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閒言不語,書從正文,開篇一曲,今有詞曰:

書劍臺琴看竹筱。醉眼山河,名廷絃音妙。扁筏為車江做道,一衣帶水兵戈噪,

浮世難如姻眷好。胡嘯雲舒,聞鶴吟猿噪。最苦蹣跚共縹緲,古來墨客唯孤傲。

自從魏、蜀、吳三國歸一統,西晉開國之君司馬炎,再造萬里江山,太康之治,煞有起色,但此後未經數年,皇權之爭,內宮禍起。八王之亂,群雄並立,五胡南下,大亂中原。簡短統一的西晉朝廷,幾十年間,重生禍端,把大好河山捲入無休戰火,晉國一支皇室不得不東遷江南,定都建康,重興帝業。

許多中原百姓,漢家子弟,早已把司馬氏奉為天下正朔,隨著二京陷落,戰火罹難,不得不隨大晉皇室南下,遷移江東。晉朝退守淮河一線,苦守著風雨飄搖的半壁江山,史稱東晉。

三國兩晉南北憂,荒亂三百六十秋。五胡中原騰雲湧,多少蒼生赴江遊。

過眼雲雨故土戀,長歌魏晉風骨愁。遙望長城未抒志,不復二京恨不休。

狼煙金鞍千乘驥,烽火鐵蹄萬戶侯。枕戈回望壯士勇,推盞沉吟才子謀。

欲爭龍穴終為虎,恐奪鵲巢反是鳩。山河離亂馳涼馬,社稷寥落揚吳鉤。

唯有生死斷忠義,從無一笑抿恩仇。吹散黃沙見闊日,淘盡大浪顯風流。

半壁江山誰人頌,亂世人生哪家謳?回首前塵家邦事,重述煙雨在筆頭。

故事就從東晉的第三位皇帝說起,此時正是鹹康年間,流民南遷,依舊源源不斷。

淮河之水,滾滾碧波,長流逝去,經年奔湧,終日不息。午時過後,天空顯現出一絲陰雲,與水流盡頭相接,河面船隻,經流不斷,南來北往。

淮水北岸,雜草叢生,略顯幾分荒蕪之態,船隻泛波,水花爭湧,迎著粼光,擺渡過來,三三兩兩的百姓,相繼登岸,扶老攜幼,步履艱辛,一路南去。

由北方遷過來的百姓,衣衫襤褸,衣食慘淡,飽受顛沛流離,淮水沿岸的渡口,原本凋零之地,如今車水馬龍,流民絡繹不絕。

在向南逃荒的流民中,多是清一色的窮苦百姓,到是有一個男子行裝與眾人有所不同,此人身高七尺有八,年紀二十歲上下,束髮高翹,略有零亂,透過滿面泥灰,細看這人長相,一對劍眉倒插,目若星斗,細挺的鼻樑,薄唇無髯,顴骨微顯,消瘦的臉龐有些泛黃。身著棕土色的短衣襟,外罩坎肩的牛皮薄鎧,下身短戰裙,袖口細窄,雙袖綁著短護腕,足下薄靴,渾身上下泥土塵灰,單肩背一個小包袱。

就這身裝扮而言,他可不是一般百姓著裝,雖說滿覆泥土,甚至還帶著少許血漬,但一眼就可辨別出,這是前趙軍隊的服飾。從北方逃難的百姓,自然認得這身戎裝。

東晉咸和七年,公元332年夏,中原戰事平息,羯族首領石勒率領的趙國軍隊,佔據中原,統一北方,史稱後趙。而前趙殘餘軍隊,潰散各地,四處逃亡。

這個年輕人,番兵著裝,一副狼狽之相,在人群之中,浪蕩多時,跟著南遷的難民,一路逃難,搶渡淮水。眾人擠在小船上,旁邊流民,都用異樣的眼神,瞥視著這個人。

漢戶南遷番卒隨,狼煙沐洗意相違。流離風雨窮南路,漂泊江河棄北歸。

飢轆依然羯邦亂,蹣跚不見漢田肥。急跟相擁民爭渡,仰望從容雁行飛。

沉甸甸的小船,潺潺渡過了淮河。既然渡河的都是些流民百姓,飢腸轆轆一路,登岸首要之事,便是食野充飢,可是這個渡口的野菜早已被人挖淨。多數流民即便滿目瘡痍,眼中絕望,依然要想方設法,繼續往南尋覓著。

這年輕人也跳下渡船,到了淮水南岸,踉踉蹌蹌走到淺灘草叢之中,也許是耽擱時間太久,未曾吃飯,飢腸轆轆,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四肢無力。

