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姓天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術在軍中苦練,他情緒很平靜,作為騎兵,就連伙食都比死士營好,這是最讓人欣慰的。

按照秦國軍制,作為五百主,他可以有五十短兵,也就是親衛,這等於進一步減弱了武將陣亡的機率。

這是好事。

但,趙術清楚軍中極為的危險,秦軍殺敵,必須要悍不畏死,若是有人後退,全伍都得受罰。

而且每一戰,陣亡人數要遠遠低於殲滅敵人的數量,唯有如此,才能受賞。

要不然,唯有死。

這便是這個時代,打了敗仗,武將自殺的原因,覆軍殺將,至少能夠保全家人。

從軍中挑選了五十短兵,趙術下令其訓練,按照之前的訓練程度,增加了三成。

同樣的,其餘士卒則學會了騎馬,翻身上馬,也不再顯得笨拙,趙術將這一幕看在眼中。

這個時候,他也在進行騎馬訓練,增加與戰馬的默契,手握青銅長戈,練習衝殺。

趙術清楚,騎兵講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以及強大配合,來橫擊一切敵。

從他來到騎兵營地,就再也沒有回到營帳中,每天吃喝都與麾下士卒一起,玩命的訓練默契與衝殺陣型。

時間緊迫,趙術放棄了鴉兵撒星陣,選擇了騎兵突圍戰術。

在他看來,鴉兵撒星陣適合大規模騎兵出擊,他麾下只有五百騎兵,騎兵突圍戰術是唯一的選擇。

武安城中,秦軍駐紮於此,大軍每日都在操練,所有人都渴望著戰爭,渴望著建功立業。

這個時候,武安城破的訊息傳到了井陘關,趙軍幕府之中。

“武安君,斥候傳來訊息,秦將楊端和率軍攻破武安,如今我們與邯鄲的糧道被秦軍截斷……”

司馬尚後半截話沒有說出來,但是幕府之中沒有傻子,自然清楚司馬尚暗中的意思。

“武安君,武安城破的訊息,我們只怕是最後知曉的,這幾日,秦軍攻勢比往常更為凌厲。”

接過軍報看了一眼,李牧忍不住手一抖,他自然清楚,武安城破,對於趙國的影響。

“立即核查此事,同時派遣斥候,打探信都方向的訊息,務必要確保信都一線,掌握在我軍手中。”

“要不然,我們與邯鄲的聯絡,就只能繞道鉅鹿,這會給秦軍可乘之機。”

“諾。”

李牧望著地圖,臉色有些難看,秦軍率先攻破武安,這等於斷了他一臂。

若是秦軍佔據信都,這意味著,秦軍徹底將趙國攔腰斬斷,從此邯鄲與井陘關各自為戰。

邯鄲有廉頗在,李牧反倒是不擔心,但是信都的守將是顏聚,對上楊端和,勝負難料。

“同時傳令顏聚,讓他注意邯鄲以及武安,確保信都在手。”

“諾。”

站在幕府之中眺望,看著遠處的秦軍幕府,李牧長嘆一口氣,秦趙之戰,伴隨著武安城破,秦軍佔據優勢,趙軍徹底處於劣勢了。

若是信都失手,邯鄲必將被楊端和與恆齮合圍,縱然是廉頗善守,也不可能守得太久。

透過與秦軍的交鋒,他充分地意識到,秦軍諸將都是一等一的大才,絕非酒囊飯袋。

最重要的是,趙國邯鄲之中,還有郭開,韓倉等人把持朝政,這讓李牧對於邯鄲局勢極為的擔憂。

一旦邯鄲失守,就算是他守得住井陘關,趙國也將大勢已去。

……

李牧的擔憂不無道理,對於這一點,楊端和也清晰的感受到了,只是上將軍王翦至今沒有訊息傳回,他不敢有絲毫的輕舉妄動。

“辛勝,信都之中有多少守軍?”沉吟了許久,楊端和目光從地圖上收回,朝著辛勝,道。

“稟將軍,信都之中有三萬趙軍,主將是顏聚。”

