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封舟抵達廣州時,正值鄉試時節。

鄉試仍舊年年舉行,雖然如今正榜舉人錄取比例開始下調,但廣東作為新法最早試行的地方,讀書人的基數也擴大了不少。

趕考只是這個時節廣州城熱鬧中的一環,因為廣東市舶司的存在,廣州繁榮的商業才更加令人目不暇接。

南洋諸國使節團在港口得到了熱烈的歡迎,那熱忱甚至令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惶恐。

來的人太多了。

翁萬達不禁看向如今的廣東總督:“李督臺,費心了。”

現在到廣東做總督的,是厚積薄發、嘉靖六年定國安民制科的魁首長平伯李默。

他聞言笑了笑:“這可不是本督安排的。南洋頻傳捷報,民船海禁已解,這些都是先知海暖的人呢。”

翁萬達愣了愣,仔細看去之後才發現確實有不少衣著體面的人,熱烈的雙目反倒只是頻頻往各國使臣的臉上瞟。

原來如此。

大明好物賣向海外,買主自然都是當地貴族。

如今有一個先通名姓、溝通商機的可能,他們就都聚了過來。

“……恐無法在廣州久留,部裡有令,萬壽聖節前要抵京。”翁萬達仍舊惦記著這個,“如今已是八月十七,不足一月……”

“翁總司勿憂,本督早接到張國務公函。”李默胸有成竹地說道,“正使先行抵京趕上大典,隨從及其餘人等入京可稍後。各國使團,也並非人人都需要入京。到武昌之前的官船、車駕,通譯局都安排好了。”

兩人寒暄一陣之後,各國使臣才過來向李默見了見禮。

翁萬達介紹著李默的身份,其中自然多有誇讚。

其實無需強調李默伯爵的身份、制科魁首比狀元都要高的含金量,單是大明一省總督、正二品的級別,已經可以讓這些藩國使臣恭敬異常。

來的路上,海船上自然不乏禮交部官員對他們進行的禮儀普及。大明如今的官制,也是重中之重。

相比過去布政司、提刑按察、都指揮、巡撫及監察御史互相監督分權的制度,各省常設的總督如今權柄很大。

在這些藩國看來,只能按照他們的舊思維理解為近似於分封的國王。

雖然是流官,但任期之內,對於大如他們一國甚至數國的大明一省來說,總督就是這裡說一不二的主。

對應中樞改革,省、府、州、縣都各添衙門,廣東省在總督廣東部院設了午宴,款待之後就立即繼續啟程。

對此,各國正使並無異議。

每人只帶兩個重要隨從,午後就登了船,沿水道先赴武昌。

“劉總裁,這官船不一樣啊,是寶船監新創制的?”

見到通驛局的總裁、誠意伯劉瑜親自到來,翁萬達對於能不能及時趕到京城的擔心放下來不少。

劉瑜聞言笑了笑:“確實如此,還在試製。這一回也是迫不得已,先拿來用用,也記錄一些資料。翁總司可有意觀摩一二?”

對大明不少有心的官員來說,新詞已經不算什麼。

皇帝對於物理之道的見解最深,如今創制什麼新鮮物事,都講究要有資料。有數有據,才好不斷改進。

“若沒有不便,自是想看看的。”

“翁總司這邊請。”

登船之時,翁萬達就看到了船舷兩側有輪子。

這東西倒是並不新鮮,相傳宋時就有車船,那便是有輪子的。

昔年李綱就主持造了這種戰船,腳踏踩動,滾滾向前。

只不過現在,船兩側的輪子翻動不絕,莫非這次為了趕時間,沿路要像急遞鋪一樣不斷換人來踩踏?

翁萬達覺得寶船監應當不只是重新創制當年的老船,只怕又有些新的做法。

到了下層底艙,翁萬達頓時無語。

他怎會想到竟是騾馬?

在不算寬闊的底艙裡,是兩頭騾馬像拉磨一般緩緩轉圈。

旁邊既有人看管照料,又有人拿著紙筆記錄些什麼。

只不過,中間拉著轉動的鐵軸,頂上是一個比車輪還大的鐵齒輪。它轉動之餘,又透過其他齒輪和鐵軸,再延伸出去。

不用細看也知道,那是帶動外面輪子的。

“……寶船監花了偌大力氣,便只試製出這樣的車船?”翁萬達不解地問,“能快上多少?”

