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野記》在江南到底怎麼流傳起來的?

“此事督臺大人不便去查,因此陛下命我來了。”北鎮撫使王佐出現在了張子麟面前,一個卷宗遞過去,“三條線索,我已皆有所獲。”

張子麟凜然接到手中:“多謝鎮撫,請坐,請指教。”

卷宗是要慢慢看的,但有些話恐怕不便落於紙上。

王佐拱手謝過之後,坐在了椅子上。

看了看張子麟之後,他先是笑著寒暄了一下:“督臺巡憲浙江、福建歸來,瞧起來消瘦了一些。身擔大任,身體要緊啊。”

“只恐不能儘快為君分憂。”張子麟頓了頓之後斟酌道,“此案詳查之後,非同小可,疑點頗多。江南士子傳閱《野記》,妄議太宗舊事之人頗多。此事,最早線索還在年初。其時,先帝尚未大行。”

王佐點了點頭:“最早是多了一些抄本,俱為臺閣體。我查到最初得閱此抄本者,是在秦淮河幾處樓船中,說不知是哪些世子恩客遺落下來。後來才有書商聞陛下議禮繼統不繼嗣,逐利而刊行之,因此傳開。”

“既有鎮撫佐證,那麼應當無假。”張子麟很頭痛,“年初之時,賊子便開始織網。本督已查實,九起命案中,南直隸與浙江、福建有兩知縣、一知府確係仇殺,福建巡按是巡鹽之時因匪賊劫掠鹽池身死,然其餘五人卻無疑是蓄意刺殺。三樁仇殺兇手已擒獲,但其後有無指使挑撥,卻不能屈打成招。”

“無關大局,有人藉機於短時間內在三地再添數樁殺官大案是事實。”王佐凝視著他,“況且那些山盜、水匪、海寇,都敢殺官了,為何不趁亂大肆劫掠?這等大案,又豈是小股匪寇敢擅自動的,又如何得知那幾個官員的準確行蹤?”

張子麟沉默了片刻:“東南諸官,本督已經都盤查了一遍。盤問出了不少新案子,但並無實據證明他們涉案,這等造反大案,他們也沒有理由去做。本督到後,諸事戰戰兢兢,妥帖在辦。”

“士紳、吏卒太多,督臺查不過來,我也查不過來。”王佐理解他的為難之處,隨後才說道,“如今看來,逆賊之圖謀,恐怕本身就在乎大查東南。殺官大案,陛下不得不查。三地九官旬日內遇刺,《野記》更是年初就在織網,看起來彼輩籌劃周密。實則,不難。”

張子麟眼神微眯:“何以見得?”

得知某處有仇殺之後,短時間內在不同地方調動人力和情報網路再添幾樁案子,不難嗎?

王佐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刑部大堂上,督臺也見過楊閣老勸諫陛下勿要徹查錢寧、江彬案涉事官員了。在這東南,又有幾個官員足稱清廉?既是在東南早有佈置,幾夥匪賊悍然出手,隨便逮住那個官,一殺之後一查之下便顯得疑點重重。若是隻圖陛下大查東南,毫無緣由地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殺幾個官,你我反而不容易查出真兇。”

張子麟駭然問道:“隨意……殺?”

“三五悍匪潛於常住之地,數月以來甚至數年以來,豈能不知哪些官常去哪?書信既到,蹲守某處,見之即殺。毫無緣由,毫無防備,驟然出手,那有多難?有三人不是還有護衛隨侍嗎,一支冷箭,防不勝防便被殺了。”王佐看著他,“督臺大人,若有苦練本領多年之死士,與你本無冤無仇,藏於暗處見你走到了街上便一箭射去,伱如何防?”

張子麟只感覺脖頸發寒:“……崑山知縣是刺客近身割喉。”

“他慣常去那青雲閣,只帶轎伕。你若是地方父母官,治下多是順民,能日日防賊嗎?”王佐眼裡精光閃爍,“這夥逆賊,必定只是就潛伏在了那幾處地方,而且就在市井之中,時日已頗久。我已經安排下去,只查訪近來有無相熟之人不見蹤影者。督臺,你也應當往這個方向查!”

他站了起來:“要有合適理由離開當地,那就只有幾法:遊學、行商、隨主家往來交際。自事發前及事發後,路引才是線索。”

張子麟看他告辭離開,盯著他的背影許久。

這就是錦衣衛北鎮撫使嗎?

