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入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酒桌上,李進一席話,卻是讓在場的朱元璋,藍玉以及徐達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從那個年代生存下來,自然是知道王朝末日的恐怖。

朱元璋的雙親,因為交不起稅賦,被該死的貪官汙吏,逼迫的沒有活路,上吊自殺。

他的兄弟姐妹,也因此餓死了好幾個。

那是他朱元璋永遠忘不了的痛,徐達和藍玉與朱元璋同處於一個年代,自然幼時的經歷差不多。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人,吃不飽飯,隨時都有可能會被餓死。

在紅巾軍起義的時候,天下起義的勢力才會風起雲湧,前赴後繼。

當活下去都成為一種奢望,難道還指望百姓能安安分分的做一個順民?

可是朱元璋之前認為,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罪魁禍首,是因為貪官汙吏。

就是因為這些人過度的貪汙,肆意的索求,壓榨百姓,才導致百姓民不聊生。

當然,元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貪圖享樂,劫掠百姓,也是百姓憎恨朝廷的原因。

朱元璋自以為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教導兒女要勤儉節約,尤其是對於太子朱標,更是嚴格要求。

絕對不能出現奢靡之風,同時對百姓輕徭薄賦,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對於最討厭的貪官汙吏,則是動用了華夏史上,最嚴厲的懲罰。

膽敢貪汙三兩以上的貪官,則全部剝皮萱草,而後放在應天城的城頭上,以儆效尤。

可以說,朱元璋吸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但是吸取的不多。

因為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朱元璋還是沒有解決,換句話說,只要是封建王朝,核心的痼疾根本解決不了。

那就是土地。

華夏農耕文明,以及周圍的地形,已經決定了,漢人在陸地上能夠佔據的地盤只有這麼大。

檢視華夏地形圖,就可以看出,華夏漢人基本上佔據了東亞最為富庶的土地,也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土地。

在華夏的周圍,東北就是長白山,大興安嶺,那裡都是深山老林,長年處於寒冷季節,漢人雖然已經佔據了此地,但是卻依舊無法適應這寒冷的氣候。

在華夏人眼裡,遼東屬於苦寒之地,只有實在活不下去的人,才會不得已走關東,進入遼東討生活。

華夏的北面,屬於漠北,環境更不用說,連遊牧民族在漠北,都過得窮困潦倒,更別說不懂遊牧的華夏民族,根本在漠北就生活不下去。

華夏的西方,是荒漠戈壁,西南是高原地區,十萬大山,道路崎嶇難行,而南方和東方則是大海。

從東看到西,從北看到南,只要是適合耕種的地盤,全被華夏納入囊中,由此可見,大明再想擴張,已經是難上加難。

東南西北這些地方,面臨的都是天塹一般的地形。

在人類還沒有邁入機械化時代,是很難透過人類自己改造這些環境,能做的只能是適應環境。

所以在華夏曆朝歷代,一直走不出王朝三百年氣運的魔咒,原因就在於土地已經固定。

如同一個定時炸彈,當這些土地被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時,就意味著這個定時炸彈的倒計時就結束了。

接下來,將是驚天動地的農民大起義,活不下去的百姓,用牙齒,指甲,最終一聲聲的打敗裝備精良卻腐朽不堪的朝廷軍隊,結束這些王朝的統治。

而後特權階級被清算,人口大量死亡,土地因此得以被重新分配。

有了土地的華夏百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這就是一個王朝的初期,往往能出現一兩個盛世。

就是因為,華夏的百姓訴求很簡單,只要有地種,有糧吃,能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後,能吃飽肚子,那麼華夏百姓就會付出百分兩百的努力,辛勤勞作。

只要朝廷統治者不是特別混賬,政治還算清明,那麼漢人百姓就能迸發出巨大的活力。

正是因為這些辛勤,不辭勞苦的百姓,才造就了歷朝歷代一個個所謂的盛世。

當李進把這些話給朱元璋他們說完之後,朱元璋沉默了。

因為正如李進分析的那樣,王朝自從建立起來,王朝的宿命,就已經註定了。

朱標眼中卻是神采奕奕,朝李進詢問道:

“既然如此,李大人為何要說,開海能夠解決大明的痼疾呢?”

