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海關守軍根本沒有預料到明軍會有如此威力巨大的炮彈。

雖然他們修建了一些避彈設施,但是這種臨時修建的工事也許能抵擋明軍的四寸榴彈炮的轟擊,但根本無法擋得住攻城轟擊炮的轟擊。

所以在明軍炮擊一個時辰之後。

關內幾乎就沒有什麼活人了。

明軍的步兵突進山海關的時候也並沒有遇到什麼抵抗。

不少八旗兵躲在避彈坑裡面被活活震死!

像是一窩一窩的地老鼠一般。

慘狀讓明軍計程車兵們都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不過在關內並未找到阿桂的屍體——大概被炮彈炸碎了吧。

只是花費了半天的時間。

長城雄關山海關就被攻破。

遼東兵團大舉進入了燕雲之地。

“這阿桂應該是給大清朝盡忠了吧?”

策馬行於天津城大街上。

朱道樺皺著眉頭說道。

軍師陶必銓道:“就算走脫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幾十萬八旗兵都打垮了,還怕一個阿桂?”

“說的也是!”

朱道樺抬起頭,握著韁繩,街道兩旁,近衛兵團的戰士們已經把所有危險排除。

天津府當地計程車紳豪族都剪了辮子,在前方跪了一地。

等朱皇帝騎馬而來的時候。

一群天津口音便集體高呼起來:“草民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道樺停下戰馬,盯著這些當地士族道:“起來吧,清朝已亡,爾等都是主動歸順大明,皆無罪!”

朱皇帝金口一開,頓時就讓這些當地士紳的代表們大喜過望,紛紛磕頭謝恩。

隨著中原之戰的結束,北方士紳、諸府縣的官員幾乎是望風而降,戰場上的結果清楚的表明,清朝已經大勢已去。

不只是在天津府。

包括之前還掛著大清旗號的登州府、青州府、宣化,以及山西諸府都主動歸降,天下歸明的態勢已經越發明朗。

現在只剩下京城這一小片地方還沒有打出大明的旗號。

不過隨著衍聖公孔慶融和軍機大臣董誥擁立十七阿哥佔了半個北京城。

在京的旗人們也看明白了。

這十七阿哥,或者說衍聖公孔慶融和軍機大臣董誥的背後站著的,十有八九是大明天子!

而隨著大明北伐兵團佔據了昌平,切斷了京師內的八旗們最後北逃的道路。

只剩下半個北京城的十五阿哥永琰和擁立他的滿蒙漢諸臣最後的退路也被切斷了!

此時在天津知府衙門門口。

大明朝廷諸臣都喜氣洋洋的穿戴整齊,站在道路兩側恭迎大明天子。

從光復元年佔據廣東,到光復四年即將進入北京城。

這天下,眼瞧著就要屬於大明瞭。

在場的眾人也成為了大明的復國功臣,就要子孫享數百年富貴,自己也大概要青史留名,和每一個朝代的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國廟,大機率也要有幾名文臣進文廟,幾名武將入武廟,大概武廟十哲人之類的,也要抬一名本朝的武將進去之類的.

眾人見到皇帝到來。

紛紛拱手鞠躬。

“臣等恭賀吾皇打破敵軍,一戰定鼎中原!”

朱皇帝樂呵呵的擺著手向諸臣們打著招呼,看起來沒什麼架子。

但他現在可是大明的復興皇帝,威望可是能與祖宗朱元璋相提並論的。

而且看起來,和他的祖宗比起來,這位大明覆興皇帝應該不會幹什麼誅殺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事了。

首先當然是因為朱皇帝的年齡擺在這裡。

才二十八歲就一統天下了——和李世民差不多。

而且朱皇帝的身體健康程度比李世民好多了。

李世民畢竟十幾歲就領兵親自衝鋒陷陣的猛人,一生征戰受傷無數。

以至於只活到了五十。

而朱皇帝雖然也親自領兵作戰,但是他可從來沒親臨戰陣,親自提著刀去砍人的。

所以他身體沒受過傷,老朱家也不是短命基因,若是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活到六十歲是沒有多大的問題的。