辛勝臉色難看,朝著楊端和,道:“按理來說,此時此刻,應該是我軍進攻信都的最佳之機。”

“但是,風險同樣很大。”

“我軍剛剛攻克武安,傷亡嚴重,而且還有一部分趙軍降卒,最應該做的便是鎮守武安,以保證武安在我軍手中。”

“只是這同樣是攻克信都最好的時機,等上將軍軍令下達,只怕趙軍李牧也做出了反應,戰機將會錯失。”

聞言,楊端和沉吟了許久:“立即派遣斥候,探查邯鄲方向與信都以及井陘關方向的訊息。”

“本將要確切的資訊。”

說到這裡,楊端和話鋒一轉,朝著辛勝,道:“同時曉令全軍,從此刻開始不用訓練,恢復體力。”

“若是明日依舊沒有上將軍的訊息,便由你坐鎮武安,本將親率大軍進攻信都。”

“諾。”

點頭答應一聲,辛勝轉身離去,他心裡清楚,此時楊端和的決定最為正確。

“稟將軍,邯鄲方面傳來訊息,恆齮將軍說,他會配合將軍,只要將軍就位,便可以共擊邯鄲。”特使回來,帶來了恆齮的回信。

聞言,楊端和心下一定,只要有了恆齮牽制廉頗,他出兵奪取信都,將會風險更小。

“下去休息,本將知道了。”

“諾。”

半日後,咸陽方面特使到來,朝著楊端和:“將軍,王上已經知曉戰局,封賞與一眾官吏已經在路上。”

“王上讓我帶話給將軍,滅趙之戰,不必急於一時,要循序漸進。”

“回去稟報王上,楊端和知道了。”楊端和點了點頭,心下一陣恍惚,他對於自己的戰略產生了一絲懷疑。

他可是清楚咸陽那位的手段,人們都說,尉繚是戰略大師,但是秦軍諸將都清楚,秦王政才是真正的戰略大師。

心中念頭萬千,這一刻,楊端和心下有些煩躁,在幕府之中行走,不由得將目光看向了北方。

“上將軍,現在就看你的了。”楊端和眼底深處有一抹敬畏,他對於王翦心悅誠服。

他心裡清楚,在大秦之中,除了已故的武安君白起之外,在軍陣指揮之上,無人能夠與王翦比肩。

不管是另一位上將軍蒙恬,亦或者如今如日中天的李信,都差了太多。

現如今,他的想法與秦王政的意思相左,他只能等王翦的軍令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聽風煮雨夜
西曆1850年,滿清道光三十年。鴉片戰爭的硝煙逐漸遠去,太平天國的浪潮暗流洶湧。 立國二百餘年的清王朝,跌跌撞撞的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李奕走到大清身後,輕輕一推。 腐朽落後的清王朝 “不小心”失足掉進了深淵……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岳父是李世民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張圍
網文填坑節來襲,獨家番外連載爆更,大佬包場免費看。(日常文+輕鬆)四海平定,天下安寧。 大唐民風淳樸又彪悍。張陽用上輩子學來的土味情話娶了一個小媳婦,家中雖清苦但日子也幸福。 賺錢生活,致富奔向小康。夫妻倆舉杯,敬更好的生活。……每當李世民想起自己的女婿就會說道:“你們知道嗎?明明通曉天地奧秘,如此驚才絕豔的人,卻總說自己沒讀幾年書,他實在是太過謙虛了。”李靖神色悲愴, “在他的面前,兵法也無用?
歷史 連載 354萬字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驚雪
重生大明,成了剛剛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著手整飭朝綱,推行新軍。 以極大魄力,裁軍十萬,謀劃藩王,肅清宇內,開萬世太平。開內閣,立三大營,威服藩王,遷都北京,修撰《建文大典》。 北征蒙古,收回安南,佈局 “一帶一路”,路通西域,海通南洋......。重農桑,提升商人地位,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以 “農無稅”為奮鬥目標。創不朽功業,開萬世太平。朕是朱允炆,是建文帝,是千古一帝。 【展開】【收起】
歷史 連載 5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