“難道只要開海了,就能讓我大明千秋萬世,永遠傳承下去?”

李進人就是醉醺醺的樣子,聽到問題,開口答道:

“雖然不一定能千秋萬世,但是延長大明一兩百年的壽命,那還是輕而易舉。”

“說來說去,華夏王朝最後的悲劇,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引起的。”

“而海外卻是有著大片的土地,只要將這些土地給佔下來,自然就能緩解一部分國內的矛盾。”

“等到了人口飽和,開始出現流民之時,只需要將這些流民以及一大部分為富不仁計程車紳地主,直接移民到海外。”

“哪裡的土地不能養人?這些流民都已經快要餓死了,只要能給他們提供糧食,並且承諾到了地方之後,給他們提供土地。”

“想必這些流民只會感恩戴德,爭先恐後的前往海外。”

“至於那些大地主,就好似大明的毒瘤,剷除這些毒瘤,自然能夠延長大明的壽命。”

“如此一來,流民的數量減少。即便有一兩個造反,也不會群起響應,威脅大明的統治。”

“不僅如此,海外有的地方生產糧食,只要講這些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往大明,那麼大明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饑民。”

“有了糧食,只要不斷的賑濟災民,即便是天災橫行,大明也有能力賑災。”

“所以,海外對於大明來說,至關重要。”

“想要讓大明擺脫華夏王朝三百年的宿命,開海並且搶佔海外的各個據點土地,都將必不可少。”

朱元璋眼中突然綻放出駭人的光芒,目光炯炯的盯著李進。

在李進之前的講解中,朱元璋如同撥雲見日,透過重重迷霧,看透了歷代王朝滅亡的本質。

可是朱元璋並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如今李進給出解決辦法,但是朱元璋心中還是有些疑問。

“李縣令,這麼多流民以及軍隊,駐紮在海外,又該如何管理呢?”

“若是率軍駐紮的人,藏有異心,又該如何?”

“到時候,天高皇帝遠,若想要討伐這些逆臣賊子,又要出動大軍,勞師遠征,豈不是得不償失?”

“很簡單。”

李進隨口說道:

“駐軍海外,自然要將大軍的軍械後勤,存放到大明本土。”

“日後火銃和火炮將成為海軍的標配,畢竟在茫茫大海中激戰,只有遠端武器,才能佔據巨大的優勢。”

“只要將火銃的子彈以及火炮的炮彈控制好,哪怕真的有哪一處海軍將領想要造反。”

“沒有足夠彈藥的他們,又能堅持多久?”

“卡住彈藥供給,就好似卡住這些海軍的脖子。”

“每個海軍出海駐紮,只需要攜帶規定的彈藥數量,如果使用完畢,就要向朝廷上報如何使用,並且使用原因。”

“並且派遣專門的監察人員,對這些彈藥作出嚴格的管控,想必沒有哪一個海軍將領,敢在沒有彈藥的情況下,舉旗造反的。”

李進講完自己的觀點,藍玉只覺得如芒在背,若真如李進所言,那麼出海的這些海軍,將會被李進算計的死死的。

就如古代打仗控制後勤糧草一樣,到了火器時代,需要控制的就是彈藥。

畢竟在海外,到處都是生產糧食的地方,由朝廷控制糧草已經是不現實。

但是若是控制住彈藥,當火銃沒有子彈,那就是一個燒火棍子。

火炮沒有炮彈,那就是一個大鐵疙瘩,放在船上反而礙事。

徐達聽到這些,若有所思,畢竟在座的各位,除了李進,也就徐達最為了解火炮和火銃的威力。

可以預見,不用多久,在大明軍中,不僅僅是海軍,還有陸軍以及各地邊軍,火器都將成為主戰武器。

大刀長矛,甚至弓箭,弩機都要被徹底淘汰。

若是一隊人彈藥充足,而另一隊人缺乏彈藥,那結果不言而喻,彈藥匱乏的這隊人,只能被對面屠殺。

只能說,李進這招卡脖子的辦法,實在是太絕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爹是袁術?可我想當曹賊

