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敏敏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換上朝服,親自考察殿試。

本次科舉考試,乃是大明自建國後頭一次,所以各方都極為重視。

首場恩科共計有八十名進士,盡數都要接受朱元璋的殿試考核。

這群進士歷經童生試、鄉試、會試,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是熬到了最後的殿試。

這一次不會有淘汰,將由朱元璋欽定他們的排名。

“十年寒窗,貨於帝王家”,當如是也。

在場所有人都是飽讀詩書,胸有溝壑之人,他們信心滿滿等待著朱元璋的考試。

然而,令所有人都倍感意外的是,朱元璋的考題,竟然是三筐穀子!

這下學子們可就盡數傻眼了。

歷代帝王殿試的題目可大多都是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可這穀子……是為何意啊?

朱元璋見狀,令他們上前摸一摸、看一看,然後分別說出這些穀子的產地、成色以及區別。

可惜,這群進士們大多隻死讀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幾無一人能道出其中玄機。

唯有鐵鉉、解縉兩人上前,各自抓起一把穀子,湊近仔細聞了聞味道,又仔細觀察了穀子的顆粒,在心中仔細斟酌了片刻。

“啟奏陛下,學生選的這筐穀子穀粒飽滿,色澤鮮亮,隱有一股穀物芬芳,應當是降雨豐富、日照充沛之地生產。”

解縉說道。

“縱觀我大明各處糧倉,能達到如此標準的,首推揚州。是以,學生認為,這筐穀子,產自揚州。”

聽完解縉的話,諸位士子們不由傻了眼。

原來,當真能夠從穀子裡,讀出這麼多的東西嗎?

另一邊,解縉將手中的穀子放下,沉聲說道。

“啟奏陛下,學生所選的這筐穀子顆粒不甚飽滿,色澤略顯暗啞,但並非其質量不行,而是放置時間稍長,應當是去年的陳谷。”

“不過,這穀子略帶一股刺鼻的黴味,想來應該是防水、密封出現了疏漏,導致產生了黴變。”

解縉稍微沉吟了片刻,似是在心中默算著什麼。

不多時,他繼續說道。

“此糧黴變甚多,已經不能食用。尤其行軍打仗途中,倘若誤食了發黴的穀物,會出現諸如腹痛難忍、腹瀉不止、噁心嘔吐、四肢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危機生命。”

“是以,學生建議將發黴穀物清理掉,將穀倉重新進行修葺。密封,再行盛放糧食穀物。”

相較解縉,鐵鉉說得要更加詳實一些,尤其還拓展到了軍事方面,不由令朱元璋微微頷首,滿是欣賞之色。

“其他人呢?可還有什麼要說的?”

眾人沉默不言,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進行找補,一個個都面露羞愧之色。

於是,此番考驗,唯有鐵鉉、解縉二人脫穎而出,大放異彩!

位列朝臣之中的楊憲忍不住,悄悄湊近劉伯溫身邊,壓低聲音道:“老師,這……”

“噤聲。不是我們能插嘴的場合。”

“是,是。”

楊憲點點頭,退到劉伯溫身側,但眼神中卻是寫滿了好奇,不知道陛下接下來會如何做。

朱元璋環顧四周,發現士子們沒有人再出列,便親身伸手抓起一把穀子,聞一聞,搓一搓,隨口便說出了穀子的成色,還分別估算出了它們各自的重量。

接下來,他話鋒一轉,直言道:“這優、中、劣三種不同的穀子,不單單是產地不同,還代表的便是三種不同的官場。”

“三顆不同的人心!”

頓時!

所有人齊齊為之一震,尤其心中有愧者好似想到了什麼一般,不由臉色蒼白,心中驚懼不安。

首筐優等穀子,的確是產於揚州,證明今年了的揚州城在楊憲的治理之下,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

楊憲也當即被加封為揚州侯,被朱元璋評為正臣,列為學子們的榜樣、楷模。

而第二筐穀子,來自太倉。

因為太倉官員管理疏忽,導致穀子發黴,導致根本無法食用,白白浪費了。

而最後一筐品質更次的穀子,則是來源於軍倉。

之所以質量會如此之差,是因為軍倉守官貪墨所致。

“剝奪李中祖太倉守職銜,送交刑部議處。”

朱元璋站在龍臺之上,冷聲道。

“中軍司庫呂進雄,著即斬首示眾。”

一褒一貶,一升一降,可謂是恩威並施,殺伐決斷!