“風帆加上輪槳,總能快一些。”劉瑜指了指那些齒輪和軸承,“主要倒是得記錄這些物件能受多大的力道。如今雖只有畜力可用,但這底艙都空了出來,以後是能用別的。我聽說,京城那邊一直在試製一種機器。若是那種機器製出來了,往後車船都能往來如飛。”

翁萬達看了看這裡的空間,他不禁問道:“何種機器,竟有如此神力?”

不管如何,車船行進,總需力道。要麼畜力,要麼風力,要麼人力。

劉瑜既然這樣說了,翁萬達自然能明白那機器就能自行發力。

可他不理解。

劉瑜搖了搖頭:“這差使是將作監領辦,聽說從嘉靖七年起便一直在用心。當年製出印刷機封鄉爵的鄭魁,後來奉旨改進了鍊鐵高爐,又升為縣爵。如今,不止鄭魁一直在辦這件事,皇明大學院、寶金局、兵仗局……許多大匠都在做這件事。我聽說,還是跟燒火有關,聽說是燒開水。”

翁萬達更加迷糊:“燒開水?”

“陛下既然早就極為看重此事,你我便不用管了。”劉瑜又領著翁萬達上去,“那些使臣上的船,還有一些與這艘不同。那燒開水的機器雖然還沒有,但各種不同樣式的槳,卻可以先試一試哪種最好用。”

此時此刻,出使大明的各國使臣們都在後面幾艘船上。

有的船有輪子,有的沒有。

但是底艙中騾馬發出的聲音、齒輪咬合與軸承轉動的聲音、船兩側或者尾部激起的水花,他們都能聽到、看到。

這只是讓他們新奇的一部分,讓他們更加留意的,是這些年陸續被清淤、治理了一通的河道,還有大明的良田、百姓。

出了廣東城之後,他們一路上會穿越大半個大明,從南到北。

沿途的城鎮、來往的商旅行人、長勢已經很好只待收成的莊稼,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派富足又安寧的安居樂業模樣。

這樣的景象不止是某一小塊地方,而是沿途所見皆如此。

為了趕時間,他們沒有去廣西繞道進入湖廣,而是從廣東進入了昔年叛軍的大本營郴州。

這裡有一段路,是要換乘馬車翻山越嶺的。

而叛亂平定已經過去了八年,這裡成為了一個繁華的商鎮。湖廣到廣東的貨物在這裡轉運,停留於通驛局在這裡驛館的這一晚,就是他們前半段旅程唯一能與更多人接觸的時間。

但只是在夜裡,他們也只能在驛館中,聽到外面其他茶樓酒肆裡飲酒作樂甚至吹拉彈唱的喧鬧。

天亮之後,就是長長的馬車隊。

翁萬達看了那山路和健馬之後就心有所悟:“大敗北虜後,俘獲了不少馬匹?”

“都是邊軍看不上的。”劉瑜點了點頭,“北患雖未絕,但大明以後不會缺馬了,這也是此戰所得大利之一吧。”

翁萬達神往不已:“靖邊伯真文韜武略全才,鎮安伯更是神勇無雙。如今敘功,如何封賞?”

“聽說是要等北征大軍都班師後,一起敘功。這回萬壽聖節,想來只怕是大典之上詔告天下。”

翁萬達微微嘆氣。

他只是欽差巡視南洋,交趾之功、馬六甲之功,與他都沒有關係。

若說功勞,只是苦勞。這一趟回去,能因此升個官就是最多了。

若他當初膽子大一點,敢擔責任一點,也許能混一混再敗葡萄牙遠征艦隊的功勞,但誰讓他已經做出選擇了呢?

在湖廣和廣東交界處,翁萬達留意到的是大明民間的馬匹多了很多,南洋使臣們感受到的是大明水運與陸運銜接的發達。

而所有的水陸驛,都是隊伍中那位誠意伯負責打理。

聽說,他的祖上是大明開國功臣,而且是開國功臣中極為重要的謀主。

重新到了水路之後,又是一批新的官船。

到了這裡,他們發現有更多的船隊了。

官船停靠一些碼頭更換騾馬時,總能見到有人搬運一袋袋的糧食到碼頭上其他的船隻上。

懂漢字的人,瞧著那些船上都掛著寫有“河運”二字的旗幟。

翁萬達久離故土,於是便問了起來。

劉瑜只說道:“湖廣藩王作亂、諸王又進京之後,抄沒、清丈出來的田土極多。這些年,糧儲號在湖廣良田極多,歷任總督都有清整水利重任。糧賦直徵後,以湖廣糧賦增長最速。如今河套、宣寧邊區要好生經營,陛下準了河運局不只於漕河轉運,專設了兩河分局,這是轉運湖廣夏糧去陝西、山西。”