跟刑名審案還是不同的。他們琢磨得最多的就是搜尋罪證,至於詔獄刑訊……那已經是最下乘的手法了。

凝重地翻開了卷宗,張子麟認真地看了下去。

除去《野記》如何開始流傳的調查結果,第二部分則是南直隸、浙江、福建經常越省行商的商行、大族。

事發前後,從案發當地進出的商隊、船隊,已經歷歷在目。

張子麟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他還得去查另外兩個方面:當地有哪些士子和官紳在案發前後帶著人出了境,去遊學或者訪客、探親了。

“桂子實。”他把桂萼叫了進來,“你說織網之人在東南外,沒錯。只是東南殺官諸案必須破,你代本督去福建,叮囑那邊往這個方向去查!”

……

十一月底,東南寒冬已至,西北更加冷冽。

甘州總兵官李隆帶著幾個親兵,寒著臉來到了甘肅鎮巡撫衙門。

一路直闖進去之後,他也不管還有人在場,扯著嗓子就是質問語氣:“撫臺大人,我麾下諸衛指揮都來報,本月糧餉折銀減半?”

甘肅巡撫許銘皺了皺眉,對另外幾人說道:“你們先下去。”

等堂中只剩了自己和李隆及他的親兵之後,許銘才淡然說道:“今歲豐收,此時米賤,有何問題?”

李隆沉著臉盯著他:“月糧一石,折銀該有七錢,撫臺大人卻只發三錢三,本將倒想請問撫臺,你覺得沒問題?”

許銘並不畏懼地看著他:“據本撫所知,甘州舊糧不少,陝西新糧已至。米價已減半,折銀自當減半。三錢三,也足買一石米。”

李隆怒目圓睜,盯了他一會之後才說道:“甘肅張掖五衛、肅州衛、西寧衛、金州衛,如此多將卒蜂擁而至,糧價便漲。買不足糧,如何能果腹?不能果腹,將士們如何守好西北。撫臺大人,出了變故,你能擔著?”

許銘瞥了他一眼,悠然坐到案桌後:“本撫已按冊撥發買足一月糧米之銀,如今李總兵手上銀錢足夠,甘州糧食足夠。若還出了變故,李總兵能擔著?”

李隆臉色陰沉不定地看著他。

許銘又悠悠拱手朝另一邊:“便是到制臺大人面前,李總兵也講不贏這個理。改元在即,錢寧、江彬已授首,本撫奉勸李總兵還是以邊事為重。多少餉銀能買足糧米,本撫知道,李總兵也知道。”

他的語氣就是這麼不鹹不淡,李隆雖是甘州邊鎮的最高軍事將領,但許銘職權包含修築城池、管理錢糧、訓練兵士、鑄造器具甲冑、羈縻藩部、統轄貿易、監察所在地百官。

“撫臺既執意如此,本將只好先去書制臺,再向董公公說明其事。”他微眯了雙眼看著許銘,“撫臺擅自折半給發餉銀,若將卒譁變,想將罪責盡數推給本將卻是不可能!撫臺好自為之!我們走!”

他轉身揮手,幾個親兵也都仇視著看了一眼許銘,隨後才離開。

許銘等他們離開後倒是露出恨色來:“不思報國,只知中飽私囊!”

號稱四萬餘眾的甘州邊軍到底有多少人?

糧餉是按足額去發放的。

今年豐收糧價暴跌,他早已不知囤入多少。

若還是按過去的糧價給銀,蜂擁購糧之下再漲一些價,軍戶也願意趁此機會多囤一些糧食,李隆自然會大賺一筆。

眼下按市價折半給銀,那李隆就沒辦法漲價出售獲利了。

雖然軍戶也無法趁此機會多囤些糧食,但無論如何也要把李隆吃空餉還囤糧剋扣軍士的路子給斷了!

許銘就這麼不當一回事地繼續把人召回來處理公務。

而李隆離開了巡撫衙門後,就直奔總鎮甘肅太監董文忠那邊。

“董公公,先前陛下萬壽,公公等要採辦貢禮,我甘肅諸衛便奉上六千餘兩。如今月銀折半給發,董公公不向撫臺說一說將士之難?”

在董文忠面前,李隆說得直白無比。

董文忠心驚膽顫,帶著些討好之意勸道:“李總兵,今歲情勢不同。你那些米糧,便如此賣了吧!只要穩住甘州,將來再說,將來再說……”

李隆盯著他:“公公在甘肅這麼長時間,也壓不住方來不久的許翔鳳?他清查諸衛,已經裁了我多少餉額了?現在還折半發銀,我甘州上下,如何能為國戍邊?”

