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之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韓信給與劉長的感覺,酷似呂后,卻有稍稍的不同。

冷漠,孤寂,惆悵,或者說,整個時代給劉長的感覺都是如此,除了那個大大咧咧的父親,還有那一群傻乎乎的哥哥們,其他人的臉上,總是散不去的悲涼,在見不到半點綠色的皇宮裡,灰白的建築之上,讓人找不到半點的快樂。

戰爭帶來的苦難是巨大的,而這種苦難並沒有因為戰爭而結束而有所好轉,整個華夏都在戰後默默舔舐著傷口,為那些在苦難中逝世以及正在遭受苦難的人而落淚。

在劉邦之前,華夏已經經歷了長達兩百多年的戰爭,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光是有記錄的戰死計程車卒,就已經接近三百萬人。每一個戰死計程車卒身後,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哭泣的父母,思念良人的妻,失去了父親的孩子。

而因為戰爭的餘波而引起的災害,更是不知奪走了多少人的性命。

在後世看起來一個個冰冷的數字,在那時也曾是一個個活著的生命。

戰爭已經過去了,但是各地那些富裕的耕地上長滿了荒草。坐在門口等待著孩子的父母已經不在了,可那些身強力壯的一家主樑卻依舊沒有回來。

無論是韓信,或呂后,想必他們的愁苦與這些是無關的,但是絕不能說這樣的時代就沒有影響到活在這個時代裡的眾生。

“師父,你要怎麼教我呢?是不是要帶我去兵營?”

劉長激動的坐在韓信的面前,沒有半點的不安或者拘束。

這倒讓韓信有些驚訝。

韓信在大展才華之後,幾乎就沒有人敢這麼跟他隨意了,劉邦是唯一一個敢挖苦他,敢跟他開玩笑的。樊噲這種猛漢只敢對他行跪拜禮,都不敢抬頭看他一眼,蕭何這樣的功臣排名第一跟他說話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怠慢,至於周勃,陳平,絳灌,隨路,曹參,夏侯嬰之流,他壓根就不放在眼裡。

韓信瞥了他一眼,方才說道:“我不能去軍營。”

“那要怎麼教呢?”

“要學兵法,讀書是沒有用的,得要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學習。”

“好嘞,那您教吧!”

劉長拿起了筆和無比珍貴的紙,這還是他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認真的聽講,畢竟這是他感興趣的課程,無論是哪個男人,心裡都裝著一個軍旅夢,更何況是在古代,那種率領千軍萬馬攻城略地的誘惑,是誰都無法抵擋的。

“五個甲士年食粟150石,若是你要帶著兩萬甲士出征,預計作戰時間為兩年,你得要準備多少糧食呢?”

“嗯???”

劉長瞪大了雙眼,這是兵法還是數學?

而且這也太簡單了吧。

“120萬石。”

劉長不假思索的說出了答案,韓信臉上顯然有了一絲驚訝,雖說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乘法表,懂數學的人分分鐘也能算出來,可是劉長這個年紀,能如此迅速的算出來,還是不錯的,這顯然跟韓信所以為的不學無術的公子還是有些出入的。

“還不錯...”

“這就是兵法??”

“這是兵法的一部分,不過,你的答案是錯的,要準備200萬石。”

“不可能,120萬是對的。”

“行軍途中一定會造成糧食的浪費,保不準會發生意外,戰期也可能會拖延,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準備的糧食都要遠遠大於作戰所必需的糧食。”

劉長恍然大悟,這說的倒是很有道理,雖然還是簡單了一些。

接下來,韓信所教授的知識都是基礎中的基礎,根本就沒有劉長所想的那種能打敗項羽的高深戰術,雖說只是些基礎知識,但講課的人畢竟是韓信,韓信在講述過程中常常舉例,舉出的例子還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劉長就當作聽故事,聽的是格外入迷。

“師父,您當初是怎麼打敗項羽的?給我說說唄,項羽那麼猛的一個人,您是怎麼將他打敗的?”