而他麾下的這些功臣武將年齡都要比朱皇帝大不少。

像是宋國公趙四,都五十了。

左右丞相都四十五歲以上了。

而且朱皇帝身體倍兒棒,這幾年又是子嗣繁榮。

根本就不用擔心誰敢做司馬懿的——話說回來,自從司馬懿把規矩做壞了之後,這中華的權力鬥爭就朝著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的方向急速下墜了。

到了朱皇帝這裡,他制明禮,定規矩,目的就是要把這種不擇手段的風氣扭轉過來。

現在看起來。

他幹得還算不錯——主要是他夠年輕,能有足夠的時間去踐行,去設計一個更加理想的制度。

不過這可不容易啊。

朱道樺先一步進入了原天津知府衙門之後。

他身後的諸臣才分了文武排了班次,依次而進。

朱道樺先一步坐在主位上,又請諸臣落座之後。

臉上也露出了喜氣洋洋的神色。

“諸卿,這中原只剩下北京半個城還在清韃的手裡。這裡半個城一下,這正統就重新回到咱們大明的手裡了!”

“諸卿也將成為大明覆國功臣,就要名揚天下,留名青史了。”

朱道樺的話語落下。

大廳內的氣氛也熱絡了起來。

拍朱皇帝的馬屁一個接著一個。

等眾臣都高興了之後。

朱道樺擺擺手,道:“不過如今時候不同了,一統天下也不意味著咱們可以關起門來過日子了,現在我大明財政依賴工業和貿易,保證貿易航道暢通,漠北草原諸部,西域諸部,也還是問題,另外這漢地人多地少的問題也極為嚴峻,咱們這個新大明,可真的沒有躺平了過日子的本錢啊。”

隨著朱皇帝的話語落下。

在場的諸臣臉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他們可都是開國功臣,都封了公侯之爵位的。

依禮。

這大明,也是有他們一份的。

就在大明君臣聚於天津,商量著怎麼做好“統一天下之後”這一份考卷的時候。

在京城。

可謂是人心惶惶。

“唉,這大清朝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胡說!十五爺不是在收拾局面麼!”

“收拾得了麼?你看十七爺不都投靠大明瞭嗎。”

“是啊是啊,到了這個程度了,還打個屁啊,再打下去咱們滿人就要死絕種了。”

舉著燧發槍窩在東華門城門樓上的範包衣聽著一群旗人子弟在嚷嚷著。

這幾天京城倒是太平。

十五爺、十七爺兩位爺都還算客氣,講規矩,沒有直接大打出手。

但是現在大家夥兒也看明白了。

這十七爺背後的肯定是大明天子!

雖然剛開始不少旗人都在怒罵十七爺數典忘祖,但這幾天風向又變了。

十七爺這是為了保全族性命,忍常人不能忍啊。

這幾天不少旗人談論起十七爺都豎起大拇指。

範包衣心中一嘆。

自己怎麼就這麼不趕趟啊。

明明現在是漢人得勢了。

怎麼自己就成了旗人了呢?

而且那十七爺算什麼好漢啊。

這些旗人明顯就是被大明打怕了,不想再打了,或者說不敢再打了.

心裡都想拋棄十五爺,去投奔十七爺去了!

範包衣握著燧發槍,他現在有家有口的。

有個滿人老婆,還有幾個沒讓他費力氣的便宜兒女。

全家人都指著他養著呢。

現在也不知道前途怎麼樣,聽說去歸化城的路都被堵住了。

“喂,範包衣,你怎麼看?”

