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俄羅斯人掉頭準備去攻擊明軍徵西都司的前軍右旅的五千人的時候。

朱皇帝正在帶著被提拔上了內閣當副相的彭浚乘船前往遼東視察第一批東北集體農莊。

視察的結果自然是讓朱皇帝很滿意的,畢竟是樣板工程嘛,下面的人還沒怎麼敢忽悠朱皇帝。

這位可是朱元璋的後人,現在大明朝廷的群臣都在傳說,老朱年輕的時候脾氣是很好的,是長子朱標去世後才變得脾氣暴躁嗜殺。

“東北的土地確實是挺好的。皇上,臣以為.這以田養兵固然可得精兵,但也成本太大了,東北這地方不留出一點地盤用來作為日後的軍祿田麼?”

朱道樺聞言也皺了皺眉頭。

歸根結底,他手頭的軍隊其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軍隊”。

而是厚養的僱傭軍。

軍祿田可以說是明軍戰鬥力的根本了。

當兵十年至少四十畝田。

這可以說對任何一名中國農民來說,都是爹親孃親不如皇帝親了。

憑藉著這個待遇。

朱皇帝也能牢牢掌握明軍的軍心。

但是這顯然缺點也十分的明顯。

長期以往,土地很顯然不夠用了。

現在大明海陸軍總人數達到了三十萬人了。

光是軍田就要授出一千多萬畝。

雖然說明軍士兵的服役週期普遍很長,至少十年起步。

但是這也架不住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啊。

若是每一屆計程車兵都要以這麼高的代價來招募。

那大明朝恐怕很快就無田可授了。

因此。

大明朝的兵役制度。

肯定是要從現在的募兵制轉變為徵兵制!

這可是一場馬虎不得的改革。

因為這涉及到了軍隊。

但朱皇帝也不得不改。

因為隨著後裝針擊槍、轟擊炮、手榴彈。

以及未來必然會出現的機關槍等自動武器的出現。

軍隊的規模會迅速膨脹。

戰爭的規模也會隨著鐵路等交通運輸的改善而膨脹到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無法想象的地步——後世索姆河戰役,一天死亡數萬士兵的恐怖戰爭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想象的。

因為這個時代。

無論是明軍還是別的國家的軍隊其實本質上都是僱傭兵。

用國家、民族主義,或者是別的什麼主義的意識形態武裝起來的義務兵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呢。

對於封建君主而言。

國家主義。

民族主義。

這是一柄雙刃劍。

因為讓士兵相信他們的犧牲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奔赴戰場而不用像是現在的明軍士兵一樣要用幾十畝的土地來籠絡。

就必須要讓他們相信,國家、民族和他們自己息息相關,他們是國家的一員,是民族的一員,為國家和民族而戰就是為自己而戰。

這樣一來。

確實能激發起民眾的熱情。

讓他們踴躍奔赴戰場。

但是同時也帶來另外一個問題.

如果國家民族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自己在為了國家民族而戰。

那麼自己究竟是皇帝的臣民還是國家的主人呢?

如果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這個國家有自己的一份。

那為什麼需要有一個皇帝呢?

但自動武器和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極大的擴大了戰爭的規模,讓一戰時期的戰爭演變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血肉磨坊。

而為了動員全體。

歐洲國家幾乎全部都服下了“民族主義”的毒藥。

這也敲響了歐洲君主專制時代的喪鐘。

所以。

對朱皇帝來說。

這也是一柄雙刃劍。

這也是一杯毒藥。

然而.

這一杯毒藥。

自己不喝下去。

以後就會被人逼著喝下去。

自己主動喝下去。

未來還能像不列顛一樣有個君主立憲的前途。

如果是被逼著喝下去。

那輕則路易分頭,重則炮轟冬宮。

所以。

現在朱皇帝又要主動喝下一杯未來註定要極大的限制他的後代皇帝權力的“毒藥”了。

“寶臣,這次和俄國一戰,勝負朕是不怎麼擔心的,但是這一戰不能光是打了就打了,還得打得有意義,有影響李,參與者不應該只是朝廷和軍人,還應該包括全體國民!”

“全體.國民?”

彭浚愣了又愣。

他這段時間算是皇帝近臣了,但是卻發現皇帝有些話實在是難懂。

這自古以來。

大戰不就是朝廷和軍人的事情麼?

不折騰老百姓就不錯了。

還要老百姓參與進來?

怎麼參與?

攤上這麼個皇帝,也該老百姓們倒黴了。

這一回不知道又要怎麼折騰了。

“沒錯!”

朱道樺說道。

“我大明有百姓四萬萬,可是有幾個人會認為這一場對俄之戰和他們息息相關,和他們有切身利益的關係?別說普通老百姓了,在讀書人之中,又有人願意持槍上陣,為國征戰的?這天下興亡普夫有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所以,朕希望透過這一次戰爭教育國民,讓大家意識到,所有人對國家興亡,天下興亡是有責任的!”

