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看世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哦!這是好事兒,之後本殿會命禮部與貴國協商具體事宜,聽說公子景是出身於黑白學宮,學貫法家和儒家,不知對於治國,有何看法?”
嬴荼是真心相問,變法圖強是每一個國家都要經歷的階段和考驗。
能夠走到今日,還沒有走向滅亡的國家,基本都是經歷過變法的,也不是說,變法就一定會變強,也可能會滅亡,因為變法,在這個背景下,其實就是新舊勢力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必定有人要利益受損,有人要利益增加。
沒有人會願意自己吃虧,而肥他人。
有些變法,一不小心就會將自己的國家給變沒了,所以有人也將變法,稱為是一場豪賭,成則強,敗則亡。
其中的關鍵就是強大的國家、深厚的底蘊、王者堅定的決心,再加上一個合適的人和一套合適的法。
大秦已經經歷了六代,其間已經是經歷了一次變法,那一次變法,讓大秦從小國,一躍成為了如今的九大強國之一,但是走到今日,大秦已經是陷入了瓶頸,與金國大戰不敵,被東方七國鉗制,國內貴族蠶食國家利益,而國家不能擴張,體量不能增加。
若是這麼下去,必定只有滅亡一途。
但是內外交困的秦國,根本不適合變法,變法亡和慢性死亡,若非是嬴荼到來,其實這就是大秦的兩種結局而已。
但是此時就不同了,因為嬴荼的出現,因為系統的出現,讓大秦的國力,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天人境在增加、兵將在增加、文臣在增加、糧食財力也會增加。
這些都能夠為變法帶來足夠的底蘊。
昨日,嬴荼已經是和包拯、李斯、房玄齡、杜如晦等等眾臣,說過了此事。
並讓他們商量出一套,適合大秦的新法。
如今的大秦,還是以貴族為主,獎耕強軍,這麼多年,這些都是上次變法的成果,大秦因為這般成果,實力在一直的提升著,國家一直在變強著,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大秦一直能嬴,一直在嬴,直到九年前大秦被七國鉗制,又在與金國的大戰中落敗。
增強之勢,徹底的改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大秦這些年,已經是由盛轉衰。
金國在等,七國也在等,在等大秦徹底的垮了,然後由他們分而食之。
秦王自然是知道這一切,這滿朝文武,都是博學多才之輩,豈能看不出大秦的危機,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都已經是這套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若是變法,損的是他們的利益,更何況,如今的大秦也不適合變法,沒有人願意主動提及此事,更承擔不起其中後果。
所以,明知道這一切,也只能矇住頭往前衝。
所以秦王在今歲發起了那一戰,秦王知道,變法不符合條件,那就只能繼續飲鳩止渴,只要是能夠將金國打敗,甚至是滅了,大秦未嘗不能百毒不侵,未嘗不能破局。
但是金國不講武德的讓天人境出手,徹底的粉碎了大秦的希望。
而七國出來制裁金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們是傾向於誰的。
玄風、玄林、玄火三府,早已是被金國糟蹋的破敗不堪,此時收回,無異於是給秦國丟來了一個巨大的包袱,這個補償,不僅是不能解大秦困局,反而會加速大秦的亡途。
此時的大秦,一直都是在向著三府投入,而沒有絲毫回報。
大秦百姓們看著好像是拿回了三府之地,很是風光,其實呢,箇中辛苦,只有自己能夠知道。
嬴舜為什麼那麼開心,甚至於對嬴荼都有些無限縱容的意思,不就是從嬴荼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嘛,不錯,此時的嬴荼就是大秦的希望,倒不是說嬴舜看出了多少東西,但是光看到嬴荼給大秦帶來的東西,就足夠了。
兩個天人境、一大堆的能臣武將。
這些都會慢慢的化為大秦的底蘊,即使是不能徹底的解決大秦的問題,也足以讓大秦再輝煌很久。
而只要是有時間,以嬴荼表現出來的天資,或許不僅是能夠讓大秦擺脫困局,更能帶大秦困龍昇天,就像是先祖的語言一樣。
嬴荼不覺得系統可以為他解決一切問題,人終究是不能將希望都寄託在他人身上,哪怕是系統也是一樣。
大秦想要強大,不是靠有限的華夏文臣武將來推動的,或許可以強大一時,但是以後呢?
在大秦崛起的過程中,也是有著很多的能臣武將出現,但是他們是人,不是資料也不是機器,就算是嬴荼召喚出來的文臣武將,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也會在大秦開枝散葉,建立家族,到時候,他們或許也會成為弊病的一部分。
所以,嬴荼必須在這個最適合的時機,將大秦的根基奠定。
昨日,嬴荼還與蕭嬰寧聊過韓景,韓景算是蕭嬰寧的師兄,只不過,相比於蕭嬰寧,韓景更加的優秀,更加的耀眼。
蕭嬰寧是天才,但是黑白學宮內,真的是不缺天才,而韓景,就是黑白學宮內的第一天才,可見其能。
若是沒有系統,嬴荼會想著將其永遠留在秦國,這般人物,對於大秦的威脅太大了。
不過,現在沒有必要,韓景站在頂尖,嬴荼身邊站在頂尖的人也是不少,或許會比韓景差一些,但是三個,五個呢?
大秦崛起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
不過,不殺,壓榨一下價值還是可以的,根據蕭嬰寧說的,韓景對於變法很有研究,甚至於還公開說過,九國的隱患和適合什麼樣的變法,當然了,都也只是泛泛而談,即使是聽去了,也不得精華,可以說,韓景對於變法的研究,即使是嬴荼召喚的這些能臣,加起來都不一定比得上。
問一問,不丟人,萬一韓景真說呢?
韓景看到嬴荼竟然主動問起,也是有些詫異,不過緊接著便是開始侃侃而談,看樣子,一點要隱瞞的意思都沒有。
“秦之強,在於變法,秦之弱,在於時宜,時過境遷,依循舊法,取亡之道也,秦之耕農,賦稅九成,若遇災年,饑民遍野,或許老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