那些旗人們在爭論,範包衣也沒仔細聽他們爭論什麼。

聽到有人開口提起他,範包衣回過神來,臉上習慣性的露出了諂笑:“嗨,爺,我能怎麼看,上面怎麼辦我就怎麼辦唄。”

他範包衣雖然也是旗人。

但是是“新旗”,從漢人入旗的。

地位根本比不上那些“老旗”。

之前去管團練兵的時候還有點地位,結果後來團練兵造反呃,是擁立十七爺。把他們這些旗人軍官趕走了,所以就只能到紫禁城給十五爺守門了。

本來以範包衣的身份,去紫禁城守門肯定是要受“老旗”欺負的。

但現在是漢家天下了。

範包衣的地位倒是因此水漲船高了——說起來也真是笑話,範包衣千方百計的入了旗。

最後讓他免受欺負,甚至還被這些旗人高看一眼的身份是他之前棄之不及的漢人身份.

畢竟現在又到了貴中華,賤夷狄的時候了。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抗戰:開局一個師,硬槓十萬倭寇!

抗戰:開局一個師,硬槓十萬倭寇!

語塞天下
【抗戰】+【亮劍】+【多部抗戰劇】+【鋼鐵洪流】+【大兵團作戰】 劉建國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民國二十六年。 正值太源會戰大敗,國軍一敗塗地。 小鬼子想要西渡黃河,沿忽必烈滅南宋路線,滅亡大夏! 而閻老惜卻要放棄晉省最後三地,逃往黃河北岸。 大夏的脊樑就要被小鬼子打斷了! 此情危難之際,劉建國帶著他的新一師以及一眾影視裡的抗戰人物,開始了最後的保衛戰! 李雲龍:“都他孃的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啊
歷史 連載 4萬字
陛下真棒

陛下真棒

晴了
宋徽宗趙佶曰:小高愛卿還是一個孩子,那麼乖巧懂事,人很有意思,說話又好聽,還那麼有本事,你們居然好意思彈劾他? !
歷史 連載 184萬字
逍遙庶子

逍遙庶子

大內低手
【爽文、多女主、種田、稱霸等】王府庶子陸長安,原本窩囊無能被人瞧不起,直到被魂穿後反轉了! 既然他們嘲笑我陸長安,那就讓他們好好看看吧!!皇帝:什麼?那個庶子會造武器? 敵國美豔女帝:朕的精銳就那麼沒了?想盡一切辦法,將陸長安弄到朕這!
歷史 連載 5萬字
抗戰到了亮劍世界

抗戰到了亮劍世界

十二束花
老李對不起啊,我也不想的!\n指導員趙剛。\n警衛員和尚。\n萬家鎮的軍馬裝備。 \n我把老李的底子都給掏了!\n\n\n無系統,往後看!
歷史 連載 125萬字
長女

長女

空巢獨居客
全文完結 預收文《清穿十福晉》《下山嫁人》,文案在最下面。 【文案】 精明能幹頂門立戶獨女vs“大家閨秀”官家病秧子 十二歲之前的孟半煙,家庭美滿生活幸福 家中算不得有錢人家但從小就未曾為了吃喝發愁 沒什麼心願,整天樂樂呵呵胡吃悶睡的,誰都沒她過得舒坦 過了十二歲天塌地陷,爹死在外面死不見屍 孟半煙身為家中獨女,只能咬牙扛起孟家的體面 此後孟半煙就給自己列了一個心願清單 一:替守孝期滿的娘再找個好
歷史 完結 2萬字
為夫體弱多病

為夫體弱多病

魚西球球
【日更,下本開《微臣誠惶誠恐》,看文請先看文案下方閱讀指南,謝謝大家!】 容棠看過一本書。 書裡的反派宿懷璟是天之驕子,美強慘的典型代表,復仇升級流高智商反派人設,可惜人物崩壞,不得善終。 結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子炮灰,還繫結了一個拯救男主系統,一共重生了三次。 第一次,他死心塌地地跟在男主身邊,幫他躲過各種炮灰跟反派的暗算,結果被人下毒害死,任務失敗; 第二次,他雙線並行,
歷史 完結 31萬字