翁萬達由衷嘆道:“若非設了諸企業,只怕去年外滇、九邊、南洋三處征戰,糧餉難以支應。”

“楊尚書愁眉苦臉一年多。”劉瑜笑起來,“也是外滇速戰速決、追了所欠貢賦,南洋一戰有海貿行、海運局出力出錢,糧儲號更備了不少糧食。再加上國債,這才勉強支撐下來。”

去年密集的大戰畢竟是過去了,眼下入了大明腹地,便安寧了下來。

一路無話,抵達武昌時已是九月初二。

翁萬達又開始發愁:“劉總裁,只有十來日了,總不能九月十五才趕到京城吧?”

劉瑜微微一笑:“廣東至北京,急遞之外尋常行路要多久,我通驛局是最清楚的,翁總司勿憂。”

於是出乎翁萬達意料之外,不是按老路繼續沿長江南下,從運河再去北京。

在漢口登了岸之後,就是陸路了。

這一次,排在驛館外面的是更加寬大的馬車,足像一個小房子,前面是四馬共拉,車身也是四個輪子。

翁萬達傻眼了:“難道就這麼趕到京城?若要趕到,豈非要晝夜不息,又或日間狂奔?”

單獨少量的人,帶著完全不能耽擱的命令,是可以這麼做。但要麼自己騎馬、沿途更換,要麼就忍受馬車上一路不停的顛簸。

但現在各國使臣加在一起,隊伍不小啊。

這麼多人吃喝拉撒,難免要耽誤時間。

雖然都是小國,但畢竟也是出使大明的客人,把人家一路顛散骨頭架子嗎?

“路好走多了,翁總司勿慮便是。”

“直道已經修到武昌了?”

“才修到河南衛輝。”劉瑜直言,“不過,從武昌至衛輝,路基已經重整過一遍,後面是越來越快的。放心吧,局裡已經算過了,十日時間,定能抵京。累雖累一些,但也不會極累。翁總司不見這是一些新馬車嗎?”

“……馬車不還是馬車。”翁萬達也沒有辦法,只能聽他的安排。

自己也坐上一輛馬車之後,才發現裡面居然是三面榻,中間有個小小方桌釘在地板上。

看著那上面的軟席薄被,翁萬達久久無語:“莫非就準備讓使臣們睡在車上?”

“無需如此,只不過白天裡多趕些路罷了。”

新規格的直道還沒有修到這裡來,舒適一些的馬車隊走的也只是新夯實了一遍土的路。

走了一陣之後,翁萬達這才感覺到這種馬車似乎沒有印象中那麼顛簸。

他並不明白是為什麼,夜裡在驛站歇宿時才問劉瑜。

“用四匹馬拉,不只是因為大一點,還因為重一點。”

翁萬達莫名其妙,做這麼大不就是會重一些嗎?

“翁總司有所不知,這新馬車的輪子上,都用了一些新的好鋼板,有的直有的彎,疊了幾片才撐起車廂。”劉瑜笑了起來,“是不是沒以前那麼顛簸了?聽聞,這是為公交馬車創制的,到了保定府之後,你就能看到了。我不是說過了嘛,離京城越近,走得越快。”

於是先花了六日才抵達衛輝,翁萬達和各國使臣們見他們洗了車輪後,奢侈地往車輪上釘了皮革。

而面前的直道寬闊,再不見了泥土。

從衛輝到保定,這回就只花了三天。

而到了保定之後,他們終於看見路又變了。路中間多了四條鐵軌,兩側還能行其他車、馬、人。

而那鐵軌之上,現在停好了一輛輛新的馬車。

這種新的馬車,更瘦長,一個車廂足能坐上十餘人了。

翁萬達都沒見過這個,更別提已經走了這麼遠的路,大明的都城還不知道在哪的南洋諸國使臣。

再次換乘,劉瑜很肯定地說道:“今日天黑前,定能入城。”

坐在這什麼“公交馬車”上,翁萬達很震撼。

等到速度更快、更穩之後,他不禁握緊了窗弦,顫聲問劉瑜:“跑這麼快,隨後如何停下來?莫不是要撞上前面?”