一個不留神,“噗通!”這年輕人僵弱無力,跌倒在一片水窪之中,四濺的水滴,驚到了其他逃荒的路人。

一個年紀稍大的婆婆本是好善,但仔細看過,不禁說道:“看這身戎裝,就是個胡兒,不是羯人,就是匈奴,可別多管閒事。”

路過的流民,對這個胡裝的年輕人,視若無物,麻木不仁,紛紛向岸邊渡口而去。已經疲憊不堪的年輕人,趴在水窪中,如同將死之人,一動不動。

戰亂之秋,世態炎涼,眼看這個番兵奄奄一息,只見一個書生打扮之人走到近前,停住腳步,趕忙過去攙扶。這書生與眾人有所不同,此人身高八尺有餘,年紀不到四十歲,長得白白淨淨,俊朗灑脫,留著八字鬍鬚,發纘扎著一根象牙白簪,一身藍白色的長袍,腰扎嵌玉大帶,足下薄靴,單肩背一小包袱,整個人乾淨利索。

與眾不同的是還牽著一頭毛驢,古時戰亂,牛馬驢騾都是戰爭資源,無論誰家飼養,終是收繳充軍。再看驢背上除了擔著些行李,還有一筐書簡,像是個讀書人,但是擔子上還插著一根齊眉棍,可見此人不僅是讀書人,說不定還精通武藝。

“這位兄弟,不遠千里,跋山涉水,不可喪身此地呀。”這個書生扶起那個番兵,架到驢背上,馱了那個番兵,繼續前行。

走了一段,那番兵似乎緩過神來,見自己橫搭在驢背上,有氣無力說道:“敢問壯士大名,今日救命之恩,日後也好報答。”

“我乃一介書生而已,姓郭名斁[yì],你一個番兵,往漢人地界逃難,誰敢收留你?”

“在下司馬勳,可我也是漢人,蒙先生救命之恩,標下沒齒難忘。”

郭斁道:“壯士不必多言,我雖書生,重俠好義,前方樹下,到是陰涼,同去歇腳。”

走到路邊樹蔭,郭斁把疲憊不堪的司馬勳攙扶下來,又把毛驢牽到樹下繫好韁繩,撣了撣旁邊一塊青石,兩人坐下。

郭斁從行囊之中,拿出一個圓餅,遞給司馬勳充飢,問道:“司馬壯士,既然渡河逃亡,為何戎裝在身,番兵打扮,這若到了南朝,豈不被抓?”

司馬勳道:“實不相瞞,小弟司馬勳,字偉長,河內人氏。本是大晉皇親宗室,只因中原大亂,兩京失守,抓去充軍,做了番兵,保得性命,伺機南下,求歸故國。”

“皇親,敢問賢弟,是哪宗皇親?”

“曾祖父乃濟南惠王司馬遂,家父乃是略陽太守司馬瓘。”

郭斁作揖道:“賢弟身世,竟是大晉皇室宗親,失敬失敬。”

“兄臺多禮,敢問郭兄意欲何往?”

“我本一介書生,早就聽說祖約、蘇峻招募豪傑,起兵伐逆,問罪權臣庾亮,故而投效蘇、祖二人。”

“祖約何人,未有耳聞,還望賜教?”司馬勳問道。

郭斁道:“祖約乃是名將祖逖之弟,祖氏一門,報國忠良,只可惜大晉江山,被國舅庾氏一門,把持朝政,偏安江南,外戚當權,陷害忠良,誤了社稷。”

司馬勳點點頭:“原來如此”

只見幾匹戰馬嘶奔,馬上的官軍,頂盔穿鎧,一副落荒之態,與流民相向而行。為驅散擋路的流民,幾個官軍高喊道:“響馬劫官銀了!響馬劫官銀了!”

眾人這才明白,前方有山賊土匪,打劫了官府的官銀。老百姓四散而亂,躊躇不前,緊接著是一隊跟隨馬匹落荒而逃的散兵,丟盔棄甲,慌不擇路。真可謂:

山河半壁路難平,走到他鄉又遇兵。殺富濟貧成俠氣,劫官助眾起豪情。

北來南國別離恨,西入東朝寥落驚。萬眾流民萬般淚,亂世英傑亂中行。

大道上的流民紛紛駐足,眾人交頭接耳,前方又有山賊,更是不敢前行。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前方又有匪患,人們一時進退兩難,隨著後面趕來的流民,也只能駐足,路上滯留的百姓是越來越多。