在休息的時候,劉長就纏著韓信,非讓他給自己講故事,韓信在講課的時候雖然偶爾舉例,可要他自己詳細的去說,他卻不願意,他彷彿很不願意回憶當初的事情,臉上滿是不悅,任由劉長撒潑打滾,也是不說。

韓信的性格跟劉長真的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韓信是一個嚴肅,死板的人,因為長期的帶兵經歷,他治人以嚴,不喜歡打鬧喧譁,而劉長呢,又是個活寶性子,一刻也不能安靜下來,很是鬧騰。

韓信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歡這個小徒弟,在劉長拿著自己的佩劍四處叫嚷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了,黑著臉,讓家奴將這貨給揪了出去,要他明天再來。

劉長倒是很喜歡韓信,他覺得這個憂鬱的大叔有種莫名的魅力,講的課也很有意思,滿懷期待的回了皇宮。

剛剛回到了皇宮,還沒來得及跟阿母吹噓自己今天的表現,劉長就被帶到了劉邦的面前。

劉邦正在專心的批閱著什麼,劉長踮起腳尖,偷看了幾眼。

劉邦這才將竹簡收起來,側著頭,打量著劉長。

“從韓信那裡回來了?”

“嗯。”

“學的怎麼樣?”

“很好,老師非常的開心,對我也非常的滿意。”

“讀了兵法?還是他親自教你?”

“老師親自教我。”

“他有沒有問你的情況?”

“啊?”

“就是問你在皇宮裡過的怎麼樣啊,或者問你皇宮裡的情況之類的。”

“沒有。”

“那他有沒有提起你母親,或者你幾個兄長?”

“沒有。”

“嗯,朕問你的這些話,不許告訴任何人,否則...朕就砸了你的做的紡車。”

“....知道了。”

劉長雖然皮,可對劉邦還是有一定畏懼的,他知道劉邦向來是說到做到的,因此在見到母親之後,也沒有將劉邦詢問的事情告訴她。不過,令人困惑的是,呂后好像也忽然對他跟韓信學習的事情有了興趣。

甚至,呂后也問了一模一樣的問題。

“他有沒有詢問皇宮裡的情況?”

“他有沒有問我或者你大哥?”

呂后所說的大哥,是劉盈。呂后似乎只承認自己有兩個兒子,平日裡跟劉長說起其他皇子的時候,都是直呼其名,只有說劉盈的時候,才會說你的大哥,對劉盈也是這樣,只有談到劉長的時候會說你的弟弟。

當然,在談話的最後,呂后也是跟劉邦一樣的對劉長進行了威脅和恐嚇。

“要是你說出去,以後就不給你吃牛肉了。”

只能說,父母都是抓住了劉長的死穴,令他無法在外肆意的胡說八道。劉長自己只怕都沒有意識到,他已經陷入了一場非常恐怖的政治漩渦,任何人都不敢鬆懈,大家都面臨著相同的威脅。

劉長依舊忙著自己的事情,聽聞劉長在做紡車,劉盈還來了一次,笑呵呵的鼓勵了劉長一番,說他的行為是值得其他皇子們學習的。在儒學沒有興起,或者說沒有變質的漢初時期,沒有人對發明和機器懷著痛恨之心。

秦漢都很鼓勵發明創造,在“暴秦”,若是你能發明出一個有利於國家的新機器,那你是可以升爵的。我大漢當然不會抄襲“暴秦”,在我大漢,你若是能發明出有用的東西,是可以得到獎勵的,獎勵通常是升你的爵位。看得出,我大漢絕對沒有半點抄襲“暴秦”的行為。