我爹是袁術?可我想當曹賊

我輩皆曹賊
建安二年,袁術僭越稱帝! 楚楓看著偌大家業,深知袁術將敗,並且還有個曹賊系統, “爹,如今天下大亂,袁術那狗東西也沒兩年好活了,要不咱們積糧屯兵,造反自立吧?” 於是乎,在系統的威逼下,他把呂布、曹操、劉備、劉表等人妻妾都給抓來,皆單獨審問,探之虛實! 曹操:“論喜好,吾不及也!” 劉備:“楚賊,呂布擄吾夫人尚還,汝為何不還?” 呂布:“我那不孝之女,竟領吾愛妾共尋楚賊,坑爹啊!” PS:本書全寫
歷史 連載 0萬字
亂世悍卒,平定天下從殺韃子開始

亂世悍卒,平定天下從殺韃子開始

萬千
神凰五年,塞北狼騎大舉南下,橫掃河北中原,飲馬長江。江山半壁淪陷,各地盜賊蜂起。 楊越穿越來到亂世之中,被潰兵裹挾,卻以此為契機,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勢力,招撫流民,擴大地盤,剷除奸臣,萬民歸心,直到驅逐韃虜,平定天下。
歷史 連載 5萬字
開局不賣孫女,老婦靠超市暴富

開局不賣孫女,老婦靠超市暴富

小羊墨墨
【穿書+種田+無cp+系統】\n超市老闆孟蘭躺平了,結果因為躺的太平一睜眼成了小說中的同名反派,順帶附贈三個女兒、三兒子、若干孫女孫子。 \n開局就是自己在賣親孫女,孟蘭大喊一聲, “我不賣孫女!”\n看著家徒四壁的房子,想到原書中一家人的悲慘命運,孟蘭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拯救這群便宜孩子。 \n就在孟蘭一籌莫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時,她的超市系統覺醒了。 \n “好訊息,好訊息,今日生鮮區豬肉
歷史 連載 3萬字
水滸:狗官,你還說你不會武功?

水滸:狗官,你還說你不會武功?

王袍
劉高魂穿到了《水滸傳》清風寨劉知寨身上!外有清風山、二龍山、桃花山興風作浪! 內有副知寨小李廣花榮明爭暗鬥!活著已是不易,夫人還想去上墳!劉高實在是太難了…………一年後。 史文恭口噴鮮血,憤怒質問:“狗官,你還說你不會武功?”……
歷史 連載 5萬字
扶明錄

扶明錄

浪得虛名
格鬥高手穿越明末皇宮小太監,距離李自成攻破京城僅兩個月大廈已傾,生靈塗炭,哀聲遍野,各地軍閥內鬥之際,他將如何力纜狂瀾舉旗抗清扶明,他能否阻止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組織太監敢死隊拼死護衛龍太子,外擊韃子,內抗闖賊,雖然沒有金手指,雖然只是小太監,但我要扶起大明的龍旗。
歷史 連載 426萬字
明月綰瑾心

明月綰瑾心

悠米不是掛件
七年前,他說會保護她,然而卻把她扔在雪地裡,獨自離去,她差點死於雪狼口中。一年後再次見面,她想問他緣由,可他卻冷漠地拒她於千里。 七年後,她自請入棋局。而他在棋局之後運籌帷幄,謀算一切。 他說,天下為棋盤,萬物皆是子。 她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因利而聚,利盡而散。 他們從試探到博弈再到並肩前行,昔日韶光卻只能深藏於心,難以啟齒的秘密只能匿於唇齒之間。因為他們都知道,他們之間橫亙著一條無
歷史 連載 2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