在場學子們哪兒曾見過這般場面,大多都嚇得面如土色,冷汗連連。

“咱大明剛平了外患,現在正是需要治理國家、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你們兩個可有什麼見解?說出來給咱聽聽。”

朱元璋看著在場諸位士子,再度說道。

相較穀子,這個問題很顯然他們就要得心應手多了。

一個士子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學生以為,今天下初定,根基未穩,當以酷刑鎮壓宵小,以殺止殺,以雷霆手段行菩薩心腸。”

“不錯,遙想當年,大秦初定,也是法制嚴苛,才能夠安穩六國,統一管理。”

諸多學子紛紛出聲附和。

卻是沒見到朱元璋的眉頭,越皺越深了。

好在這時候,略微沉吟之後,解縉出列,拱手對答了。

“啟稟陛下,學生以為,治國之道,在於諄諄引導,使民聽之信之。”

“可參用井田、均田之法,令耕者有其田,兼顧興禮樂、興學校、薄稅斂、勸農桑、禁閹寺、絕娼優,如此方可使百姓無後顧之憂,天下自當太平穩定。”

解縉所說的這番話,的確都是切實可行之舉,沒有任何的廢話、空談,讓朱元璋也不有高看了一眼。

跟先前那些士子相比,當真有云泥之別。

“那你呢?鐵鉉也說說看。”

性格沉穩,一直沒開口的鐵鉉拱手行禮,沉聲道。

“啟稟陛下,學生以為,除開上述舉措,還需免屠戮、省株連之行,尤其朝廷政令,切記朝令夕改,少殺戮、多懷柔之舉,如此方能令天下百姓心安。”

鐵鉉說得也很在理。

他與解縉二人雖看待事物的出發點不同,但提出的建議,卻也都的確是務實之舉,是隻要用上便能夠煥然一新的舉措。

都說到朱元璋的心坎裡去了。

所有士子都被朱元璋當場分配到了六部的各個衙門,合格者三月一晉升,不合格者就要把進士、功名悉數收回。

眾士子無不磕頭感恩,並對接下來的工作不敢有絲毫怠慢。

所有人都退下了,唯獨鐵鉉和解縉二人被留了下來。

這兩人,解縉為翰林院修撰,鐵鉉則為翰林院編修。

所謂翰林院修撰,其實便是狀元郎的專屬職名,翰林院編修便是榜眼的專屬職名。

雖只是從六品官員,但卻主職掌修實錄,乃是實打實的帝王秘書機構,其起點之高,遠超六部,往後更是可平步青雲。

原本,二人奪得狀元、榜眼,應當跪地感謝皇恩浩蕩才是,豈料他們二人卻只是對視一眼,便齊刷刷跪在殿前,拒絕了封賞。

頓時氣氛為之一僵!

朱元璋看他們的眼神,也多了幾分冷意。

“你們二子,可是對咱的安排,有什麼不滿?”

“啟稟陛下,我們二人才能有限,行性愚鈍,恐怕難以勝擔此重任。懇求陛下恩准,我們去旁處效力。”

“食我大明俸祿,卻不想為我大明奉獻?”

朱元璋的聲音有些森然,雖然他的表情看不出任何異常,可心中卻是早已滿是怒意。

鐵鉉和解縉並不知道朱元璋的習慣秉性,直言說道。

“我等並非不願為我大明盡綿薄之力,只是……能力確實有限,不敢居功。”

“好,那你們給咱說說,想要去什麼地方上任?”

朱元璋強忍住心中翻湧的怒意,冷聲問道。

“若是可以,我等想去湘王皇府上,尋個差事,造福一地百姓便可。”

“倘若陛下應允,我等這便動身,前往荊州輔佐湘王。”

此言一出,頓時殿上眾人皆大跌眼鏡,心中震撼非常。

如此天子驕子,怎麼會有這般明珠暗投的心思?

原來,此事竟然是別有蹊蹺。

鐵鉉和解縉本就交好,在殿試開始前一晚,二人與不少熟稔計程車子聚餐,小酌了幾杯,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閒聊。

學子們都是金榜題名,一時間躊躇滿志,對於未來都滿是憧憬。

聊著聊著,幾個人的話題就轉向了希望出仕的方向。

前面的學子們都爭先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匯總起來,無外乎是想在六部多些磨礪、多謝積累,以便以後能夠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但輪到鐵鉉、解縉二人的時候,畫風卻是有些微的不同。

“不瞞諸位,愚弟其實心中並無大志,此番前來應考,無其他想法,唯獨希望能投奔湘王府下,即便只是傳書送檄、擊鼓鳴金,此生便無憾矣。”

解縉喝了杯酒,半是戲謔半是認真地說道。

“這是為何?”眾人不解。

“此事不可說,不可說,哈哈哈哈……”

鐵鉉打了個哈哈,不論學子們如何軟磨硬泡,他始終守口如瓶,並不願意將心中所想,吐露分毫。

只是他遠眺湘王府邸的眼光,愈發沉靜了下來。

當年,在他稍微考取功名之前,曾與湘王朱柏有過一面之緣。

因緣際會之下,他竟是得到了湘王朱柏的幾句指點,頓時有撥雲見日、醍醐灌頂之感,便暗自引為湘王門下學生,希望自己能夠有朝一日,能侍奉其左右,以報知遇之恩。

這種事情,他自然是不願告訴外人了。

眾學子見追問無望,於是將目光轉向了沉默寡言的鐵鉉身上。

鐵鉉放下酒杯,臉上佈滿認真之色。

“縉紳兄與我志氣頗合,都沒有出仕的心思。若是能有幸拜入湘王門下,我便是負版築牆、屠豬殺狗,亦甘之如飴!”