因此,在這個時代,搞發明創造不算是不學無術,劉盈也很支援劉長的想法。

劉長最初不願意將這件事告訴劉盈,主要原因是他不想聽劉盈講大道理。

劉盈還是講了一番大道理,從發明創造的重要性談到了孝道,又說起了民間的穿衣問題,從道家思想說到了儒家思想,又從儒家思想說到了法家思想,就連墨家也有提及。

只是,劉長聽不懂他那些長篇大論,只是傻乎乎的點著頭。

事實證明,大哥還是靠譜的,雖然給與劉長一定的精神折磨,可在離開之前,他令人帶回了劉長所需要的一切工具以及原料。劉恆劉如意他們搞不定的東西,劉盈是完全可以搞定的。

劉長喜出望外,一口一個大哥,說的劉盈美滋滋的仰起了頭。

ps:講明幾點,首先,為了能讓劉邦等人都出場,老狼特意增加了一些皇子們的年齡,畢竟這些設定都是為了劇情而服務,希望大家能理解。

另外,關於主角的史盲問題,我自己是個學歷史的,為了能寫好一個理工類的主角,我問了很多已經工作的,符合主角穿越前人設的朋友。他們大多都知道劉邦,呂后,韓信等人,知道劉徹,但是不知道劉恆,我問了大概十幾個朋友,只有兩個是知道劉恆是漢文帝的。

其實老狼不太喜歡大家爭執這些東西,希望大家能將注意力放在劇情上,多談論劇情,而不是這些設定和屬性上,希望大家能多給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對劇情的理解和意見,這會對老狼接下來的創作很有幫助。

謝謝。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抗戰從團長開始

抗戰從團長開始

蘇格拉沒有愛
主角寸雲生,穿越成為川軍的一名團長,為了重振川軍的威名,毅然決然重建川軍團。 之後屢立戰功,帶著炮灰團打出赫赫威名。
歷史 連載 5萬字
穿成土匪搞基建

穿成土匪搞基建

妄別管
[入V公告:本文將於30號,週二入V,到時會掉落萬字長更] ——主攻,哥兒文,有生子,架空朝代,微群像 傳說祁州有個黑熊嶺,嶺上有個黑熊寨,寨裡有個黑熊大王 大王十七八,正意氣風發,愛搶行路郎,喜好美嬌娘,手下土匪百十個,個個殺人如麻。 上打朝廷命官,下拿行商走販,威風凜凜,為禍一方。 聞此流言,社會主義青年周肆一腳踹翻桌子,並點了個踩。 天曉得他睜眼發現投胎到古代以為自己可以做個風流紈絝,哪知轉
歷史 完結 1萬字
我,無雙毒士,群臣罵我太無恥

我,無雙毒士,群臣罵我太無恥

白聰靈
蕭至一計,必是毒計。 皇帝大呼:好毒的計。 群臣大罵:有傷天和。 北蠻起誓:必殺此子。 瀛洲倭奴:主子威武。 一條條毒計,讓天下安寧。 一條條毒計,讓百邦來賀。
歷史 連載 3萬字
江山執刀記

江山執刀記

道無行
說一段故事,講一段人生。有兄弟情義,也有情情愛愛。無敵太寂寞,朝陽照我行!
歷史 連載 89萬字
我那短命的反派夫君

我那短命的反派夫君

秦皇
豪門繼承人穆婉過勞猝死後想開了,她這輩子就是吃喝玩樂,享受生活。 什麼工作專案,爾虞我詐,都去他孃的! 然後就因為不學無術,窮奢極侈被退了婚, 穆婉:…… 緊接著又一道懿旨將她指婚給了功高蓋主的鎮北侯——意在羞辱對方。 穆婉:??? 重生的繼母妹妹跑來幸災樂禍:鎮北侯不僅心有所屬,還心狠手辣,冷血嗜殺,為了扶持外甥上位,搞死了太后和傀儡皇帝后卻死在戰場上,大姐姐你怕是要早早守寡。 穆婉聽到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天子

紅樓天子

挽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忠武親王皇三子慶柏,天縱奇材,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其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