個被水泡過以後多處缺損的破城月餘,仍未被攻下。

只是,關羽也有自己的難處。

後方的糧草一遍遍催,每次要麼缺斤短兩,要麼延誤時間。

先前水淹七軍帶來的高昂士氣,已經快要在月餘的圍城,和飢一頓飽一頓之中被磨沒了。

軍中開始出現了逃兵,雖是個別現象,但卻是非常不好的苗頭。

但願把那些降卒送走之後,後方的糧草供應能跟上。

而關平的擔憂還不止這一點。

“父親,如今我們要保持襄陽與樊城的壓力,能在此防備徐晃的兵力已到極限。倘若曹操後續再為徐晃增兵,只怕我軍便難敵了。”

關羽起身在帳中踱步,徐晃他太瞭解不過了,這是個精細人,想要以少勝多擊敗他恐非易事。

要想取得突破,還是得等樊城的曹仁崩潰。

還要再堅持堅持,只要能有援兵補上來,自己就能加強前線的兵力。

如此便不怕曹魏繼續增兵,可以繼續僵持,等樊城久守生變。

可是……援軍從哪來呢?

江陵守軍還要防備東吳,不可輕動。

他忽然想到一個地方還有可能派出援兵,東三郡的劉封與孟達!

上庸之兵可走沔水,沿沔水順流而下便可直抵襄樊。

他們若能發兵過來,是完全來得及的。

“待我修書一封與劉封孟達,令其派兵增援。”

關羽和劉封的關係不咋地,非常不咋地。

但在他看來,公是公,私是私,而且如今自己假節鉞在手,又是他二叔。

自己令其前來相助,他豈有不從之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上命昭唐

上命昭唐

控制變數法
唐王朝的宦官政治是不敢想象的。中唐以後,宦官總是分成兩派乃至更多,互相爭殺不休。 這是分權制度決定的,也是武人為亂不可信的國情影響的。但在控制皇帝、操縱軍政、打擊相權方面,宦官們保持著高度一致。 其權力甚至世襲罔替而繼承,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集團。這讓唐朝宦官必須面對一個嚴重問題:失去政權則失去全部。 因此,在危難之際,宦官需要保證皇權得以延續,以延續家族的既得權利。 而統治者面對藩鎮割據、叛亂頻
歷史 連載 6萬字
帶著系統來大宋

帶著系統來大宋

浪子邊城
信仰系統的出現,蘇石來到了大宋,並在這裡開創了屬於他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只要你能在後世看到的東西,只需要有足夠的信仰點數便都可以兌換出來,拿到宋朝,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光景。 蘇石,外祖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光胤。 ......燭影斧聲之後的趙家後代一直被皇室高度警惕著。 他要怎麼樣排除萬難,立世於朝廷之上? 重文輕武的宋朝,對外軟弱,對內卻是強勢無比。蘇石要怎麼樣才能帶著宋人崛起,真正對外強硬起來,真
歷史 連載 289萬字
通房嬌妾

通房嬌妾

花銜月
入薛家為婢的第六年,瑩兒靠著一把如鶯似啼的妙嗓成了三爺的通房丫鬟。 彼時三爺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家族勢強,官途亨通,離尚主只有一步之遙。 他寵愛瑩兒就像寵愛豢養在雀籠裡的金絲雀一般,只把她當成個解悶的玩意兒。 誰曾想,這可有可無的玩意兒竟能靠著善解人意、柔順乖巧的性子一步步地走到他心中。 後來,三爺棄了駙馬之位,執意娶了個母家不顯的庶女進門做正妻。 旁人都贊他高風亮節、清正自傲,不願靠著女人的裙帶
歷史 連載 0萬字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賴總
【龍年最爽皇帝文!全程高能爽點密集】穿越到大梁帝國皇帝身上,開局權臣就要誅殺皇后! 葉凌表示雖然開局手握漢獻帝劇本,可他偏偏要做李世民!葉凌先保住皇后與權臣鬥智鬥勇,搞改革、開海禁、殺貪官,提升大粱國力。 女真、突厥、倭寇先後來犯?葉凌發明出加特林,表示來多少殺多少!
歷史 連載 2萬字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列文狐克
[觀前提醒]:我們在大量的日常裡發現了少量的主線。 當了二十多年普通人的我,在河邊被會說話的狐狸碰瓷了。 自稱狐之助的醜萌狐狸聲稱我身負靈力,簡直就是天命之子,一看就很適合擔任時之政府的刀劍審神者。 不是我說,這種詐騙手法只有小學生才會相信吧。 我:“薪資待遇如何?” 事實證明,熱情到詭異的HR背後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天坑,很遺憾我不是那個百分之一。 狐之助一定是不小心才把暗墮刀劍審神者的字首落
歷史 連載 7萬字
執劍長安

執劍長安

雞腳芝士
機關算盡謀天下,鐵衣怒馬逆中原。自北蠻侵中原已過百餘年,天下之勢看似太平,實則暗流湧動。 而今群雄豪起,燦若繁星,諸國不免各有其志,自當奮勇爭先、逐鹿中原。 一日之勢,明久則暗,暗久則明。當今中原,新唐中興,志在重塑輝煌。 然北魏強盛,欲鷹揚千里而一統天下,此外,更有後韓、南楚、田齊等國伺機而動,亦有寒門、草堂、芸月閣等幫派參雜其中,關係縱橫交錯、錯綜複雜。 面對內憂外患,新唐當如何以對?
歷史 連載 1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