之所以說這番話,其實跟鐵鉉年少時的際遇有關。

那時候還是個只知道策馬縱情的無狀兒,是因為不小心衝撞了湘王朱柏的車駕,險些被隨從拔刀問斬了。

是湘王朱柏,在馬車之中吟了一首李賀的《南園十三首》:“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而後便讓侍從將他放了。

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際遇,才如同當頭棒喝一般,令鐵鉉徹底清醒了過來,而後奮發讀書,出人頭地。

至於原因,就跟解縉一樣,希望能夠回報湘王朱柏。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層關係,所以二人對視一眼,互相引為知己。

“不曾想,原來鼎石兄竟然也有此志?”

鐵鉉眼中閃爍著回憶之色:“湘王素有賢能,此生若是能侍奉左右,便也不枉我畢生所學。”

“鼎石兄高義,愚弟莫不能及。”解縉戲謔之意愈減,話語愈發程鏗,“但愚弟也確如鼎石兄一般,只為湘王而來。”

跟這群蠅營狗苟、努力經營計程車子們一比,高下立判。

事實上,雖然朱柏在朝廷上為人極為低調,但在民間他卻擁有很高的聲望。

尤其是飽讀詩書計程車子們,更是將能夠入得湘王朱柏府上做事,視為了終身奮鬥的目標。

這一次的科舉,除開鐵鉉、解縉二人之外,還有相當數量計程車子,之所以去參加科舉考試,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見到湘王、投奔湘王而來的。

也正是因為發生了先前種種,也才有了殿上這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

朱元璋雖未言語,但暗中卻早已是怒火中燒。

自己看重的狀元、榜眼,竟然無心出仕,只為尋得老十二的關注,好在他的麾下謀求個一官半職。

地方的藩王私臣,竟然比不上他朝廷的官職?

簡直荒唐!

手持金鞭的吳伴伴見狀,趕忙呵斥道:“你等怎能如此不識好歹,不懂規矩?這可是陛下的恩賜!莫要閒言碎話,接好謝恩!”

鐵鉉和解縉見大勢已成,自己無力迴天,這才不敢再多言語,只能跪地叩謝皇恩,匆匆接下了翰林院的官職。

至此,大明的頭一次科舉取士,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雖然略有波折,但大體而言還算順利。

只是湘王朱柏的這個名字,被眾人再一次記在了心裡。

殿試草草結束。

朱元璋含著怒氣回到了後宮。

剛回到寢殿,一伸手斥退了準備為他更衣的宦官,便大發雷霆起來。

“這天下,究竟是咱一刀一槍打出來的,還是他老十二那臭小子的?”

“一群混賬東西!咱還活得好好呢,還沒死吧?這些混賬就爭先恐後去給他效力了!”

朱元璋越說越是生氣。

“咱辛辛苦苦選拔出來的狀元、榜眼,全都爭著搶著去給老十二當差!放著咱給的大好前途不要!妹子你給說說看,這叫個什麼事!”

馬皇后起初還不知道究竟是什麼事情,惹得朱元璋那麼生氣。

等他訴完了苦,這才明白過來。

她趕忙上前,一邊親手替朱元璋更換朝服,一邊溫聲細語好生勸慰。

“你說說你,都多大的人了,怎麼還跟孩子置氣呢?”

“老十二他還能在應天府呆多長時間?沒幾天就要去荊州了,你連這口氣都咽不下去啊?”

“再說了,人家狀元、榜眼都願意跟老十二幹,那是說明人家有能力嘛。”

“兒子有能力,你這個當父親的難道臉上無光?總不能,希望你生的娃,個個都是草包吧。”

朱元璋沒好氣道:“哼!還不如一個個都是草包呢!”

馬皇后輕輕拍了拍朱元璋的後背,嗔怪道:“說什麼呢!”

“妹子,你是沒瞧見當時那場面,咱可是當場把翰林院修撰、翰林院編修兩個職位都給推了出去的。”

“他們不要也就算了,還拐彎抹角地要去老十二那裡當差!”

“真不知道老十二這些年,究竟是讀的什麼書……對!”

朱元璋忽然猛然一醒,手往桌子上一拍,大聲說道。

“去!給咱把大本堂的宋濂叫過來,咱有事問他!”