“他折半給銀、剋扣軍餉,我自會上奏。放心,放心,他呆不了多久……”

“兩個月前,公公也是這麼說的。”李隆目露兇光,“年關將近,如今每日都要提防虜寇。將士不能飽腹,必會有變。公公當真不管嗎?”

若是以往,董文忠當然會管了。

但宮內訊息傳來,董文忠現在害怕至極,伸手就拉住他:“李總兵,此時千萬不能亂!楊制臺素知邊事,許翔鳳折半給銀實屬苛待邊軍。既有此事,楊制臺也知曉甘州此時要穩,必會處置此事。你莫急呀!”

李隆看到他這姿態,心中思索片刻就說道:“七日,我只等七日!若撫臺還不改口,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公公,必有變故!”

說罷,他就這麼對著總鎮甘肅太監揚長而去。

董文忠恨得牙癢癢,但卻又驚懼交加。

這殺才按例本身就會剋扣一些餉銀,發到兵卒手上後,哪還有三錢三?

冬日苦寒,哪家不會留點過年關的銀子?

許銘那個清高迂腐的書呆子,只知道秉公辦事秉公辦事,三錢三就是不可能讓兵卒買到足額糧食,這都不懂嗎?

李隆……董文忠現在後悔死了。

但已經上了他的賊船,怎麼辦?

陛下說萬壽節從簡,可他董文忠從甘州收的銀子,還是都遞上去打點了啊,要不然還能躲過傅倫自盡的那一次風波?

也不可能從餉銀之外另掏出這一萬多兩銀子發到每個兵卒手中啊!

董文忠還在急得沒辦法,李隆卻已經回到了總兵府,把幾個心腹都叫了過來。

“兩廣大殺特殺,東南又有人造反。”李隆感覺自己算無遺策,“邊鎮必不能再變!許銘那狗才,必須借這個機會徹底把他趕走!”

想著自己囤的糧食這次只怕要爛一半,李隆就咬牙切齒。

“將軍,怎麼做?”

“告訴底下的兵,這餉銀必須漲!三錢三,誰能吃飽?”這回他不打算說再低的價了,“發餉之前,都備足三日之糧。要是許銘那狗才不漲到七錢,那就鬧!誰要是帶頭回去,殺了!”

“……將軍,萬一……”

李隆很肯定地說道:“沒有萬一!要麼許銘退讓,以後這甘州還聽老子的!要麼,就坐實他剋扣軍糧激起譁變的罪名,把他趕走!一句話,三錢三,活不了!”

巡撫衙門內,許銘安排好了本月餉銀的發放事宜就淡淡說道:“提前到各糧店張貼布告,誰若漲價,本撫臺必嚴辦!有糧不賣囤積居奇者,斬!”

他絲毫不知道自己在甘州的銳意進取已經引燃了什麼。

從廣東出發的船隊正在繼續往北行進,東南殺官大案的督查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

北京城裡,自從楊慎去了廣東,楊廷和反而覺得寂寞了不少。

次子在備考後年會試,三子、四子還年幼。

只是從那次陛下提出從宗親中選擇一個幼子過繼給大行皇帝之後,參預國策會議之臣不僅當場沒有一個提出意見,其後更是沒有一次再談論起這件事。

可誰都知道其中的深意,也明白其中可能蘊藏多大的兇險。

楊廷和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皇帝的另一次試探,但他知道東南殺官對君臣之間可能造成的猜疑事實上仍然存在。

終歸會有一次最終商議的,等到嗣子人選提出來,等到真的要開始商議建藩之地時。

永康長公主覺得崔元除了最開始幾天勇猛無匹之外,其後也漸漸越來越顯得心事重重。

正如他所說,可能那國策會議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不是說……年底前可能要南下嗎?”永康長公主推了推輾轉反側的他,“還去不去?”

崔元想著正在真定府“剿匪”的郭勳,再次輕嘆了一口氣:“不知道。”

撫寧侯也在廣東海防東道剿匪。只需一聲令下,他就能“殺入”福建。

東南的案情,已經基本確認了是有人蓄意而為。

就算在任官員沒有牽涉其中,某些世家大族可能也只是被利用,但既然有人蓄意而為,那就是有人在謀逆。

有人謀逆啊!