潰敗的官軍越逃越遠,看著聚集的流民,郭斁暗想,敢劫官銀,絕非一般草寇,必有江湖好漢,自己孤身混跡,著實艱難,何不前去打探一番,說不定能遇世間豪傑。

想到此處,郭斁解下毛驢,牽驢而去,眾人驚詫萬分,有人喊道:“白大個兒,前有山賊,若不結隊而行,必遭打劫。”

郭斁喊道:“郭某俠肝義膽,隻身前往,若能說服山賊,豈不方便了鄉親們。”

已經緩過勁來的司馬勳,站起身來,也作揖道:“小弟敬服郭兄膽識,願與同往。”

“如此甚好,你我同行。”說著,郭斁、司馬勳一同前往,結伴而去。

“瞧瞧人家,藝高人膽大。”眾人見郭斁、司馬勳如此膽大,張目望去,一雙背影,又紛紛議論起來。

郭斁、司馬勳越往前走,兩側山間越是陡峭,遠望高處,怪石交錯,其間林木豐茂,地勢巍峨。郭斁暗想,難怪官銀被劫,地勢險要,用兵良地。走進山路深處,忽然有人喝道:“大膽賊子!哪裡走?”

兩側林石混雜,犬牙交錯,郭斁、司馬勳張望四周,卻不見人。忽然,一棵大樹之上,閃出一道黑影,只見一個山賊,口咬單刀,縱身躍下。

這個山賊擋住去路,刀交右手,用左手二指喝道:“不劫流民不劫貧,只要牲口與金銀!讀書人,想走此路,就把毛驢留下。”

“關你屁事,難道想替狗朝廷索銀子不成?”

“少來廢話,不交牲口,先吃我一刀。”那山賊不容多說,揮刀就砍。

郭斁抬腿一個正踹,便把那小賊蹬出數米遠,小賊不甘示弱,二次揮刀砍來,郭斁一個側身躲過這刀,抓住小賊手腕,便是一掌。

這一掌把那小賊打的幾步跌倒,連連倒氣,無力反擊。一個嘍囉喝道:“好個讀書人,你且等著,我去請我家首領降你!”

郭斁暗笑,只見這小賊跑出十幾步遠,吹了一聲長口哨,山野之中,冒出上百號嘍囉兵,只見遠端幾匹戰馬慢跑過來。

為首的兩個首領,年紀都在三十幾歲,一個身長七尺,臥蠶眉夜鳳眼,通天鼻樑,三縷短髯,頭戴寶剎盔,身著魚鱗波紋甲,足蹬戰靴,胯下紅砂駒,掌中一杆亮銀槍;另一人身長八尺開外,豹頭環眼,蒜頭鼻子,晗下剛髯,頭戴虎吼金盔,身罩虎頭連環甲,膀大腰寬,掌中一條開山斧,霎是兇猛。

只見這位八尺大漢高聲喝道:“好個小白臉,你可知這多雲山,是俺蘇碩地盤,豈是你想過就過的!”郭斁打量一番這二人,這身鎧甲豈能是山賊所配,莫不是官軍暗中有人在此禍害作亂,正在思量之際,那大漢已放馬來戰。這才引出:

自古英雄惜英雄,初逢難識怎心通。丈夫結義在書劍,好漢金蘭識武功。

惜命從來是螻蟻,捨身方可辨獅熊。若非皆為名門後,才敢立盟興業功。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巡禮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歷史 完結 1萬字
強搶縣令千金,我佔山為王

強搶縣令千金,我佔山為王

樂活活
“寨主!” “別叫我寨主!” 沈東臉色難看,他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 自己怎麼就穿越成了一個土匪頭子? 前世的他不說道德模範,最起碼也是個遵紀守法的良民,現在扭過頭來,讓他腦袋揣褲腰,幹殺人放火的買賣? 可等他親眼看到戰火連綿,餓殍遍野。 看到朝廷尸位素餐,目之所及民不聊生的時候,他還是看不下去了。 這皇帝既然當不好,那不如換他來當!
歷史 連載 1萬字
我那迷人愛嬌氣的轉世老祖

我那迷人愛嬌氣的轉世老祖

清春是金色鎖鏈
傳聞闕清月,乃玄門老祖投胎轉世。 也確實如此,自小她就生得根骨俱清,別人花容月貌,她有天人之姿。 有幸見過的人,無不目瞪口呆。 但祖宗難養,三災九難,一個不少。族人決定將她送至七海之地消閒靜攝,頤養天和,直至十七歲方可迴歸。 轉瞬七年過去,千里路途,妖魔環伺,迴歸之行甚為兇險。 太悟闕門以重金,請動大聶名揚天下的十大鎮守使之一,千人斬東方青楓全程護送。 只是這位將軍有些過分年輕。一身玄色勁裝,身段
歷史 完結 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