馬皇后站在朱元璋身邊,輕輕拍著他的肩膀,言語之中多有埋怨。

“重八,你一天到晚少生點氣行不行?氣壞的可是你自個兒的身子。”

朱元璋語氣稍緩:“放心吧,妹子。咱心裡有數。”

不多時,宋濂便快步跑到了門外,在得到了應允之後快步走了進去,躬身行禮。

“免了!咱問你,這大本堂的書本,你是怎麼教老十二的?”

宋濂一聽,頓時苦了臉。

“回陛下,微臣愚鈍,實在是沒有資格教導十二皇子啊!”

“什麼意思?沒資格那你在大本堂待著幹什麼?”

朱元璋語氣生冷,面露不虞之色。

“陛下!十二皇子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尤其思想極為獨立,在許多事情上,都能有極為獨到的見解,發人深省。”

宋濂一臉苦意。

“即便是微臣,不論遇到什麼樣棘手的事情,只要請教十二皇子,都能夠輕而易舉地迎刃而解。”

“正因如此,所以微臣才說自己沒資格教十二皇子。”

聞言,朱元璋不由內心極為震驚。

他當真是完全沒有料到,老十二竟然會有如此寬廣的影響力。

宋濂何許人也?

從小,他可是有著“神童”之美譽的!

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等名流可都曾經是他的授業恩師,完全可說是博眾家之所長之人!

而現在,他還是大明的“五經”師,為太子朱標專門授業講經的老師!

“詩文三大家”、“浙東四先生”之類的稱呼,更是其頭頂的標誌性光環。

就是這麼一個文學泰斗、學術大拿,他竟然當著朱元璋的面兒,說自己不如咱家的老十二!

看他那態度,就差點沒把老十二盛讚成他的又一位授業恩師了!

朱元璋在震驚之餘,更是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忌憚與威脅。

又訓斥了幾句,趁機敲打敲打了宋濂。

朱元璋這才讓他退下。

“妹子,依咱看來,等不得了!”

“什麼等不得了?”

馬皇后一愣,追問道。

“重八,你該不會是想現在就把老十二趕走吧?”

朱元璋點了點頭:“荊州畢竟富庶之地,周遭百姓也都安寧平和。依咱看來,就應該趁早,趕緊讓老十二就藩!越早越好!”

馬皇后聞言,連連擺手。

“重八,你可要想清楚了。荊州那地方富庶歸富庶,但正因為富庶所以地方勢力猖獗,犬牙割據。”

“老十二年紀尚小,一直都養在深宮,從來沒經歷過爾虞我詐。他要是獨身一人過去,誰知道會被那群韃子的降臣們給欺負成什麼模樣!”

看了朱元璋一眼,馬皇后又繼續勸慰。

“再說了,老十二再怎麼樣,那畢竟是咱們的骨肉啊。你就當真願意眼睜睜看著他這麼年幼,就獨身一人去了荊州吃苦受罪?”

荊州的情況,遠比二人聊的要複雜得多。

牧守這地方的官員們,從上到下基本都是前朝降臣,朱元璋自己安插的人手不多。

所以荊州的地方大臣,權利遠比他們的官職,要大得多。

這也導致了明裡暗裡的,各方勢力駁雜,處於一個表面上看還湊合,但實際上卻是暗流湧動、爭鬥不休的局面。

根據各方的線報,荊州本來就屬於是一塊暗疾,需要好生整肅官場的。

說不得要掉多少顆腦袋才治得住。

但是現在看來,與其自己花時間花精力去整治,倒不如讓老十二直接就藩,交給他去頭疼去!

“要不然,還是等重八你過了大壽之後,讓老十二跟其他皇子一起外出就藩吧。好不好?”

“當然不好了!”

朱元璋立即反駁道。

“妹子,你得明白,咱這可不是在跟你商量啊。咱是已經決定了,老十二必須立即就藩!”

馬皇后不樂意了,眼中滿是不捨。

“可是……”

見狀,朱元璋伸手摟住了馬皇后,語重心長地說道。

“妹子,咱知道你心疼老十二,可老大呢?老大你心不心疼?”

“就是因為老十二表現得太過強大了,現在甚至在朝堂之上,都開始有不少人動起了歪心思!”

“你說,咱要是再這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那咱老朱家的子孫豈不是就要自相殘殺了麼?”

“咱能放任這種事情發生?”

朱元璋的這番話,雖然初聽之下是有些危言聳聽,但如果仔細思量,當真是並非毫無可能。

他之所以這麼著急去做,就是為了未雨綢繆,將這一切的禍端全都掐滅在襁褓之中。

說到這裡,朱元璋大手一揮,面容堅毅果決。

“就藩!必須馬上去辦!旁的事情都可以先緩一緩,唯獨這件事情慢不得,一刻都不能停留!”

……

浙東派的去留?

最終抉擇!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