朱道樺說道。

“如果當年清韃入關,中原、江南、嶺南的百姓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都能拿起武器反抗,區區十幾萬八旗豈能就能竊據神州?”

彭浚心裡在搖頭。

朱皇帝這話說的是沒錯。

確實,如果每個老百姓都能拿出武器抵抗八旗,哪怕八旗再能打也打不過這上萬萬的百姓啊。

但是話是這麼說。

做起來可就太難了。

人人是有私的。

而且老百姓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就未必一致了

彭浚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話雖如此,但就算是讀書人,又有幾人能做到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能做到臨難一死報君王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朱道樺一笑。

怎麼做?

他當然知道了。

後世的辦法很多啊。

直接抄當然是不行的。

得結合當代國情。

要洗腦。

也是要大明特色的洗腦。

“這朕也知道,所以這一場戰爭就是機會!”

朱道樺笑道。

“機會?”

“給全體國民洗腦的機會。”

“洗腦?!”彭浚一時半會兒沒能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就是得讓大家都知道。羅剎鬼、紅夷鬼都是相當可惡的惡人,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想著要滅我華夏種族,佔我華夏之土地,所以為了避免咱們子孫後代被他們欺負,咱們現在就要將他們都打敗,把他們趕回歐洲老家,這事兒關乎到每一個人的生存,要是咱們敗了,每一個華夏之人都要當奴隸!!”

朱皇帝用心險惡啊。

這是把朱明皇室和華夏民族完全繫結了。

朱明興則華夏興。

朱明勝則華夏勝。

彭浚大概聽懂了,他點了點頭說道:“皇上說的確實是這個道理。”

“光是知道道理還不行,還要勇於實踐這個道理。要總結前明、南宋亡於韃虜的經驗教訓,要讓大夥知道,要是這次還不奮起,大家就得像是印第安人一樣被人殺光了!”

“對了,印第安人的遭遇也要講,大講特講!”

朱皇帝搬出美洲土著的遭遇來嚇唬老實的中國老百姓了。

幾千萬,可能上億人死光光啊。

聽著就害怕。

這些歐洲白人太可怕了

簡直是惡魔啊。

所以以後去了北美大陸滅魔。

也就沒多大心裡負擔了嘛。

朱道樺心裡想道。

畢竟中國老百姓不像是歐洲人。

做不到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最後還把人家殺光後再定個感恩節什麼的感謝上帝的賜予這種事情。

日後去了北美和白人開片。

如果不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設。

說不定中國老百姓還真的下不了那麼殘酷的死手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白鳥童子
林飄作為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高材生,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寡嫂,還是男寡嫂。 做活不會,吃飯很香,道德壓力很大。 只能拿出茶藝表演絕活,唬得鄰里一愣一愣的,剛到林飄胸口的小叔子眼睛紅紅的望向他:“嫂子這樣好,我不會辜負嫂子的。” 林飄過著悠閒的鹹魚生活,躺著躺著發現,幾年間沈鴻已經長得比他高了一個頭,肩膀寬闊,手臂有力,溫潤有禮,眼神卻讓人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 他一路考取功名,從秀才到連中三元,官至一品
歷史 完結 202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大梁最強皇帝

大梁最強皇帝

君子如珩珩
一覺醒來,陳南變成了大梁皇帝。 大半江山被敵國佔領。 朝堂也成了奸臣掌中玩物。 甚至就連後宮也不由自己做主。 如此艱難處境,讓陳南不由得爆粗口:“本大爺當個皇帝,要這麼難嗎?格老子的,信不信全把你們殺了!” 文武百官:“皇上萬歲!” 士族門閥:“我們以皇上馬首是瞻!” 各大敵國:“我們願意臣服。” 大梁! 萬邦來朝!
歷史 連載 38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逐逐逐月
舊文名《未婚妻揹著我當了皇帝》 文案: 蕭雲剛穿越成女扮男裝的皇子時,整個人都是狂喜的。 當她發現自己是小說裡慘死的前朝太子時,她以最快的速度收好細軟,狂奔而出,卻見城外殘垣斷壁,火焰未歇。 她有心救世,然而沒錢沒人。 蕭雲緊緊地握著《傾國絕戀:亂世美人淚》的劇本,趁著劇情還早,把遇到的人才統統搞過來給自己打工。 面對一直在出錢,一直被人看不起的冤種土財主。 蕭雲:投資我,我讓你實現三公夢想。 面
歷史 連載 1萬字
抗戰之關山重重

抗戰之關山重重

老哲
老哲寫實風格抗戰新書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有軍官對手下數千名官兵說。可是自打他們出關以後,侵略者強大,國尚危急,家又何安? 戰線一路向南,戰關山無數,卻又丟關山無數,直至蒼山之巔洱海之畔! 回望來向,狼煙無盡,關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鄉?一場抗戰打了十四年,幾人又能返回故鄉?
歷史 連載 42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