劉瑜點了點頭:“之前試行時撞過兩回。”

翁萬達自然臉色一白。

“後來自然就熟練了。”劉瑜笑起來,“翁總司看,前面這不是一人御馬,另一人也始終握著那根鐵桿嘛?有剎車的。”

“殺……車?”

“放心吧。”

翁萬達並不放心。

但好在,通驛局在這一段已經很熟練了。

那個手裡握著鐵桿的,每每看見前面那輛車不只是一個小點了,變得大了一些,就會喊一聲“慢”,然後數著數隨御馬之人提起韁繩拉住馬的同時,也輕輕往下拉一點那個杆子。

然後車子就會稍慢一些了。

這麼一路提心吊膽地,外國使臣們就這麼又新奇又刺激地看到了大明的都城。

首先讓他們感到震撼的,竟是重工園那個方向如巨樹一般林立的煙囪。

而隨後,便是京郊越來越密集的人群。

一個月的大明旅程暫告一段落,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們從一路的速度裡,已經知道大明是何等廣袤。

現在,帝國的都城出現在他們面前。

主宰這片廣袤土地命運的大明天子,就在面前這座巨城裡。

而整座城市、整個大明、包括他們這些域外的藩國藩族,都在準備慶賀他的生辰。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沙盤上的大宋

沙盤上的大宋

三十二變
嶽文軒意外得到了一個沙盤,盤上有許多塑膠小人正在交戰,定睛細看,是一隊塑膠金兵正在追殺一群塑膠宋人。 嶽文軒拿起關羽手辦,放進了戰場。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軍攻宋,沿途燒殺搶掠凌辱大宋百姓。 一群宋人遭到金軍騎兵隊追殺,彷徨無助。突然,關二爺不知從何處縱馬而來,青龍偃月刀寒芒閃過,一刀斬下了金將的首級……
歷史 連載 2萬字
三國第一狠人

三國第一狠人

東一方
陸玄穿越成廬江太守陸康的兒子,娶大喬和小喬,收周瑜和魯肅。孫策:你別逮著我一個人薅羊毛,太難了。 劉備一臉絕望:我五虎上將少了三個,臥龍鳳雛全滅,可慘了。曹操搖頭嘆息:我女兒賠了兩個,大魏國的萬世基業被搶,陸玄這孽障是三國第一狠人吶。
歷史 完結 94萬字
泠泠春上枝

泠泠春上枝

狗柱
【接檔文《鶴帳有春》3.6開文,歡迎收藏~】 【帶帶預收《明月載雪》追妻火葬場,文案在下面】 ——————本文文案—————— 體型差/年齡差/重生甜寵文 愛財釣繫心機美人X多金年上純愛戰神 上一世,桑泠受家中安排嫁給聞野。 可聞野早已心有所屬卻愛而不得。 桑泠並不在意。 聞野雖冷,卻從不在金錢上吝嗇虧待於她。 聞野忙碌,一年到頭見他的次數屈指可數。 丈夫不歸家,錢財用不盡,這無疑是天大的好事。
歷史 完結 2萬字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李夏蟬
弘治十年,陳策穿越大明,卻身患肺癆病,不久於人世。不過他沒有自暴自棄,依舊在努力的活著。 他在北平購置了一所小院,驚訝的發現這座小院內的一塊土地種植能收穫各種神奇的物品。 每天種地鋤草便能有獎勵,諸如開工開物、一目十行、歷朝史料等。本以為他會這樣安靜等待死神降臨,但小院內卻來了一名頑劣的少年。 陳策驚訝的發現,頑劣的少年居然是大明皇太子,未來的明武宗朱厚照。 於是他決定用系統獲取的知識,在餘生內將
歷史 連載 4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重生的我逃難到嶺南

重生的我逃難到嶺南

摸魚小郎君
唐末亂世,戰火連天,流民遍地,江山風雨飄搖。現代青年葉長歌意外重生,發現自己置身黃巢之亂的中原腹地,家園淪陷,百姓流離。 為求生存,他帶領一群絕望的流民,穿越千山萬水,逃難至偏僻的嶺南之地。 面對割據的地方豪強、險惡的山匪海盜,以及不安定的南漢政權,他以現代知識為利器,以智謀與膽識為舟楫,逐步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 亂世中,他結識才女顧清霜、商賈蘇錦瑟、海商葉思悠等紅顏知己,情感糾葛與命運抉擇交織;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