代表五軍都督府坐進御書房的崔元哪還有興致想著真正撻伐公主?

王瓊則在探望袁宗皋。

最近國策會議的“烈度”下降了,袁宗皋入冬之後也病倒了。

“仲德公,有些話只有您方便說。”王瓊嘆著氣,“可如今您又身體抱恙……”

袁宗皋躺在床上苦笑一下:“德華,陛下雄才偉略,有些話……咳咳……我也不是隨意就能說啊。”

王瓊是想來與他商議一下的,畢竟袁宗皋當天為他“擔保”,如今結病探望是說得過去的。

他只是沒想到袁宗皋是真的病得不輕。

“也罷,嗣子選出後,終歸還是要再議一議的。仲德公,你且好生休養。這京城氣候非比江西,我略有心得,家中常延請之名醫,我也請他過來了。”

“……多謝。”袁宗皋卻覺得自己的身子似乎大不對勁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年來思慮過甚,些許風寒竟然越來越重。

已是正德十六年的臘月,正旦節後就是嘉靖元年了。

朔日大朝會之後,放假。

國策大臣們感覺皇帝雖然確認了有人蓄意謀逆,現在反而從容了下來。

臘月初二,朝會之後,皇帝也沒有召見參預國策會議眾臣。

一切都很放鬆的模樣。

臘月初三,今天是要開個會了。

御書房中炭爐燃著,皇帝的樣子看起來很放鬆。

“陛下天命所歸入繼大統,今年是個豐收年份。”楊廷和想著有些話該如何說,開口卻是馬屁,“幸賴陛下運籌帷幄,雖有東南之事,然督撫有措,漕運無礙,如今秋糧大半已入庫。便是轉運邊鎮之糧,也大體妥當了。有楊制臺坐鎮,邊鎮無礙。只待符瑞在東南擒獲逆首,今年無大事矣。”

說罷他看著皇帝:不會再把先帝嗣子的事情拿出來說吧?宗人府和禮部都知道輕重,程式和來往公函上,能拖就拖著呢。

想引蛇出洞,放出訊息就夠了,別真的把過繼和封王建藩的事落實啊!

還沒等到皇帝說什麼,高忠有些驚慌的聲音在中圓殿外響起:“陛下,甘州軍報,楊制臺八百里加急奏報!”

御書房中眾人齊齊變色:九邊之一,時值深冬,莫非北虜寇邊?

朱厚熜表情凝重:“呈進來!”

十六雙眼睛都看著高忠手裡拿著兩份奏報快步走到御座前,皇帝拿到手上就開始開啟看。

他的表情先是一鬆,繼而很明顯地憤怒起來,臉色鐵青。

“……陛下,出了何事?”

朱厚熜看完了一份,又看完了另一份,這才先來了一個深呼吸平復心情。

“黃錦,讓眾卿傳閱一下。”他把奏報給了黃錦之後才看向眾人,“甘州兵變,甘肅鎮巡撫都御史許銘被當場焚死。”

石破驚天,御書房內本就心事重重的眾人頓時心頭一寒。

兩廣、東南、西北……真這麼湊巧嗎?

可若不是湊巧,也實在難以想象如今之大明誰人能有此實力、行此手段。

而這回,竟是邊軍出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林峰魂穿太宣九皇子,開局便是生死危機的局面。林峰:這還玩個雞毛,直接寄……嗯? 大兄,你的太子妃竟有這等美貌?那我也不是不能再掙扎一下!不過再怎麼掙扎,似乎也難敵他國的國力過於強盛啊,這……叮,嘎嘎亂殺系統已啟用! 這讓朕如何是好啊!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將門梟虎

將門梟虎

江左俊傑
僱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裡頭窮的叮噹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 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歷史 連載 359萬字
囚妄

囚妄

止御
大啟三百五十五年——沐景風繼位,號敬淵帝 江湖勢力紛爭,內有亂臣賊子禍亂朝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 十五年前一名女嬰被抱到一處山門外 十五年後,臨淵閣有一名喚斷鴻的少女私自下山遊歷尋找自己的身世 剛一下山就意外被捲入一場皇權貴胄以及國家間的紛爭中,在此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族人皆是死於非命 在下山期間情竇初開的息斷鴻對身為祭妡閣閣主兼國師的某個面具男一見鍾情 祭妡閣作為大啟境內最大的山莊,背後勢力連敬淵
歷史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